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重返狼群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抓住他!抓住那只羊!”
我闻声回头,一只百来斤的大公羊正向我这方逃窜。我几步赶上去,左手扭住羊角,顺势旋了一圈,卸掉羊冲来的力道,左膝一顶羊后腰,右手一拎羊后腿,把他丢翻在地,踩住羊角。四五个娃就像小狼似的扑了过来,扳角的扳角,抓腿的抓腿,把羊牢牢摁在草地上。
“你不要紧吧?”牧民小伙急奔过来,袍子上两个泥巴羊蹄印。
我笑着一捋乱发:“不要紧啊。”
“不是问你,我问羊。”小伙子顽皮地白我一眼,把羊蹄交叠捆绑,“行啊李微漪,挤奶不咋地,抓羊倒凶得很。”
小孩儿们嬉笑起来,我红着脸啐道:“笨多吉,在城里待蔫了吗,连个羊都看不住。”
按照草原传统,牧民杀生前都要给羊嘴里灌几滴活佛念过经的水,超度生灵,多吉没经验,刚捏住羊嘴就被羊蹄子踹翻,让羊逃跑了。
这多吉正是当初带我和格林去找南卡阿爸的大学生,他今年刚从西南民族大学毕业,学音乐,弹得一手好吉他,边弹唱边跳舞,那欢快的节拍极富感染力。多吉长得英俊挺拔,汉语和英语都不错,虽然他阿爸希望多吉像他两个哥哥一样留在大城市打工,在酒吧当歌手也能挣些钱,但是多吉却噘着嘴巴回来了:“我唱的歌他们不爱听,说草原长调太土了。”
多吉家的牧场原本在大河湾那头,与我们的狼山隔着一条河一座山。冬季河面冰封的时候,我曾经过河去过他家,那时重返狼群的格林跟着一匹大狼叼了多吉家两只羊羔。我沿着狼迹寻找到他家时,只有多吉阿妈和多吉的妹妹在家,善良的阿妈不但没计较狼吃羊的事,还款待我吃羊肉包子,周济了不少干粮,助我们度过饥荒的冬季。
我们来到泽仁家源牧没几天,多吉一家也赶着牛羊来了,今年这次大水漫过了他们的草场,扎西把他们集中到地势比较高的泽仁的源牧上,大家在一起互相有个照应。我一看到阿妈就亲热地迎上去扶她:“阿妈,您还记得我吗?”
阿妈端详着我慈爱微笑:“你一个人吃四人份的包子,我能不记得吗?你的狼娃娃怎么样,找到了吗?”
这个问题点中我哑穴了,我笑着摇摇头,有几分伤感却不再颓丧,寻找格林已经成了我们潜藏在心底的一个希冀,这希冀支撑着我们留在这里,探索、记录、等待。有时我们会想,到底是找到我们的格林重要,还是留下这些珍贵的记录让更多人关注“大命”更重要?最初到草原只为寻子的心情渐渐平静,我们得以用一种亲历者的眼光去目睹动物的生存及草原的变迁。等下去,记录下去,将狼群、野生动物、人类和荒原的故事延续下去。
多吉阿妈满头银发,是个和蔼的老太太,她的藏袍上常常沾着花瓣草茎却从不见泥土。常年的辛劳让她佝偻着腰身,把前倾的力量都杵在一根拐杖上,于是她挂在脖子上的念珠就在胸前荡啊荡的。阿妈的帐篷里总是供着活佛画像,手里总是摇着经筒,不下雨的时候,她会在院子里向着神山方向一遍遍长跪祝祷。
前两天,多吉阿妈家淹死一头一岁大的牛,泽仁和多吉帮她剥了牛皮以后,用门板把牛抬进帐篷里,交给阿妈自己处理。我看老太太颤颤巍巍的,连走路都不利索,想帮她肢解牛肉。阿妈轻描淡写地摆摆手:“不用,我慢慢弄,小事情。”
半夜里我被咚咚的剁砍声吵醒,循声望去—月光下,只有多吉家的帐篷还亮着灯,荧黄的灯光在薄薄的夏季帐篷上勾透出一个干瘦老太太的剪影,她挥舞着一把老砍刀,看得我眼珠子都快掉了出来,她每次手起刀落就惊得我一哆嗦,毛骨悚然地缩回被窝里。
天一亮,我再去阿妈帐篷看时,一头牛已经被肢解成小块儿,分装了十来桶,连帐篷里的血渍都擦洗得干干净净。
砍了一夜的牛,老太太竟然一点倦容都没有,她拎起一大桶牛骨肉:“拿回去吧,这份是给你那只狗的。”
我双手捧过牛肉桶,恭恭敬敬地感谢老太太,也对老太太肃然起敬,草原老人年纪虽大,干活儿却毫不含糊,她力所能及的事绝不求人。
淹死的牲畜,人是不吃的,正好分给各家的狗作口粮。
我家的炉旺没了,可是撤离小屋的时候,那只流浪大黑狗却不知什么时候沿着车辙印一路跟了过来,第二天又是饭点儿的时候蹲在我帐篷外摇尾巴。亦风看这黑狗大老远跟随我们过来实在难得,有心收养她,于是给黑狗套上项圈拴在帐篷外,让她认认这个家。那黑狗也就乖乖卧在门口,三四天了,不闹腾不挣扎,只是用一双略带忧郁的眼神看着我们忙里忙外。
雨灾的这些日子,扎西天天在草原上跑,忙着通知危险地区的牧民撤离。陆续有牧民聚来此地扎营避难,泽仁的源牧热闹起来,每来一户新邻居,大家都会帮忙搭帐篷,搬家什。
游牧生活居无定所,牧民们没有不动产的概念,他们的家什也十分简单,炉子、锅碗、地垫、组合小桌柜、几个杂物箱和国家发的一台便携卫星电视,足够了。昂贵的家具电器并非他们置办不起,而是那些影响迁徙的身外之物对他们而言实在是个累赘。令城市人羡慕不已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对草原人而言就是寻常生活。也许城里人的财富积累得太多,物质在占据生活空间的同时,也占据了精神空间,各种舍不得、抛不下,拴住了他们自由的脚步。是我们拥有了财产,还是财产俘虏了我们?
先前帮着多吉抓羊的那些娃就是这几家牧民的孩子,小的三四岁,大的七八岁。这群孩子中最淘气的还是萝卜,小鬼一来就黏上了亦风。
大雨暂停时,我和亦风整理帐篷,萝卜给我们递东西。我们只有被褥没有床,小萝卜抱来一大堆牛粪,嘴里嘀嘀咕咕说着藏语,手把手教我把干牛粪垒起来,边缘高中间低,像个椭圆形的鸟巢,刚好躺下一个人。
头一回站在牛粪床前,我有点犹豫,在城市的时候,我绝不会想到有一天要躺在粪堆上睡觉。就算是童话故事里的“灰姑娘”也不过是躺在灰堆里睡觉而已,我这一躺可就破她的纪录了。
“不敢睡吧?”仁增旺姆笑道,“你们城里人睡的都是……都是奶豆腐床垫、虫丝被子,这个太委屈你了。”我猜她想说的应该是乳胶床垫和蚕丝被吧。
“不委屈,我就是……先跟牛粪沟通一下……”我蹲在床前举棋不定。
“牛粪是不臭的,其实就是生物发酵草饼。”
亦风这么一说,我感觉好多了。管他呢,豁出去了,女人可以讲究,但没必要娇气。
刚到草原时,我总嫌牛粪脏,半年以后,牛粪跟我扯平了!在草原上住得越久越能体会到牛粪真是个宝贝,不仅可以烧火、取暖、糊墙,在生活细节中更是处处离不开。在草原,牛粪和粮食、水同等重要。草原的冬季长达八个月,游牧的人没有吃喝还可以杀羊充饥,可是没有牛粪烧火取暖,一天就冻僵了。
城市人不会对煤气灶顶礼膜拜,可是牛粪炉在草原人心目中地位神圣,火旺家旺,牛粪炉四季不灭,铁质的炉面必定要擦洗得光可鉴人,如果有煮沸的肉汤滴落,沾污了火炉,主人立刻会用油布擦拭干净,恭恭敬敬地放上一撮藏香。天寒地冻时,哪怕有人的靴子被雪水浸透,也绝不能把脚翘到炉子上烤火。
我垒好牛粪床,垫上干草,铺上被褥,往巢中一躺,比钢丝床舒服多了!干牛粪床隔离了地上的潮气,自身还会散发一点暖意,同时又储... -->>
“抓住他!抓住那只羊!”
我闻声回头,一只百来斤的大公羊正向我这方逃窜。我几步赶上去,左手扭住羊角,顺势旋了一圈,卸掉羊冲来的力道,左膝一顶羊后腰,右手一拎羊后腿,把他丢翻在地,踩住羊角。四五个娃就像小狼似的扑了过来,扳角的扳角,抓腿的抓腿,把羊牢牢摁在草地上。
“你不要紧吧?”牧民小伙急奔过来,袍子上两个泥巴羊蹄印。
我笑着一捋乱发:“不要紧啊。”
“不是问你,我问羊。”小伙子顽皮地白我一眼,把羊蹄交叠捆绑,“行啊李微漪,挤奶不咋地,抓羊倒凶得很。”
小孩儿们嬉笑起来,我红着脸啐道:“笨多吉,在城里待蔫了吗,连个羊都看不住。”
按照草原传统,牧民杀生前都要给羊嘴里灌几滴活佛念过经的水,超度生灵,多吉没经验,刚捏住羊嘴就被羊蹄子踹翻,让羊逃跑了。
这多吉正是当初带我和格林去找南卡阿爸的大学生,他今年刚从西南民族大学毕业,学音乐,弹得一手好吉他,边弹唱边跳舞,那欢快的节拍极富感染力。多吉长得英俊挺拔,汉语和英语都不错,虽然他阿爸希望多吉像他两个哥哥一样留在大城市打工,在酒吧当歌手也能挣些钱,但是多吉却噘着嘴巴回来了:“我唱的歌他们不爱听,说草原长调太土了。”
多吉家的牧场原本在大河湾那头,与我们的狼山隔着一条河一座山。冬季河面冰封的时候,我曾经过河去过他家,那时重返狼群的格林跟着一匹大狼叼了多吉家两只羊羔。我沿着狼迹寻找到他家时,只有多吉阿妈和多吉的妹妹在家,善良的阿妈不但没计较狼吃羊的事,还款待我吃羊肉包子,周济了不少干粮,助我们度过饥荒的冬季。
我们来到泽仁家源牧没几天,多吉一家也赶着牛羊来了,今年这次大水漫过了他们的草场,扎西把他们集中到地势比较高的泽仁的源牧上,大家在一起互相有个照应。我一看到阿妈就亲热地迎上去扶她:“阿妈,您还记得我吗?”
阿妈端详着我慈爱微笑:“你一个人吃四人份的包子,我能不记得吗?你的狼娃娃怎么样,找到了吗?”
这个问题点中我哑穴了,我笑着摇摇头,有几分伤感却不再颓丧,寻找格林已经成了我们潜藏在心底的一个希冀,这希冀支撑着我们留在这里,探索、记录、等待。有时我们会想,到底是找到我们的格林重要,还是留下这些珍贵的记录让更多人关注“大命”更重要?最初到草原只为寻子的心情渐渐平静,我们得以用一种亲历者的眼光去目睹动物的生存及草原的变迁。等下去,记录下去,将狼群、野生动物、人类和荒原的故事延续下去。
多吉阿妈满头银发,是个和蔼的老太太,她的藏袍上常常沾着花瓣草茎却从不见泥土。常年的辛劳让她佝偻着腰身,把前倾的力量都杵在一根拐杖上,于是她挂在脖子上的念珠就在胸前荡啊荡的。阿妈的帐篷里总是供着活佛画像,手里总是摇着经筒,不下雨的时候,她会在院子里向着神山方向一遍遍长跪祝祷。
前两天,多吉阿妈家淹死一头一岁大的牛,泽仁和多吉帮她剥了牛皮以后,用门板把牛抬进帐篷里,交给阿妈自己处理。我看老太太颤颤巍巍的,连走路都不利索,想帮她肢解牛肉。阿妈轻描淡写地摆摆手:“不用,我慢慢弄,小事情。”
半夜里我被咚咚的剁砍声吵醒,循声望去—月光下,只有多吉家的帐篷还亮着灯,荧黄的灯光在薄薄的夏季帐篷上勾透出一个干瘦老太太的剪影,她挥舞着一把老砍刀,看得我眼珠子都快掉了出来,她每次手起刀落就惊得我一哆嗦,毛骨悚然地缩回被窝里。
天一亮,我再去阿妈帐篷看时,一头牛已经被肢解成小块儿,分装了十来桶,连帐篷里的血渍都擦洗得干干净净。
砍了一夜的牛,老太太竟然一点倦容都没有,她拎起一大桶牛骨肉:“拿回去吧,这份是给你那只狗的。”
我双手捧过牛肉桶,恭恭敬敬地感谢老太太,也对老太太肃然起敬,草原老人年纪虽大,干活儿却毫不含糊,她力所能及的事绝不求人。
淹死的牲畜,人是不吃的,正好分给各家的狗作口粮。
我家的炉旺没了,可是撤离小屋的时候,那只流浪大黑狗却不知什么时候沿着车辙印一路跟了过来,第二天又是饭点儿的时候蹲在我帐篷外摇尾巴。亦风看这黑狗大老远跟随我们过来实在难得,有心收养她,于是给黑狗套上项圈拴在帐篷外,让她认认这个家。那黑狗也就乖乖卧在门口,三四天了,不闹腾不挣扎,只是用一双略带忧郁的眼神看着我们忙里忙外。
雨灾的这些日子,扎西天天在草原上跑,忙着通知危险地区的牧民撤离。陆续有牧民聚来此地扎营避难,泽仁的源牧热闹起来,每来一户新邻居,大家都会帮忙搭帐篷,搬家什。
游牧生活居无定所,牧民们没有不动产的概念,他们的家什也十分简单,炉子、锅碗、地垫、组合小桌柜、几个杂物箱和国家发的一台便携卫星电视,足够了。昂贵的家具电器并非他们置办不起,而是那些影响迁徙的身外之物对他们而言实在是个累赘。令城市人羡慕不已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对草原人而言就是寻常生活。也许城里人的财富积累得太多,物质在占据生活空间的同时,也占据了精神空间,各种舍不得、抛不下,拴住了他们自由的脚步。是我们拥有了财产,还是财产俘虏了我们?
先前帮着多吉抓羊的那些娃就是这几家牧民的孩子,小的三四岁,大的七八岁。这群孩子中最淘气的还是萝卜,小鬼一来就黏上了亦风。
大雨暂停时,我和亦风整理帐篷,萝卜给我们递东西。我们只有被褥没有床,小萝卜抱来一大堆牛粪,嘴里嘀嘀咕咕说着藏语,手把手教我把干牛粪垒起来,边缘高中间低,像个椭圆形的鸟巢,刚好躺下一个人。
头一回站在牛粪床前,我有点犹豫,在城市的时候,我绝不会想到有一天要躺在粪堆上睡觉。就算是童话故事里的“灰姑娘”也不过是躺在灰堆里睡觉而已,我这一躺可就破她的纪录了。
“不敢睡吧?”仁增旺姆笑道,“你们城里人睡的都是……都是奶豆腐床垫、虫丝被子,这个太委屈你了。”我猜她想说的应该是乳胶床垫和蚕丝被吧。
“不委屈,我就是……先跟牛粪沟通一下……”我蹲在床前举棋不定。
“牛粪是不臭的,其实就是生物发酵草饼。”
亦风这么一说,我感觉好多了。管他呢,豁出去了,女人可以讲究,但没必要娇气。
刚到草原时,我总嫌牛粪脏,半年以后,牛粪跟我扯平了!在草原上住得越久越能体会到牛粪真是个宝贝,不仅可以烧火、取暖、糊墙,在生活细节中更是处处离不开。在草原,牛粪和粮食、水同等重要。草原的冬季长达八个月,游牧的人没有吃喝还可以杀羊充饥,可是没有牛粪烧火取暖,一天就冻僵了。
城市人不会对煤气灶顶礼膜拜,可是牛粪炉在草原人心目中地位神圣,火旺家旺,牛粪炉四季不灭,铁质的炉面必定要擦洗得光可鉴人,如果有煮沸的肉汤滴落,沾污了火炉,主人立刻会用油布擦拭干净,恭恭敬敬地放上一撮藏香。天寒地冻时,哪怕有人的靴子被雪水浸透,也绝不能把脚翘到炉子上烤火。
我垒好牛粪床,垫上干草,铺上被褥,往巢中一躺,比钢丝床舒服多了!干牛粪床隔离了地上的潮气,自身还会散发一点暖意,同时又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