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昌大捷 (1/2)
笔趣阁 www.biqugexs.org,duguzhongfeng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顺昌大捷
[人物]
赵构:南宋高宗皇帝
岳飞:湖北路、京西路宣抚使,河南路、河北路招讨使,少保
韩世忠:四大将之一
张俊:四大将之一
刘锜:东京副留守
秦桧:南宋右丞相
金兀术:金国征南左副元帅
达懒:金国征南左副元帅
王庶:南宋枢密副使
陈规:顺昌知府
[字幕]公元1127年,金朝军队攻陷汴梁,俘宋徽宗、钦宗北去,北宋灭亡。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应天(今河南商丘)登基,建立政权,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为彻底消灭赵宋势力,绍兴初年,金将兀术率军大举南犯,宋军将士进行了英勇的还击。
西线战场。仙人关。宋兵高举“吴”字旗和金兵激战,刀枪相撞,铿锵作响。最后,宋军取得了胜利。
中原战场。“岳”字旗迎风招展,岳飞率领兵马,身先士卒,不避锋矢,纵横驰骋。金军溃败。
东线战场。韩世忠阵前指挥,泰然自若。宋军同仇敌忾,奋勇冲杀,金兵狼狈逃窜。
金朝廷。金熙宗升坐宝殿,众文武分班站列。金熙宗的叔父、左副元帅兀术(完颜宗弼)上前启奏:“近日前线鏖战正酣,双方相持不下。启请我主加派部族,以增援前方。”
左副元帅达懒(完颜昌)出班启奏:“据我所知,前线不是双方鏖战,而是我方连连失利,先输于吴玠,再败于岳飞,又溃于韩世忠阵前”
兀术:“你”
达懒:“难道我说的不是实话吗?”
兀术:“眼前的小小失利只是暂时的,只要再给我增派20万兵马,我一定能够打败宋军,消灭江南余赵势力。”
达懒:“就是再给你40万兵马,恐怕你也不是岳飞的对手。”
“你”
“再说了,我们现在已经是无兵可调,无将可遣。别说是20万,就是2万也难以凑齐。”
朝堂上一片沮丧的感叹声。
兀术不死心:“难道就这样算了吗?江南的大好河山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而不拿不取吗?”
达懒:“江南还是要拿要取的,不过不能只靠战场上的武力,还需讲究策略。”
兀术:“策略?什么策略?”
“和谈。”
众官员惊讶:“和谈?”
达懒:“我们打仗的主力主要是骑兵,江南余赵多是步兵。骑兵对步兵,本来我们占有绝对优势,可是,一离开开阔的平原,到了陕川的山岭地区,到了江淮河网密布的水乡,我们的优势即不复存在。这也正是此次出战三线失利的原因。”
众人纷纷附和:“是呀,是呀。就是这个道理嘛!”
金熙宗:“以爱卿的意思,我们下一步该如何应对呢?”
达懒:“我们要想办法把江南军马诱到平原地带,然后围而歼之。”说着,还用两臂做个包围的手势。
金熙宗:“如何才能把江南军马诱到平原地带?”
“要想达到我们的目的,就需和彼方和谈。”
“此话怎讲?”
“在和谈中,我们许以河南之地,却只许彼方派兵驻防,不许彼更换府县官吏。等江南军马调来,乘其立足未稳,我们就快速出击。到那时,主动权就完全掌握在我们手里了。”说着,攥了攥拳头。
金熙宗还是心里没有底:“如今宋军节节胜利,士气正旺,恐怕不会接受和谈。”
达懒:“我料那赵构肯定会接受和谈。”
“何以见得?”
“赵构虽窃居江南主位,此人性情卑怯,只图苟安,不思进取,对所谓帝位更是万分留恋,生怕被别人给抢了去。他不肯打仗,怕的是在战争中将帅的势力逐渐壮大,以致尾大不掉,难以驾驭,所以,自从他称帝以来,在打仗上很是消极,而于和谈上却十分积极,不断地派来使者与我们通好求和。现在,他的求和使者王伦已经被我们羁押了三年有余。我们只要把王伦放回去,使之传话,那赵构一听说和谈有望,肯定会欣喜非常的。”
“他手下的文武官员若是反对和谈呢?”
“那我们就给赵构施加压力。”
“如何施压?”
“如果赵构迫于臣下的压力不接受和谈,我们就放出风去,说要在北方立钦宗赵桓之子为帝,以延续赵宋正统。这样,赵构就成了不合法、不正统的冒牌皇帝。这正是赵构最害怕的事情。”
“他手下的文武要是看出了这只是我们的施压手段而不肯就范呢?”
“陛下可还记得一人?”
“谁?”
“秦桧。”
“秦桧?”
“对,他就是我精心布下的一颗重要棋子。当时我放他回江南,就是要他在赵构身边蓄积实力,寻找机会,以便在关键时刻发挥千军万马所不能发挥的作用。有秦桧在,那赵构不仅愿意和谈,而且还会接受大大有利于我们的条款。”
“好!就着爱卿去办理此事。”
“臣遵旨。”
兀术:“陛下”
金熙宗略有倦意:“今天就议事至此,有事明天再说。退朝。”
兀术愤愤然,又无可奈何。
临安。南宋朝廷。赵构端坐龙椅。右相秦桧出班启奏:“奉金使王伦昨日回朝,我们应以此为契机,重新考虑和大金国的关系。”
赵构:“以爱卿的意思,目前和金国的关系应以何为重?”
“休战息兵。”
“此话怎讲?”
“王伦出使大金被扣三年多,现在一朝谴还,可见彼方有休战之意。近年来,双方征战不休,陛下宵衣旰食,既为前方将士忧心,也为各处战场一带的百姓而忧虑不安。我皇的诚意打动了上苍,特启金人生休兵之意。”
“爱卿所言极是。朕素怀收复失地、迎请二圣之志,必欲灭金而后快,奈何刀兵无情,连年战争,造成士卒伤亡,百姓流离。每念及此,朕内心甚于油煎,真是痛心疾首。”赵构硬是挤出一副悲天凄人的表情来。
秦桧:“陛下仁慈宽厚,实乃万民之幸。”
“既然天启金人休兵,朕自当顺天应人,倡导和议。”
“陛下圣明。以臣所料,此时若许以和议,金人定然会欣然同意。”
赵构刚想说什么,枢密副使王庶出班启奏:“陛下,臣以为和议之说,大有不妥。”
秦桧愤恨地瞪着王庶。赵构面有不悦之色,冷冷地问道:“爱卿有何高见?”
“以臣愚见,现在还不是讨论和议的时候。金人背天起衅,无故挑起战端。我军将士感皇恩而图报,思社稷而奋勇。西线吴氏兄弟次第奏凯,中线岳家军捷报频传,东线韩世忠连战连胜,金兵处处失利,军无斗志。所以,当前的问题不是战与和的问题,而是如何继续把战事推进,如何措置兵力,激励将士,使吴玠、岳飞、韩世忠更好地北伐。现在北伐,实是千载难逢的时机。把握好这个时机,不但可以尽复中原故土,拯民于水火,而且,还能够迎请二圣还朝,以雪靖康之耻。”
赵构装模作样地说:“每念及二圣狩于北域,我心里就有无限的惨恻,泪水涌满胸腔。如今几乎是无泪可流了。”说着,再次挤出些凄楚的表情。
秦桧:“陛下仁孝至此,真是祖宗有幸,社稷有幸。”
王庶并不在意秦桧说什么,继续说道:“如果我们现在乘势北伐,就能打败金国,迎请二圣南回。如果开启和议,则二圣回鸾无望矣。”
赵构说:“我正是担心二圣的安全,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北伐。倘若我们加紧攻势,金人必迁怒于二圣,到时候虽想保全其身犹为能也,何谈回鸾呀!”
秦桧:“我皇孝可感天啊!”
王庶:“孝固然是百善之先,但也要分是在什么时候。当年楚汉相争,双方僵持不下。为了迫使汉王应战,项羽抓来汉王的父亲,要挟说,如果汉王还不出战,他就要烹杀刘太公。汉王在城上对项羽说,我们曾经约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一定要烹杀咱们的父亲,别忘了分我一杯羹。”
赵构面色难看,却假装凄然,掩面说:“分羹之言,朕不忍闻。”挥挥手,有气无力地说“退朝吧。”
岳飞出班启奏:“万岁请留步,臣有话说。”
赵构只好停下来,重新坐好。“爱卿有话请讲。”
岳飞慷慨激昂地说:“宋金正在交战,如今只有前进以求胜,不容后退以招败。再说,一味依仗和谈是不可能换取长久和平的,只有在战场上彻底战胜敌人,我们才能主导和谈,捍卫社稷。现在如果我们不把握住北伐的机会,必将遗害无穷。”
赵构一时说不出话来。
韩世忠上前:“岳飞所言极当。眼下天赐良机而不用,真是上愧于天,中愧于祖宗,下愧于黎民。望陛下三思。”
秦桧面如猪肝,不知说什么好。赵构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张俊察言观色,上前说:“陛下,以臣愚见,目前还是以和议为上。刚才韩世忠所言,词句狂悖,大违圣道。我以为,只有和议成功,才能使我皇真真切切地上不愧于天,中不愧于社稷,下不愧于黎民。”
赵构的脸色变得有了些血色,还露了点儿笑容,说:“张爱卿所言极当。”
秦桧抓住时机,赶紧说:“我赞成张俊的意见。为今之要务,正在于和议。唯有和议,才能立国安民。”
赵构说:“就以秦爱卿、张爱卿所言。我们要和金朝和议,着右相秦桧会合各执政,详细商讨有关事宜。退朝。”
王庶、岳飞、韩世忠等沉默中有愤怒,对望几眼,又无可奈何地走开了。
[字幕]以赵构、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不顾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一意孤行,宋金和议成功,并由秦桧代表赵构,率领宰执大臣,到金人使馆,跪受金熙宗诏书。全国军民无不以此为奇耻大辱,而赵构、秦桧一伙却陶醉在和议成功的喜庆当中。
宫廷里。秦桧向赵构祝贺:“我皇仁孝至厚,天意所归,使此次和议成功。祝贺陛下!”
赵构情绪很好,说:“此次和议成功,秦爱卿出力最著,朕要好好地赏你。”又转身对旁边的太监说“传我的旨意,明天上午颁昭大赦天下,下午在御花园里大摆宴席,庆祝和议成功。”
“奴才遵旨。”太监答应道。
赵构继续说:“如今和议成功,金人自动归还河南之地,朝臣自当分度措置。传旨下去,着张俊知亳州,刘锜为东京副留守。命尔即日启程赴任。”
“是。”
宋廷里大摆宴席,一时间杯盏交错,热闹非凡。有奉承赵构的,有吹捧秦桧的,一片乌烟瘴气。宫墙外却有人朗声诵道: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中原大地,狼烟四起,金兀术率领兵马冲杀过来。宋兵溃败,城头易帜。村庄,田野里,胡马奔突。房舍火起,百姓逃难,寻娘找子者呼声迭起。
洛阳失陷。
开封失陷。
金军前锋到达顺昌(今安徽阜阳)北面不远处。将领韩常与部下计议:“顺昌乃中原要冲。若是取得顺昌,就可以东控徐、扬,西扼汉、襄,南窥寿春。只要攻下顺昌,江南就是我们的啦。乘宋兵不备,我们火速前进,杀他个措手不及。走啊,到顺昌衙门去吃午饭呀!”
兵卒们狂呼着冲杀而来,荡起滚滚烟尘。
刘锜率军北进,正在赴任途中。他先是沿淮河逆流而上,到达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后,人马舍船登岸,在陆地上整理队伍,扎下营地,士兵埋锅做饭。刘锜下马,随从把马牵走。已是5月中旬,阳光颇有威力,气温很是炎热。刘锜在一阴凉处刚坐下准备休息,突然,探马飞奔而至,报告说:“启禀将军,金兀术不守和约,发兵南侵。”
刘锜问:“前方战事如何?”
“洛阳已经失守。开封再次沦入敌手。金兀术自带精锐,正一路朝南杀来。”
“敌军已至何处?”
“距顺昌只有二百多里。”
刘锜问身边将官:“我们离顺昌还有多远?”
那将官回答说:“还有一百五十里。”
另一副将过来对刘锜说:“顺昌乃中原军事的关键所在。顺昌若失,则徐扬危矣,汉襄危矣,寿春危矣。”
“顺昌必守。”刘锜坚定地说。
“顺昌必守,顺昌不可失。”几位副将齐声说。
“恶战在前,不能等着吃饭了。传令下去,火速开赴顺昌。”刘锜鞭指前方,一马当先,飞奔而去。将士们紧随其后,快速前进。士兵们急急忙忙收拾东西,利索的拿起长矛、短刀,加入队伍就跑。其他有边跑边戴帽的,有边走边穿鞋的,也有边跑边喝水的,造饭的士兵快速的收拾炊具,很不情愿地把快要做熟的饭倒掉,摇摇头,说:“可惜。”这时,一个士兵过来,忍着烫抓一把饭往嘴里就塞。造饭的士兵很同情他,说:“这饭还没烧熟呢,不能吃。还这么烫,你也不怕烫着。”
那士兵边往嘴里塞饭,边说:“看样子前面就要打大仗了,以后想吃个囫囵饭是不可能了。”说着,又帮着整理炊具。
顺昌府衙。知府陈规迎接刘锜。
来到衙内一落座,陈规就说:“将军来得可真是时候,不然,顺昌危矣。”
“我们一定要不惜代价,死守此城。”
“敌兵有十几万大军,又连战连胜,士气正旺盛。我们城市狭小,没有高墙深池。人马也不多,真正能投入战斗的不足两万人。此种形势,守城不易。”
“守土而战,死而无憾。”刘锜慷慨地说。
“将军之风,可薄日月。”
这时,骑哨跑来报告:“启禀将军,金军离顺昌只有一百多里。”
刘锜挥手示意已经知道,转身下达命令:“传令下去,四门增派兵将把守。紧闭城门,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开城迎战。”
“是。”传令兵下去。
刘锜召集部下在衙门内商讨。刘锜说:“我们长途跋涉四五十天,刚刚赶到这里,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敌人已是重兵压境,大家商量商量,怎么办才好呢?”
下面有几个人交头接耳一阵,然后,有人站出来说:“敌人的兵力相当于我们的十倍,硬顶怕是要吃大亏的,趁现在还来得及,咱们还是赶快撤吧。好在咱们九百多艘大船都还在淮河上,先把老幼眷属送上去,再留一支精锐部队殿后,安全返回江南是没有问题的。”
不容那人说完,一个叫许清的将官忽地站起来,朗声说道:“咱们本来是随刘帅去开封的,现在开封去不成了,想逃跑,还是有办法的。可是,诸位可多想了一层?我们都是带了老幼眷属来的,他们能不能跑得比金军的战马快?现在要是撤退,我们这些人肯定能够安全脱身,可是,我们的父母妻子怎么办?如果敌人轻骑直追,他们还有活命的希望吗?根据目前的形势,只有拼死一战,才有求生的希望。”
刘锜按剑直立,说:“许将军说得很有道理,顺昌的存亡关系着国家的安危,我们为将者就是要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国家的安全和百姓的安宁。现在,我决定:誓与顺昌共存亡。再有敢说‘走’者,立斩不贷!”环视一下大家,刘锜接着说:“传令下去,把淮河水上那九百条船全部凿沉,一只不留。”
淮河岸边,士兵凿船。刘锜看一圈。又来到一座小庙前,他的家眷都在这里。这时,刘锜的儿子、女儿两个八九岁的孩子跑过来喊爸爸。
“爸爸,要打仗了吗?听说金兵可厉害啦,爸爸你害怕吗?”
刘锜下马,用手抚摩着儿子、女儿,说:“爸爸不怕。你们怕吗?”
“有爸爸在,我们谁都不怕!”小孩稚气未脱,用了清脆的童音说。
“如果敌人冲进城,来到这庙的前面,你怎么办?”
小孩张大眼睛看了看周围,发现有一支小木棍,就跑过去,拿来木棍,举在手里,说:“敌人来了,我就打他。”
将士们想笑,可是,笑声未起,眼泪先下来了。
刘锜拍拍小孩,说:“好,有志气。你先回屋吧。妈妈和奶奶都在屋里吧?”
小孩回身,正看见妈妈、奶奶从屋里走出来,站在门边朝这边看,孩子说:“你看,那不是妈妈和奶奶吗?”
刘锜的母亲、妻子正看着刘锜。彼此沉默着,都不说话。刘锜传令:“来人,把房屋周围堆上柴草。”
将士们和刘锜的眷属都看着,一言不发。顺昌城里的居民也围了不少。士兵一阵忙碌,很快就堆好了。刘锜对守门的士兵说:“如果我们守不住顺昌,就点火烧庙,我的全家情愿死在这里,也不愿受到敌人的侮辱。”刘锜的妻子、母亲都深情地看着他,母亲从容地微笑着,点点头,对儿子表示理解和赞许。
见此情景,群情激昂,军民们齐声高呼:“誓死守卫顺昌!”喊声未息,几个青年从人群中站出来,走到刘锜面前,匍倒在地,说:“俺几个愿意从军守城,请求刘将军准许。”
刘锜看看几个年轻人,点点头,说:“守城是士兵们的职责,你们本是百姓,平时又得不到国家的薪饷,没有守城的职责。”
“顺昌城就是俺的家,守不住城,就保不住家。”
“目前金兵十分强盛,双方必有一场大撕杀,这个时候从军是很危险的,有可能还有大量的死伤。”
“他们都不怕死,”其中有人指着小庙中刘锜家眷说“俺要是再怕死,那还叫人吗?刘将军今天要不答应俺的要求,俺就跪在这里不起来了。”
“好!”刘锜过来搀扶起几个年轻人,端详了一阵,拍拍两个人的肩膀,说“好样的,顺昌城一定守得住。”
“誓死守卫顺昌!”军民们齐声高喊。
金军的前锋一路杀来,骑兵荡起尘土高扬。韩常率军来到顺昌,抬头见城门紧闭,巡哨守兵严阵以待“刘”字大旗迎风招展。副将过来说:“看来宋军已有防备,仓促之间不宜进攻。我们还是先看看形势,然后再作定夺。”
正在狐疑不定,突然,城门大开,从城里冲出一支人马,疾如闪电,呼啸而来。马上宋兵边冲边用硬弩射击。金兵猝不及防,阵脚大乱,慌忙撤退。宋军并不穷追,冲杀一阵,就返回城里。
败退的金兵慌乱地奔窜,正遇上他们的龙虎大王带兵前来增援。韩常上前对龙虎大王诉说吃败仗的经过。龙虎大王听后大怒,斥道:“彼为步兵,尔为骑兵,骑兵冲击步兵,彼即被踏为肉泥,何以为彼所败?待本大王前去,立即踏平顺昌城。”
于是金兵复盛,再次来到顺昌城下,并四面包围起来。龙虎大王来到东门查看形势,只见城头上正好过来一队巡逻的宋兵,他们全部着红色衣甲,骑红色战马,象一簇火焰似的。龙虎大王又来到南门,见巡逻的宋兵又都是黄衣黄马,人个个精神,马个个强壮。龙虎大王问身边的人:“谁说宋军只有步兵,没有战马?”他来到西门,只见一队青衣青马的宋军在城头巡逻,北门则是黑人黑马。看了一圈,龙虎大王开始时的趾高气扬没有了。
顺昌城内,... -->>
顺昌大捷
[人物]
赵构:南宋高宗皇帝
岳飞:湖北路、京西路宣抚使,河南路、河北路招讨使,少保
韩世忠:四大将之一
张俊:四大将之一
刘锜:东京副留守
秦桧:南宋右丞相
金兀术:金国征南左副元帅
达懒:金国征南左副元帅
王庶:南宋枢密副使
陈规:顺昌知府
[字幕]公元1127年,金朝军队攻陷汴梁,俘宋徽宗、钦宗北去,北宋灭亡。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应天(今河南商丘)登基,建立政权,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为彻底消灭赵宋势力,绍兴初年,金将兀术率军大举南犯,宋军将士进行了英勇的还击。
西线战场。仙人关。宋兵高举“吴”字旗和金兵激战,刀枪相撞,铿锵作响。最后,宋军取得了胜利。
中原战场。“岳”字旗迎风招展,岳飞率领兵马,身先士卒,不避锋矢,纵横驰骋。金军溃败。
东线战场。韩世忠阵前指挥,泰然自若。宋军同仇敌忾,奋勇冲杀,金兵狼狈逃窜。
金朝廷。金熙宗升坐宝殿,众文武分班站列。金熙宗的叔父、左副元帅兀术(完颜宗弼)上前启奏:“近日前线鏖战正酣,双方相持不下。启请我主加派部族,以增援前方。”
左副元帅达懒(完颜昌)出班启奏:“据我所知,前线不是双方鏖战,而是我方连连失利,先输于吴玠,再败于岳飞,又溃于韩世忠阵前”
兀术:“你”
达懒:“难道我说的不是实话吗?”
兀术:“眼前的小小失利只是暂时的,只要再给我增派20万兵马,我一定能够打败宋军,消灭江南余赵势力。”
达懒:“就是再给你40万兵马,恐怕你也不是岳飞的对手。”
“你”
“再说了,我们现在已经是无兵可调,无将可遣。别说是20万,就是2万也难以凑齐。”
朝堂上一片沮丧的感叹声。
兀术不死心:“难道就这样算了吗?江南的大好河山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而不拿不取吗?”
达懒:“江南还是要拿要取的,不过不能只靠战场上的武力,还需讲究策略。”
兀术:“策略?什么策略?”
“和谈。”
众官员惊讶:“和谈?”
达懒:“我们打仗的主力主要是骑兵,江南余赵多是步兵。骑兵对步兵,本来我们占有绝对优势,可是,一离开开阔的平原,到了陕川的山岭地区,到了江淮河网密布的水乡,我们的优势即不复存在。这也正是此次出战三线失利的原因。”
众人纷纷附和:“是呀,是呀。就是这个道理嘛!”
金熙宗:“以爱卿的意思,我们下一步该如何应对呢?”
达懒:“我们要想办法把江南军马诱到平原地带,然后围而歼之。”说着,还用两臂做个包围的手势。
金熙宗:“如何才能把江南军马诱到平原地带?”
“要想达到我们的目的,就需和彼方和谈。”
“此话怎讲?”
“在和谈中,我们许以河南之地,却只许彼方派兵驻防,不许彼更换府县官吏。等江南军马调来,乘其立足未稳,我们就快速出击。到那时,主动权就完全掌握在我们手里了。”说着,攥了攥拳头。
金熙宗还是心里没有底:“如今宋军节节胜利,士气正旺,恐怕不会接受和谈。”
达懒:“我料那赵构肯定会接受和谈。”
“何以见得?”
“赵构虽窃居江南主位,此人性情卑怯,只图苟安,不思进取,对所谓帝位更是万分留恋,生怕被别人给抢了去。他不肯打仗,怕的是在战争中将帅的势力逐渐壮大,以致尾大不掉,难以驾驭,所以,自从他称帝以来,在打仗上很是消极,而于和谈上却十分积极,不断地派来使者与我们通好求和。现在,他的求和使者王伦已经被我们羁押了三年有余。我们只要把王伦放回去,使之传话,那赵构一听说和谈有望,肯定会欣喜非常的。”
“他手下的文武官员若是反对和谈呢?”
“那我们就给赵构施加压力。”
“如何施压?”
“如果赵构迫于臣下的压力不接受和谈,我们就放出风去,说要在北方立钦宗赵桓之子为帝,以延续赵宋正统。这样,赵构就成了不合法、不正统的冒牌皇帝。这正是赵构最害怕的事情。”
“他手下的文武要是看出了这只是我们的施压手段而不肯就范呢?”
“陛下可还记得一人?”
“谁?”
“秦桧。”
“秦桧?”
“对,他就是我精心布下的一颗重要棋子。当时我放他回江南,就是要他在赵构身边蓄积实力,寻找机会,以便在关键时刻发挥千军万马所不能发挥的作用。有秦桧在,那赵构不仅愿意和谈,而且还会接受大大有利于我们的条款。”
“好!就着爱卿去办理此事。”
“臣遵旨。”
兀术:“陛下”
金熙宗略有倦意:“今天就议事至此,有事明天再说。退朝。”
兀术愤愤然,又无可奈何。
临安。南宋朝廷。赵构端坐龙椅。右相秦桧出班启奏:“奉金使王伦昨日回朝,我们应以此为契机,重新考虑和大金国的关系。”
赵构:“以爱卿的意思,目前和金国的关系应以何为重?”
“休战息兵。”
“此话怎讲?”
“王伦出使大金被扣三年多,现在一朝谴还,可见彼方有休战之意。近年来,双方征战不休,陛下宵衣旰食,既为前方将士忧心,也为各处战场一带的百姓而忧虑不安。我皇的诚意打动了上苍,特启金人生休兵之意。”
“爱卿所言极是。朕素怀收复失地、迎请二圣之志,必欲灭金而后快,奈何刀兵无情,连年战争,造成士卒伤亡,百姓流离。每念及此,朕内心甚于油煎,真是痛心疾首。”赵构硬是挤出一副悲天凄人的表情来。
秦桧:“陛下仁慈宽厚,实乃万民之幸。”
“既然天启金人休兵,朕自当顺天应人,倡导和议。”
“陛下圣明。以臣所料,此时若许以和议,金人定然会欣然同意。”
赵构刚想说什么,枢密副使王庶出班启奏:“陛下,臣以为和议之说,大有不妥。”
秦桧愤恨地瞪着王庶。赵构面有不悦之色,冷冷地问道:“爱卿有何高见?”
“以臣愚见,现在还不是讨论和议的时候。金人背天起衅,无故挑起战端。我军将士感皇恩而图报,思社稷而奋勇。西线吴氏兄弟次第奏凯,中线岳家军捷报频传,东线韩世忠连战连胜,金兵处处失利,军无斗志。所以,当前的问题不是战与和的问题,而是如何继续把战事推进,如何措置兵力,激励将士,使吴玠、岳飞、韩世忠更好地北伐。现在北伐,实是千载难逢的时机。把握好这个时机,不但可以尽复中原故土,拯民于水火,而且,还能够迎请二圣还朝,以雪靖康之耻。”
赵构装模作样地说:“每念及二圣狩于北域,我心里就有无限的惨恻,泪水涌满胸腔。如今几乎是无泪可流了。”说着,再次挤出些凄楚的表情。
秦桧:“陛下仁孝至此,真是祖宗有幸,社稷有幸。”
王庶并不在意秦桧说什么,继续说道:“如果我们现在乘势北伐,就能打败金国,迎请二圣南回。如果开启和议,则二圣回鸾无望矣。”
赵构说:“我正是担心二圣的安全,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北伐。倘若我们加紧攻势,金人必迁怒于二圣,到时候虽想保全其身犹为能也,何谈回鸾呀!”
秦桧:“我皇孝可感天啊!”
王庶:“孝固然是百善之先,但也要分是在什么时候。当年楚汉相争,双方僵持不下。为了迫使汉王应战,项羽抓来汉王的父亲,要挟说,如果汉王还不出战,他就要烹杀刘太公。汉王在城上对项羽说,我们曾经约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一定要烹杀咱们的父亲,别忘了分我一杯羹。”
赵构面色难看,却假装凄然,掩面说:“分羹之言,朕不忍闻。”挥挥手,有气无力地说“退朝吧。”
岳飞出班启奏:“万岁请留步,臣有话说。”
赵构只好停下来,重新坐好。“爱卿有话请讲。”
岳飞慷慨激昂地说:“宋金正在交战,如今只有前进以求胜,不容后退以招败。再说,一味依仗和谈是不可能换取长久和平的,只有在战场上彻底战胜敌人,我们才能主导和谈,捍卫社稷。现在如果我们不把握住北伐的机会,必将遗害无穷。”
赵构一时说不出话来。
韩世忠上前:“岳飞所言极当。眼下天赐良机而不用,真是上愧于天,中愧于祖宗,下愧于黎民。望陛下三思。”
秦桧面如猪肝,不知说什么好。赵构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张俊察言观色,上前说:“陛下,以臣愚见,目前还是以和议为上。刚才韩世忠所言,词句狂悖,大违圣道。我以为,只有和议成功,才能使我皇真真切切地上不愧于天,中不愧于社稷,下不愧于黎民。”
赵构的脸色变得有了些血色,还露了点儿笑容,说:“张爱卿所言极当。”
秦桧抓住时机,赶紧说:“我赞成张俊的意见。为今之要务,正在于和议。唯有和议,才能立国安民。”
赵构说:“就以秦爱卿、张爱卿所言。我们要和金朝和议,着右相秦桧会合各执政,详细商讨有关事宜。退朝。”
王庶、岳飞、韩世忠等沉默中有愤怒,对望几眼,又无可奈何地走开了。
[字幕]以赵构、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不顾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一意孤行,宋金和议成功,并由秦桧代表赵构,率领宰执大臣,到金人使馆,跪受金熙宗诏书。全国军民无不以此为奇耻大辱,而赵构、秦桧一伙却陶醉在和议成功的喜庆当中。
宫廷里。秦桧向赵构祝贺:“我皇仁孝至厚,天意所归,使此次和议成功。祝贺陛下!”
赵构情绪很好,说:“此次和议成功,秦爱卿出力最著,朕要好好地赏你。”又转身对旁边的太监说“传我的旨意,明天上午颁昭大赦天下,下午在御花园里大摆宴席,庆祝和议成功。”
“奴才遵旨。”太监答应道。
赵构继续说:“如今和议成功,金人自动归还河南之地,朝臣自当分度措置。传旨下去,着张俊知亳州,刘锜为东京副留守。命尔即日启程赴任。”
“是。”
宋廷里大摆宴席,一时间杯盏交错,热闹非凡。有奉承赵构的,有吹捧秦桧的,一片乌烟瘴气。宫墙外却有人朗声诵道: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中原大地,狼烟四起,金兀术率领兵马冲杀过来。宋兵溃败,城头易帜。村庄,田野里,胡马奔突。房舍火起,百姓逃难,寻娘找子者呼声迭起。
洛阳失陷。
开封失陷。
金军前锋到达顺昌(今安徽阜阳)北面不远处。将领韩常与部下计议:“顺昌乃中原要冲。若是取得顺昌,就可以东控徐、扬,西扼汉、襄,南窥寿春。只要攻下顺昌,江南就是我们的啦。乘宋兵不备,我们火速前进,杀他个措手不及。走啊,到顺昌衙门去吃午饭呀!”
兵卒们狂呼着冲杀而来,荡起滚滚烟尘。
刘锜率军北进,正在赴任途中。他先是沿淮河逆流而上,到达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后,人马舍船登岸,在陆地上整理队伍,扎下营地,士兵埋锅做饭。刘锜下马,随从把马牵走。已是5月中旬,阳光颇有威力,气温很是炎热。刘锜在一阴凉处刚坐下准备休息,突然,探马飞奔而至,报告说:“启禀将军,金兀术不守和约,发兵南侵。”
刘锜问:“前方战事如何?”
“洛阳已经失守。开封再次沦入敌手。金兀术自带精锐,正一路朝南杀来。”
“敌军已至何处?”
“距顺昌只有二百多里。”
刘锜问身边将官:“我们离顺昌还有多远?”
那将官回答说:“还有一百五十里。”
另一副将过来对刘锜说:“顺昌乃中原军事的关键所在。顺昌若失,则徐扬危矣,汉襄危矣,寿春危矣。”
“顺昌必守。”刘锜坚定地说。
“顺昌必守,顺昌不可失。”几位副将齐声说。
“恶战在前,不能等着吃饭了。传令下去,火速开赴顺昌。”刘锜鞭指前方,一马当先,飞奔而去。将士们紧随其后,快速前进。士兵们急急忙忙收拾东西,利索的拿起长矛、短刀,加入队伍就跑。其他有边跑边戴帽的,有边走边穿鞋的,也有边跑边喝水的,造饭的士兵快速的收拾炊具,很不情愿地把快要做熟的饭倒掉,摇摇头,说:“可惜。”这时,一个士兵过来,忍着烫抓一把饭往嘴里就塞。造饭的士兵很同情他,说:“这饭还没烧熟呢,不能吃。还这么烫,你也不怕烫着。”
那士兵边往嘴里塞饭,边说:“看样子前面就要打大仗了,以后想吃个囫囵饭是不可能了。”说着,又帮着整理炊具。
顺昌府衙。知府陈规迎接刘锜。
来到衙内一落座,陈规就说:“将军来得可真是时候,不然,顺昌危矣。”
“我们一定要不惜代价,死守此城。”
“敌兵有十几万大军,又连战连胜,士气正旺盛。我们城市狭小,没有高墙深池。人马也不多,真正能投入战斗的不足两万人。此种形势,守城不易。”
“守土而战,死而无憾。”刘锜慷慨地说。
“将军之风,可薄日月。”
这时,骑哨跑来报告:“启禀将军,金军离顺昌只有一百多里。”
刘锜挥手示意已经知道,转身下达命令:“传令下去,四门增派兵将把守。紧闭城门,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开城迎战。”
“是。”传令兵下去。
刘锜召集部下在衙门内商讨。刘锜说:“我们长途跋涉四五十天,刚刚赶到这里,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敌人已是重兵压境,大家商量商量,怎么办才好呢?”
下面有几个人交头接耳一阵,然后,有人站出来说:“敌人的兵力相当于我们的十倍,硬顶怕是要吃大亏的,趁现在还来得及,咱们还是赶快撤吧。好在咱们九百多艘大船都还在淮河上,先把老幼眷属送上去,再留一支精锐部队殿后,安全返回江南是没有问题的。”
不容那人说完,一个叫许清的将官忽地站起来,朗声说道:“咱们本来是随刘帅去开封的,现在开封去不成了,想逃跑,还是有办法的。可是,诸位可多想了一层?我们都是带了老幼眷属来的,他们能不能跑得比金军的战马快?现在要是撤退,我们这些人肯定能够安全脱身,可是,我们的父母妻子怎么办?如果敌人轻骑直追,他们还有活命的希望吗?根据目前的形势,只有拼死一战,才有求生的希望。”
刘锜按剑直立,说:“许将军说得很有道理,顺昌的存亡关系着国家的安危,我们为将者就是要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国家的安全和百姓的安宁。现在,我决定:誓与顺昌共存亡。再有敢说‘走’者,立斩不贷!”环视一下大家,刘锜接着说:“传令下去,把淮河水上那九百条船全部凿沉,一只不留。”
淮河岸边,士兵凿船。刘锜看一圈。又来到一座小庙前,他的家眷都在这里。这时,刘锜的儿子、女儿两个八九岁的孩子跑过来喊爸爸。
“爸爸,要打仗了吗?听说金兵可厉害啦,爸爸你害怕吗?”
刘锜下马,用手抚摩着儿子、女儿,说:“爸爸不怕。你们怕吗?”
“有爸爸在,我们谁都不怕!”小孩稚气未脱,用了清脆的童音说。
“如果敌人冲进城,来到这庙的前面,你怎么办?”
小孩张大眼睛看了看周围,发现有一支小木棍,就跑过去,拿来木棍,举在手里,说:“敌人来了,我就打他。”
将士们想笑,可是,笑声未起,眼泪先下来了。
刘锜拍拍小孩,说:“好,有志气。你先回屋吧。妈妈和奶奶都在屋里吧?”
小孩回身,正看见妈妈、奶奶从屋里走出来,站在门边朝这边看,孩子说:“你看,那不是妈妈和奶奶吗?”
刘锜的母亲、妻子正看着刘锜。彼此沉默着,都不说话。刘锜传令:“来人,把房屋周围堆上柴草。”
将士们和刘锜的眷属都看着,一言不发。顺昌城里的居民也围了不少。士兵一阵忙碌,很快就堆好了。刘锜对守门的士兵说:“如果我们守不住顺昌,就点火烧庙,我的全家情愿死在这里,也不愿受到敌人的侮辱。”刘锜的妻子、母亲都深情地看着他,母亲从容地微笑着,点点头,对儿子表示理解和赞许。
见此情景,群情激昂,军民们齐声高呼:“誓死守卫顺昌!”喊声未息,几个青年从人群中站出来,走到刘锜面前,匍倒在地,说:“俺几个愿意从军守城,请求刘将军准许。”
刘锜看看几个年轻人,点点头,说:“守城是士兵们的职责,你们本是百姓,平时又得不到国家的薪饷,没有守城的职责。”
“顺昌城就是俺的家,守不住城,就保不住家。”
“目前金兵十分强盛,双方必有一场大撕杀,这个时候从军是很危险的,有可能还有大量的死伤。”
“他们都不怕死,”其中有人指着小庙中刘锜家眷说“俺要是再怕死,那还叫人吗?刘将军今天要不答应俺的要求,俺就跪在这里不起来了。”
“好!”刘锜过来搀扶起几个年轻人,端详了一阵,拍拍两个人的肩膀,说“好样的,顺昌城一定守得住。”
“誓死守卫顺昌!”军民们齐声高喊。
金军的前锋一路杀来,骑兵荡起尘土高扬。韩常率军来到顺昌,抬头见城门紧闭,巡哨守兵严阵以待“刘”字大旗迎风招展。副将过来说:“看来宋军已有防备,仓促之间不宜进攻。我们还是先看看形势,然后再作定夺。”
正在狐疑不定,突然,城门大开,从城里冲出一支人马,疾如闪电,呼啸而来。马上宋兵边冲边用硬弩射击。金兵猝不及防,阵脚大乱,慌忙撤退。宋军并不穷追,冲杀一阵,就返回城里。
败退的金兵慌乱地奔窜,正遇上他们的龙虎大王带兵前来增援。韩常上前对龙虎大王诉说吃败仗的经过。龙虎大王听后大怒,斥道:“彼为步兵,尔为骑兵,骑兵冲击步兵,彼即被踏为肉泥,何以为彼所败?待本大王前去,立即踏平顺昌城。”
于是金兵复盛,再次来到顺昌城下,并四面包围起来。龙虎大王来到东门查看形势,只见城头上正好过来一队巡逻的宋兵,他们全部着红色衣甲,骑红色战马,象一簇火焰似的。龙虎大王又来到南门,见巡逻的宋兵又都是黄衣黄马,人个个精神,马个个强壮。龙虎大王问身边的人:“谁说宋军只有步兵,没有战马?”他来到西门,只见一队青衣青马的宋军在城头巡逻,北门则是黑人黑马。看了一圈,龙虎大王开始时的趾高气扬没有了。
顺昌城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