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穿书之不当恶毒继母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好说婆家。
可惜局势不明,就算他有这份心,也不知要往哪里投。若以现在的三方势力来看,萧显重更看好肃王。只是争那至尊之位本就存在着许多变数,说不定之后还会有别的人占地为王与原氏争这天下。不管是何种局面,他想要建功立业,光凭想是不够的,得拿出真本事来。
他以前静不下心来读书的,现在就是想读书了也没处读去,倒是感华寺中主持师太借给他看的两本书他细细读过都给记熟了,在濠州府住下来无事时,他还默了出来。其中那一本兵书,他反复阅读,心中总有不同的感悟,只是不知这些真的用在战场上是不是真的有效。
其实他隐约有一种感觉,也许用不了多久,他就有机会可以验证,而这个机会,也许跟朱家有关。
蝗虫过境,寸草不生。这些虫子可不会管它们到的是谁的地盘,有的吃就去,吃饱了就走,至于大个子的生物会如何,从不是它们所要考虑的。
要说受蝗灾影响最大的肯定新帝原朝琅,他继位前就知国库空虚,但是空虚到这个地步却是他始料未必的。可是仗还是得打,国库的空虚还是得填补。他能想到的方法,就是加赋税。
大乾的赋税很低,建国以后制定国策都是以“轻赋税、薄徭役”为本,几任皇帝以来都没有变过。但是国中需要用钱的地方却越来越多,再这么下去国家的财政会被拖垮。再则,在原朝琅看来,现下国内动乱,有现成的借口可以加赋税,为什么不用。
百姓佃种大地主的田地时,四成的租子都交得,既然如此,朝廷稍稍提一点赋税,他们又有什么好不满的,难道朝廷的威严还比不过那些地方豪绅?不过受灾的地方自然是先不用加,甚至可以免,也可以彰显新帝的宽厚。
当然,光是如此也是不够的,得从别的地方弄来财产,一些先前跟他不对付的氏族大臣正好可以动一动,免得他们趁他不备时用家中钱财去资助几位逆王。
御书房内,原朝琅正为此事跟几个心腹大臣商议。
“皇上,这是魏家谋逆的罪证。”大理寺卿李廷说道,想来这个太后的母族皇上是怎么也不会留在京城了。
原朝琅接过李廷呈上来的折子,略看了一眼,便轻笑一声,把折子拿在手中一下下轻敲着把玩。
“看在太后的面子上,男子黥面,流放黔州,永世不得入京;女子没入教坊,包括已经出嫁的女眷,只要还活着的。”
原朝琅的眼中透着冷光,要是不太后死前给他摆了一道,他何至于面对现在这样纷乱的局面。如今太后的尸体已经被他扔去荒野喂狗,即将放入皇陵的棺木里放着的是其他女子的尸体。不过那具棺木本来也不会放入墓室跟先帝躺在一起,能跟先帝合葬的,只有他的母后张太后,其他女子只配呆在妃陵。
“是。”李廷应了一声,为自己猜准了皇上的心思暗自得意。
“皇上,朱家还要留吗?”升任中书舍人的钱君斌问道。
父子同朝为官,一个任天下兵马大元帅,一个任“小宰相”,钱家可谓是荣耀至极。哪怕京中有不少看不惯钱家的人,在形势未清的情况下,也不敢得罪了他们。钱君斌在原朝琅前面一向顺从,原朝琅想要对谁下手,他便在边上递刀子,且递的就是原朝琅想用的那一把。
朝中也有人劝原朝琅不该给钱家人这么大的权利,原朝琅也不理会。既然是他给的,他想收回的时候就可以收回,难道这些好处不给他信任的钱家,还要给那些后来才倒戈的人。也是他现在不能把所有人都撸了,不然这些人他才不想留着。
朱家也是他不想留的人,淑妃那贱人以为生了个儿子就了不起了,连带着朱家的人也猖狂起来,要是他就这么放过他们,岂不是让朝中大臣以为什么人都可以来踩他一脚。他现在是天子,天子的威仪不能失。
“还是没有朱二的下落?”原朝琅看向李廷问道。
李廷虽从朱家拿来的信物,但是找不到朱应俭,这信物也派不上用派。他还派人把濠州到京城的路上都找了,都没有朱应俭的下落,反倒查出朱家五服以内的亲族在圣上驾崩后不知去向的消息,留下来的只有朱家的族长。
“并无,据微臣看,朱二应当是藏匿起来了。”
“他倒也不笨。”原朝琅冷哼一声,眼中聚集着风暴,让屋内的人连呼吸都不敢大声。片刻后,他问道:“这样的人,会顾自己的母亲兄嫂吗?”
李廷和钱君斌对看了一眼,皆不敢答。
“朱家就流放宁古塔吧,派人盯着点。”
“是。”李廷应道,默默盘算抄了魏朱两家能有多少收获。
魏家是大族,哪怕近年来没落了些,但是家里的底蕴还在,府里有不少好东西,有一些还是李廷闻所未闻的,现银田地也有不少。朱家的好东西也多,却都是朱家在京城落脚后置办的,府里的田地里有不少,跟魏家却比不得,也没有多少现银。
李廷抄完还暗暗诧异,怎么东西这么少,许多还是些华而不实的东西,难道其他家产是落在朱二手中了?怪不得这朱二不肯露面,想来得了家中的财产后都不知去哪里逍遥了,哪会再管其他。
世上多的是凉薄的人,他这些看得也多,早就见怪不怪了。
朱家抄家流放的旨意一下,府里是一片愁云惨雾,但是悬在头上的剑总算是落下了,也总算是松了一口气。那些当下人的不过是再被卖一次,遇到的主家不论好坏总也好过去东北极寒之地。
秦氏原本就在等着结果,李寺卿得了信物却迟迟没有回应,也不知事情怎么样了。如今看来,二弟那边定然是没有打点好,不然朱家怎么还得被流放,她埋怨地想。至于魏家的惨状,她归咎于魏太后跟新帝的矛盾。
好说婆家。
可惜局势不明,就算他有这份心,也不知要往哪里投。若以现在的三方势力来看,萧显重更看好肃王。只是争那至尊之位本就存在着许多变数,说不定之后还会有别的人占地为王与原氏争这天下。不管是何种局面,他想要建功立业,光凭想是不够的,得拿出真本事来。
他以前静不下心来读书的,现在就是想读书了也没处读去,倒是感华寺中主持师太借给他看的两本书他细细读过都给记熟了,在濠州府住下来无事时,他还默了出来。其中那一本兵书,他反复阅读,心中总有不同的感悟,只是不知这些真的用在战场上是不是真的有效。
其实他隐约有一种感觉,也许用不了多久,他就有机会可以验证,而这个机会,也许跟朱家有关。
蝗虫过境,寸草不生。这些虫子可不会管它们到的是谁的地盘,有的吃就去,吃饱了就走,至于大个子的生物会如何,从不是它们所要考虑的。
要说受蝗灾影响最大的肯定新帝原朝琅,他继位前就知国库空虚,但是空虚到这个地步却是他始料未必的。可是仗还是得打,国库的空虚还是得填补。他能想到的方法,就是加赋税。
大乾的赋税很低,建国以后制定国策都是以“轻赋税、薄徭役”为本,几任皇帝以来都没有变过。但是国中需要用钱的地方却越来越多,再这么下去国家的财政会被拖垮。再则,在原朝琅看来,现下国内动乱,有现成的借口可以加赋税,为什么不用。
百姓佃种大地主的田地时,四成的租子都交得,既然如此,朝廷稍稍提一点赋税,他们又有什么好不满的,难道朝廷的威严还比不过那些地方豪绅?不过受灾的地方自然是先不用加,甚至可以免,也可以彰显新帝的宽厚。
当然,光是如此也是不够的,得从别的地方弄来财产,一些先前跟他不对付的氏族大臣正好可以动一动,免得他们趁他不备时用家中钱财去资助几位逆王。
御书房内,原朝琅正为此事跟几个心腹大臣商议。
“皇上,这是魏家谋逆的罪证。”大理寺卿李廷说道,想来这个太后的母族皇上是怎么也不会留在京城了。
原朝琅接过李廷呈上来的折子,略看了一眼,便轻笑一声,把折子拿在手中一下下轻敲着把玩。
“看在太后的面子上,男子黥面,流放黔州,永世不得入京;女子没入教坊,包括已经出嫁的女眷,只要还活着的。”
原朝琅的眼中透着冷光,要是不太后死前给他摆了一道,他何至于面对现在这样纷乱的局面。如今太后的尸体已经被他扔去荒野喂狗,即将放入皇陵的棺木里放着的是其他女子的尸体。不过那具棺木本来也不会放入墓室跟先帝躺在一起,能跟先帝合葬的,只有他的母后张太后,其他女子只配呆在妃陵。
“是。”李廷应了一声,为自己猜准了皇上的心思暗自得意。
“皇上,朱家还要留吗?”升任中书舍人的钱君斌问道。
父子同朝为官,一个任天下兵马大元帅,一个任“小宰相”,钱家可谓是荣耀至极。哪怕京中有不少看不惯钱家的人,在形势未清的情况下,也不敢得罪了他们。钱君斌在原朝琅前面一向顺从,原朝琅想要对谁下手,他便在边上递刀子,且递的就是原朝琅想用的那一把。
朝中也有人劝原朝琅不该给钱家人这么大的权利,原朝琅也不理会。既然是他给的,他想收回的时候就可以收回,难道这些好处不给他信任的钱家,还要给那些后来才倒戈的人。也是他现在不能把所有人都撸了,不然这些人他才不想留着。
朱家也是他不想留的人,淑妃那贱人以为生了个儿子就了不起了,连带着朱家的人也猖狂起来,要是他就这么放过他们,岂不是让朝中大臣以为什么人都可以来踩他一脚。他现在是天子,天子的威仪不能失。
“还是没有朱二的下落?”原朝琅看向李廷问道。
李廷虽从朱家拿来的信物,但是找不到朱应俭,这信物也派不上用派。他还派人把濠州到京城的路上都找了,都没有朱应俭的下落,反倒查出朱家五服以内的亲族在圣上驾崩后不知去向的消息,留下来的只有朱家的族长。
“并无,据微臣看,朱二应当是藏匿起来了。”
“他倒也不笨。”原朝琅冷哼一声,眼中聚集着风暴,让屋内的人连呼吸都不敢大声。片刻后,他问道:“这样的人,会顾自己的母亲兄嫂吗?”
李廷和钱君斌对看了一眼,皆不敢答。
“朱家就流放宁古塔吧,派人盯着点。”
“是。”李廷应道,默默盘算抄了魏朱两家能有多少收获。
魏家是大族,哪怕近年来没落了些,但是家里的底蕴还在,府里有不少好东西,有一些还是李廷闻所未闻的,现银田地也有不少。朱家的好东西也多,却都是朱家在京城落脚后置办的,府里的田地里有不少,跟魏家却比不得,也没有多少现银。
李廷抄完还暗暗诧异,怎么东西这么少,许多还是些华而不实的东西,难道其他家产是落在朱二手中了?怪不得这朱二不肯露面,想来得了家中的财产后都不知去哪里逍遥了,哪会再管其他。
世上多的是凉薄的人,他这些看得也多,早就见怪不怪了。
朱家抄家流放的旨意一下,府里是一片愁云惨雾,但是悬在头上的剑总算是落下了,也总算是松了一口气。那些当下人的不过是再被卖一次,遇到的主家不论好坏总也好过去东北极寒之地。
秦氏原本就在等着结果,李寺卿得了信物却迟迟没有回应,也不知事情怎么样了。如今看来,二弟那边定然是没有打点好,不然朱家怎么还得被流放,她埋怨地想。至于魏家的惨状,她归咎于魏太后跟新帝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