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平定蜀地 (2/2)
笔趣阁 www.biqugexs.org,求生在西晋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长子投敌等连番打击之下,成汉国主李雄最终放弃固守成都的打算,在丞相范贲的建议下,开门投降。
至此,割据蜀地十多年的氐族成汉政权终于覆亡,曾经存在于华夏大地上的各胡虏政权彻底消失不见。
整个天下除了江东外,皆归燕国所属,天下正式进入燕晋双雄对峙之局面。
洛阳皇宫内,卫朔正随意地翻看着通过李雄递交的降表。
只见上面写道:“王纲失道,群英并起,龙战虎争,终归真主,此盖天命去就之道也。自古圣帝,爰逮汉魏,受命而王者,莫不在乎中土。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以兴洪业,其不由此,未有不颠覆者也。”
“隗嚣凭陇而亡,公孙述据蜀而灭,此皆前世覆车之鉴也。燕王明哲,诸相忠贤,将比隆黄轩,侔功往代。衔命来征,思闻嘉响,果烦来使,告以德音,此非人事,岂天启哉?昔微子归周,实为上宾;君子豹变,义存大易;来辞谦冲,以礼舆榇……”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卫朔微微摇摇头,对李雄最后时刻才投诚不以为然,他虽然不会对其秋后算账,但一系列优待同样也不会再存在。若是一开始李雄举国而降,卫朔至少会封对方一个国公之位,眼下投降过来顶多保住性命而已,至于爵位?想都不要想。
将成汉降表放在案几上,卫朔沉吟片刻道:“诸位,蜀地初定,须尽快派官员前往镇抚当地,以防有宵小为祸地方。我意调谢艾任益州都督、姚弋仲任梁州都督,至于刺史、郡守等人选,不知内阁可有什么建议?”
“大王,梁州刺史倒还罢了,夹在益秦之间,只需懂得安抚地方即可。唯有这益州刺史需得好好斟酌一番,益州南与晋广、宁两州相邻,成汉曾多次在朱提郡与宁州爆发冲突。”
“另外,考虑到益州西南多蛮夷,故而益州刺史必须是个文武双全且通蛮夷事务者。”
“除此之外,梁州将被大巴山分割成两部分,中间只有米仓道等几条栈道相连,实在是不方便管理。因此,为了方便治理,臣建议将涪陵、巴两郡划归益州。”
这已不是燕国对第一次旧有州郡辖地进行调整,以前多是卫朔提出来,后来内阁成员也习惯了从管理角度出发,一旦有任何不适合管理的州郡都会被调整。
“至于益州刺史人选……臣举荐辽东太守乙逸。”
“乙逸?”卫朔没想到内阁会举荐乙逸,倒不是他不熟悉乙逸这个人,相反他非常了解对方。乙逸是燕国首届科举中举的士子,而且还高中第七名。那一届科举出了很多人才,除了名震天下且即将官至都督高位的谢艾外,尚有皇甫真、阳裕、韦謏等人。
从建兴四年被录取,到今天已过去了七年多时间,首届中举的士子中,除了少数败类被监察署查处外,大多数已成为燕国中坚力量。
一些出色者如乙逸、韦謏、皇甫真、阳裕、裴开等人更是早早担任郡守主政一方。
只是之前卫朔怎么也没想到会是乙逸第一个走上刺史高位,在首届士子当中,除了皇甫真有些特殊外,他原以为裴开或者韦謏、阳裕这几个世家出身的士子会率先脱颖而出。
“禀大王,辽东太守乙逸上任以来,内服民众,外慑四夷,功绩赫赫。同时,在今年他还曾协助内阁与高句丽完成划界任务,并带人监督高句丽南迁,为日后燕国完整接收高句丽立下汗马功劳。”
“眼下随着高句丽南迁、扶余臣服,辽东郡面临的边防压力顿减,像乙逸这样军政俱全又熟悉蛮夷政策的人才,继续待在辽东就有些可惜了。正好益州局势复杂,正好适合乙逸发挥才能,臣这才举荐他。”
“嗯,如此益州刺史就是他了!至于其他人选,请内阁确定后再上报与我。”
“诺!”众人躬身应是。(未完待续。)
、长子投敌等连番打击之下,成汉国主李雄最终放弃固守成都的打算,在丞相范贲的建议下,开门投降。
至此,割据蜀地十多年的氐族成汉政权终于覆亡,曾经存在于华夏大地上的各胡虏政权彻底消失不见。
整个天下除了江东外,皆归燕国所属,天下正式进入燕晋双雄对峙之局面。
洛阳皇宫内,卫朔正随意地翻看着通过李雄递交的降表。
只见上面写道:“王纲失道,群英并起,龙战虎争,终归真主,此盖天命去就之道也。自古圣帝,爰逮汉魏,受命而王者,莫不在乎中土。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以兴洪业,其不由此,未有不颠覆者也。”
“隗嚣凭陇而亡,公孙述据蜀而灭,此皆前世覆车之鉴也。燕王明哲,诸相忠贤,将比隆黄轩,侔功往代。衔命来征,思闻嘉响,果烦来使,告以德音,此非人事,岂天启哉?昔微子归周,实为上宾;君子豹变,义存大易;来辞谦冲,以礼舆榇……”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卫朔微微摇摇头,对李雄最后时刻才投诚不以为然,他虽然不会对其秋后算账,但一系列优待同样也不会再存在。若是一开始李雄举国而降,卫朔至少会封对方一个国公之位,眼下投降过来顶多保住性命而已,至于爵位?想都不要想。
将成汉降表放在案几上,卫朔沉吟片刻道:“诸位,蜀地初定,须尽快派官员前往镇抚当地,以防有宵小为祸地方。我意调谢艾任益州都督、姚弋仲任梁州都督,至于刺史、郡守等人选,不知内阁可有什么建议?”
“大王,梁州刺史倒还罢了,夹在益秦之间,只需懂得安抚地方即可。唯有这益州刺史需得好好斟酌一番,益州南与晋广、宁两州相邻,成汉曾多次在朱提郡与宁州爆发冲突。”
“另外,考虑到益州西南多蛮夷,故而益州刺史必须是个文武双全且通蛮夷事务者。”
“除此之外,梁州将被大巴山分割成两部分,中间只有米仓道等几条栈道相连,实在是不方便管理。因此,为了方便治理,臣建议将涪陵、巴两郡划归益州。”
这已不是燕国对第一次旧有州郡辖地进行调整,以前多是卫朔提出来,后来内阁成员也习惯了从管理角度出发,一旦有任何不适合管理的州郡都会被调整。
“至于益州刺史人选……臣举荐辽东太守乙逸。”
“乙逸?”卫朔没想到内阁会举荐乙逸,倒不是他不熟悉乙逸这个人,相反他非常了解对方。乙逸是燕国首届科举中举的士子,而且还高中第七名。那一届科举出了很多人才,除了名震天下且即将官至都督高位的谢艾外,尚有皇甫真、阳裕、韦謏等人。
从建兴四年被录取,到今天已过去了七年多时间,首届中举的士子中,除了少数败类被监察署查处外,大多数已成为燕国中坚力量。
一些出色者如乙逸、韦謏、皇甫真、阳裕、裴开等人更是早早担任郡守主政一方。
只是之前卫朔怎么也没想到会是乙逸第一个走上刺史高位,在首届士子当中,除了皇甫真有些特殊外,他原以为裴开或者韦謏、阳裕这几个世家出身的士子会率先脱颖而出。
“禀大王,辽东太守乙逸上任以来,内服民众,外慑四夷,功绩赫赫。同时,在今年他还曾协助内阁与高句丽完成划界任务,并带人监督高句丽南迁,为日后燕国完整接收高句丽立下汗马功劳。”
“眼下随着高句丽南迁、扶余臣服,辽东郡面临的边防压力顿减,像乙逸这样军政俱全又熟悉蛮夷政策的人才,继续待在辽东就有些可惜了。正好益州局势复杂,正好适合乙逸发挥才能,臣这才举荐他。”
“嗯,如此益州刺史就是他了!至于其他人选,请内阁确定后再上报与我。”
“诺!”众人躬身应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