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沉冰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时代,并用众多怀旧符号去营造当时的时代感。近年来,这样的怀旧电影层出不穷,这样的技巧也屡见不鲜。影片用手风琴、黄军装和毛主席像章堆砌出六十年代,而后又用剪发头、麦乳精和卖花姑娘堆砌出七十年代。行文至此,我不得不提及另外一部类似题材的电影——孔雀。孔雀或许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但它对时代感的成功营造几乎无人提出异议。怀念一个时代、还原一个时代并反思一个时代,最重要的是营造那个时代的氛围,是找准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时代符号只是为了画龙点睛,而不是一个时代的全部。
只堆砌时代符号无法复原一个时代,只用几个字幕也无法完成跨越几十年的宏大叙事。
人生之旅和时代之旅本应水乳交融,因为人生只能是处于某个时代的人生,失去了时代背景,人生就失去了依托;而时代是百态人生汇合而成的时代,没有千姿百态的人生之旅就无所谓时代之旅。而在本片中,这样的故事放在任何一个时代似乎都并无大碍,而影片反映的时代变迁对人物命运的影响似乎微不足道。影片中塑造的人物是平面的,营造的时代是破碎的,人物和时代又是剥离的。
显然,导演的野心是一回事,导演的能力又是一回事。
自从孔雀在柏林“开屏”以后,国内便一窝蜂地去拍怀旧电影,直到这部芳香之旅终于无旧可怀。我们需要的是对旧时代深刻的反思和有力的批判,不需要本片这样对过去时光盲目苍白、平铺直叙的怀念。一部和孔雀有着相同的演员、相同的背景,连个别主题音乐都要克隆孔雀的电影究竟有多大价值。年轻的张静初无力挽救一部剧情、表演和镜头语言都缺乏张力的电影。影片中仿佛能看到她一个人在黑暗中无助地摸索,这种无人指引的摸索的结果只能是平庸的表演。
举一个例子就说明该片和孔雀的差距。同样是张静初,同样是对命运的抗争,孔雀中姐姐用自行车带降落伞的段落的冲击力远远大于春芬从垃圾场中开出“向阳号”的举动。本片中这一段落的音响很嘈杂,直到“向阳号”在众人哄笑声中熄火。首先,这是春芬丈夫的车。这表明她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的旅途,而且这是一辆六十年代的、已然报废的车。车身上大大的“废”字暗示着被时代遗弃的不仅是汽车,还有开汽车的春芬——那个依然活在对领袖崇拜中、依然活在刘奋斗给她带来的梦境中的春芬。
这场戏所表现出的颓丧自动消解了春芬这次行为艺术神圣的仪式感。这场戏乃至整个影片都给我们苍白无力的感觉。尽管本片拍出了那么美的田园风光,那么娇艳撩人的油菜花,但色彩的饱满无法弥补影片的干瘪,风景的艳丽不能掩盖故事的苍白。整部影片就像一幅慢慢洇开的水粉画,最后什么也没留下。结尾处春芬的笑容是那样苍白,眼泪又是如此矫情。
没有结果,好在还有旅程。老迈的春芬依然人在旅途,恍惚间她又回到了“向阳号”上,她仍然是那个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年轻的售票员。或许她根本无需回忆,因为她从未离开,匆匆前行的只是无情的岁月。身处二十一世纪的春芬坐着六十年代的“向阳号”竟是那样和谐,是人们趟过了岁月之河,还是岁月穿行于茫茫人海,一时无从分辨了。
忽然想起一首老歌,意境竟和这部电影惊人的契合:
“究竟是我走过路,还是路正走过我,风过西窗客渡舟船无觅处;
是我经过春与秋,还是春秋经过我,年年一川新草遥看却似旧。”
时代,并用众多怀旧符号去营造当时的时代感。近年来,这样的怀旧电影层出不穷,这样的技巧也屡见不鲜。影片用手风琴、黄军装和毛主席像章堆砌出六十年代,而后又用剪发头、麦乳精和卖花姑娘堆砌出七十年代。行文至此,我不得不提及另外一部类似题材的电影——孔雀。孔雀或许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但它对时代感的成功营造几乎无人提出异议。怀念一个时代、还原一个时代并反思一个时代,最重要的是营造那个时代的氛围,是找准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时代符号只是为了画龙点睛,而不是一个时代的全部。
只堆砌时代符号无法复原一个时代,只用几个字幕也无法完成跨越几十年的宏大叙事。
人生之旅和时代之旅本应水乳交融,因为人生只能是处于某个时代的人生,失去了时代背景,人生就失去了依托;而时代是百态人生汇合而成的时代,没有千姿百态的人生之旅就无所谓时代之旅。而在本片中,这样的故事放在任何一个时代似乎都并无大碍,而影片反映的时代变迁对人物命运的影响似乎微不足道。影片中塑造的人物是平面的,营造的时代是破碎的,人物和时代又是剥离的。
显然,导演的野心是一回事,导演的能力又是一回事。
自从孔雀在柏林“开屏”以后,国内便一窝蜂地去拍怀旧电影,直到这部芳香之旅终于无旧可怀。我们需要的是对旧时代深刻的反思和有力的批判,不需要本片这样对过去时光盲目苍白、平铺直叙的怀念。一部和孔雀有着相同的演员、相同的背景,连个别主题音乐都要克隆孔雀的电影究竟有多大价值。年轻的张静初无力挽救一部剧情、表演和镜头语言都缺乏张力的电影。影片中仿佛能看到她一个人在黑暗中无助地摸索,这种无人指引的摸索的结果只能是平庸的表演。
举一个例子就说明该片和孔雀的差距。同样是张静初,同样是对命运的抗争,孔雀中姐姐用自行车带降落伞的段落的冲击力远远大于春芬从垃圾场中开出“向阳号”的举动。本片中这一段落的音响很嘈杂,直到“向阳号”在众人哄笑声中熄火。首先,这是春芬丈夫的车。这表明她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的旅途,而且这是一辆六十年代的、已然报废的车。车身上大大的“废”字暗示着被时代遗弃的不仅是汽车,还有开汽车的春芬——那个依然活在对领袖崇拜中、依然活在刘奋斗给她带来的梦境中的春芬。
这场戏所表现出的颓丧自动消解了春芬这次行为艺术神圣的仪式感。这场戏乃至整个影片都给我们苍白无力的感觉。尽管本片拍出了那么美的田园风光,那么娇艳撩人的油菜花,但色彩的饱满无法弥补影片的干瘪,风景的艳丽不能掩盖故事的苍白。整部影片就像一幅慢慢洇开的水粉画,最后什么也没留下。结尾处春芬的笑容是那样苍白,眼泪又是如此矫情。
没有结果,好在还有旅程。老迈的春芬依然人在旅途,恍惚间她又回到了“向阳号”上,她仍然是那个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年轻的售票员。或许她根本无需回忆,因为她从未离开,匆匆前行的只是无情的岁月。身处二十一世纪的春芬坐着六十年代的“向阳号”竟是那样和谐,是人们趟过了岁月之河,还是岁月穿行于茫茫人海,一时无从分辨了。
忽然想起一首老歌,意境竟和这部电影惊人的契合:
“究竟是我走过路,还是路正走过我,风过西窗客渡舟船无觅处;
是我经过春与秋,还是春秋经过我,年年一川新草遥看却似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