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圣君已死 (2/2)
笔趣阁 www.biqugexs.org,唐朝贵公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sp; 杜如晦在旁,也是一脸动摇之色。
李世民突然抬头看了他们一眼,道:“朕想问你们,你们依旧还要做贤臣吗?”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
这问话,显然是直接向房玄龄和杜如晦摊牌。
有圣君才会有贤臣。
有暴君才会有奸臣。
这是历朝历代以来的准则。
现在李世民口称圣君已死,这便意味着,未来的大唐可能要改弦更张,可能采取的,是和从前完全不一样的国策。
而这国策,极有可能引发激烈的反弹和满朝的抨击。既然人们将李世民比作了隋炀帝,那么跟从李世民的两个宰相,该何去何从呢?
要嘛他们依旧做他们的贤臣,站在百官的立场,一起对李世民发起攻讦。
要嘛他们依旧为李世民效命,只是……到时候,他们可能在天下人的眼里,则成了顺从暴君的奸贼了。
何去何从,李世民让他们自己选。
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站了起来,他们心里清楚,他们站在了十字路口,此时……他们竟开始犹豫起来。
良久……
房玄龄突然垂泪道:“陛下,臣……臣没见过高邮县的惨景,臣本为隋臣,生于官宦之家,只是陛下起兵,臣便不惜此身,追随陛下,陛下为将时,臣为幕僚,代之以出谋划策;陛下为秦王时,臣入王府,典管书记,代陛下选拔人才。这十数年来,陛下将一切都托付臣,对臣信赖有加,从不相疑。至陛下登基,以臣为相,臣不敢说精诚奉国,却一向知道,陛下虽为臣主,却也是臣的至亲密友,君臣相得这些年,陛下做出何种选择,臣不是赴汤蹈火,鼎力相随?今日陛下问臣,臣只能一句回答:既追随陛下,臣随陛下,从未有过异心,陛下为将军,臣入幕府;陛下为天子,臣为相。陛下要宽容以待天下,臣自是影从。而今,陛下要鞭挞天下,惩强扶弱,以治不臣,臣岂有退却的道理?至多不过是身死,不过是留一个千秋骂名而已。大丈夫生于世间,能投一明主,彼此相得,纵万死亦无憾也。”
李世民听罢,不禁动容,而脸色则是轻松了许多,他不禁又眼睛模糊了。
上前摸了摸房玄龄消瘦的肩:“玄龄啊玄龄,你是朕的腹心啊,哎……”他叹了口气,一切感动的话似是在不言中。
见房玄龄面上还有淤伤,不禁用手摩挲房玄龄额上的淤青,又叹息道:“怎么又有新伤了?朕看着心疼,择日要让御医看看。”
房玄龄本是感动得要流涕,听到这里,脸微微一红,便垂头,只含糊道:“已看过了,不碍事的,臣习以为常了。”
李世民不禁叹息,只是家务事,他却知道不好管,管了说不准还要遭到反噬。又想到房玄龄在家没有姬妾,还要被恶妇成日责骂痛打,到了朝中还要殚精竭虑,为自己分忧,不禁为之落泪。
房玄龄真是不容易呀!
他擦拭了泪,接着目光便落在了杜如晦的身上。
杜如晦其实是颇为犹豫的,他的家族比邓氏更大,某种程度而言,陛下所为,亦是侵害了杜氏的根本,只是他稍一犹豫,却也不禁为房玄龄的话感动,他叹了口气,最后像下了决心般,道:“陛下,臣无话可说,愿随陛下,荣辱与共。”
李世民终于长长地松了口气。
他和隋炀帝自然是不一样的,最不同之处就在于……
那隋炀帝不过继承的是父业而已,登基之后,固然为天子,可又有几人真正肯为他效力?那些人不过是希望求取高官厚禄,因而处处逢迎,是以隋炀帝所做的事,就没有几个能办成的。
可是李世民不同,他有今日,是因为他有一个当初生死与共的班底,这些人统统都是与他一起历经了不知多少磨难,从尸山血海里拼杀出来的,不知多少次一起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今日固然李世民未来可能要做的事,或多或少会影响他们的利益,可是同生共死的友谊尚在,那彼此相知的君臣之情也尚在,有了他们,什么事不可以做成?
李世民不是一个感情用事之人,他一切的布局,整个国策的巨大改变,哪怕是邓氏被诛之后引发的剧烈反弹,如此种种,其实都在他的预测之中了。
现在房玄龄和杜如晦已是表态,倒是让李世民轻松起来。
李世民令二人坐下,随即便听房玄龄道:“陛下,倒是有一份弹劾奏疏,颇有几分意思。”
“嗯?”李世民抬眼,看着房玄龄。
房玄龄正色道:“秘书监魏征上奏,也是一份弹劾的奏疏,只是他弹劾的乃是高邮邓氏残害百姓,滥杀无辜,如今邓氏已族灭,只是邓氏的罪行,却还只是冰山一角,理应恳请朝廷,命有司往高邮进行严查……”
“是吗?”李世民眉一挑。
魏征这个人,李世民是打过交道的,此人曾是李建成的人。历来以敢言而著称。前些年的时候,大唐击溃了李密,为了安抚山东的李密旧部,就曾命魏征前往山东安抚,等魏征回来,便进入了太子宫里任职。
这魏征其实也是一神奇之人,体质和陈家差不多,跟谁谁死,当初的旧主李密和李建成,而今都已成了冢中枯骨。
好在李世民敕他为秘书监,就有安抚李建成旧部的意思。
某种程度而言,秘书监说重要也不重要,一方面,到了这个级别,有了真正议论国家大事的权利。而另一方面,这个职位的职责乃是典司图籍,也就相当于图书馆的馆长,不过也负有一些校订史册的使命。
历朝历代以来的朝廷,都偏重记史,这负责进行史籍修订的官员,往往都很清贵,可另一方面,因为每日与图文打交道,很难治事,所以魏征这个秘书监很清贵,偏偏没什么实际的权柄。
李世民听到此,脸上掠过了喜色,魏征这个人,乃是东宫的代表人物,没想到此人竟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说话,不但令他意外,某种程度,也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李世民道:“魏卿家是真正爱民之人啊。不妨如此,就命魏卿家亲往扬州,将邓氏的罪行狠狠彻查,到时再昭示天下,以儆效尤。”
房玄龄听罢,觉得妥当,便道:“此人颇有担当,行事缜密,刚烈敢言,实为不可多得的人才。”
人的际遇就是不同,房玄龄心里感慨,若是当初他是太子的幕僚,可能此时为相的是魏征,而不是他房玄龄了吧。
只是房玄龄并不是心胸狭窄之人,甚至颇有爱才之心,虽是碍于李建成旧部的原因,却还是决心举荐。
“先看看其在扬州行事如何。”李世民淡淡道:“至于其他的奏疏,朕一概不问,千秋功过,由他们去吧。”
…………
这一章不好写,写了很久才写出来,来晚了,抱歉。
其实还可以写多一些,但是又怕大家说水,可怜。
bsp; 杜如晦在旁,也是一脸动摇之色。
李世民突然抬头看了他们一眼,道:“朕想问你们,你们依旧还要做贤臣吗?”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
这问话,显然是直接向房玄龄和杜如晦摊牌。
有圣君才会有贤臣。
有暴君才会有奸臣。
这是历朝历代以来的准则。
现在李世民口称圣君已死,这便意味着,未来的大唐可能要改弦更张,可能采取的,是和从前完全不一样的国策。
而这国策,极有可能引发激烈的反弹和满朝的抨击。既然人们将李世民比作了隋炀帝,那么跟从李世民的两个宰相,该何去何从呢?
要嘛他们依旧做他们的贤臣,站在百官的立场,一起对李世民发起攻讦。
要嘛他们依旧为李世民效命,只是……到时候,他们可能在天下人的眼里,则成了顺从暴君的奸贼了。
何去何从,李世民让他们自己选。
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站了起来,他们心里清楚,他们站在了十字路口,此时……他们竟开始犹豫起来。
良久……
房玄龄突然垂泪道:“陛下,臣……臣没见过高邮县的惨景,臣本为隋臣,生于官宦之家,只是陛下起兵,臣便不惜此身,追随陛下,陛下为将时,臣为幕僚,代之以出谋划策;陛下为秦王时,臣入王府,典管书记,代陛下选拔人才。这十数年来,陛下将一切都托付臣,对臣信赖有加,从不相疑。至陛下登基,以臣为相,臣不敢说精诚奉国,却一向知道,陛下虽为臣主,却也是臣的至亲密友,君臣相得这些年,陛下做出何种选择,臣不是赴汤蹈火,鼎力相随?今日陛下问臣,臣只能一句回答:既追随陛下,臣随陛下,从未有过异心,陛下为将军,臣入幕府;陛下为天子,臣为相。陛下要宽容以待天下,臣自是影从。而今,陛下要鞭挞天下,惩强扶弱,以治不臣,臣岂有退却的道理?至多不过是身死,不过是留一个千秋骂名而已。大丈夫生于世间,能投一明主,彼此相得,纵万死亦无憾也。”
李世民听罢,不禁动容,而脸色则是轻松了许多,他不禁又眼睛模糊了。
上前摸了摸房玄龄消瘦的肩:“玄龄啊玄龄,你是朕的腹心啊,哎……”他叹了口气,一切感动的话似是在不言中。
见房玄龄面上还有淤伤,不禁用手摩挲房玄龄额上的淤青,又叹息道:“怎么又有新伤了?朕看着心疼,择日要让御医看看。”
房玄龄本是感动得要流涕,听到这里,脸微微一红,便垂头,只含糊道:“已看过了,不碍事的,臣习以为常了。”
李世民不禁叹息,只是家务事,他却知道不好管,管了说不准还要遭到反噬。又想到房玄龄在家没有姬妾,还要被恶妇成日责骂痛打,到了朝中还要殚精竭虑,为自己分忧,不禁为之落泪。
房玄龄真是不容易呀!
他擦拭了泪,接着目光便落在了杜如晦的身上。
杜如晦其实是颇为犹豫的,他的家族比邓氏更大,某种程度而言,陛下所为,亦是侵害了杜氏的根本,只是他稍一犹豫,却也不禁为房玄龄的话感动,他叹了口气,最后像下了决心般,道:“陛下,臣无话可说,愿随陛下,荣辱与共。”
李世民终于长长地松了口气。
他和隋炀帝自然是不一样的,最不同之处就在于……
那隋炀帝不过继承的是父业而已,登基之后,固然为天子,可又有几人真正肯为他效力?那些人不过是希望求取高官厚禄,因而处处逢迎,是以隋炀帝所做的事,就没有几个能办成的。
可是李世民不同,他有今日,是因为他有一个当初生死与共的班底,这些人统统都是与他一起历经了不知多少磨难,从尸山血海里拼杀出来的,不知多少次一起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今日固然李世民未来可能要做的事,或多或少会影响他们的利益,可是同生共死的友谊尚在,那彼此相知的君臣之情也尚在,有了他们,什么事不可以做成?
李世民不是一个感情用事之人,他一切的布局,整个国策的巨大改变,哪怕是邓氏被诛之后引发的剧烈反弹,如此种种,其实都在他的预测之中了。
现在房玄龄和杜如晦已是表态,倒是让李世民轻松起来。
李世民令二人坐下,随即便听房玄龄道:“陛下,倒是有一份弹劾奏疏,颇有几分意思。”
“嗯?”李世民抬眼,看着房玄龄。
房玄龄正色道:“秘书监魏征上奏,也是一份弹劾的奏疏,只是他弹劾的乃是高邮邓氏残害百姓,滥杀无辜,如今邓氏已族灭,只是邓氏的罪行,却还只是冰山一角,理应恳请朝廷,命有司往高邮进行严查……”
“是吗?”李世民眉一挑。
魏征这个人,李世民是打过交道的,此人曾是李建成的人。历来以敢言而著称。前些年的时候,大唐击溃了李密,为了安抚山东的李密旧部,就曾命魏征前往山东安抚,等魏征回来,便进入了太子宫里任职。
这魏征其实也是一神奇之人,体质和陈家差不多,跟谁谁死,当初的旧主李密和李建成,而今都已成了冢中枯骨。
好在李世民敕他为秘书监,就有安抚李建成旧部的意思。
某种程度而言,秘书监说重要也不重要,一方面,到了这个级别,有了真正议论国家大事的权利。而另一方面,这个职位的职责乃是典司图籍,也就相当于图书馆的馆长,不过也负有一些校订史册的使命。
历朝历代以来的朝廷,都偏重记史,这负责进行史籍修订的官员,往往都很清贵,可另一方面,因为每日与图文打交道,很难治事,所以魏征这个秘书监很清贵,偏偏没什么实际的权柄。
李世民听到此,脸上掠过了喜色,魏征这个人,乃是东宫的代表人物,没想到此人竟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说话,不但令他意外,某种程度,也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李世民道:“魏卿家是真正爱民之人啊。不妨如此,就命魏卿家亲往扬州,将邓氏的罪行狠狠彻查,到时再昭示天下,以儆效尤。”
房玄龄听罢,觉得妥当,便道:“此人颇有担当,行事缜密,刚烈敢言,实为不可多得的人才。”
人的际遇就是不同,房玄龄心里感慨,若是当初他是太子的幕僚,可能此时为相的是魏征,而不是他房玄龄了吧。
只是房玄龄并不是心胸狭窄之人,甚至颇有爱才之心,虽是碍于李建成旧部的原因,却还是决心举荐。
“先看看其在扬州行事如何。”李世民淡淡道:“至于其他的奏疏,朕一概不问,千秋功过,由他们去吧。”
…………
这一章不好写,写了很久才写出来,来晚了,抱歉。
其实还可以写多一些,但是又怕大家说水,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