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笔雨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闲暇时慢慢回味我的父亲,虽然以后的生活中父亲缺席,可记性中他仍健在,仍活在我的记忆里,他就象我们五兄妹一生读不完的文字,每一次翻阅,都是那么亲切!
——题记
2015年4月17日,前脚刚从娘家回来的我,后脚接到堂哥的电话,说是父亲走了,心中巨大悲痛排山倒海般涌来,粗心的我竟没发现:在喂多日未进食的父亲喝汤时父亲的瞳孔变得涣散,还奇怪地问母亲为什么父亲气喘得那么急?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总是不断翻阅着跟父亲一起度过的日子,让沉甸甸的思绪在怀念之中倍受煎熬。虽然每个人都会离开这个世界,可有的人,无论他在我们的世界走了多久,都一直会存活在我们的心里,并支撑着我们的信念。
两个多月过去了,我的思绪还深深沉浸在对父亲的怀念中,关于父亲的文字,我一直很少写,但只要是在写,都感觉象在与父亲交流着什么,于是每每把这些思念的文字变成一行行的字时,心里就感到一阵轻松。其实写到父亲,一半是思念,一半是聆听。虽然我父亲是平凡的一员,但在儿女的心中是值得骄傲值得学习的。我的父亲虽然只是个工人,可他总对着我们怀着无限的希望,只不过他的方法有时不得当,父亲生病前很爱喝酒,特别是在下岗那时更甚,喝酒后就打骂孩子,虽然动真格的次数不多,但也弄得鸡飞狗跳,面对他有时的无理取闹,我们只能沉默以对。我们都知道,这只是父亲失意的一种发泄。
回顾父亲生前的日子,他很小的时候就被寄养在姑妈家,十多岁失去父亲,他虽然是农家子弟,可因为生活所迫,他做过会计、铁匠、饮料厂技术员、修自来水管工,特别是有次有机会到个旧锡矿公司工作,可因为原单位账务上一分钱的账钱不符,几千里的来回奔波,他失去了那个机会。父亲的一生走遍过大半个云南,可他基本不会给家人带回来什么好吃的东西或稀奇的礼物,只有外面世界的变化,当时的我们,家里没有电视,知道的信息都是从父亲那里来的,虽然有些信息不实,但在为人母之后,我才更加感受到父母在在儿女面前的品位了。虽然他去过好多地方,可他却没有心思停下脚步去看看眼前的风景,想到父亲这些年的生活,作为小女儿的我总是有太多的遗憾与内疚,这也注定成了一种永远的遗憾留在我的生命里。
就在父亲生病前,我还一直以为他还年轻,还能为我做很多事,还能等着我尽孝,我根本就没想过他这么快就老了,其实他早已经年过七旬,其实我分工在乡镇时,他就是老年人了,头发开始斑白、背微驮,耳朵开始变背。只是我不想承认,不愿承认父亲变老的事实。父亲的挺拔的身躯、爽朗的笑声、灵活而稳健的手脚再也不会出现,它们只能在我思念父亲时,一遍一遍在回忆里播放。
父亲生病后,我发现,父亲的背再也直不起来,而且走路都要用拐杖了,偶尔忘记用后就摔在地上,就算是用拐杖,走路也是颤巍巍地挪步,起身时也必须扶着人或旁边的东西才能起身。满头银霜、满脸皱纹、无力的四肢还有灰褐色的老年斑,这些残酷的现实都让我不得不相信父亲是老了。而且父亲的听力差了好多,面对面讲话我们都得扯着嗓子在喊。甚至神智模糊,记错事记漏事,把我们五兄妹认错不算,就连随时陪伴在他身边的我的母亲他也会有认不得的时候了。
跟父亲只相差七岁的母亲虽然年老多病,可却比父亲硬朗多了,她不仅要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还在院里种花、在房顶种菜和养养鸡猫狗,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父亲生病后,他总在低头沉思,任凭我煞费苦心,根本就走不进他的世界,被他排除在在他的世界外,我欲哭无泪。他变得象个听话的小孩子,母亲递给他什么他都接着,而且什么都听母亲的,很少有自己的主见了。他沉默了,如果不主动跟他说话,他可以一天不说话或是盯着电视看上很久。他不爱笑了,不论是他最宠爱的大姐和我如何逗,也难惹得他露出笑颜。只有在淘气的儿子上窜下跳时,他才会挥着拐杖。
去世前他大约就做三件事:吃饭、睡觉、上厕所。天晴时他也会在院子里晒晒太阳,但大部分时间都在床上度过。但是在我们几姐妹回家的时候,在跟母亲说话的时候,尽管他听不清说什么,但总会把头凑得很近。
父亲就象小孩子,总喜欢新的东西,前年我给他网购了一双皮鞋,拿回来后马上穿了,过后他却又珍藏起来。他特别爱穿哥哥单位发的淘汰后制服,穿旧了也舍不得丢掉。
父亲虽然只是高小毕业(相当于现在的小学),却和初中毕业的母亲一样喜欢读书,他喜欢读那些传奇和演义之类的书藉,记得小时候每晚睡前都给三姐和我讲故事,记得他的开头都有“结果”二字,每次都让三姐我俩惊奇不已:“咋才开头就有了结果?”父亲下班后,会把收音机开得很大,里面是晦涩难懂而且震耳的京剧或滇戏。高兴的时候,他会手把手教我学写毛笔字或是打珠算,可惜我对前者一直不精通。月明风清的夜晚,他会拿出口琴和萧吹起来,我们五兄妹基本没得到真传,只有哥哥入了小提琴的门。我有时会把发表的文章给他和母亲看,他们都看得津津有味,在我的文章里,有他们老两口的影子。父母当年的世界我懂!
父亲有三兄弟,他排行第二,老大和老三早就去世,而且同族的兄弟中就他属最长寿,现在在世超过八十岁的就只有我的伯母了。每年年底他都喜欢买本明年的通书,掰着手指头算,总把自己报大一岁,就是所谓的“虚岁”所以说父亲享年八十了。
父亲走了,再也看不到春节前他挥毫泼墨写春联的情景,打电话时听不到他接电话时洪亮的声音,跟母亲聊天时忍不住朝他床得那个方向望去,好希望他再说“吵死了,不要再讲了”
父亲的墓地在一片翠绿掩映的树林里,树林很茂盛,枝枝叶叶犹如我们思念父亲的心情,献上父亲爱吃祭品,看着纸钱在火里跳跃,它们是否带去了我们对他老人家的思念呢?
我闲暇时慢慢回味我的父亲,虽然以后的生活中父亲缺席,可记性中他仍健在,仍活在我的记忆里,他就象我们五兄妹一生读不完的文字,每一次翻阅,都是那么亲切!
——题记
2015年4月17日,前脚刚从娘家回来的我,后脚接到堂哥的电话,说是父亲走了,心中巨大悲痛排山倒海般涌来,粗心的我竟没发现:在喂多日未进食的父亲喝汤时父亲的瞳孔变得涣散,还奇怪地问母亲为什么父亲气喘得那么急?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总是不断翻阅着跟父亲一起度过的日子,让沉甸甸的思绪在怀念之中倍受煎熬。虽然每个人都会离开这个世界,可有的人,无论他在我们的世界走了多久,都一直会存活在我们的心里,并支撑着我们的信念。
两个多月过去了,我的思绪还深深沉浸在对父亲的怀念中,关于父亲的文字,我一直很少写,但只要是在写,都感觉象在与父亲交流着什么,于是每每把这些思念的文字变成一行行的字时,心里就感到一阵轻松。其实写到父亲,一半是思念,一半是聆听。虽然我父亲是平凡的一员,但在儿女的心中是值得骄傲值得学习的。我的父亲虽然只是个工人,可他总对着我们怀着无限的希望,只不过他的方法有时不得当,父亲生病前很爱喝酒,特别是在下岗那时更甚,喝酒后就打骂孩子,虽然动真格的次数不多,但也弄得鸡飞狗跳,面对他有时的无理取闹,我们只能沉默以对。我们都知道,这只是父亲失意的一种发泄。
回顾父亲生前的日子,他很小的时候就被寄养在姑妈家,十多岁失去父亲,他虽然是农家子弟,可因为生活所迫,他做过会计、铁匠、饮料厂技术员、修自来水管工,特别是有次有机会到个旧锡矿公司工作,可因为原单位账务上一分钱的账钱不符,几千里的来回奔波,他失去了那个机会。父亲的一生走遍过大半个云南,可他基本不会给家人带回来什么好吃的东西或稀奇的礼物,只有外面世界的变化,当时的我们,家里没有电视,知道的信息都是从父亲那里来的,虽然有些信息不实,但在为人母之后,我才更加感受到父母在在儿女面前的品位了。虽然他去过好多地方,可他却没有心思停下脚步去看看眼前的风景,想到父亲这些年的生活,作为小女儿的我总是有太多的遗憾与内疚,这也注定成了一种永远的遗憾留在我的生命里。
就在父亲生病前,我还一直以为他还年轻,还能为我做很多事,还能等着我尽孝,我根本就没想过他这么快就老了,其实他早已经年过七旬,其实我分工在乡镇时,他就是老年人了,头发开始斑白、背微驮,耳朵开始变背。只是我不想承认,不愿承认父亲变老的事实。父亲的挺拔的身躯、爽朗的笑声、灵活而稳健的手脚再也不会出现,它们只能在我思念父亲时,一遍一遍在回忆里播放。
父亲生病后,我发现,父亲的背再也直不起来,而且走路都要用拐杖了,偶尔忘记用后就摔在地上,就算是用拐杖,走路也是颤巍巍地挪步,起身时也必须扶着人或旁边的东西才能起身。满头银霜、满脸皱纹、无力的四肢还有灰褐色的老年斑,这些残酷的现实都让我不得不相信父亲是老了。而且父亲的听力差了好多,面对面讲话我们都得扯着嗓子在喊。甚至神智模糊,记错事记漏事,把我们五兄妹认错不算,就连随时陪伴在他身边的我的母亲他也会有认不得的时候了。
跟父亲只相差七岁的母亲虽然年老多病,可却比父亲硬朗多了,她不仅要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还在院里种花、在房顶种菜和养养鸡猫狗,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父亲生病后,他总在低头沉思,任凭我煞费苦心,根本就走不进他的世界,被他排除在在他的世界外,我欲哭无泪。他变得象个听话的小孩子,母亲递给他什么他都接着,而且什么都听母亲的,很少有自己的主见了。他沉默了,如果不主动跟他说话,他可以一天不说话或是盯着电视看上很久。他不爱笑了,不论是他最宠爱的大姐和我如何逗,也难惹得他露出笑颜。只有在淘气的儿子上窜下跳时,他才会挥着拐杖。
去世前他大约就做三件事:吃饭、睡觉、上厕所。天晴时他也会在院子里晒晒太阳,但大部分时间都在床上度过。但是在我们几姐妹回家的时候,在跟母亲说话的时候,尽管他听不清说什么,但总会把头凑得很近。
父亲就象小孩子,总喜欢新的东西,前年我给他网购了一双皮鞋,拿回来后马上穿了,过后他却又珍藏起来。他特别爱穿哥哥单位发的淘汰后制服,穿旧了也舍不得丢掉。
父亲虽然只是高小毕业(相当于现在的小学),却和初中毕业的母亲一样喜欢读书,他喜欢读那些传奇和演义之类的书藉,记得小时候每晚睡前都给三姐和我讲故事,记得他的开头都有“结果”二字,每次都让三姐我俩惊奇不已:“咋才开头就有了结果?”父亲下班后,会把收音机开得很大,里面是晦涩难懂而且震耳的京剧或滇戏。高兴的时候,他会手把手教我学写毛笔字或是打珠算,可惜我对前者一直不精通。月明风清的夜晚,他会拿出口琴和萧吹起来,我们五兄妹基本没得到真传,只有哥哥入了小提琴的门。我有时会把发表的文章给他和母亲看,他们都看得津津有味,在我的文章里,有他们老两口的影子。父母当年的世界我懂!
父亲有三兄弟,他排行第二,老大和老三早就去世,而且同族的兄弟中就他属最长寿,现在在世超过八十岁的就只有我的伯母了。每年年底他都喜欢买本明年的通书,掰着手指头算,总把自己报大一岁,就是所谓的“虚岁”所以说父亲享年八十了。
父亲走了,再也看不到春节前他挥毫泼墨写春联的情景,打电话时听不到他接电话时洪亮的声音,跟母亲聊天时忍不住朝他床得那个方向望去,好希望他再说“吵死了,不要再讲了”
父亲的墓地在一片翠绿掩映的树林里,树林很茂盛,枝枝叶叶犹如我们思念父亲的心情,献上父亲爱吃祭品,看着纸钱在火里跳跃,它们是否带去了我们对他老人家的思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