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秦时农家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有些认识人的。”
刘邦就没话了,思乡是种病,不治要人命。
过了会儿,他问:“还出来吗?”
张良说:“不知道!”
他确实不知道。
项梁出事以后,会稽郡户籍核查比过去严格了,他在下邳呆不下去,才来到这沛县,幸亏遇到这么一位刘邦,他才能安生地过下去。
可是,他的人生不是拿来逃避灾祸的,而是要用来为理想献身的。
复国,躲在他乡怎么复国?
躲得太久,故国的年青人还记不记得有一个韩国都难说!
刘邦说:“等开春再回吧,路上也好过些!”
张良摇摇头,说:“吃些苦倒是没什么,现在,应该是最好的时机!”
刘邦心里就是“突”地一跳。
“为什么?”他问。
张良说:“三川郡大部分地区都遭了蝗灾,很多人都吃不饱,大家心里正憋闷,冬天没事干,不正要找点事做吗?”
刘邦眼睛一下睁得老大。
张良说:“刘哥,我是韩人,你是楚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你忘了吗?不管你是什么想法,我作为韩人是不敢忘记亡国之恨的。我的家族不允许我苟且偷生,做一个懦弱的人!”
这话把刘邦逼到墙角了。
他当然知道他是楚人,哪个楚人在愤懑的时候都会把那句话拿出来,发泄一下。但那真的是发泄,不是互相打气,他周围还没有敢真正跳出来的人。包括过去一起喝酒的萧何、曹参他们。大家端着公家的饭碗,虽然心意相通,但要紧的话还是知道留些分寸。
可他又不能说,他不太在乎过去那个楚国,虽然那是真的。
在他心里,他只是想成就一番大业,至于做到什么地步,他也很模糊,但他的位置绝不是一个小小的亭长。
这话他不想当着张良的面儿说出来,张良那么热爱他的韩国,这种感情是值得尊重的,他若说出这种话来,多少会伤了张良。
“子房,时机……。”
他只好拿时机来说事儿,因为沛县没有遭灾,他不可能在丰收的时候发动人。他会在最好的时机有所动作,但让他做第一个站出来的人,他是不干的。
张良扔下手里的兔子腿,郑重地问:“刘哥,什么是最好的时机?你多大年龄了?再过些年,子房说句不恭敬的话,你还跑得动吗?”
刘邦没有吭气儿,只是端起酒碗来细细地抿了一口。
张良又说:“刘哥,农人最懂得时机,开春了,松土,撒种;秋天了,开镰,收割,冬天地冻着,做什么?积肥!你见过哪家农人冬天是真正闲着的?”
刘邦又抿了一口。
“刘哥,反正我这样的农人是闲不住的,不积肥我也要修补一下农具,等待春天!”
刘邦放下碗,斟酌着说:“子房,难得你跟刘某说这肺腑的话,你听着,如果你有起事的一天,哥一定与你呼应,你要走便快走,好好准备你的冬天和春天。刘某是楚人,楚国的事,刘某会放在心上,相信很多的楚人都放在心上,刘某会尽可能地做一些事情!”
张良点点头,他听出了这话里的认真,也听出了含糊的那一部分。但他也理解,毕竟,他们的出身和身份是不一样的。他失掉的,刘邦见都没见过,哪能要求他和自己一样坚决呢?
“子房,你的身份问题,回去怎么办呢?”刘邦很关心。
张良摇摇头,说:“放心吧,这些年都没事,想来回去也不会有事。三亲六戚总是有的,互相照应一下怎么也好说!”
“博浪沙伏击”事件,合作者沧海君不会说,实施者大力士已经死了,那件事追查了好几年,也没个结果,现在连风声都没了,他为什么不可以回去看看呢?
他都这么大岁数了,他不想再等了!
刘邦端起碗,郑重地说:“那好吧,祝子房复国成功!来,干了它!”(未完待续。)
是有些认识人的。”
刘邦就没话了,思乡是种病,不治要人命。
过了会儿,他问:“还出来吗?”
张良说:“不知道!”
他确实不知道。
项梁出事以后,会稽郡户籍核查比过去严格了,他在下邳呆不下去,才来到这沛县,幸亏遇到这么一位刘邦,他才能安生地过下去。
可是,他的人生不是拿来逃避灾祸的,而是要用来为理想献身的。
复国,躲在他乡怎么复国?
躲得太久,故国的年青人还记不记得有一个韩国都难说!
刘邦说:“等开春再回吧,路上也好过些!”
张良摇摇头,说:“吃些苦倒是没什么,现在,应该是最好的时机!”
刘邦心里就是“突”地一跳。
“为什么?”他问。
张良说:“三川郡大部分地区都遭了蝗灾,很多人都吃不饱,大家心里正憋闷,冬天没事干,不正要找点事做吗?”
刘邦眼睛一下睁得老大。
张良说:“刘哥,我是韩人,你是楚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你忘了吗?不管你是什么想法,我作为韩人是不敢忘记亡国之恨的。我的家族不允许我苟且偷生,做一个懦弱的人!”
这话把刘邦逼到墙角了。
他当然知道他是楚人,哪个楚人在愤懑的时候都会把那句话拿出来,发泄一下。但那真的是发泄,不是互相打气,他周围还没有敢真正跳出来的人。包括过去一起喝酒的萧何、曹参他们。大家端着公家的饭碗,虽然心意相通,但要紧的话还是知道留些分寸。
可他又不能说,他不太在乎过去那个楚国,虽然那是真的。
在他心里,他只是想成就一番大业,至于做到什么地步,他也很模糊,但他的位置绝不是一个小小的亭长。
这话他不想当着张良的面儿说出来,张良那么热爱他的韩国,这种感情是值得尊重的,他若说出这种话来,多少会伤了张良。
“子房,时机……。”
他只好拿时机来说事儿,因为沛县没有遭灾,他不可能在丰收的时候发动人。他会在最好的时机有所动作,但让他做第一个站出来的人,他是不干的。
张良扔下手里的兔子腿,郑重地问:“刘哥,什么是最好的时机?你多大年龄了?再过些年,子房说句不恭敬的话,你还跑得动吗?”
刘邦没有吭气儿,只是端起酒碗来细细地抿了一口。
张良又说:“刘哥,农人最懂得时机,开春了,松土,撒种;秋天了,开镰,收割,冬天地冻着,做什么?积肥!你见过哪家农人冬天是真正闲着的?”
刘邦又抿了一口。
“刘哥,反正我这样的农人是闲不住的,不积肥我也要修补一下农具,等待春天!”
刘邦放下碗,斟酌着说:“子房,难得你跟刘某说这肺腑的话,你听着,如果你有起事的一天,哥一定与你呼应,你要走便快走,好好准备你的冬天和春天。刘某是楚人,楚国的事,刘某会放在心上,相信很多的楚人都放在心上,刘某会尽可能地做一些事情!”
张良点点头,他听出了这话里的认真,也听出了含糊的那一部分。但他也理解,毕竟,他们的出身和身份是不一样的。他失掉的,刘邦见都没见过,哪能要求他和自己一样坚决呢?
“子房,你的身份问题,回去怎么办呢?”刘邦很关心。
张良摇摇头,说:“放心吧,这些年都没事,想来回去也不会有事。三亲六戚总是有的,互相照应一下怎么也好说!”
“博浪沙伏击”事件,合作者沧海君不会说,实施者大力士已经死了,那件事追查了好几年,也没个结果,现在连风声都没了,他为什么不可以回去看看呢?
他都这么大岁数了,他不想再等了!
刘邦端起碗,郑重地说:“那好吧,祝子房复国成功!来,干了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