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明末好女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天色刚刚破晓,五凤楼上的鼓已经敲了三通,左、右掖门同时打开,手持金瓜斧钺旗帜的大汉将军们排着整齐的队列鱼贯而入,然后是钟声鸣响,排好队列的文物百官自左、右掖门鱼贯进入,于金水桥侧按照品级列队,等待着早朝的开始。
由于是每日一次的常朝,只有四品以上的京官以及十三道御史才有资格参加早朝。
一个身穿蟒袍的太监手持长鞭来到金水桥上,用力的挥舞起来然后一收,便响起清脆的鞭声,这是早朝开始的标志。于是文物百官们便沿着金水桥进入奉天殿内,文左武右,按照品级站好,等待着大明天子崇祯皇帝的莅临。
站在左侧的是首辅周延儒、次辅陈演、三辅魏藻德以及大学士范景文、李建泰等内阁成员,在后面是兵部尚书张缙彦、户部尚书倪元璐等六部官员,并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大理寺卿凌义渠,以及站在最后的十三道御史,六部给事中等官。
站在右侧的则是以勋贵们为主的武将,成国公朱纯臣站在首位,后面则是定国公徐允祯、英国公张世泽,三大公爵。公爵之后则是武定侯郭培民、镇远侯顾肇迹、阳武侯薛濂、恭顺侯吴惟英等。再后面则是兴安伯徐治安、襄城伯李国帧等一应伯爵,以及驸马都尉巩永固等人。站在奉天殿内的勋贵武将足有数十人,大多数都是不管事的闲散勋贵,站在这里纯属凑数。真正有实权的也就成国公朱纯臣、恭顺侯吴惟英、襄城伯李国帧等寥寥数人。
文物百官站定,但等着他们的皇帝莅临。没等一会儿,就见到穿着明黄色龙袍的崇祯天子迈着四方步子,缓缓从后殿出来,向着宝座而去。崇祯走的很稳很慢,让平日里见惯了他急躁脾气的大臣们不禁暗暗赞叹,不愧是做了十多年的天子,这种帝王威仪无可挑剔。
若是崇祯知道大臣们的心里想法,肯定会忍不住大声骂娘,他哪里是不想走快,而是不敢!因为害怕稍一走快,襟幅摆动过大,会露出龙袍内的破烂里衣。这些年国库入不敷出、内宫用度大幅削减,崇祯已经好几年没有添一件新衣服,衣服破了就缝缝补补继续穿,而且缝补也不敢让宫人缝补,因为缝补的费用太高他很是心疼,便麻烦自己的皇后亲自为自己缝补,这样可以省钱。
堂堂一个大明天子,日子过的如此寒酸,吃穿用度连一普通富户都有所不如,说出去又有谁信?
慢慢悠悠、稳稳当当的走到龙案之后,坐在了皇帝宝座之上,崇祯这才松了口气。
皇帝坐稳,文物百官开始行一跪三叩之礼,礼毕之后开始进入了议事过程。
朝堂的议事往往就是扯皮,一帮子大臣们为某件事情争吵不休,争论半天也争不出个结果,而作为皇帝只能无奈的听着,不耐烦时便呵斥几句,结束争执。所以很多时候,皇帝们都不乐意每日上朝,实在是太过无聊,像嘉靖帝,就曾经二十年未曾上朝,而崇祯的爷爷万历帝更是创下了二十七年未曾上朝的历史记录。
崇祯是个有责任心的皇帝,不愿像祖父那样懒于朝政,而是自登基就立下中兴大明之宏愿,所以才登基伊始便剪除了魏忠贤阉党。然而他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自登基以来天灾人祸,接连不断的降临。辽东的后金满洲鞑子一直在蹦跶,而陕西又反了无数的反贼,在整个中原大地四处流窜,派出了无数的精兵强将,却总也剿之不尽。严寒、干旱、蝗灾、瘟疫、地震,一件又一件的天灾接连发生,使得粮田减产很多地方颗粒无收,北方的田赋根本征收不上来,朝廷收入锐减,连九边将士的饷银都发不出。
朝廷的精兵先后灭在流贼和满洲鞑子之手,有战力的军队越来越少,眼睁睁看着闯献流贼攻城略地,河南,湖广中原腹心之地任由流贼纵横,洛阳、开封、襄阳名城重镇先后陷入流贼之手,唐王、襄王,众多的宗室王爷死于流贼之手,眼睁睁的看着满鞑破关而入,多次进行抢劫,京畿,河北,山东一带多个府县被满鞑攻破,数以十万计的百姓被掠到关外为奴,损失的财富数以千万两。
万千的苦难集于一身,压在了崇祯身上,压弯他的脊梁,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可是崇祯又不想像祖辈皇帝那样对朝政放任自流、得过且过,他不愿让大明亡于自己之手,总想着能够挽狂澜即倒,总想着有朝一日扫平流贼剿灭满鞑中兴大明。所以不管多苦多累,他都咬牙忍着、坚持着,始终不肯不愿放弃,为的就是祖宗的江山绝不亡于自己之手!
可是,任凭他再勤政,哪怕一日只休息两个时辰,全部的时间都用来处理朝政,可眼看着局势还是一天天的恶化了下来,任凭他再简朴,吃的是普通的饭食,穿的是缝补的旧衣,可财政还是不断的恶化,到眼前连京营的饷银百官的俸禄都发不出。
气数尽了,大明的气数尽了,有时崇祯自己都忍不住这么想。可是想过之后,擦干眼泪,再次埋首于无穷无尽的奏折之中。
大殿中,朝臣们还在无休无止的争吵着,为的好像是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崇祯不愿去听也不想理会,他的思绪飘荡到九霄云外。
“启禀陛下,前不久西山巡检司巡检来报,言说收复被满鞑攻占的房山县城,击破满鞑五百,缴获首级一百二十八级,兵部并锦衣卫派员前去查验,查的结果如实。那巡检陈越立下如此大功,理应进行封赏,微臣请问该如何封赏之?”终于,朝堂的争吵结束了,一个声音响起,让崇祯不由得精神一振,定睛看去,就见到兵部尚书张缙彦立于阶下,正在向自己请示。
封赏立下大功的陈越,这是今日崇祯最感兴趣的事情,尽管他心中对封赏早有定论,却还是想听听大臣们的意见。
天色刚刚破晓,五凤楼上的鼓已经敲了三通,左、右掖门同时打开,手持金瓜斧钺旗帜的大汉将军们排着整齐的队列鱼贯而入,然后是钟声鸣响,排好队列的文物百官自左、右掖门鱼贯进入,于金水桥侧按照品级列队,等待着早朝的开始。
由于是每日一次的常朝,只有四品以上的京官以及十三道御史才有资格参加早朝。
一个身穿蟒袍的太监手持长鞭来到金水桥上,用力的挥舞起来然后一收,便响起清脆的鞭声,这是早朝开始的标志。于是文物百官们便沿着金水桥进入奉天殿内,文左武右,按照品级站好,等待着大明天子崇祯皇帝的莅临。
站在左侧的是首辅周延儒、次辅陈演、三辅魏藻德以及大学士范景文、李建泰等内阁成员,在后面是兵部尚书张缙彦、户部尚书倪元璐等六部官员,并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大理寺卿凌义渠,以及站在最后的十三道御史,六部给事中等官。
站在右侧的则是以勋贵们为主的武将,成国公朱纯臣站在首位,后面则是定国公徐允祯、英国公张世泽,三大公爵。公爵之后则是武定侯郭培民、镇远侯顾肇迹、阳武侯薛濂、恭顺侯吴惟英等。再后面则是兴安伯徐治安、襄城伯李国帧等一应伯爵,以及驸马都尉巩永固等人。站在奉天殿内的勋贵武将足有数十人,大多数都是不管事的闲散勋贵,站在这里纯属凑数。真正有实权的也就成国公朱纯臣、恭顺侯吴惟英、襄城伯李国帧等寥寥数人。
文物百官站定,但等着他们的皇帝莅临。没等一会儿,就见到穿着明黄色龙袍的崇祯天子迈着四方步子,缓缓从后殿出来,向着宝座而去。崇祯走的很稳很慢,让平日里见惯了他急躁脾气的大臣们不禁暗暗赞叹,不愧是做了十多年的天子,这种帝王威仪无可挑剔。
若是崇祯知道大臣们的心里想法,肯定会忍不住大声骂娘,他哪里是不想走快,而是不敢!因为害怕稍一走快,襟幅摆动过大,会露出龙袍内的破烂里衣。这些年国库入不敷出、内宫用度大幅削减,崇祯已经好几年没有添一件新衣服,衣服破了就缝缝补补继续穿,而且缝补也不敢让宫人缝补,因为缝补的费用太高他很是心疼,便麻烦自己的皇后亲自为自己缝补,这样可以省钱。
堂堂一个大明天子,日子过的如此寒酸,吃穿用度连一普通富户都有所不如,说出去又有谁信?
慢慢悠悠、稳稳当当的走到龙案之后,坐在了皇帝宝座之上,崇祯这才松了口气。
皇帝坐稳,文物百官开始行一跪三叩之礼,礼毕之后开始进入了议事过程。
朝堂的议事往往就是扯皮,一帮子大臣们为某件事情争吵不休,争论半天也争不出个结果,而作为皇帝只能无奈的听着,不耐烦时便呵斥几句,结束争执。所以很多时候,皇帝们都不乐意每日上朝,实在是太过无聊,像嘉靖帝,就曾经二十年未曾上朝,而崇祯的爷爷万历帝更是创下了二十七年未曾上朝的历史记录。
崇祯是个有责任心的皇帝,不愿像祖父那样懒于朝政,而是自登基就立下中兴大明之宏愿,所以才登基伊始便剪除了魏忠贤阉党。然而他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自登基以来天灾人祸,接连不断的降临。辽东的后金满洲鞑子一直在蹦跶,而陕西又反了无数的反贼,在整个中原大地四处流窜,派出了无数的精兵强将,却总也剿之不尽。严寒、干旱、蝗灾、瘟疫、地震,一件又一件的天灾接连发生,使得粮田减产很多地方颗粒无收,北方的田赋根本征收不上来,朝廷收入锐减,连九边将士的饷银都发不出。
朝廷的精兵先后灭在流贼和满洲鞑子之手,有战力的军队越来越少,眼睁睁看着闯献流贼攻城略地,河南,湖广中原腹心之地任由流贼纵横,洛阳、开封、襄阳名城重镇先后陷入流贼之手,唐王、襄王,众多的宗室王爷死于流贼之手,眼睁睁的看着满鞑破关而入,多次进行抢劫,京畿,河北,山东一带多个府县被满鞑攻破,数以十万计的百姓被掠到关外为奴,损失的财富数以千万两。
万千的苦难集于一身,压在了崇祯身上,压弯他的脊梁,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可是崇祯又不想像祖辈皇帝那样对朝政放任自流、得过且过,他不愿让大明亡于自己之手,总想着能够挽狂澜即倒,总想着有朝一日扫平流贼剿灭满鞑中兴大明。所以不管多苦多累,他都咬牙忍着、坚持着,始终不肯不愿放弃,为的就是祖宗的江山绝不亡于自己之手!
可是,任凭他再勤政,哪怕一日只休息两个时辰,全部的时间都用来处理朝政,可眼看着局势还是一天天的恶化了下来,任凭他再简朴,吃的是普通的饭食,穿的是缝补的旧衣,可财政还是不断的恶化,到眼前连京营的饷银百官的俸禄都发不出。
气数尽了,大明的气数尽了,有时崇祯自己都忍不住这么想。可是想过之后,擦干眼泪,再次埋首于无穷无尽的奏折之中。
大殿中,朝臣们还在无休无止的争吵着,为的好像是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崇祯不愿去听也不想理会,他的思绪飘荡到九霄云外。
“启禀陛下,前不久西山巡检司巡检来报,言说收复被满鞑攻占的房山县城,击破满鞑五百,缴获首级一百二十八级,兵部并锦衣卫派员前去查验,查的结果如实。那巡检陈越立下如此大功,理应进行封赏,微臣请问该如何封赏之?”终于,朝堂的争吵结束了,一个声音响起,让崇祯不由得精神一振,定睛看去,就见到兵部尚书张缙彦立于阶下,正在向自己请示。
封赏立下大功的陈越,这是今日崇祯最感兴趣的事情,尽管他心中对封赏早有定论,却还是想听听大臣们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