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雍也第六 (2/2)
笔趣阁 www.biqugexs.org,论语注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弟子传云:“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是亦弟子也。故注不言弟子者,从可知也。云“言其公且方”者,公,无私也;方,正直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孔曰:“鲁大夫孟之侧,与齐战,军大败。不伐者,不自伐其功。”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马曰:“殿,在军后。前曰启,后曰殿,孟之反贤而有勇,军大奔,独在后为殿。人迎,功之。不欲独有其名,曰:‘我非敢在后拒敌,马不能前进。’”
[疏]“子曰”至“进也”
正义曰:此章言功以不伐为善也。“孟之反不伐”者,夸功曰伐。孟之反,鲁大夫孟之侧也。有军功而不夸伐也。“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者,此其不伐之事也。在军后曰殿。策,捶也。鲁与齐战,鲁师败而奔,孟之反贤而有勇,独在后为殿。人迎,功之。不欲独有其名,故将入国门,乃捶其马,欲先奔者入城也。且曰:“我非敢在后为殿以拒敌,马不能前进故也。”
注“孔曰:鲁大夫孟之侧”
正义曰:杜预曰:“之侧,孟氏族,字反。”是也。
注“马曰”至“前进”
正义曰:云“殿,在军后。前曰启,后曰殿”者,案司马法谋帅篇曰:“夫前驱启,乘车大震,倅车属焉。”大震即大殿也,音相似。襄二十三年左传曰:“齐侯伐卫。大殿,商子游御夏之御寇。”诗曰:“元戎十乘,以先启行。”是殿在军后,前曰启也。案哀十一年左传说此事云:齐师伐我,及清。孟孺子泄帅右师,冉求帅左师。师及齐师战于郊。右师奔,齐人从之。孟之侧后入以为殿,抽矢策其马,曰:“马不进也。”文不同者,各据所闻而记之也。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孔曰:“佞,口才也。祝鮀,卫大夫子鱼也,时世贵之。宋朝,宋之美人而善淫。言当如祝鮀之佞,而反如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害也。”
[疏]“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正义曰:此章言世尚口才也。佞,口才也。祝鮀,卫大夫子鱼也。有口才,时世贵之。宋朝,宋之美人,善淫,时世疾之。言人当如祝
鮀之有口才,则见贵重,若无祝鮀之佞,而反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害也。注“孔曰”至“善也”
正义曰:云“祝鮀,卫大夫子鱼也。时世贵之”者,春秋定四年:“会于召陵,盟于皋鼬。”左传曰:“将会,卫子行敬子言于灵公曰:‘会同难,啧有烦言,莫之治也。其使祝鮀从。’公曰:‘善。’乃使子鱼。”是祝鮀即子鱼也。传又曰:“及皋鼬,将盟,将长蔡于卫。卫侯使祝鮀私于苌弘。文多不载苌弘说,告刘子,与范献子谋之,乃长卫侯于盟。”是时世贵之也。云“宋朝,宋之美人而善淫”者,案定十四年左传曰:“卫侯为夫人南子召宋朝。”杜注云:“南子,宋女也。朝,宋公子,旧通于南子,在宋呼之。”是朝为宋之美人而善淫也。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孔曰:“言人立身成功当由道,譬犹出入要当从户。”
[疏]“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正义曰:此章言道为立身之要也,故曰:“谁人能出入不由门户?”以譬何人立身不由于此道也。言人立身成功当由道,譬犹出入要当从户。
子曰:“质胜文则野,包曰:“野,如野人言鄙略也。”文胜质则史。包曰:“史者,文多而质少。”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包曰:“彬彬,文质相半之貌。”
[疏]“子曰”至“君子”
正义曰:此章明君子也。“质胜文则野”者,谓人若质多胜于文,则如野人言鄙略也。“文胜质则史”者,言文多胜于质,则如史官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者,彬彬,文质相半之貌。言文华质朴相半,彬彬然,然后可为君子也。
子曰:“人之生也直,马曰:“言人所生于世而自终者,以其正直也。”罔之生也幸而免。”包曰:“诬罔正直之道而亦生者,是幸而免。”
[疏]“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正义曰:此章明人以正直为德,言人之所以生于世而自寿终不横夭者,以其正直故也。罔,诬罔也。言人有诬罔正直之道而亦生者,是幸而获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包曰:“学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
[疏]“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正义曰:此章言人之学道用心深浅之异也。言学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厚也,好之者又不如悦乐之者深也。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王曰:“上,谓上知之所知也。两举中人,以其可上可下。”
[疏]“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正义曰:此章言授学之法,当称其才识也。语,谓告语。上,谓上知之所知也。人之才识凡有九等,谓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上上则圣人也,下下则愚人也,皆不可移也。其上中以下,下中以上,是可教之人也。中人,谓第五中中之人也以上,谓上中、上下、中上之人也,以其才识优长,故可以告语上知之所知也。中人以下,谓中下、下上、下中之人也,以其才识暗劣,故不可以告语上知之所知也。此应云“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以下不可以语上”而繁文两举中人者,以其中人可上、可下故也。言此中人,若才性稍优,则可以语上;才性稍劣,则不可以语上,是其可上、可下也。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王曰:“务所以化道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包曰:“敬鬼神而不黩。”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孔曰:“先劳苦而后得功,此所以为仁。”
[疏]“樊迟”至“仁矣”
正义曰:此章明仁、知之用也。“樊迟问知”者,弟子樊须问于孔子,何为可谓之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者,孔子答其为知也。言当务所以化道民之义,恭敬鬼神而疏远之,不亵黩,能行如此,可谓为知矣。“问仁”者,樊迟又问何为可谓之仁。“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者,此答其为仁也。获,犹得也。言为仁者先受劳苦之难,而后乃得功,此所以为仁也。
子曰:“知者乐水,包曰:“知者乐运其才知以治世,如水流而不知已。”仁者乐山。仁者乐如山之安固,自然不动,而万物生焉。知者动,包曰:“日进故动。”仁者静。孔曰:“无欲故静。”知者乐,郑曰:“知者自役得其志故乐。”仁者寿。”包曰:“性静者多寿考。”
[疏]“子曰”至“仁者寿”
正义曰:此章初明知、仁之性,次明知、仁之用,三明知,仁之功也。“知者乐水”者,乐,谓爱好。言知者性好运其才知以治世,如水流而不知已止也。“仁者乐山”者,言仁者之性好乐如山之安固,自然不动,而万物生焉。“知者动”者,言知者常务进故动。“仁者静”者,言仁者本无贪欲,故静。“知者乐”者,言知者役用才知,成功得志故欢乐也。“仁者寿”者,言仁者少思寡欲,性常安静,故多寿考也。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包曰:“言齐、鲁有太公、周公之馀化,太公大贤,周公圣人,今其政教虽衰,若有明君兴之,齐可使如鲁,鲁可使如大道行之时。”
[疏]“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正义曰:此章言齐、鲁有太公、周公之馀化,太公大贤,周公圣人,今其政教虽衰,若有明君兴之,齐可一变使如于鲁,鲁可一变使如于大道行之时也。
子曰:“觚不觚,马曰:“觚,礼器。一升曰爵,二升曰觚。”觚哉!觚哉!”觚哉!觚哉!言非觚也,以喻为政不得其道则不成。
[疏]“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正义曰:此章言为政须遵礼道也。觚者,礼器,所以盛酒。二升曰觚。言觚者,用之当以礼,若用之失礼,则不成为觚也,故孔子叹之觚哉!觚哉!言非觚也,以喻人君为政当以道,若不得其道,则不成为政也。
注“马曰:觚,礼器。一升曰爵,二升曰觚。
正义曰:案特牲礼:“用二爵二觚四觯一角三散。”是觚为礼器也。异义:韩诗说“一升曰爵。爵,尽也,足也。二升曰觚。觚,寡也,饮当寡少。三升曰觯。觯,适也,饮当自适也。四升曰角。角,触也,不能自适,触罪过也。五升曰散。散,讪也,饮不省节,为人谤讪。总名曰爵,其实曰觞。觞者,饷也。觥亦五升。所以罚不敬。觥,廓也。所以著明之貌。君子有过,廓然著明,非所以饷,不得名觞”此唯言爵、觚者,略言之也。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孔曰:“宰我以仁者必济人于患难,故问有仁人堕井将自投下,从而出之不乎?欲极观仁者忧乐之所至。”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孔曰:“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视之耳,不肯自投从之。”可欺也,不可罔也。”马曰:“可欺者,可使往也。不可罔者,不可得诬罔令自投下。”
[疏]“宰我”至“罔也”
正义曰:此章明仁者之心也。“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者,宰我以仁者必济人于患难,故问曰:仁者之人,设有来告曰:井中有仁人焉。言仁人堕井也,此承告之仁人,将自投下,从而出之不乎?意欲极观仁者忧人乐生之所至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者,此孔子怪拒之辞。逝,往也。然,如是也。言何为能使仁者如是自投井乎?夫仁人君子,但可使往视之耳,不可陷入于井。言不可自投从之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者,唯可欺之使往视,不可得诬罔令自投下也。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郑曰:“弗畔,不违道。”
[疏]“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乎!”
正义曰:畔,违也。此章言君子若博学于先王之遗文,复用礼以自捡约,则不违道也。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孔曰:“旧以南子者,卫灵公夫人,淫乱,而灵公惑之。孔子见之者,欲因以说灵公,使行治道。矢,誓也。子路不说,故夫子誓之。行道既非妇人之事,而弟子不说,与之咒誓,义可疑焉。”
[疏]“子见”至“厌之”
正义曰:此章孔子屈已,求行治道也。“子见南子”者,南子,卫灵公夫人,淫乱,而灵公惑之。孔子至卫,见此南子,意欲因以说灵公,使行治道故也。“子路不说”者,子路性刚直,未达孔子之意,以为君子当义之与比,而孔子乃见淫乱妇人,故不说乐。“夫子矢之”者,矢,誓也。以子路不说,故夫子告誓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者,此誓辞也。予,我也。否,不也。厌,弃也。言我见南子,所不为求行治道者,原天厌弃我。再言之者,重其誓,欲使信之也。
注“孔曰”至“疑焉”
正义曰:云“孔曰:旧以南子者,卫灵公夫人,淫乱,而灵公惑之。孔子见之者,欲因以说灵公,使行治道。矢,誓也。子路不说,故夫子誓之”者,先儒旧有此解也。云“行道既非妇人之事,而弟子不说,与之咒誓,义可疑焉”者,安国以为,先儒旧说,不近人情,故疑其义也。史记世家:孔子至卫“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原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珮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天厌之!天厌之!’”是子见南子之事也。栾肇曰:“见南子者,时不获已,犹文王之拘
羑里也。天厌之者,言我之否屈乃天命所厌也。”蔡谟云:“矢,陈也。夫子为子路陈天命也。”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德。世乱,先王之道废,民鲜能行此道久矣,非适今。
[疏]“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正义曰:此章言世乱,人不能行中庸之德也。中,谓中和。庸,常也。鲜,罕也。言中和可常行之德也,其至极矣乎!以世乱,先王之道废,故民罕能行此道久多时矣,非适而今也。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孔曰:“君能广施恩惠,济民于患难,尧、舜至圣,犹病其难。”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孔曰:“更为子贡说仁者之行。方,道也。但能近取譬于已,皆恕己所欲而施之于人。”
[疏]“子贡”至“也已”
正义曰:此章明仁道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者,子贡问夫子曰:“设如人君能广施恩惠于民而能振济众民于患难者,此德行何如?可以谓之仁人之君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者,此孔子答子贡之语也。言君能博施济众,何止事于仁!谓不啻于仁,必也为圣人乎!然行此事甚难,尧、舜至圣,犹病之以为难也。“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者,此孔子更为子贡说仁者之行也。方,犹道也。言夫仁者,己欲立身进达而先立达他人,又能近取譬于已,皆恕已所欲而施之于人,已所不欲,弗施于人,可谓仁道也。
弟子传云:“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是亦弟子也。故注不言弟子者,从可知也。云“言其公且方”者,公,无私也;方,正直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孔曰:“鲁大夫孟之侧,与齐战,军大败。不伐者,不自伐其功。”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马曰:“殿,在军后。前曰启,后曰殿,孟之反贤而有勇,军大奔,独在后为殿。人迎,功之。不欲独有其名,曰:‘我非敢在后拒敌,马不能前进。’”
[疏]“子曰”至“进也”
正义曰:此章言功以不伐为善也。“孟之反不伐”者,夸功曰伐。孟之反,鲁大夫孟之侧也。有军功而不夸伐也。“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者,此其不伐之事也。在军后曰殿。策,捶也。鲁与齐战,鲁师败而奔,孟之反贤而有勇,独在后为殿。人迎,功之。不欲独有其名,故将入国门,乃捶其马,欲先奔者入城也。且曰:“我非敢在后为殿以拒敌,马不能前进故也。”
注“孔曰:鲁大夫孟之侧”
正义曰:杜预曰:“之侧,孟氏族,字反。”是也。
注“马曰”至“前进”
正义曰:云“殿,在军后。前曰启,后曰殿”者,案司马法谋帅篇曰:“夫前驱启,乘车大震,倅车属焉。”大震即大殿也,音相似。襄二十三年左传曰:“齐侯伐卫。大殿,商子游御夏之御寇。”诗曰:“元戎十乘,以先启行。”是殿在军后,前曰启也。案哀十一年左传说此事云:齐师伐我,及清。孟孺子泄帅右师,冉求帅左师。师及齐师战于郊。右师奔,齐人从之。孟之侧后入以为殿,抽矢策其马,曰:“马不进也。”文不同者,各据所闻而记之也。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孔曰:“佞,口才也。祝鮀,卫大夫子鱼也,时世贵之。宋朝,宋之美人而善淫。言当如祝鮀之佞,而反如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害也。”
[疏]“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正义曰:此章言世尚口才也。佞,口才也。祝鮀,卫大夫子鱼也。有口才,时世贵之。宋朝,宋之美人,善淫,时世疾之。言人当如祝
鮀之有口才,则见贵重,若无祝鮀之佞,而反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害也。注“孔曰”至“善也”
正义曰:云“祝鮀,卫大夫子鱼也。时世贵之”者,春秋定四年:“会于召陵,盟于皋鼬。”左传曰:“将会,卫子行敬子言于灵公曰:‘会同难,啧有烦言,莫之治也。其使祝鮀从。’公曰:‘善。’乃使子鱼。”是祝鮀即子鱼也。传又曰:“及皋鼬,将盟,将长蔡于卫。卫侯使祝鮀私于苌弘。文多不载苌弘说,告刘子,与范献子谋之,乃长卫侯于盟。”是时世贵之也。云“宋朝,宋之美人而善淫”者,案定十四年左传曰:“卫侯为夫人南子召宋朝。”杜注云:“南子,宋女也。朝,宋公子,旧通于南子,在宋呼之。”是朝为宋之美人而善淫也。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孔曰:“言人立身成功当由道,譬犹出入要当从户。”
[疏]“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正义曰:此章言道为立身之要也,故曰:“谁人能出入不由门户?”以譬何人立身不由于此道也。言人立身成功当由道,譬犹出入要当从户。
子曰:“质胜文则野,包曰:“野,如野人言鄙略也。”文胜质则史。包曰:“史者,文多而质少。”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包曰:“彬彬,文质相半之貌。”
[疏]“子曰”至“君子”
正义曰:此章明君子也。“质胜文则野”者,谓人若质多胜于文,则如野人言鄙略也。“文胜质则史”者,言文多胜于质,则如史官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者,彬彬,文质相半之貌。言文华质朴相半,彬彬然,然后可为君子也。
子曰:“人之生也直,马曰:“言人所生于世而自终者,以其正直也。”罔之生也幸而免。”包曰:“诬罔正直之道而亦生者,是幸而免。”
[疏]“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正义曰:此章明人以正直为德,言人之所以生于世而自寿终不横夭者,以其正直故也。罔,诬罔也。言人有诬罔正直之道而亦生者,是幸而获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包曰:“学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
[疏]“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正义曰:此章言人之学道用心深浅之异也。言学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厚也,好之者又不如悦乐之者深也。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王曰:“上,谓上知之所知也。两举中人,以其可上可下。”
[疏]“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正义曰:此章言授学之法,当称其才识也。语,谓告语。上,谓上知之所知也。人之才识凡有九等,谓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上上则圣人也,下下则愚人也,皆不可移也。其上中以下,下中以上,是可教之人也。中人,谓第五中中之人也以上,谓上中、上下、中上之人也,以其才识优长,故可以告语上知之所知也。中人以下,谓中下、下上、下中之人也,以其才识暗劣,故不可以告语上知之所知也。此应云“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以下不可以语上”而繁文两举中人者,以其中人可上、可下故也。言此中人,若才性稍优,则可以语上;才性稍劣,则不可以语上,是其可上、可下也。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王曰:“务所以化道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包曰:“敬鬼神而不黩。”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孔曰:“先劳苦而后得功,此所以为仁。”
[疏]“樊迟”至“仁矣”
正义曰:此章明仁、知之用也。“樊迟问知”者,弟子樊须问于孔子,何为可谓之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者,孔子答其为知也。言当务所以化道民之义,恭敬鬼神而疏远之,不亵黩,能行如此,可谓为知矣。“问仁”者,樊迟又问何为可谓之仁。“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者,此答其为仁也。获,犹得也。言为仁者先受劳苦之难,而后乃得功,此所以为仁也。
子曰:“知者乐水,包曰:“知者乐运其才知以治世,如水流而不知已。”仁者乐山。仁者乐如山之安固,自然不动,而万物生焉。知者动,包曰:“日进故动。”仁者静。孔曰:“无欲故静。”知者乐,郑曰:“知者自役得其志故乐。”仁者寿。”包曰:“性静者多寿考。”
[疏]“子曰”至“仁者寿”
正义曰:此章初明知、仁之性,次明知、仁之用,三明知,仁之功也。“知者乐水”者,乐,谓爱好。言知者性好运其才知以治世,如水流而不知已止也。“仁者乐山”者,言仁者之性好乐如山之安固,自然不动,而万物生焉。“知者动”者,言知者常务进故动。“仁者静”者,言仁者本无贪欲,故静。“知者乐”者,言知者役用才知,成功得志故欢乐也。“仁者寿”者,言仁者少思寡欲,性常安静,故多寿考也。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包曰:“言齐、鲁有太公、周公之馀化,太公大贤,周公圣人,今其政教虽衰,若有明君兴之,齐可使如鲁,鲁可使如大道行之时。”
[疏]“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正义曰:此章言齐、鲁有太公、周公之馀化,太公大贤,周公圣人,今其政教虽衰,若有明君兴之,齐可一变使如于鲁,鲁可一变使如于大道行之时也。
子曰:“觚不觚,马曰:“觚,礼器。一升曰爵,二升曰觚。”觚哉!觚哉!”觚哉!觚哉!言非觚也,以喻为政不得其道则不成。
[疏]“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正义曰:此章言为政须遵礼道也。觚者,礼器,所以盛酒。二升曰觚。言觚者,用之当以礼,若用之失礼,则不成为觚也,故孔子叹之觚哉!觚哉!言非觚也,以喻人君为政当以道,若不得其道,则不成为政也。
注“马曰:觚,礼器。一升曰爵,二升曰觚。
正义曰:案特牲礼:“用二爵二觚四觯一角三散。”是觚为礼器也。异义:韩诗说“一升曰爵。爵,尽也,足也。二升曰觚。觚,寡也,饮当寡少。三升曰觯。觯,适也,饮当自适也。四升曰角。角,触也,不能自适,触罪过也。五升曰散。散,讪也,饮不省节,为人谤讪。总名曰爵,其实曰觞。觞者,饷也。觥亦五升。所以罚不敬。觥,廓也。所以著明之貌。君子有过,廓然著明,非所以饷,不得名觞”此唯言爵、觚者,略言之也。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孔曰:“宰我以仁者必济人于患难,故问有仁人堕井将自投下,从而出之不乎?欲极观仁者忧乐之所至。”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孔曰:“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视之耳,不肯自投从之。”可欺也,不可罔也。”马曰:“可欺者,可使往也。不可罔者,不可得诬罔令自投下。”
[疏]“宰我”至“罔也”
正义曰:此章明仁者之心也。“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者,宰我以仁者必济人于患难,故问曰:仁者之人,设有来告曰:井中有仁人焉。言仁人堕井也,此承告之仁人,将自投下,从而出之不乎?意欲极观仁者忧人乐生之所至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者,此孔子怪拒之辞。逝,往也。然,如是也。言何为能使仁者如是自投井乎?夫仁人君子,但可使往视之耳,不可陷入于井。言不可自投从之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者,唯可欺之使往视,不可得诬罔令自投下也。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郑曰:“弗畔,不违道。”
[疏]“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乎!”
正义曰:畔,违也。此章言君子若博学于先王之遗文,复用礼以自捡约,则不违道也。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孔曰:“旧以南子者,卫灵公夫人,淫乱,而灵公惑之。孔子见之者,欲因以说灵公,使行治道。矢,誓也。子路不说,故夫子誓之。行道既非妇人之事,而弟子不说,与之咒誓,义可疑焉。”
[疏]“子见”至“厌之”
正义曰:此章孔子屈已,求行治道也。“子见南子”者,南子,卫灵公夫人,淫乱,而灵公惑之。孔子至卫,见此南子,意欲因以说灵公,使行治道故也。“子路不说”者,子路性刚直,未达孔子之意,以为君子当义之与比,而孔子乃见淫乱妇人,故不说乐。“夫子矢之”者,矢,誓也。以子路不说,故夫子告誓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者,此誓辞也。予,我也。否,不也。厌,弃也。言我见南子,所不为求行治道者,原天厌弃我。再言之者,重其誓,欲使信之也。
注“孔曰”至“疑焉”
正义曰:云“孔曰:旧以南子者,卫灵公夫人,淫乱,而灵公惑之。孔子见之者,欲因以说灵公,使行治道。矢,誓也。子路不说,故夫子誓之”者,先儒旧有此解也。云“行道既非妇人之事,而弟子不说,与之咒誓,义可疑焉”者,安国以为,先儒旧说,不近人情,故疑其义也。史记世家:孔子至卫“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原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珮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天厌之!天厌之!’”是子见南子之事也。栾肇曰:“见南子者,时不获已,犹文王之拘
羑里也。天厌之者,言我之否屈乃天命所厌也。”蔡谟云:“矢,陈也。夫子为子路陈天命也。”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德。世乱,先王之道废,民鲜能行此道久矣,非适今。
[疏]“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正义曰:此章言世乱,人不能行中庸之德也。中,谓中和。庸,常也。鲜,罕也。言中和可常行之德也,其至极矣乎!以世乱,先王之道废,故民罕能行此道久多时矣,非适而今也。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孔曰:“君能广施恩惠,济民于患难,尧、舜至圣,犹病其难。”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孔曰:“更为子贡说仁者之行。方,道也。但能近取譬于已,皆恕己所欲而施之于人。”
[疏]“子贡”至“也已”
正义曰:此章明仁道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者,子贡问夫子曰:“设如人君能广施恩惠于民而能振济众民于患难者,此德行何如?可以谓之仁人之君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者,此孔子答子贡之语也。言君能博施济众,何止事于仁!谓不啻于仁,必也为圣人乎!然行此事甚难,尧、舜至圣,犹病之以为难也。“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者,此孔子更为子贡说仁者之行也。方,犹道也。言夫仁者,己欲立身进达而先立达他人,又能近取譬于已,皆恕已所欲而施之于人,已所不欲,弗施于人,可谓仁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