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执宰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虽然李云天是都察院的老人了,但以前他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都察院的事务有左右都御史和左副都御史打理,他根本就不用操这个心,也没时间理会此事。
可现在不一样了,李云天成为了都察院的一把手,就要全权负责都察院的事务想要清闲都清闲不了。
因此,作为都察院的主官,李云天要理顺都察院负责的那些案子,既然他现在主政都察院那么自然要对都察院负责的案子进行清理。
虽然李云天很少过问都察院的事务,但他知道近些年来,尤其是正统朝以后都察院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积累了不少旧案,这些案子就成为了他主政都察院后的第一把火,很显然他不会让自己手里的事务不清不楚。
为此李云天下令清查都察院的旧案,并将案子分配给了陈智和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御史督办。
第二把火,李云天放在了巡按御史上,正统帝登基后由于都察院势弱,导致外派巡按御史的次数也减少,即便是将巡按御史派到地方上也受到了诸多掣肘。
故而李云天已经请示了正统帝,并得到张氏太皇太后的恩准,准备挑选出合适的御史到大明两京十六省去巡察,其中包括交趾布政使司和蒙古布政使司、辽东布政使司。
至于第三把火,自然就是例行的两京刷卷,所谓的两京刷卷就是指清查京城各衙门的卷宗,对其进行审计,这是都察院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都察院制约京城各大衙门的重要手段。
自正统帝登基以来两京刷卷基本上就成为了一个走过场的形式,陈智身为左都御史连辅政大臣都不是,自然也没把硬起腰杆来查京城各大部院衙门的帐了。
不过李云天不同,虽然宣德帝没有正式任命其为辅政大臣,但谁都知道李云天实际上行使着辅政大臣的权力,而且“权”内阁和军阁事务,这样一来对京城各大部院形成了巨大的威压,即便是吏部也要老老实实地配合。
李云天的三把火一点,都察院的御史们顿时群情振奋,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说实话,近些年来都察院的这些御史们过得十分憋屈,他们本就是士大夫中的佼佼者,自然希望能有一番作为,而不是碌碌无为地混日子。
“诸位大人,都察院有着清理军务的职责,然,军中的一些事务涉及到机密事宜,不宜外传。”
李云天召集陈智和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御史布置下了他的三把火后,郑重其事地告诉了他们一件事情,“故而本王已经启奏了皇上,将在都察院中设立一道专理军中事务,其御史由讲武堂出身的进士担任,归左都御史直辖。”
所谓的讲武堂出身的进士,指的是进士中有着讲武堂背景的人员,这些人员从讲武堂下辖的院校毕业,然后又考取了进士。
李云天允许讲武堂下辖院校毕业的学员参加朝廷的科举,在他看来讲武堂下辖的院校只不过是一个给大明培养人才的机构,他不应该阻止学员们追求更好的出路。
而且,如此一来的话无形中也推动了讲武堂下新式院校在大明的推广,减小士大夫阶层的阻力。
自从讲武堂下属院校成立以来,参加每届科举的学员越来越多,成为秀才、举人和进士的学员也一届多过一届。
虽然士大夫们对那些学员参加科举有着颇多微词,但却没有办法阻止,因为那些学员并不是朝廷的武官,自然可以参加科举。
李云天觉得这些学员是幸运的,大明的科举此时还属于开放性的,并不像中后期那样推崇八股文,故而使得学员们比较容易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
这样一来,士大夫阶层就等于融入了一批有着新式思想的新鲜血液,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士大夫阶层,李云天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推动他的新学制改革。
与其跟士大夫阶层拼个你死我活,倒不如采用这种渗透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士大夫阶层对新式学科的偏见和敌意。
面对李云天的这一手釜底抽薪,京城的那些士大夫们并没有好的办法应对,他们原本以为讲武堂出身的考生会在科举中失利。
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那些考生在科举中表现得非常出色,思路比一般的考生要敏捷得多,以至于获得功名的人一届科举比一届科举多。
尤为令士大夫们感到不安的是,现在天下的年轻士子中很多都对讲武堂下辖的各大学院充满了向往,进而在考科举前通常都会先考讲武堂的武举。
进入讲武堂的各大学院后不仅可以获得学习的机会,而且食宿全免,毕业后不仅能加入讲武堂得到分配工作的机会,还能参加朝廷的文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科举,故而对年轻的士子,尤其是家境贫寒的士子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不过,讲武堂出身的学员也并不是可以无限期的参加文举考试,一旦到了三十岁还没有获得举人的身份,那么讲武堂就禁止其再考,否则将以旷工为名将其从讲武堂开除。
在李云天看来,一旦超过了三十岁那么将不宜再考科举,他可不希望朝廷里新补充的官员都是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中年人,届时等他们踏入仕途并且在官场上成熟后已经没有精力主政一方。
nbsp;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虽然李云天是都察院的老人了,但以前他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都察院的事务有左右都御史和左副都御史打理,他根本就不用操这个心,也没时间理会此事。
可现在不一样了,李云天成为了都察院的一把手,就要全权负责都察院的事务想要清闲都清闲不了。
因此,作为都察院的主官,李云天要理顺都察院负责的那些案子,既然他现在主政都察院那么自然要对都察院负责的案子进行清理。
虽然李云天很少过问都察院的事务,但他知道近些年来,尤其是正统朝以后都察院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积累了不少旧案,这些案子就成为了他主政都察院后的第一把火,很显然他不会让自己手里的事务不清不楚。
为此李云天下令清查都察院的旧案,并将案子分配给了陈智和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御史督办。
第二把火,李云天放在了巡按御史上,正统帝登基后由于都察院势弱,导致外派巡按御史的次数也减少,即便是将巡按御史派到地方上也受到了诸多掣肘。
故而李云天已经请示了正统帝,并得到张氏太皇太后的恩准,准备挑选出合适的御史到大明两京十六省去巡察,其中包括交趾布政使司和蒙古布政使司、辽东布政使司。
至于第三把火,自然就是例行的两京刷卷,所谓的两京刷卷就是指清查京城各衙门的卷宗,对其进行审计,这是都察院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都察院制约京城各大衙门的重要手段。
自正统帝登基以来两京刷卷基本上就成为了一个走过场的形式,陈智身为左都御史连辅政大臣都不是,自然也没把硬起腰杆来查京城各大部院衙门的帐了。
不过李云天不同,虽然宣德帝没有正式任命其为辅政大臣,但谁都知道李云天实际上行使着辅政大臣的权力,而且“权”内阁和军阁事务,这样一来对京城各大部院形成了巨大的威压,即便是吏部也要老老实实地配合。
李云天的三把火一点,都察院的御史们顿时群情振奋,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说实话,近些年来都察院的这些御史们过得十分憋屈,他们本就是士大夫中的佼佼者,自然希望能有一番作为,而不是碌碌无为地混日子。
“诸位大人,都察院有着清理军务的职责,然,军中的一些事务涉及到机密事宜,不宜外传。”
李云天召集陈智和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御史布置下了他的三把火后,郑重其事地告诉了他们一件事情,“故而本王已经启奏了皇上,将在都察院中设立一道专理军中事务,其御史由讲武堂出身的进士担任,归左都御史直辖。”
所谓的讲武堂出身的进士,指的是进士中有着讲武堂背景的人员,这些人员从讲武堂下辖的院校毕业,然后又考取了进士。
李云天允许讲武堂下辖院校毕业的学员参加朝廷的科举,在他看来讲武堂下辖的院校只不过是一个给大明培养人才的机构,他不应该阻止学员们追求更好的出路。
而且,如此一来的话无形中也推动了讲武堂下新式院校在大明的推广,减小士大夫阶层的阻力。
自从讲武堂下属院校成立以来,参加每届科举的学员越来越多,成为秀才、举人和进士的学员也一届多过一届。
虽然士大夫们对那些学员参加科举有着颇多微词,但却没有办法阻止,因为那些学员并不是朝廷的武官,自然可以参加科举。
李云天觉得这些学员是幸运的,大明的科举此时还属于开放性的,并不像中后期那样推崇八股文,故而使得学员们比较容易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
这样一来,士大夫阶层就等于融入了一批有着新式思想的新鲜血液,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士大夫阶层,李云天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推动他的新学制改革。
与其跟士大夫阶层拼个你死我活,倒不如采用这种渗透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士大夫阶层对新式学科的偏见和敌意。
面对李云天的这一手釜底抽薪,京城的那些士大夫们并没有好的办法应对,他们原本以为讲武堂出身的考生会在科举中失利。
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那些考生在科举中表现得非常出色,思路比一般的考生要敏捷得多,以至于获得功名的人一届科举比一届科举多。
尤为令士大夫们感到不安的是,现在天下的年轻士子中很多都对讲武堂下辖的各大学院充满了向往,进而在考科举前通常都会先考讲武堂的武举。
进入讲武堂的各大学院后不仅可以获得学习的机会,而且食宿全免,毕业后不仅能加入讲武堂得到分配工作的机会,还能参加朝廷的文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科举,故而对年轻的士子,尤其是家境贫寒的士子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不过,讲武堂出身的学员也并不是可以无限期的参加文举考试,一旦到了三十岁还没有获得举人的身份,那么讲武堂就禁止其再考,否则将以旷工为名将其从讲武堂开除。
在李云天看来,一旦超过了三十岁那么将不宜再考科举,他可不希望朝廷里新补充的官员都是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中年人,届时等他们踏入仕途并且在官场上成熟后已经没有精力主政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