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古代山居种田养娃日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也是说给自己母亲知道。
一直看车外夜色的王云峥,抱着包袱的手也不由紧了紧,原来是避进深山。
许老太太把儿子说的话都记下,点头道:“行,你安心,只记着一点,看着形势,真要乱了也别在祁阳县呆着,早早回去,你回去了家里才有主心骨。”
一家人如何惜别不提,未至三更,马车停在了离十里村还有一段的山道边上,驾车的仆从留下看着马车,东哥儿兄弟俩一前一后打着灯笼引着许掌柜一家往沈家所在的地方去。
第123章骗子
沈安和沈宁原该小睡一会儿的,后边才有精神背着东西翻山,但许是马上就得走了,心情颇不平静,躺在床上也愣是没睡着。
好不容易撑不住了,困意终于上头的时候,院外又响起两声敲门声,兄妹俩个又噌一下坐起来,精神了。
桑萝没辙,也不管了,她自己不也没睡着嘛。
和沈烈一起出去,听到是许掌柜和东哥儿他们,打开院门,悄声把许家几人迎了进来。
沈安和沈宁这会儿已经穿上棉袄下了床,和刚进门,背上背着包袱,手上抱着包裹的许家表兄妹三人正正打了个照面。
兄妹俩个后知后觉发现,自己要多三个小伙伴了。
两边简单介绍认识了一番,小孩子们自己慢慢接触,许掌柜则细问回头他把粮食往哪送,具体怎么交接。
征兵在即,沈烈一行人不可能因为他们耽误行程,今夜必定得离开的,这会儿自然是没办法也没人手帮许家人挑粮,只能留个接头点,约定个时间,由许掌柜带人把粮食送到,并守着,等沈烈带人接手运走。
而在这之前,许家人手中只有几包袱的干粮肉干果脯之类的东西,粮食运到之前先得借沈家的粮食。
沈烈和桑萝是没有什么不同意的,别看他们家粮食不是五家里最多的,但她们家人口是五家里最少的,所以论起个人占粮的比例,反倒是五家里最富裕的。
如果说一样的吃法,沈烈桑萝带着两个小的,粮食少说比其他几家能多撑近一年。
那所谓的接头点,靠说的话是说不清的,许掌柜几人少不得要跟着他们走一趟,东哥儿小跑下山打发车夫先回县里。
小院里陆陆续续来人,几家人分得很散,几个几个一到,或挑着东西,或背着背篓抱着包袱,说实话,恨不得连呼吸都放轻,更别说出声了,从村里到沈家这小院,愣是没弄出什么动静。
许家人看着同行之人一家家的来了,都还来不及紧张,桑萝已经把被子被褥卷卷,利利落落收拾好了。
陈婆子拿出一袋药粉,分发给众人让往绑腿的布条里塞抹,轮到许老太太几人,呃,虽然明显是买了普通的衣裳来穿着的,但绑腿没有。
桑萝到自家包袱里翻了翻,就给翻出一大卷布条出来,交给许家众人,教着她们把绑腿打上。
一是防蛇蛇,二是护腿。
许家人还真不懂这个,好在五家人也热心,一带一、一帮一的,三两下弄好。
这就准备出发了,四更天都没到。
直到这会儿许家人才发现,沈烈他们这一群人看着青壮不算多,但竟然人手都藏着武器。
放在背篓挑筐或是提在手上的各种铁器农具刀具就不说了,魏清和认出沈烈和那位卢二郎、卢三郎手中那是军中的刀和弓箭,而其他妇人和孩子手中也都人手至少一张弓或弹弓。
许家三个孩子都看愣住了,寡言如王云峥,看着比他还小的一帮子小孩,人人背着一张弓,身上斜挎着一个不小的布袋,布袋里鼓鼓囊囊的,他听表弟问了那个叫沈安的男孩,才知装的全是石子儿。
而几个和他一般年岁,或是大他一两岁的男孩,身上背的甚至就是弓箭,竹制的弓箭。
魏清和正懵逼着,被沈烈问道:“会用弓箭吗?”
见他摇头,直接塞给他一把斧头插进他挑着的大箩筐里:“那用这个,带着防身。”
没错,魏清和现在除了背着自己的包袱,还帮着沈家挑了点东西,一边是大箩筐,一边是一个竹制的鸡笼,里边关着三只鸡、三只鸭。
鸡鸭并不那么乖觉,也会因为紧张发出些声音,但因为沈家住得偏,还真不要紧,别说村里听不到,听到了也不会有人在意。
五家之中,倒只有沈家尝试着带活鸡活鸭的,其他几家早些日子就趁着是正月,悄悄杀了,制成肉干了。
沈烈看着差不多了,人也都到齐了,从一筐早就做好的火把里取出两个,用屋里的油灯点燃,而后把油灯一吹,一点残留的灯油倒了,把油灯用东西裹一裹塞进背篓里,这才低声与众人道:“走吧。”
火把在陈婆子和卢老太太两个年岁大不用挑筐的老太太手中,一前一后给大伙儿照着脚下的路。
沈烈和桑萝带着沈安沈宁在最后,亲手掩上小院的院门。
桑萝摸了摸木门,看了看夜色中的小院,叹息一声,让沈烈卸了外边的锁头带走。
四人汇入队伍,沈烈和卢二郎对山林最是熟悉,一个在前,一个压后。
转过山梁,也不知是前边的沈烈先停的脚步,还是中间的周村正先停的脚步,众人都驻足回望。
十里村。
他们这里大多数人生于斯,长于斯,如今却得走了。这一走不知道还能不能再回,再回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更不知到了那时,这十里村还是不是十里村了。
眼前不觉就湿了。
周村正一抹眼,扬起笑:“走吧,咱这是奔活路去的。”
……
山路深一脚浅一脚,夜还黑,但五家人里,老老少少这两个月都有着意锻炼,孩子们经常天蒙蒙亮就被领着出去操练了,背着半背篓的石头都能照样上山下山,背得习惯了,也就不觉得那么累,至少这会儿不会那么快就累。
而虽是半夜,但因为打了火把,和平时天蒙蒙亮训练时比也不差什么了,甚至还更亮一点,并不太影响。
要说唯一跟不上的,应该是许家人。
也是说给自己母亲知道。
一直看车外夜色的王云峥,抱着包袱的手也不由紧了紧,原来是避进深山。
许老太太把儿子说的话都记下,点头道:“行,你安心,只记着一点,看着形势,真要乱了也别在祁阳县呆着,早早回去,你回去了家里才有主心骨。”
一家人如何惜别不提,未至三更,马车停在了离十里村还有一段的山道边上,驾车的仆从留下看着马车,东哥儿兄弟俩一前一后打着灯笼引着许掌柜一家往沈家所在的地方去。
第123章骗子
沈安和沈宁原该小睡一会儿的,后边才有精神背着东西翻山,但许是马上就得走了,心情颇不平静,躺在床上也愣是没睡着。
好不容易撑不住了,困意终于上头的时候,院外又响起两声敲门声,兄妹俩个又噌一下坐起来,精神了。
桑萝没辙,也不管了,她自己不也没睡着嘛。
和沈烈一起出去,听到是许掌柜和东哥儿他们,打开院门,悄声把许家几人迎了进来。
沈安和沈宁这会儿已经穿上棉袄下了床,和刚进门,背上背着包袱,手上抱着包裹的许家表兄妹三人正正打了个照面。
兄妹俩个后知后觉发现,自己要多三个小伙伴了。
两边简单介绍认识了一番,小孩子们自己慢慢接触,许掌柜则细问回头他把粮食往哪送,具体怎么交接。
征兵在即,沈烈一行人不可能因为他们耽误行程,今夜必定得离开的,这会儿自然是没办法也没人手帮许家人挑粮,只能留个接头点,约定个时间,由许掌柜带人把粮食送到,并守着,等沈烈带人接手运走。
而在这之前,许家人手中只有几包袱的干粮肉干果脯之类的东西,粮食运到之前先得借沈家的粮食。
沈烈和桑萝是没有什么不同意的,别看他们家粮食不是五家里最多的,但她们家人口是五家里最少的,所以论起个人占粮的比例,反倒是五家里最富裕的。
如果说一样的吃法,沈烈桑萝带着两个小的,粮食少说比其他几家能多撑近一年。
那所谓的接头点,靠说的话是说不清的,许掌柜几人少不得要跟着他们走一趟,东哥儿小跑下山打发车夫先回县里。
小院里陆陆续续来人,几家人分得很散,几个几个一到,或挑着东西,或背着背篓抱着包袱,说实话,恨不得连呼吸都放轻,更别说出声了,从村里到沈家这小院,愣是没弄出什么动静。
许家人看着同行之人一家家的来了,都还来不及紧张,桑萝已经把被子被褥卷卷,利利落落收拾好了。
陈婆子拿出一袋药粉,分发给众人让往绑腿的布条里塞抹,轮到许老太太几人,呃,虽然明显是买了普通的衣裳来穿着的,但绑腿没有。
桑萝到自家包袱里翻了翻,就给翻出一大卷布条出来,交给许家众人,教着她们把绑腿打上。
一是防蛇蛇,二是护腿。
许家人还真不懂这个,好在五家人也热心,一带一、一帮一的,三两下弄好。
这就准备出发了,四更天都没到。
直到这会儿许家人才发现,沈烈他们这一群人看着青壮不算多,但竟然人手都藏着武器。
放在背篓挑筐或是提在手上的各种铁器农具刀具就不说了,魏清和认出沈烈和那位卢二郎、卢三郎手中那是军中的刀和弓箭,而其他妇人和孩子手中也都人手至少一张弓或弹弓。
许家三个孩子都看愣住了,寡言如王云峥,看着比他还小的一帮子小孩,人人背着一张弓,身上斜挎着一个不小的布袋,布袋里鼓鼓囊囊的,他听表弟问了那个叫沈安的男孩,才知装的全是石子儿。
而几个和他一般年岁,或是大他一两岁的男孩,身上背的甚至就是弓箭,竹制的弓箭。
魏清和正懵逼着,被沈烈问道:“会用弓箭吗?”
见他摇头,直接塞给他一把斧头插进他挑着的大箩筐里:“那用这个,带着防身。”
没错,魏清和现在除了背着自己的包袱,还帮着沈家挑了点东西,一边是大箩筐,一边是一个竹制的鸡笼,里边关着三只鸡、三只鸭。
鸡鸭并不那么乖觉,也会因为紧张发出些声音,但因为沈家住得偏,还真不要紧,别说村里听不到,听到了也不会有人在意。
五家之中,倒只有沈家尝试着带活鸡活鸭的,其他几家早些日子就趁着是正月,悄悄杀了,制成肉干了。
沈烈看着差不多了,人也都到齐了,从一筐早就做好的火把里取出两个,用屋里的油灯点燃,而后把油灯一吹,一点残留的灯油倒了,把油灯用东西裹一裹塞进背篓里,这才低声与众人道:“走吧。”
火把在陈婆子和卢老太太两个年岁大不用挑筐的老太太手中,一前一后给大伙儿照着脚下的路。
沈烈和桑萝带着沈安沈宁在最后,亲手掩上小院的院门。
桑萝摸了摸木门,看了看夜色中的小院,叹息一声,让沈烈卸了外边的锁头带走。
四人汇入队伍,沈烈和卢二郎对山林最是熟悉,一个在前,一个压后。
转过山梁,也不知是前边的沈烈先停的脚步,还是中间的周村正先停的脚步,众人都驻足回望。
十里村。
他们这里大多数人生于斯,长于斯,如今却得走了。这一走不知道还能不能再回,再回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更不知到了那时,这十里村还是不是十里村了。
眼前不觉就湿了。
周村正一抹眼,扬起笑:“走吧,咱这是奔活路去的。”
……
山路深一脚浅一脚,夜还黑,但五家人里,老老少少这两个月都有着意锻炼,孩子们经常天蒙蒙亮就被领着出去操练了,背着半背篓的石头都能照样上山下山,背得习惯了,也就不觉得那么累,至少这会儿不会那么快就累。
而虽是半夜,但因为打了火把,和平时天蒙蒙亮训练时比也不差什么了,甚至还更亮一点,并不太影响。
要说唯一跟不上的,应该是许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