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北乔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苦难与欢乐同在
作为社会底层人物的农民,他们的生存状态是怎样的呢?黄国荣的长篇小说乡谣(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蓝本。不是惟一的,却极富特色,并接近本质。
乡谣讲述的是汪二祥这个农民大半生的生活,从故事层面来看,并无多少新意,甚至与余华的活着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来,在生命的过程中,就有许多轮廓上雷同的东西。而故事的背面,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集“痴憨与精明、软弱与坚强、欢乐与痛苦于一身的具有国民性本质”的农民形象。汪二祥和他周围的人,做着人类共有的事:活着。苦难、悲惨、绝望、幸福、企盼、快乐这一切都有,尤其是活的艰难、苦涩、无奈,黄国荣铺陈得并不少,也很有分量。但我们不能不认同这样一个事实,黄国荣的笔下立起了汪二祥这样一个有别于经典农民形象的人物。
在我的阅读过程中,汪二祥与“阿q”、福贵(余华活着)总同时游荡在我的脑海里,我分明看到了他们各自的人生之路。
阿q是个倒霉透顶的人物,陷入了人类几乎所有的困境里,基本生存欲不能满足的生的困恼、无家可归的惶惑、面对死亡的恐惧,一切的努力挣扎无济于事。他只能活在“精神胜利法”制造的虚幻中,成为国民劣根性的形象代言人。
福贵是个苦难重重的人物,承受着无尽的重压。他没有理想,有的只是如同小动物一样活下去的念头。生活之于他,是被动的,其抗争也是被动的。在他的身上,我们只能看到人类迎战苦难的韧性。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汪二祥。
汪二祥也是个依仗土地生活的农民,属于人们常说的弱势群体中的一员。命运多舛,黄莲般的生活像一条蛇缠了他一生。父亲的去世,带来家庭的没落;时政的变幻,让他沉沉浮浮;妻儿的失去,似一把把刀刺得他心痛;人情的冷漠,使他的生活空间总少不了冰霜可以说,阿q、福贵所遭受的天灾人祸,汪二祥无一幸免。这也是人类生存的一个永恒话题。
然而,汪二祥毕竟不是阿q或福贵。他的生活中有两条河,一条是苦难,一条是欢乐,它们相互撕咬相互交融,呈时而此强彼弱时而彼强此弱的态势。这得归功于汪二祥不甘被苦难击败、善于在苦难中寻找发现欢乐的人生法则和生活策略。
一扭头,他后悔刚才自己起得太快,刚才他坐着吃饭的地方有一个半截烟那么长的烟屁股。他很想把他捡起来,试了一下,这腰弯不下来,要是硬弯,很可能会挤破肠子。可那个烟屁股太诱人了,饭后一枝烟,快活如神仙,他太需要它了。二祥还是不怕丢脸,双膝跪到地上把烟屁股捡了起来。二祥再站起来时,骂了自己一句,狗日的,太没出息了。骂完以后,他很开心地笑了笑,好像刚才他是痛快地骂了别人。
这是汪二祥在文革期间没饭吃时,听说进城造反可以填饱肚子,在县城招待所吃足白饭后的一个细节。我以为,这充分刻画了汪二祥这一人物的性格,只要一有机会,他就要想尽办法让自己舒心一下。这不单纯是一种低级的物质刺激,它可以对苦难进行有效的消解。汪二祥对待生活如同战士对待战斗一样,该防御则防御,有了战机必定反击。
作品中多次描写了汪二祥的梦境,这当是一种暗示,没有梦的生活,将没有快乐。当然只停留在做梦,也会与真实的快乐无缘。因而,每一次的梦,都是汪二祥突破困境的预兆。梦,对于汪二祥来说,不再是一种虚幻的精神寄托,一种逃避现实的自我欺骗。事实上也是如此,他在最艰难时,心中总有对明天的美好向往以及种种实际性的行动。由此一来,汪二祥的人生不再是苦难一路狂嚎,而是总有欢乐高歌。
显然,汪二祥的命运与阿q、福贵截然不同的,尽管他们遭遇的苦难不相上下。
我以为,乡谣的意义不仅在于为我们传递了一个在新意的人物信息,更重要的是打破了一种神话一种对弱势人群惯有的评介。长期以来,我们中间相当一部分的人认为,弱势群体的生活是不幸的,痛苦是他们一生的惟一色调。其实不然,无论生活在何种境况下的人,都有欢乐的一面。我们切不可以以自己的幸福标准去看待评估他人的生活质量。这当是黄国荣通过乡谣对我们的警示和忠告。
饮食男女
在我看来,乡谣阐释了一个亘古不变的人生命题:食色,性也。
千百年来,农民最渴望的莫过于“饱食终餐”毕竟,千百年来,他们被饿怕了。汪大吉、汪三富泯灭兄弟血肉亲情,处处算计汪二祥,是为了多吃多占;丁腊月与汪二祥做夫妻,是为了养活儿子和婆婆,一旦丁腊月意识到汪二祥无力承担时,她又另找了一个男人;汪二祥不事农活,在老丈人这棵大树倒了后,生活上陷入了困境,只得劝其妻云梦到上海那花花世界去当奶娘,不放心,丢祖宗的脸,都没有比能吃上饭重要了。后来,云梦成了别人的老婆,二祥想得最多的也是多要点钱,养活自己和儿子,钱到手了“他有一种胜利凯旋的感觉”;文革时,汪二祥本不想随造反运动的大流,但听说造反可以弄个“铁饭碗”从此不愁吃时,他表现得尤为积极。正所谓,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活着不吃饭不行。当菜花吃不饱时,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这就是“吃”这个念头,使得她与许茂法有了一笔食与性的交易。“菜花专心致志变换着各种角度啃骨头上的肉,任许茂法摸她的身子”“许茂法猪似地完了事,菜花的骨头还没啃完,也没有啃够,她的裤子拖在地上,她也不管,她仍躺在小条桌上,也不坐起来,继续啃骨头”这个场面令人震撼,却无法让人唾弃。“民以食为天”在此处得到了最好的注解。在此,黄国荣写得干净、直白,用得最多的动词是“啃”没有过多的渲染,没有对话,没有场景,只是一个活生生的画面。这个画面会像根钉子似地楔进读者的心里,即便有一天,忘记了乡谣的故事人物,但这根钉子恐怕难以从心上拔出。这根钉子最好的名字就是“饮食男女”
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就是性了。汪二祥在为其父守灵时,面对刚有夫妻之实的云梦,欲火灼烧,他的想法很简单“他(汪二祥的爹)要生气就让他生一回吧,我憋不住了”也正基于这种想法,当他看到父亲“五七”“化库”时,没有纸做的女人,他宁愿克尚活着的三姆妈和沈姨,偷偷地做了两个纸女人写上了她俩的名字。他知... -->>
苦难与欢乐同在
作为社会底层人物的农民,他们的生存状态是怎样的呢?黄国荣的长篇小说乡谣(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蓝本。不是惟一的,却极富特色,并接近本质。
乡谣讲述的是汪二祥这个农民大半生的生活,从故事层面来看,并无多少新意,甚至与余华的活着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来,在生命的过程中,就有许多轮廓上雷同的东西。而故事的背面,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集“痴憨与精明、软弱与坚强、欢乐与痛苦于一身的具有国民性本质”的农民形象。汪二祥和他周围的人,做着人类共有的事:活着。苦难、悲惨、绝望、幸福、企盼、快乐这一切都有,尤其是活的艰难、苦涩、无奈,黄国荣铺陈得并不少,也很有分量。但我们不能不认同这样一个事实,黄国荣的笔下立起了汪二祥这样一个有别于经典农民形象的人物。
在我的阅读过程中,汪二祥与“阿q”、福贵(余华活着)总同时游荡在我的脑海里,我分明看到了他们各自的人生之路。
阿q是个倒霉透顶的人物,陷入了人类几乎所有的困境里,基本生存欲不能满足的生的困恼、无家可归的惶惑、面对死亡的恐惧,一切的努力挣扎无济于事。他只能活在“精神胜利法”制造的虚幻中,成为国民劣根性的形象代言人。
福贵是个苦难重重的人物,承受着无尽的重压。他没有理想,有的只是如同小动物一样活下去的念头。生活之于他,是被动的,其抗争也是被动的。在他的身上,我们只能看到人类迎战苦难的韧性。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汪二祥。
汪二祥也是个依仗土地生活的农民,属于人们常说的弱势群体中的一员。命运多舛,黄莲般的生活像一条蛇缠了他一生。父亲的去世,带来家庭的没落;时政的变幻,让他沉沉浮浮;妻儿的失去,似一把把刀刺得他心痛;人情的冷漠,使他的生活空间总少不了冰霜可以说,阿q、福贵所遭受的天灾人祸,汪二祥无一幸免。这也是人类生存的一个永恒话题。
然而,汪二祥毕竟不是阿q或福贵。他的生活中有两条河,一条是苦难,一条是欢乐,它们相互撕咬相互交融,呈时而此强彼弱时而彼强此弱的态势。这得归功于汪二祥不甘被苦难击败、善于在苦难中寻找发现欢乐的人生法则和生活策略。
一扭头,他后悔刚才自己起得太快,刚才他坐着吃饭的地方有一个半截烟那么长的烟屁股。他很想把他捡起来,试了一下,这腰弯不下来,要是硬弯,很可能会挤破肠子。可那个烟屁股太诱人了,饭后一枝烟,快活如神仙,他太需要它了。二祥还是不怕丢脸,双膝跪到地上把烟屁股捡了起来。二祥再站起来时,骂了自己一句,狗日的,太没出息了。骂完以后,他很开心地笑了笑,好像刚才他是痛快地骂了别人。
这是汪二祥在文革期间没饭吃时,听说进城造反可以填饱肚子,在县城招待所吃足白饭后的一个细节。我以为,这充分刻画了汪二祥这一人物的性格,只要一有机会,他就要想尽办法让自己舒心一下。这不单纯是一种低级的物质刺激,它可以对苦难进行有效的消解。汪二祥对待生活如同战士对待战斗一样,该防御则防御,有了战机必定反击。
作品中多次描写了汪二祥的梦境,这当是一种暗示,没有梦的生活,将没有快乐。当然只停留在做梦,也会与真实的快乐无缘。因而,每一次的梦,都是汪二祥突破困境的预兆。梦,对于汪二祥来说,不再是一种虚幻的精神寄托,一种逃避现实的自我欺骗。事实上也是如此,他在最艰难时,心中总有对明天的美好向往以及种种实际性的行动。由此一来,汪二祥的人生不再是苦难一路狂嚎,而是总有欢乐高歌。
显然,汪二祥的命运与阿q、福贵截然不同的,尽管他们遭遇的苦难不相上下。
我以为,乡谣的意义不仅在于为我们传递了一个在新意的人物信息,更重要的是打破了一种神话一种对弱势人群惯有的评介。长期以来,我们中间相当一部分的人认为,弱势群体的生活是不幸的,痛苦是他们一生的惟一色调。其实不然,无论生活在何种境况下的人,都有欢乐的一面。我们切不可以以自己的幸福标准去看待评估他人的生活质量。这当是黄国荣通过乡谣对我们的警示和忠告。
饮食男女
在我看来,乡谣阐释了一个亘古不变的人生命题:食色,性也。
千百年来,农民最渴望的莫过于“饱食终餐”毕竟,千百年来,他们被饿怕了。汪大吉、汪三富泯灭兄弟血肉亲情,处处算计汪二祥,是为了多吃多占;丁腊月与汪二祥做夫妻,是为了养活儿子和婆婆,一旦丁腊月意识到汪二祥无力承担时,她又另找了一个男人;汪二祥不事农活,在老丈人这棵大树倒了后,生活上陷入了困境,只得劝其妻云梦到上海那花花世界去当奶娘,不放心,丢祖宗的脸,都没有比能吃上饭重要了。后来,云梦成了别人的老婆,二祥想得最多的也是多要点钱,养活自己和儿子,钱到手了“他有一种胜利凯旋的感觉”;文革时,汪二祥本不想随造反运动的大流,但听说造反可以弄个“铁饭碗”从此不愁吃时,他表现得尤为积极。正所谓,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活着不吃饭不行。当菜花吃不饱时,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这就是“吃”这个念头,使得她与许茂法有了一笔食与性的交易。“菜花专心致志变换着各种角度啃骨头上的肉,任许茂法摸她的身子”“许茂法猪似地完了事,菜花的骨头还没啃完,也没有啃够,她的裤子拖在地上,她也不管,她仍躺在小条桌上,也不坐起来,继续啃骨头”这个场面令人震撼,却无法让人唾弃。“民以食为天”在此处得到了最好的注解。在此,黄国荣写得干净、直白,用得最多的动词是“啃”没有过多的渲染,没有对话,没有场景,只是一个活生生的画面。这个画面会像根钉子似地楔进读者的心里,即便有一天,忘记了乡谣的故事人物,但这根钉子恐怕难以从心上拔出。这根钉子最好的名字就是“饮食男女”
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就是性了。汪二祥在为其父守灵时,面对刚有夫妻之实的云梦,欲火灼烧,他的想法很简单“他(汪二祥的爹)要生气就让他生一回吧,我憋不住了”也正基于这种想法,当他看到父亲“五七”“化库”时,没有纸做的女人,他宁愿克尚活着的三姆妈和沈姨,偷偷地做了两个纸女人写上了她俩的名字。他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