笔趣阁 www.biqugexs.org,澹台宁君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纵观三国演义这部史诗小说,给我们现代人最深刻的启示恐怕应该是:人才比什么都重要。而西蜀政权的创建、发展与衰亡过程可以说十分突出地反映了这个历史逻辑。刘备漂泊半生,抱负难展,自三顾茅庐得隆中一对,方有了奋斗方向,又在孔明的策划、辅佐下烧新野、战赤壁、取荆州、图益州、定汉中而建西蜀政权。当此时,刘备麾下文有卧龙凤雏法正,武有五虎上将,可谓人才济济。然而,当刘备、孔明先后死后,西蜀便出现了严重的人才危机,且成为败亡的关键。西蜀后继乏人的局面与孔明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应该说,孔明还是重视人才的,其十六事、将苑等著作中均有关于人才的专门论述。如将苑中提出考察人才的七条标准:“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如此全面的标准说明他在征战中还常常考虑选拔培养人才;事实上,在实施人才战略方面他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庞统、蒋琬、杨洪等就是被他破格提拔到要职上的,为蜀国的强盛起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具体操作中,孔明在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上却存在着严重不足,特别是在他有生之年没能培养出一名能继承自己事业的接班人,实乃天大憾事!分析起来,不足有四:一是在识别选拔人才上存在偏见,求全责备,用人总是“察之密,待之严”要求完人,对确有特长而又有棱角的雄才,往往见其瑕而忽其玉,比如对长于奇谋的魏延,孔明总是抓住他“不肯下人”的缺点,始终用而不信,最后将其推倒了自己的反面。二是事必躬亲、包办代替,不能放手使用人才,结果弄得自己“食少事烦”直至累得吐血,导致英年早逝,还大大影响了接班人的锻炼成长。三是对那些有一技之长但又有较大缺点者往往驭之不当,处之极端,如刘封本是一员猛将,孔明认为他“刚猛难制”劝刘备因上庸之败除之;又如马谡原是一位有所长(如开发西南时提出过“攻心为上”的正确建议)又有所短(言过其实)的人才,孔明在祁山作战中先是用他不当,失街亭后又挥泪将其斩首。尤其是对犯错者处之极端的做法,使许多人谨小慎微,不敢大胆工作。四是不重视培养益州本地干部,当从外地带来的人才渐次凋零后,政权就难以巩固了。事实上,孔明用人上的失误还有不少,比如将吴国虎视耽耽的军事要塞、前沿重镇荆州让自负的关羽去守,却带走了智勇双全、处事稳重的赵云,终至“关云长大意失荆州”进而导致一连串的败绩,严重损伤了西蜀的元气。
孔明虽然在人们心目中早已是智慧的象征,可是客观的说,在用人上,孔明不及孙权、曹操甚至刘备。孙权敢于放手使用年轻将帅,如周喻、陆逊等均是大器早成、年轻有为者;曹操深谙“大用者不务细行”的道理,善于用人之长;刘备也能知人善任,广纳英杰,帐中文武兼备、人才如云。到孔明治蜀时,人才却寥若晨星,最后只有姜维一人东遮西挡,竟至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捉襟见肘尴尬局面。当邓艾一支轻骑偷渡阴平后,西蜀满朝文武竟束手无策!其实,邓艾区区之兵,孤军深入,且翻山越岭已然精疲力竭,假如此时还有一个法正水平的人出来对付,孔明为之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蜀国,也不至于那么快就收场了。
今天,又是一个人才辈出而又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的国家、民族,我们的企事业单位,都应该从孔明身上吸取教训,以史为镜,注重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
纵观三国演义这部史诗小说,给我们现代人最深刻的启示恐怕应该是:人才比什么都重要。而西蜀政权的创建、发展与衰亡过程可以说十分突出地反映了这个历史逻辑。刘备漂泊半生,抱负难展,自三顾茅庐得隆中一对,方有了奋斗方向,又在孔明的策划、辅佐下烧新野、战赤壁、取荆州、图益州、定汉中而建西蜀政权。当此时,刘备麾下文有卧龙凤雏法正,武有五虎上将,可谓人才济济。然而,当刘备、孔明先后死后,西蜀便出现了严重的人才危机,且成为败亡的关键。西蜀后继乏人的局面与孔明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应该说,孔明还是重视人才的,其十六事、将苑等著作中均有关于人才的专门论述。如将苑中提出考察人才的七条标准:“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如此全面的标准说明他在征战中还常常考虑选拔培养人才;事实上,在实施人才战略方面他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庞统、蒋琬、杨洪等就是被他破格提拔到要职上的,为蜀国的强盛起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具体操作中,孔明在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上却存在着严重不足,特别是在他有生之年没能培养出一名能继承自己事业的接班人,实乃天大憾事!分析起来,不足有四:一是在识别选拔人才上存在偏见,求全责备,用人总是“察之密,待之严”要求完人,对确有特长而又有棱角的雄才,往往见其瑕而忽其玉,比如对长于奇谋的魏延,孔明总是抓住他“不肯下人”的缺点,始终用而不信,最后将其推倒了自己的反面。二是事必躬亲、包办代替,不能放手使用人才,结果弄得自己“食少事烦”直至累得吐血,导致英年早逝,还大大影响了接班人的锻炼成长。三是对那些有一技之长但又有较大缺点者往往驭之不当,处之极端,如刘封本是一员猛将,孔明认为他“刚猛难制”劝刘备因上庸之败除之;又如马谡原是一位有所长(如开发西南时提出过“攻心为上”的正确建议)又有所短(言过其实)的人才,孔明在祁山作战中先是用他不当,失街亭后又挥泪将其斩首。尤其是对犯错者处之极端的做法,使许多人谨小慎微,不敢大胆工作。四是不重视培养益州本地干部,当从外地带来的人才渐次凋零后,政权就难以巩固了。事实上,孔明用人上的失误还有不少,比如将吴国虎视耽耽的军事要塞、前沿重镇荆州让自负的关羽去守,却带走了智勇双全、处事稳重的赵云,终至“关云长大意失荆州”进而导致一连串的败绩,严重损伤了西蜀的元气。
孔明虽然在人们心目中早已是智慧的象征,可是客观的说,在用人上,孔明不及孙权、曹操甚至刘备。孙权敢于放手使用年轻将帅,如周喻、陆逊等均是大器早成、年轻有为者;曹操深谙“大用者不务细行”的道理,善于用人之长;刘备也能知人善任,广纳英杰,帐中文武兼备、人才如云。到孔明治蜀时,人才却寥若晨星,最后只有姜维一人东遮西挡,竟至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捉襟见肘尴尬局面。当邓艾一支轻骑偷渡阴平后,西蜀满朝文武竟束手无策!其实,邓艾区区之兵,孤军深入,且翻山越岭已然精疲力竭,假如此时还有一个法正水平的人出来对付,孔明为之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蜀国,也不至于那么快就收场了。
今天,又是一个人才辈出而又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的国家、民族,我们的企事业单位,都应该从孔明身上吸取教训,以史为镜,注重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