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帝国霸业之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正在出使秦国的丕郑,听见里克被逼死的消息,三魂出窍。这不是要拿我们这些申生党人祭刀了吗?那“负葵之地七十万”,原来是钓鱼的饵!
——他为砧板,我决不去做那条鱼。
于是,丕郑与秦穆公商量,我就给你们当卧底吧。有夷吾在,你们就别想得到河西地盘,这都是夷吾的两个亲信吕省、郤芮在搞鬼。若除掉这两人,夷吾就没了左膀右臂,又能何为?
秦穆公正咬牙恨着他这无赖的舅子,听了眼睛一亮。
丕郑献计说,请您出具公函一份,由臣下捎回晋国。信中就说,吕省、郤芮是舅子的功臣,您十分仰慕他二人,想见见,另附上一份重礼。您舅子贪利,收到礼品必遣二人来,来了您就赏他们一人一刀!剪除了您舅子的这两只翅膀,您再以重兵护送公子重耳归国。而我呢,则联络申生党诸大夫做内应,里应外合,您的夷吾舅子,就只有出逃的份儿啦。
秦穆公正被忘恩负义的晋国气得肝颤,又苦于投鼠忌器,不敢得罪齐国,一听此计,大叫一声好。于是,挥笔修书一封,说秦晋是何等关系?甥舅一家,打断骨头连着筋呢!河西之地在晋,与在秦国无异,此事不用提了。另外,我国最近要举办大比武,久闻吕省、郤芮功夫了得,我十分想与他二人当面切磋,请给我这个面子。
晋惠公收到秦国公函和聘礼,乐不可支,出示给吕省、郤看。那吕省、郤芮跟随惠公流离多年,是何等精明,立刻看出不对。
第一,丕郑使秦,带去的礼薄,怎么带回来的礼反而厚?
第二,里克死,丕郑竟无兔死狐悲之情,出使回来后为何一声不吭?
这太不合常情了!
吕省、郤芮两人一碰头,马上有了共识:丕郑这老狐狸,必是在秦国说了我们什么坏话,什么大比武,分明是诱我上钩。这样的人不杀,必为后患!
不过,杀,也要有理。吕省、郤芮发现,丕郑回国后交往频繁,府邸里人来人往。于是将此异常情况密禀晋惠公。
晋惠公也起了疑心,同意派卧底打入丕郑府中,没几天,就把情况摸个一清二楚:原来是丕郑联络了申生旧党——世称“七舆大夫”的几个人,日夜谋划怎么响应秦国,迎回重耳!
这还了得!
晋惠公下令,将丕郑与共华、贾华、叔坚、骓歂、缧虎、特宫、山祁等“七舆大夫”一伙,先后收捕,全部宰掉。
丕郑在回国途中,一度很担心自己的安全,曾在途中向同伙共华询问:“我可以回国吗?”共华说:“我们几个在国内,都没有受里克案株连,你是出使秦国的,当然可以放心回来。”结果,这判断全错,晋惠公杀了丕郑。
共华的哥哥共赐得到消息,连忙跑去找弟弟:“兄弟,跑吧!快要轮到你了!”共华倒还是一条汉子,说:“让丕郑大人放心回来,是我出的主意。是死是活,我都要在这儿等着。”
共赐顿足道:“嗨,迂腐吗不是!这事儿有谁知道啊?”
共华说:“不行!”
随后,他抛出了落地有声的三句话——
“知而背之不信,谋而困人不智,困而不死无勇。”
啥叫“春秋大义”?这就是。他意思是说:我是知情者却瞒着,这是不讲诚信。我给人出谋划策却让人身陷罗网,这是不聪明。我遭遇困境却不敢面对死亡,这是没勇气!
然后他又说:“我担着这三大恶名,又有什么地方可去?你跑吧,我姑且在此等死。”
里丕之党就这么被一网打尽。只有丕郑的儿子丕豹,侥幸脱逃,出奔秦国。
丕豹满怀杀父之仇,跪在秦穆公面前哭诉:“晋君已经没有群众基础了。他赖您的账,杀死里克,忌恨身边大臣,大家本来就不满。如今他又杀死我父亲和七舆大夫,他在全国的党羽马上就散了一半了。您要是去讨伐他,他一定会被群众逐出晋国。”
秦穆公虽然年轻,但早已不是愤青了,多年历练,已使他学会了做事留半步。沉吟半响,才答复说:“要是他真的没有拥护者了,怎么还能杀这么多人?他的罪,还不到该死的程度吧,罪足以死的人,不会稳坐。稳坐的人,那就是罪还不足死。胜败那可是变化无常的哦!那些可能被晋君杀掉的人,都逃离了晋国,谁还能起来把晋君赶跑呢?你还是等我考虑考虑吧。”
秦穆公这段话,充满了大智慧。
他按下了愤青丕豹,没有发兵去讨逆——没把握成功的事,先不忙做。至于丕豹,精神可嘉,秦穆公留他在秦国做官,封了个大夫。
此后,秦晋并未交恶,姐夫、小舅子照常联络。两国还曾联合出兵,去救过一次周王室。那是在周襄王三年,几个戎人部落攻入王城,把东门一把火给烧了。
周王室积弱如此,舞台就只能让给诸侯。秦穆公的这次勤王,又进一步提高了他的声望。无论是周王室,还是诸侯国,都不再敢小瞧他。
甥舅两国撕破脸皮开打
秦穆公十二年,晋国遭了殃,年成不好,民间发生大饥荒。舅子没办法,只好向姐夫借粮。
强邻之灾,就是我之福祉,这是一般的世俗逻辑。借还是不借,秦穆公征求臣下的意见。
丕豹不忘复仇,提出可以趁此机会出兵,讨伐晋国。他们都没粮食吃了,哪还能拿得动长枪大戟?
但是蹇叔、百里奚不同意。两位老臣过去在民间吃过苦,说的话很有深度。
蹇叔说:“灾荒无常,谁都难免。应该借。”
百里奚补充说:“其君是恶,其民何罪?”
穆公一听,心里有数了,立刻命令援助晋国。大米、小米调集了数万斛,从雍城到绛城,... -->>
正在出使秦国的丕郑,听见里克被逼死的消息,三魂出窍。这不是要拿我们这些申生党人祭刀了吗?那“负葵之地七十万”,原来是钓鱼的饵!
——他为砧板,我决不去做那条鱼。
于是,丕郑与秦穆公商量,我就给你们当卧底吧。有夷吾在,你们就别想得到河西地盘,这都是夷吾的两个亲信吕省、郤芮在搞鬼。若除掉这两人,夷吾就没了左膀右臂,又能何为?
秦穆公正咬牙恨着他这无赖的舅子,听了眼睛一亮。
丕郑献计说,请您出具公函一份,由臣下捎回晋国。信中就说,吕省、郤芮是舅子的功臣,您十分仰慕他二人,想见见,另附上一份重礼。您舅子贪利,收到礼品必遣二人来,来了您就赏他们一人一刀!剪除了您舅子的这两只翅膀,您再以重兵护送公子重耳归国。而我呢,则联络申生党诸大夫做内应,里应外合,您的夷吾舅子,就只有出逃的份儿啦。
秦穆公正被忘恩负义的晋国气得肝颤,又苦于投鼠忌器,不敢得罪齐国,一听此计,大叫一声好。于是,挥笔修书一封,说秦晋是何等关系?甥舅一家,打断骨头连着筋呢!河西之地在晋,与在秦国无异,此事不用提了。另外,我国最近要举办大比武,久闻吕省、郤芮功夫了得,我十分想与他二人当面切磋,请给我这个面子。
晋惠公收到秦国公函和聘礼,乐不可支,出示给吕省、郤看。那吕省、郤芮跟随惠公流离多年,是何等精明,立刻看出不对。
第一,丕郑使秦,带去的礼薄,怎么带回来的礼反而厚?
第二,里克死,丕郑竟无兔死狐悲之情,出使回来后为何一声不吭?
这太不合常情了!
吕省、郤芮两人一碰头,马上有了共识:丕郑这老狐狸,必是在秦国说了我们什么坏话,什么大比武,分明是诱我上钩。这样的人不杀,必为后患!
不过,杀,也要有理。吕省、郤芮发现,丕郑回国后交往频繁,府邸里人来人往。于是将此异常情况密禀晋惠公。
晋惠公也起了疑心,同意派卧底打入丕郑府中,没几天,就把情况摸个一清二楚:原来是丕郑联络了申生旧党——世称“七舆大夫”的几个人,日夜谋划怎么响应秦国,迎回重耳!
这还了得!
晋惠公下令,将丕郑与共华、贾华、叔坚、骓歂、缧虎、特宫、山祁等“七舆大夫”一伙,先后收捕,全部宰掉。
丕郑在回国途中,一度很担心自己的安全,曾在途中向同伙共华询问:“我可以回国吗?”共华说:“我们几个在国内,都没有受里克案株连,你是出使秦国的,当然可以放心回来。”结果,这判断全错,晋惠公杀了丕郑。
共华的哥哥共赐得到消息,连忙跑去找弟弟:“兄弟,跑吧!快要轮到你了!”共华倒还是一条汉子,说:“让丕郑大人放心回来,是我出的主意。是死是活,我都要在这儿等着。”
共赐顿足道:“嗨,迂腐吗不是!这事儿有谁知道啊?”
共华说:“不行!”
随后,他抛出了落地有声的三句话——
“知而背之不信,谋而困人不智,困而不死无勇。”
啥叫“春秋大义”?这就是。他意思是说:我是知情者却瞒着,这是不讲诚信。我给人出谋划策却让人身陷罗网,这是不聪明。我遭遇困境却不敢面对死亡,这是没勇气!
然后他又说:“我担着这三大恶名,又有什么地方可去?你跑吧,我姑且在此等死。”
里丕之党就这么被一网打尽。只有丕郑的儿子丕豹,侥幸脱逃,出奔秦国。
丕豹满怀杀父之仇,跪在秦穆公面前哭诉:“晋君已经没有群众基础了。他赖您的账,杀死里克,忌恨身边大臣,大家本来就不满。如今他又杀死我父亲和七舆大夫,他在全国的党羽马上就散了一半了。您要是去讨伐他,他一定会被群众逐出晋国。”
秦穆公虽然年轻,但早已不是愤青了,多年历练,已使他学会了做事留半步。沉吟半响,才答复说:“要是他真的没有拥护者了,怎么还能杀这么多人?他的罪,还不到该死的程度吧,罪足以死的人,不会稳坐。稳坐的人,那就是罪还不足死。胜败那可是变化无常的哦!那些可能被晋君杀掉的人,都逃离了晋国,谁还能起来把晋君赶跑呢?你还是等我考虑考虑吧。”
秦穆公这段话,充满了大智慧。
他按下了愤青丕豹,没有发兵去讨逆——没把握成功的事,先不忙做。至于丕豹,精神可嘉,秦穆公留他在秦国做官,封了个大夫。
此后,秦晋并未交恶,姐夫、小舅子照常联络。两国还曾联合出兵,去救过一次周王室。那是在周襄王三年,几个戎人部落攻入王城,把东门一把火给烧了。
周王室积弱如此,舞台就只能让给诸侯。秦穆公的这次勤王,又进一步提高了他的声望。无论是周王室,还是诸侯国,都不再敢小瞧他。
甥舅两国撕破脸皮开打
秦穆公十二年,晋国遭了殃,年成不好,民间发生大饥荒。舅子没办法,只好向姐夫借粮。
强邻之灾,就是我之福祉,这是一般的世俗逻辑。借还是不借,秦穆公征求臣下的意见。
丕豹不忘复仇,提出可以趁此机会出兵,讨伐晋国。他们都没粮食吃了,哪还能拿得动长枪大戟?
但是蹇叔、百里奚不同意。两位老臣过去在民间吃过苦,说的话很有深度。
蹇叔说:“灾荒无常,谁都难免。应该借。”
百里奚补充说:“其君是恶,其民何罪?”
穆公一听,心里有数了,立刻命令援助晋国。大米、小米调集了数万斛,从雍城到绛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