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闯王李自成新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皇帝御驾亲征,得胜而还,将赫赫有名的关宁铁骑逼降,京城中最顽固的人也知明朝已彻底没有希望,人心纷纷倒向了新朝,宋献策率着唐军京师中所有的文武官员在得胜门迎接皇帝的凯旋。
这次入城,唐军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京师数十万人一齐观看,许多年后还有人津津乐道,数十万人欢呼万岁的声音响彻云霄。
这次关宁铁骑的投降对江南各省的震憾性颇大,唐军派出的投降使者终于有了收获,山东,河南,山西,直隶等地纷纷易帜,接受唐军的统治。
杨嗣昌失败后,山东,河南,直隶派出去的军队不是被杀就是投诚,这些地方其实早已空虚,若没有关宁铁骑投降在前,他们早晚也得降,无兵无卒拿什么抵挡唐军进攻,关宁铁骑的投降更是让他们彻底看清了形势,才形成了连锁反应。
至于山西,虽然一直是明朝重兵云集的地方,太原城中也还有数万精兵,无奈统兵的艾万年,李卑两人数次败于唐军手中,早已惊破了胆,加上河南一投降,山西已处于唐军的包围圈中,形势极为不利,艾万年和李卑商量了一下,只得投降。
李鸿基回到京城的第一件事,就连连发布命令,让唐军的各个将领带兵去接收投降的各地,其中山西由前线的拓养坤,黑虎星等人接收,山东由刘体纯。李岩带人接收,直隶由湖南地李双喜派人接收,河南由湖北的刘芳亮派人接收。基本采用了就近原则。
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也派了出去,他地任务是协助刘芳亮接收河南,河南情况特殊。
这些年。河南一直灾害频频。导致全省起义此伏彼起,官兵剿不胜剿,各地纷纷结寨自保,这让河南的壕强势力大为增强,加上又有左良玉割据一方,河南巡抚李仙凤的威信大为受损。
此次李仙凤虽然宣布接受唐军地统治。实际上李仙凤能控制地地方有限,河南最大地两城开封和洛阳分别有明庭的番王周王和福王,这两地就公开反对李仙凤的投降,福王是崇祯的亲叔叔。有人还提议要拥戴福王登极,和大唐势不两立。
最重要的是河南还有外援,福建和广东两省的兵马已来到河南,他们本来是要上京勤王,只是没等他们进入河北,就传来了京师被破地消息,他们进退两难,两家的军队本来就互不统属,而且结下了恩怨,根本不能协调一致,而且郑家还和唐军有接触,彼此更是疑神疑神,只得暂驻在河南,河北两省交界处。
李仙凤在河南宣布投降唐军的消息,让两省的军队都找到了借口,他们一起联合向李仙凤进攻,李仙凤只有不到一万地兵力,还以老弱居多,他匆忙丢下郑州,逃到了许昌一带。
这样一来,事实上河南还有一大半在明军余部手里,李鸿基派吴三桂协助接收河南,对他即有考验之意。也是为了让他和刘芳亮能够一东一西,相互呼应。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唐军准备接收各地投诚时,张献忠看到了便宜,他不甘寂莫,尽起全部大军,号称五十万人,攻向已宣布向唐军投降的直隶的各地,直隶的官员,军队都翘首等着唐军来接收,措不及防下,整个直隶被张献忠的大昌军占去了一小半。
唐军上下对张献忠的行为恼火万分,尤其是李双喜更是火冒三丈,直隶是由他来接收,张献忠此举摆明和他作对,李双喜尽起湖南的二万野战军,加上三万守备军,三万民夫,号称十万大军,迅速进入直隶,才将张献忠的兵锋挡住,双方分了直隶的一大半。
只是李双喜的军队毕竟太少,张献忠虽然只占了一个省,但他将江西的青壮抽调一空,虽然没有他宣称的五十万,但至少也有三十多万人,李双喜却不能象张献忠那样做,唐军兵精不在多,充其量才五万人,能在直隶和张献忠分庭抗礼已是不错,要把张献忠赶出去却不可能。何况直隶还有一个前明的朝庭在。
双方只能大打口水战,李双喜指责张献忠破坏双方之间的友好关系,蓄意挑起战争,要求张献忠带兵退出直隶,否则一切后里由他自负。
到嘴里的肉怎么会退出来,张献忠深知唐强已弱,抢占直隶也是迫不得已,以前唐军对他是不错,但那是在大明还在的时候,如果大明被灭亡了,唐军绝不会允许他在江西称王称帝,下一个目标必定是他,还不如现在抓紧时间扩充实力,直隶无疑是最好的目标。
只是他现在还不想与唐军彻底撕破脸,若是让唐军把主攻方向对准他,他现在可吃不了兜着走,面对李双喜的使者,张献忠都是亲自接待,好言好语,只是提出退出直隶,却是顾左而言他,李双喜无奈,只得和张献忠在直隶对持。
李鸿基却正在为数万宫女,太监,还有数十万投降的官军发愁,从杨嗣昌那里收降了二十多万军队,加上京城三大营的人马,唐军的降军竟然有四十万之多,这些人每天巨大的消耗让富裕的唐军也受不了,一个月下来,支出至少要增加一百万银元。
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当能是以这些人为前驱,攻打江南,唐军跟在后面捡果子就可以,另一个时空的满清就是如此做,只是这些人的军纪李鸿基可领教过,他不想让江南变成一片废墟,那么就只有学应对关宁铁骑的办法,抽取精锐,其余人让他们复员。
只是这样一来,唐军要付出的代价太大,四十多万人,唐军最多能留下四万人,其余还有近四十万要解散。按关宁铁骑地标准给他们解散费,李鸿基一算,天哪。至少需要二千多万银元。
李鸿基顿感头痛,把这次唐军准备的全部军费砸下去也不够,若是补偿的金额减少。李鸿基又怕这些人回到地方不能谋生。到时造成动乱更是得不厂。
还有宫中地数万太监和宫女也不能一直养着。这些太监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若是将他们赶出宫,只有饿死,那些宫女许多选进宫中多年,家中都失去了联系。也不可能直接放她们回家。
 ... -->>
皇帝御驾亲征,得胜而还,将赫赫有名的关宁铁骑逼降,京城中最顽固的人也知明朝已彻底没有希望,人心纷纷倒向了新朝,宋献策率着唐军京师中所有的文武官员在得胜门迎接皇帝的凯旋。
这次入城,唐军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京师数十万人一齐观看,许多年后还有人津津乐道,数十万人欢呼万岁的声音响彻云霄。
这次关宁铁骑的投降对江南各省的震憾性颇大,唐军派出的投降使者终于有了收获,山东,河南,山西,直隶等地纷纷易帜,接受唐军的统治。
杨嗣昌失败后,山东,河南,直隶派出去的军队不是被杀就是投诚,这些地方其实早已空虚,若没有关宁铁骑投降在前,他们早晚也得降,无兵无卒拿什么抵挡唐军进攻,关宁铁骑的投降更是让他们彻底看清了形势,才形成了连锁反应。
至于山西,虽然一直是明朝重兵云集的地方,太原城中也还有数万精兵,无奈统兵的艾万年,李卑两人数次败于唐军手中,早已惊破了胆,加上河南一投降,山西已处于唐军的包围圈中,形势极为不利,艾万年和李卑商量了一下,只得投降。
李鸿基回到京城的第一件事,就连连发布命令,让唐军的各个将领带兵去接收投降的各地,其中山西由前线的拓养坤,黑虎星等人接收,山东由刘体纯。李岩带人接收,直隶由湖南地李双喜派人接收,河南由湖北的刘芳亮派人接收。基本采用了就近原则。
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也派了出去,他地任务是协助刘芳亮接收河南,河南情况特殊。
这些年。河南一直灾害频频。导致全省起义此伏彼起,官兵剿不胜剿,各地纷纷结寨自保,这让河南的壕强势力大为增强,加上又有左良玉割据一方,河南巡抚李仙凤的威信大为受损。
此次李仙凤虽然宣布接受唐军地统治。实际上李仙凤能控制地地方有限,河南最大地两城开封和洛阳分别有明庭的番王周王和福王,这两地就公开反对李仙凤的投降,福王是崇祯的亲叔叔。有人还提议要拥戴福王登极,和大唐势不两立。
最重要的是河南还有外援,福建和广东两省的兵马已来到河南,他们本来是要上京勤王,只是没等他们进入河北,就传来了京师被破地消息,他们进退两难,两家的军队本来就互不统属,而且结下了恩怨,根本不能协调一致,而且郑家还和唐军有接触,彼此更是疑神疑神,只得暂驻在河南,河北两省交界处。
李仙凤在河南宣布投降唐军的消息,让两省的军队都找到了借口,他们一起联合向李仙凤进攻,李仙凤只有不到一万地兵力,还以老弱居多,他匆忙丢下郑州,逃到了许昌一带。
这样一来,事实上河南还有一大半在明军余部手里,李鸿基派吴三桂协助接收河南,对他即有考验之意。也是为了让他和刘芳亮能够一东一西,相互呼应。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唐军准备接收各地投诚时,张献忠看到了便宜,他不甘寂莫,尽起全部大军,号称五十万人,攻向已宣布向唐军投降的直隶的各地,直隶的官员,军队都翘首等着唐军来接收,措不及防下,整个直隶被张献忠的大昌军占去了一小半。
唐军上下对张献忠的行为恼火万分,尤其是李双喜更是火冒三丈,直隶是由他来接收,张献忠此举摆明和他作对,李双喜尽起湖南的二万野战军,加上三万守备军,三万民夫,号称十万大军,迅速进入直隶,才将张献忠的兵锋挡住,双方分了直隶的一大半。
只是李双喜的军队毕竟太少,张献忠虽然只占了一个省,但他将江西的青壮抽调一空,虽然没有他宣称的五十万,但至少也有三十多万人,李双喜却不能象张献忠那样做,唐军兵精不在多,充其量才五万人,能在直隶和张献忠分庭抗礼已是不错,要把张献忠赶出去却不可能。何况直隶还有一个前明的朝庭在。
双方只能大打口水战,李双喜指责张献忠破坏双方之间的友好关系,蓄意挑起战争,要求张献忠带兵退出直隶,否则一切后里由他自负。
到嘴里的肉怎么会退出来,张献忠深知唐强已弱,抢占直隶也是迫不得已,以前唐军对他是不错,但那是在大明还在的时候,如果大明被灭亡了,唐军绝不会允许他在江西称王称帝,下一个目标必定是他,还不如现在抓紧时间扩充实力,直隶无疑是最好的目标。
只是他现在还不想与唐军彻底撕破脸,若是让唐军把主攻方向对准他,他现在可吃不了兜着走,面对李双喜的使者,张献忠都是亲自接待,好言好语,只是提出退出直隶,却是顾左而言他,李双喜无奈,只得和张献忠在直隶对持。
李鸿基却正在为数万宫女,太监,还有数十万投降的官军发愁,从杨嗣昌那里收降了二十多万军队,加上京城三大营的人马,唐军的降军竟然有四十万之多,这些人每天巨大的消耗让富裕的唐军也受不了,一个月下来,支出至少要增加一百万银元。
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当能是以这些人为前驱,攻打江南,唐军跟在后面捡果子就可以,另一个时空的满清就是如此做,只是这些人的军纪李鸿基可领教过,他不想让江南变成一片废墟,那么就只有学应对关宁铁骑的办法,抽取精锐,其余人让他们复员。
只是这样一来,唐军要付出的代价太大,四十多万人,唐军最多能留下四万人,其余还有近四十万要解散。按关宁铁骑地标准给他们解散费,李鸿基一算,天哪。至少需要二千多万银元。
李鸿基顿感头痛,把这次唐军准备的全部军费砸下去也不够,若是补偿的金额减少。李鸿基又怕这些人回到地方不能谋生。到时造成动乱更是得不厂。
还有宫中地数万太监和宫女也不能一直养着。这些太监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若是将他们赶出宫,只有饿死,那些宫女许多选进宫中多年,家中都失去了联系。也不可能直接放她们回家。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