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沉鸾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七日后,中天帝臣往出殡,葬入帝陵。翌日早朝之上,朗星的话得以印证。
礼部历来负责皇室选秀,此次也毫无例外地率先提及立后之事:“我大宣朝本就时值初立,民心不稳,如今先皇殡天,圣上登基,臣等以为,尽早立后、充盈后宫乃是头等大事。”
臣暄并未做声。
礼部尚书有些尴尬地立在大殿中央,再道:“靖侯是圣上义弟,已然娶妻承嗣。弟如此,圣上乃是先皇独脉,更应开枝散叶。”
臣暄端坐在丹墀的御座之上,沉声道:“先皇殡天不足十日,张大人便迫不及待提醒朕充盈后宫,难道这便是礼部的知礼之事?”
礼部张尚书好似早已料到臣暄会有此一说,面不改色回道:“微臣以为,早日充盈后宫、开枝散叶便是大礼,先皇在天有灵,只会更加欣慰。”
臣暄眯着眼睛尚未说话,臣往生前定下的几位辅国大臣便一一表态,恳请选秀立后。
“圣上已然二十有四,却内室虚空,膝下无嗣,此于礼不合……”
“圣上一日不立后,百姓便一日无母,其心惶恐,不利于国之安稳……”
“即便没有立后的可意人选,也应当先纳妃……”
“后宫空置,只会为有心人所猜疑……”
“古之有云,齐家治国平天下,若不齐家……”
……
一时之间,朝臣犹如事先商量好了一般,异口同声打开了话匣子,话题无一不指向同一件事——充盈后宫。
臣暄冷眼旁观着一众朝臣的呈请,沉默半晌又道:“先皇膝下只朕一子,我父子亲厚更胜常人。如今朕尚且处在热孝之中,诸位爱卿便提及立后之事,难道这是我大宣朝以仁孝治天下该说出的话吗?”
想是臣暄的语气不够威严,此刻尚有不知好歹的朝臣再次进言,道:“自古以来,天子戴孝,只有三月。选秀之事,从置办到秀女入宫,少说也要半年光景。如今圣上热孝在身,大可缩小选秀范围,不必铺张,给礼部三个月时间准备足以。届时圣上恰好出了孝,便可选妃立后了。”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立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臣暄看在眼中,只冷冷一笑。这些人打的什么主意,他自然清楚得很。无非是看他新皇登基,想要给他个下马威,顺便将一些女人送入后宫里来,好时时刻刻牵制于他。
然而眼下他初坐龙椅,却不能和这些大臣硬碰硬,搞砸了君臣关系。尤其是这当中不乏从北熙投诚而来的旧臣,当初臣家也曾许诺过他们官荫俸禄,如若此刻再因立后之事公然闹翻,落在有心人眼中只怕便会大肆加以利用,生出一场风波。
若此刻自己只是孑然一人,臣暄断然不怕得罪这些朝臣。可如今他先是北宣晟瑞帝,其次才是臣家子孙,便不得不时时刻刻将家国利益放在首位。这些个大臣,不仅不能得罪,且还要尽心笼络,否则自己不仅会被扣上“忘恩负义、怠慢老臣”的帽子,国之根基,也会就此动摇。
更甚者,引起朝中动乱,民心涣散,令北宣初建的政权,毁于一旦。
如今最好的解决法子便是允下选秀之事,令公卿世家把适龄的闺女放入序央宫偌大的后宫之中。如此不仅给朝臣们吃了定心丸,短期内也不至于再闹出什么不可调和的君臣矛盾,毕竟还要顾着后宫的脂粉堆儿。
这是那日与朗星商议后的最好办法,臣暄又岂会不知?
然而不知为何,他偏生不想让这些人如愿。
臣暄从御座之上起身,双手背负,在丹墀上缓缓踱着步子,心中的滋味十分莫辨。有意料之中的把握,有为人所迫的烦躁,有小心谨慎的斟酌,亦有心不甘情不愿的抗拒。
想从前他父子二人举事筹谋之时,不是没有考虑过“联姻”这条路子。程国公更是以麾下二十万兵马做嫁妆,为嫡女程初婷求得这桩姻缘。可当初即便是父亲臣往,也没有强硬表态必须要谁当儿媳,遑论如今父皇殡天,难道这些老臣自恃更有资格置喙他该娶谁吗?
只此一个早朝,便让臣暄深刻地体会到了君王并非绝对的权威。不仅要心系苍生和天下兴亡,且还要慎重对待前朝后宫的种种人际,更要顾全一个名声。
名声,名声……臣暄越想越觉烦躁,却又深知自己绝不能在初初登基便被诟病是个暴君,于是只得耐下性子,看向一直不发一言的朗星:“靖侯何意?”
朗星这才恭谨出列,禀道:“圣上与先皇父子情深,比之寻常人家还多了一份建功立国的艰难辛苦。微臣与先皇担着父子虚名,更能体会圣上的苦楚与孝心……”
朗星语调并不高亢,说出的话却是不乏铿锵:“想民间热孝三年,皇家热孝三月,以微臣了解,圣上怕是觉得三月光景已是短暂,恨不能如民间那般为先皇守孝三年。若是如今广为选秀,圣上必定寝食难安,即便今次立了后、纳了妃,也会心有龃龉,与后宫不得安然相处。”
朗星这番话,臣暄并没有事先交代过。然而自己是个什么想法,又在等着谁,这个义弟最是清楚不过。臣暄怅然地长叹一声,对着大殿之上道:“靖侯此言,深得朕心。”
礼部张尚书闻言,便也未再多说什么,默默退入列内。倒是臣往生前册封的辅国大臣之一,太傅谭文再次进言道:“圣上对先皇的孝心,举国皆知。然而先皇只圣上一脉,圣上早日开枝散叶,才是对先皇的大孝。”
臣暄终是有些沉不住气了,... -->>
七日后,中天帝臣往出殡,葬入帝陵。翌日早朝之上,朗星的话得以印证。
礼部历来负责皇室选秀,此次也毫无例外地率先提及立后之事:“我大宣朝本就时值初立,民心不稳,如今先皇殡天,圣上登基,臣等以为,尽早立后、充盈后宫乃是头等大事。”
臣暄并未做声。
礼部尚书有些尴尬地立在大殿中央,再道:“靖侯是圣上义弟,已然娶妻承嗣。弟如此,圣上乃是先皇独脉,更应开枝散叶。”
臣暄端坐在丹墀的御座之上,沉声道:“先皇殡天不足十日,张大人便迫不及待提醒朕充盈后宫,难道这便是礼部的知礼之事?”
礼部张尚书好似早已料到臣暄会有此一说,面不改色回道:“微臣以为,早日充盈后宫、开枝散叶便是大礼,先皇在天有灵,只会更加欣慰。”
臣暄眯着眼睛尚未说话,臣往生前定下的几位辅国大臣便一一表态,恳请选秀立后。
“圣上已然二十有四,却内室虚空,膝下无嗣,此于礼不合……”
“圣上一日不立后,百姓便一日无母,其心惶恐,不利于国之安稳……”
“即便没有立后的可意人选,也应当先纳妃……”
“后宫空置,只会为有心人所猜疑……”
“古之有云,齐家治国平天下,若不齐家……”
……
一时之间,朝臣犹如事先商量好了一般,异口同声打开了话匣子,话题无一不指向同一件事——充盈后宫。
臣暄冷眼旁观着一众朝臣的呈请,沉默半晌又道:“先皇膝下只朕一子,我父子亲厚更胜常人。如今朕尚且处在热孝之中,诸位爱卿便提及立后之事,难道这是我大宣朝以仁孝治天下该说出的话吗?”
想是臣暄的语气不够威严,此刻尚有不知好歹的朝臣再次进言,道:“自古以来,天子戴孝,只有三月。选秀之事,从置办到秀女入宫,少说也要半年光景。如今圣上热孝在身,大可缩小选秀范围,不必铺张,给礼部三个月时间准备足以。届时圣上恰好出了孝,便可选妃立后了。”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立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臣暄看在眼中,只冷冷一笑。这些人打的什么主意,他自然清楚得很。无非是看他新皇登基,想要给他个下马威,顺便将一些女人送入后宫里来,好时时刻刻牵制于他。
然而眼下他初坐龙椅,却不能和这些大臣硬碰硬,搞砸了君臣关系。尤其是这当中不乏从北熙投诚而来的旧臣,当初臣家也曾许诺过他们官荫俸禄,如若此刻再因立后之事公然闹翻,落在有心人眼中只怕便会大肆加以利用,生出一场风波。
若此刻自己只是孑然一人,臣暄断然不怕得罪这些朝臣。可如今他先是北宣晟瑞帝,其次才是臣家子孙,便不得不时时刻刻将家国利益放在首位。这些个大臣,不仅不能得罪,且还要尽心笼络,否则自己不仅会被扣上“忘恩负义、怠慢老臣”的帽子,国之根基,也会就此动摇。
更甚者,引起朝中动乱,民心涣散,令北宣初建的政权,毁于一旦。
如今最好的解决法子便是允下选秀之事,令公卿世家把适龄的闺女放入序央宫偌大的后宫之中。如此不仅给朝臣们吃了定心丸,短期内也不至于再闹出什么不可调和的君臣矛盾,毕竟还要顾着后宫的脂粉堆儿。
这是那日与朗星商议后的最好办法,臣暄又岂会不知?
然而不知为何,他偏生不想让这些人如愿。
臣暄从御座之上起身,双手背负,在丹墀上缓缓踱着步子,心中的滋味十分莫辨。有意料之中的把握,有为人所迫的烦躁,有小心谨慎的斟酌,亦有心不甘情不愿的抗拒。
想从前他父子二人举事筹谋之时,不是没有考虑过“联姻”这条路子。程国公更是以麾下二十万兵马做嫁妆,为嫡女程初婷求得这桩姻缘。可当初即便是父亲臣往,也没有强硬表态必须要谁当儿媳,遑论如今父皇殡天,难道这些老臣自恃更有资格置喙他该娶谁吗?
只此一个早朝,便让臣暄深刻地体会到了君王并非绝对的权威。不仅要心系苍生和天下兴亡,且还要慎重对待前朝后宫的种种人际,更要顾全一个名声。
名声,名声……臣暄越想越觉烦躁,却又深知自己绝不能在初初登基便被诟病是个暴君,于是只得耐下性子,看向一直不发一言的朗星:“靖侯何意?”
朗星这才恭谨出列,禀道:“圣上与先皇父子情深,比之寻常人家还多了一份建功立国的艰难辛苦。微臣与先皇担着父子虚名,更能体会圣上的苦楚与孝心……”
朗星语调并不高亢,说出的话却是不乏铿锵:“想民间热孝三年,皇家热孝三月,以微臣了解,圣上怕是觉得三月光景已是短暂,恨不能如民间那般为先皇守孝三年。若是如今广为选秀,圣上必定寝食难安,即便今次立了后、纳了妃,也会心有龃龉,与后宫不得安然相处。”
朗星这番话,臣暄并没有事先交代过。然而自己是个什么想法,又在等着谁,这个义弟最是清楚不过。臣暄怅然地长叹一声,对着大殿之上道:“靖侯此言,深得朕心。”
礼部张尚书闻言,便也未再多说什么,默默退入列内。倒是臣往生前册封的辅国大臣之一,太傅谭文再次进言道:“圣上对先皇的孝心,举国皆知。然而先皇只圣上一脉,圣上早日开枝散叶,才是对先皇的大孝。”
臣暄终是有些沉不住气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