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帝国霸业之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张良在遇到刘邦之前,也遇到过其他的领导者。他用自己学到的,参悟到的东西游说他们,怎样做才是对的,怎么才是更好的,但是这些人听不懂,甚至觉得好笑,没人听他的。张良摇头叹气,他也在选择,这些人不是他想要的。
张良知道自己的长处,他懂权谋,懂兵法,但是他不适合带兵,一般来说,文人带兵是个很麻烦的事儿,你总想什么事都绝对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因为你觉得自己的想法就是最好的。事必亲躬,过于斤斤计较,过于吹毛求疵,甚至让自己跟部下对立起来。这对一支部队来说,就是灾难。他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军师,但不能做将领。他需要依附一个人,然后实现自己的抱负。
军师通过影响将领来指挥军队,将领凭借军师来征服天下。
但是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在哪里?张良其实也很着急。你这一辈子或许就是等一个人,他可以改变你,改变你的命运。只是有时候我们不知道那个人到底是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遇见他?什么我们不知道这辈子会不会遇见他。多少人期待一生,也没有遇到自己要找的人。
这将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人生!
公元前209年,轰轰烈烈地反秦斗争开始了。各地义军蜂起,势成燎原。几个月后,义军首领陈胜战败被杀,秦嘉等人拥立景驹为楚王,驻守留县。张良聚集上百人也去投靠,他只能碰运气,只能先广泛接触。幸运的是,在半路上,他遇见了毕生为之效命的刘邦。两人一拍即合,相见恨晚。历史上伟大的一段君臣合作即将开始。
张良是韩国人,他最痛彻骨髓的事,就是国仇家恨。对他来说,国,家,是连在一起的。在世事纷乱之际,他首先要为韩国着想。在薛县,见到项梁,他游说项梁,恢复韩国。项梁答应了,项梁也早有立六国之后,为自己增加帮手的想法。他立横阳君韩成为韩王,任命张良为司徒,攻占韩国旧地。在颠沛流离之际,刘邦已经奉命西征。他特地率军绕到轘辕,帮韩王成打下十几座城池,然后请求借张良。
此时距离刘邦接受命令已经过去了四个多月,可是他还在河南地徘徊,距离关中还有千里之遥。河北的项羽此时正在进行他一生中最辉煌的巨鹿之战,并且杀得秦军连连败退。下一步,项羽就要进军关中。当初楚怀王约定,先入关者为关中王。这样耽搁下去,关中王就成了项羽的囊中物了。此时刘邦已经深感到了谋士的重要性。
张良向刘邦建议,不要走新安、渑池,函谷关一线,这条线上的守敌太多,通过南阳郡,攻打武关,进入关中地区。这就是几个月前宋留曾经打出的那条路线,宋留攻下了南阳,还没来得及进攻武关,陈胜就失败了。绝望的宋留投降了秦军,被押解到咸阳,车裂了。
这条路线虽然绕的距离远些,但是相对来说却更好走。此时章邯正在漳河边跟项羽相距,关中部队源源不断地出函谷关,经过荥阳赶去支援章邯,如果他们也走这一路,那么就有打不完的仗,凭他们这点儿实力,恐怕还不等到关中,就已经消耗殆尽了。而项羽有了他们的庇护,将会在很短时间里消灭章邯,迅速赶上来。
进军很顺利,他们成功地打下了宛城,进入武关,来到蓝田县城南的峣关下。这里驻扎着大量的秦军,刘邦打算强攻。张良分析了双方力量对比,认为强攻不是最好的办法。峣关守将是商人的儿子,商人重利,他建议用重金收买。在取得成功之后,趁秦军守备松懈,进行突然袭击,拿下峣关。攻下秦都的天然屏障,秦军再无险可守,刘邦得以率军首先进入咸阳。
谋士不会上阵杀敌,可是谋士发挥的作用却胜于十万雄兵。
在咸阳,刘邦志得意满,得意洋洋。他左拥赵姬,右搂齐妃,眼前斗鸡走狗,府库金玉无数。刘邦陶醉了,他深入宫中,再也不愿出去,他愿意就这样做个富家翁,终了此生,他已经五十岁了,还想什么呢?有了这些,什么都不想了。樊哙来说,被他骂走。群臣惶惶,不知所为。
张良对刘邦说:“秦王无道,你才能够到这里。为天下除残去贼,就应该身披缟素,不应该助纣为虐。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请您听从樊哙地建议。”
张良对于刘邦就相当于汲黯对于汉武帝,汉武帝可以在大将军卫青面前不庄重,但是绝对不敢再汲黯面前放肆。同样,刘邦可以在樊哙面前不像话,可是一听到张良来了,他心里就有些发怵。张良给他出了太多的主意,让他得以顺利进入关中,他一直把张良当做老师来看待。不管多调皮的学生,见到老师总会规矩些。刘邦从来不喜欢文人,更不会尊重文人,张良是个特例。刘邦乖乖地从宫中出来了。
项羽率军入关,愤于刘邦派人守关,要发兵攻打刘邦。形势紧迫,如千钧系于一发。张良故友项伯趁夜色来救他。在张良的斡旋下,项伯答应与刘邦见面,并答应劝说项羽,制止了战争的爆发。第二天,鸿门宴上,在张良的努力下,刘邦化险为夷,逃过一劫。鸿门宴之后,项羽分封天下,负约将刘邦封为汉王,王巴蜀一带。张良将刘邦赠送的金银送给项伯,为刘邦争取到了汉中。天下已定,诸王归国。张良是韩国司徒,跟着韩王成回到韩国。临行前,他劝刘邦烧绝栈道,麻痹项羽,在汉中韬光养晦,以图再来。
不久,刘邦卷土重来,还定三秦。项羽打算亲自率军讨伐。张良送给项羽一封信,“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复东。”... -->>
张良在遇到刘邦之前,也遇到过其他的领导者。他用自己学到的,参悟到的东西游说他们,怎样做才是对的,怎么才是更好的,但是这些人听不懂,甚至觉得好笑,没人听他的。张良摇头叹气,他也在选择,这些人不是他想要的。
张良知道自己的长处,他懂权谋,懂兵法,但是他不适合带兵,一般来说,文人带兵是个很麻烦的事儿,你总想什么事都绝对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因为你觉得自己的想法就是最好的。事必亲躬,过于斤斤计较,过于吹毛求疵,甚至让自己跟部下对立起来。这对一支部队来说,就是灾难。他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军师,但不能做将领。他需要依附一个人,然后实现自己的抱负。
军师通过影响将领来指挥军队,将领凭借军师来征服天下。
但是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在哪里?张良其实也很着急。你这一辈子或许就是等一个人,他可以改变你,改变你的命运。只是有时候我们不知道那个人到底是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遇见他?什么我们不知道这辈子会不会遇见他。多少人期待一生,也没有遇到自己要找的人。
这将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人生!
公元前209年,轰轰烈烈地反秦斗争开始了。各地义军蜂起,势成燎原。几个月后,义军首领陈胜战败被杀,秦嘉等人拥立景驹为楚王,驻守留县。张良聚集上百人也去投靠,他只能碰运气,只能先广泛接触。幸运的是,在半路上,他遇见了毕生为之效命的刘邦。两人一拍即合,相见恨晚。历史上伟大的一段君臣合作即将开始。
张良是韩国人,他最痛彻骨髓的事,就是国仇家恨。对他来说,国,家,是连在一起的。在世事纷乱之际,他首先要为韩国着想。在薛县,见到项梁,他游说项梁,恢复韩国。项梁答应了,项梁也早有立六国之后,为自己增加帮手的想法。他立横阳君韩成为韩王,任命张良为司徒,攻占韩国旧地。在颠沛流离之际,刘邦已经奉命西征。他特地率军绕到轘辕,帮韩王成打下十几座城池,然后请求借张良。
此时距离刘邦接受命令已经过去了四个多月,可是他还在河南地徘徊,距离关中还有千里之遥。河北的项羽此时正在进行他一生中最辉煌的巨鹿之战,并且杀得秦军连连败退。下一步,项羽就要进军关中。当初楚怀王约定,先入关者为关中王。这样耽搁下去,关中王就成了项羽的囊中物了。此时刘邦已经深感到了谋士的重要性。
张良向刘邦建议,不要走新安、渑池,函谷关一线,这条线上的守敌太多,通过南阳郡,攻打武关,进入关中地区。这就是几个月前宋留曾经打出的那条路线,宋留攻下了南阳,还没来得及进攻武关,陈胜就失败了。绝望的宋留投降了秦军,被押解到咸阳,车裂了。
这条路线虽然绕的距离远些,但是相对来说却更好走。此时章邯正在漳河边跟项羽相距,关中部队源源不断地出函谷关,经过荥阳赶去支援章邯,如果他们也走这一路,那么就有打不完的仗,凭他们这点儿实力,恐怕还不等到关中,就已经消耗殆尽了。而项羽有了他们的庇护,将会在很短时间里消灭章邯,迅速赶上来。
进军很顺利,他们成功地打下了宛城,进入武关,来到蓝田县城南的峣关下。这里驻扎着大量的秦军,刘邦打算强攻。张良分析了双方力量对比,认为强攻不是最好的办法。峣关守将是商人的儿子,商人重利,他建议用重金收买。在取得成功之后,趁秦军守备松懈,进行突然袭击,拿下峣关。攻下秦都的天然屏障,秦军再无险可守,刘邦得以率军首先进入咸阳。
谋士不会上阵杀敌,可是谋士发挥的作用却胜于十万雄兵。
在咸阳,刘邦志得意满,得意洋洋。他左拥赵姬,右搂齐妃,眼前斗鸡走狗,府库金玉无数。刘邦陶醉了,他深入宫中,再也不愿出去,他愿意就这样做个富家翁,终了此生,他已经五十岁了,还想什么呢?有了这些,什么都不想了。樊哙来说,被他骂走。群臣惶惶,不知所为。
张良对刘邦说:“秦王无道,你才能够到这里。为天下除残去贼,就应该身披缟素,不应该助纣为虐。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请您听从樊哙地建议。”
张良对于刘邦就相当于汲黯对于汉武帝,汉武帝可以在大将军卫青面前不庄重,但是绝对不敢再汲黯面前放肆。同样,刘邦可以在樊哙面前不像话,可是一听到张良来了,他心里就有些发怵。张良给他出了太多的主意,让他得以顺利进入关中,他一直把张良当做老师来看待。不管多调皮的学生,见到老师总会规矩些。刘邦从来不喜欢文人,更不会尊重文人,张良是个特例。刘邦乖乖地从宫中出来了。
项羽率军入关,愤于刘邦派人守关,要发兵攻打刘邦。形势紧迫,如千钧系于一发。张良故友项伯趁夜色来救他。在张良的斡旋下,项伯答应与刘邦见面,并答应劝说项羽,制止了战争的爆发。第二天,鸿门宴上,在张良的努力下,刘邦化险为夷,逃过一劫。鸿门宴之后,项羽分封天下,负约将刘邦封为汉王,王巴蜀一带。张良将刘邦赠送的金银送给项伯,为刘邦争取到了汉中。天下已定,诸王归国。张良是韩国司徒,跟着韩王成回到韩国。临行前,他劝刘邦烧绝栈道,麻痹项羽,在汉中韬光养晦,以图再来。
不久,刘邦卷土重来,还定三秦。项羽打算亲自率军讨伐。张良送给项羽一封信,“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复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