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大学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百九十九章 织造局,cpi,变化中的生活
韩月本是刑侦好手,忙了一夜,走访了许多人,也拿到了不少证据。
等到天一亮,就将这些证词送到孙淡面前。韩师爷的行动能力倒让孙淡大吃了一惊,也不觉高看了他一眼。做过特务的人是不一样,这家伙以前在锦衣卫做个小头目还真是屈才了,若读过书,考取了功名,倒是一个优秀的政法人才。
看了几页韩月送过来的证词,孙淡气得脸色发青,一拍桌子:“这个梁民还真是一个人渣,本官若不办他,还房山百姓一片朗朗乾坤,还真要被人骂做昏官了。”
原来,这个梁民主持刑狱的时候还真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情,收授地方豪门的贿赂不说,在他手里还办了不少冤假错案。俗话说,公门之中好修行。身为公门中人,收些金银,捞些好处也可以理解,可有一条原则:手上不能沾血。
一但衙门遇到人命案子,无论罪犯家属如何求情,扔多少银子出来,一般来说,办案人员都不敢徇私枉法,怕的就是一旦事法,连自己都陷进去了。而且,这种带血的银子收了良心不安且不说,还没得坏了自己名声。
可这个梁民胆大包天,什么黑钱都敢吃,手上经办的几件人命案子都有猫腻。
孙淡:“韩月,你下去把这几件案子都彻底查一查,全部推翻来过。还有,立即逮捕梁民。”
“是,大老爷,这件案子你要亲自经手吗?”
“不用,没时间,你和孙浩处理一下。”孙淡说。
的确,正如孙淡所说,他这段时间还真是忙得脚不粘地。史万全和孙佳他们马上就要回房山了,等桑苗和织机一运回来,就该准备下种的事情了。而改农为桑的事情正到了关键时刻,这段时间,孙淡派出了不少人向百姓宣传种桑养蚕的好处,而晋商也大量涌入房山,拿出真金白银将一笔笔小额贷款放出去。
桑苗还没见到影子,更别说养蚕抽丝,县大老爷就让人将预计的利润发下来。中国的老百姓虽然目光短浅,可有实在的好处摆在眼前,却不能不动心。
有土地的人都停了冬小麦的种,在自家土地上开渠积肥,为来年的桑苗腾出空地。将土地依附在世家大族那里的农民见到这么多钱,眼睛也红了,不断冲到主家去闹,要求退地种桑。一时间,整个房山闹了个不亦乐乎,纠纷不断,也就韩月他们吵得头大如斗。
韩月本就是干政法的,处理起之中民事纠纷来是好手,他也明白孙淡的意思,遇到主家和佃户起冲突时,一概判普通百姓胜诉。
如此一来,只半个月时间,房山一半以上的土地又回到了普通百姓手中。而且,随着春耕一日日临近,农民们自己清丈出来的土地还会越来越多。
困扰朝廷多年的土地大量被大官僚大地主垄断的现象在房山得到极大的缓和,就算这些土地不用来种桑养蚕,全种上粮食,未来一年,房山所获得的赋税也要翻上几番。
当然,房山县清丈土地的方法只不过是一个特例,没有标本意义,也没办法作为经验推广到全国。可是,孙淡只想完成自己任上的任务,至于所谓的经济改革,他却没什么兴趣,就让别人去操心吧。
因为清丈土地大见成效,孙淡受到了皇帝的嘉奖。皇帝甚至抽出时间在玉熙宫接见了孙淡一次,鼓励他胆子再放大一些,不要怕得罪人。
皇帝当时刚服过仙丹,满面潮红,神情亢奋:“若天下所有的知县都若孙卿一样实心用事,朕无虑也!你想怎么干,只需去做就是了,朕替你撑腰。”
孙淡当然不会将一个封建帝王的话当真,不过,也可以看出皇帝的个人财务已经窘迫到什么样的程度,他是穷怕了。
十二月初,史万全他们总算带着织机和桑苗回房山了,为了安置这几千台织机,孙淡特拿出一些银子在城东买一片地当做房山织造局的厂房。接下来,就该调试机器,培训工人了。
不过,在开工之前。孙淡还有一件事要做。为此,他将全房山县的乡绅都召集到县衙门里,建议他们都拿出些银子出来入股织造局,大家来一个利益均粘。
如果手头的现银不够,可以将土地抵押给史万全,让史万全种桑树。等贷款期满,连本带利归还晋商之后,史万全再将土地归还。
孙淡是这么想的,自己怎么说也是房山的父母官,若不给地方豪绅们一点好处,将来推行税改的时候只怕要遇到偌大阻力。而且,如今房山虽然有一半土地清丈出来,可另一半土地大多是地主们自有的祖产,那些人若不改农为桑,孙淡也没任何办法。再说,孙淡经济能力有限,要想维持这几千台织机只怕经济势力又不够。
当然,如果让晋商参股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晋商毕竟是外来人,若将好处都占尽了,不但会引起民怨,将来晋商势力膨胀了,也不好控制。
虽然史万全拿出的大量现银让豪绅们眼睛发花,也口水直流。可毕竟是种惯了粮食的,加上前一段时间在孙淡的指使下,附庸到他们身上的农民和土地大量流失,这些地主们对孙淡也是满腹怨气,见孙淡说起这事,所有人表面上唯唯诺诺,可却没一个人愿意入股。
孙淡也不在意,资本逐利的本性会引导他们的,只要看到确实的好处,这些家伙肯定会上钩的。
这边还在调教织机,那边,孙佳已经从河北各地收购了大量的生丝回房山。
河北也有人养蚕,民间还存有不少生丝。可因为不是生丝的主要产地,百姓抽取了蚕丝之后,大多存在家中,等江南商人前来收购。也因为如此,量也不大,无法满足房山织造局所需。
可用来说服豪绅们也可以了。
一个多月时间,厂房很快建设完毕,占地三百来亩,都是黄泥土坯房,厂房一排列整齐,如棋盘格子一样,每个格子之间还开完了排水渠。这三百亩的面积在古代规模很大,虽然厂房都很简陋,可远远望去,却黑压压好大一片宅子,如同平地里起了一座新城。
特别是织机都开动的时候,轰隆的噪音彻夜响个不停,震得大半个房山县城的居民都失眠了。
这个时代的房山人或许还不知道一个工业基地,即便是最简陋的手工业作坊式的工业基地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可就在厂房奠基的那一刻起,周遭的生活却发生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变化。
首先,修建新厂房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正值农闲,孙淡一口气雇佣了上千青壮建筑工,没日没夜地干。号子声,打夯声,竟夜不息。因为要上夜班,需要大量火把,城中买桐油的老板数钱数到手抽筋。其次,这么多人要吃要喝,得了工钱之后要进城消费,只几天工夫,城中新开张了十几家杂货店和小饭馆。
而临近年关,工人们也需要购买年货,干杂店里的货物也卖到断货。
就连卖馒头的那家铺子,每天早上都要排队,去迟了,还吃不到一热馒头。
生意是如此地景气,这年头,只要你想赚前,只需到街上摆一个摊,就能赚得满身挂满钱串子。
房山百姓看到了实在的好处,都恨不得孙淡的厂房能够永远这么修下去,永远不要完成。
等孙淡的厂房建好,那些刚开张的店铺都心中郁闷,只恨自己动手太迟,没赶到好时候。
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心纯粹多余,厂房是建好了,建筑工人也都回家猫冬去了,可从江南请来的织机师傅却来了,一共六百人。这六百人在江南地区根本就不算什么,每月也不过六七钱薪水,可到了北方,却是个顶个的技术骨干,孙淡也很大方,给他们开出了二两银子的月薪。
二两银子在这个时代可是一笔巨款,如果不粘荤腥足够一个普通人家吃上五六个月,遇到灾年,可以买两个黄花大闺女了。
&n... -->>
第二百九十九章 织造局,cpi,变化中的生活
韩月本是刑侦好手,忙了一夜,走访了许多人,也拿到了不少证据。
等到天一亮,就将这些证词送到孙淡面前。韩师爷的行动能力倒让孙淡大吃了一惊,也不觉高看了他一眼。做过特务的人是不一样,这家伙以前在锦衣卫做个小头目还真是屈才了,若读过书,考取了功名,倒是一个优秀的政法人才。
看了几页韩月送过来的证词,孙淡气得脸色发青,一拍桌子:“这个梁民还真是一个人渣,本官若不办他,还房山百姓一片朗朗乾坤,还真要被人骂做昏官了。”
原来,这个梁民主持刑狱的时候还真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情,收授地方豪门的贿赂不说,在他手里还办了不少冤假错案。俗话说,公门之中好修行。身为公门中人,收些金银,捞些好处也可以理解,可有一条原则:手上不能沾血。
一但衙门遇到人命案子,无论罪犯家属如何求情,扔多少银子出来,一般来说,办案人员都不敢徇私枉法,怕的就是一旦事法,连自己都陷进去了。而且,这种带血的银子收了良心不安且不说,还没得坏了自己名声。
可这个梁民胆大包天,什么黑钱都敢吃,手上经办的几件人命案子都有猫腻。
孙淡:“韩月,你下去把这几件案子都彻底查一查,全部推翻来过。还有,立即逮捕梁民。”
“是,大老爷,这件案子你要亲自经手吗?”
“不用,没时间,你和孙浩处理一下。”孙淡说。
的确,正如孙淡所说,他这段时间还真是忙得脚不粘地。史万全和孙佳他们马上就要回房山了,等桑苗和织机一运回来,就该准备下种的事情了。而改农为桑的事情正到了关键时刻,这段时间,孙淡派出了不少人向百姓宣传种桑养蚕的好处,而晋商也大量涌入房山,拿出真金白银将一笔笔小额贷款放出去。
桑苗还没见到影子,更别说养蚕抽丝,县大老爷就让人将预计的利润发下来。中国的老百姓虽然目光短浅,可有实在的好处摆在眼前,却不能不动心。
有土地的人都停了冬小麦的种,在自家土地上开渠积肥,为来年的桑苗腾出空地。将土地依附在世家大族那里的农民见到这么多钱,眼睛也红了,不断冲到主家去闹,要求退地种桑。一时间,整个房山闹了个不亦乐乎,纠纷不断,也就韩月他们吵得头大如斗。
韩月本就是干政法的,处理起之中民事纠纷来是好手,他也明白孙淡的意思,遇到主家和佃户起冲突时,一概判普通百姓胜诉。
如此一来,只半个月时间,房山一半以上的土地又回到了普通百姓手中。而且,随着春耕一日日临近,农民们自己清丈出来的土地还会越来越多。
困扰朝廷多年的土地大量被大官僚大地主垄断的现象在房山得到极大的缓和,就算这些土地不用来种桑养蚕,全种上粮食,未来一年,房山所获得的赋税也要翻上几番。
当然,房山县清丈土地的方法只不过是一个特例,没有标本意义,也没办法作为经验推广到全国。可是,孙淡只想完成自己任上的任务,至于所谓的经济改革,他却没什么兴趣,就让别人去操心吧。
因为清丈土地大见成效,孙淡受到了皇帝的嘉奖。皇帝甚至抽出时间在玉熙宫接见了孙淡一次,鼓励他胆子再放大一些,不要怕得罪人。
皇帝当时刚服过仙丹,满面潮红,神情亢奋:“若天下所有的知县都若孙卿一样实心用事,朕无虑也!你想怎么干,只需去做就是了,朕替你撑腰。”
孙淡当然不会将一个封建帝王的话当真,不过,也可以看出皇帝的个人财务已经窘迫到什么样的程度,他是穷怕了。
十二月初,史万全他们总算带着织机和桑苗回房山了,为了安置这几千台织机,孙淡特拿出一些银子在城东买一片地当做房山织造局的厂房。接下来,就该调试机器,培训工人了。
不过,在开工之前。孙淡还有一件事要做。为此,他将全房山县的乡绅都召集到县衙门里,建议他们都拿出些银子出来入股织造局,大家来一个利益均粘。
如果手头的现银不够,可以将土地抵押给史万全,让史万全种桑树。等贷款期满,连本带利归还晋商之后,史万全再将土地归还。
孙淡是这么想的,自己怎么说也是房山的父母官,若不给地方豪绅们一点好处,将来推行税改的时候只怕要遇到偌大阻力。而且,如今房山虽然有一半土地清丈出来,可另一半土地大多是地主们自有的祖产,那些人若不改农为桑,孙淡也没任何办法。再说,孙淡经济能力有限,要想维持这几千台织机只怕经济势力又不够。
当然,如果让晋商参股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晋商毕竟是外来人,若将好处都占尽了,不但会引起民怨,将来晋商势力膨胀了,也不好控制。
虽然史万全拿出的大量现银让豪绅们眼睛发花,也口水直流。可毕竟是种惯了粮食的,加上前一段时间在孙淡的指使下,附庸到他们身上的农民和土地大量流失,这些地主们对孙淡也是满腹怨气,见孙淡说起这事,所有人表面上唯唯诺诺,可却没一个人愿意入股。
孙淡也不在意,资本逐利的本性会引导他们的,只要看到确实的好处,这些家伙肯定会上钩的。
这边还在调教织机,那边,孙佳已经从河北各地收购了大量的生丝回房山。
河北也有人养蚕,民间还存有不少生丝。可因为不是生丝的主要产地,百姓抽取了蚕丝之后,大多存在家中,等江南商人前来收购。也因为如此,量也不大,无法满足房山织造局所需。
可用来说服豪绅们也可以了。
一个多月时间,厂房很快建设完毕,占地三百来亩,都是黄泥土坯房,厂房一排列整齐,如棋盘格子一样,每个格子之间还开完了排水渠。这三百亩的面积在古代规模很大,虽然厂房都很简陋,可远远望去,却黑压压好大一片宅子,如同平地里起了一座新城。
特别是织机都开动的时候,轰隆的噪音彻夜响个不停,震得大半个房山县城的居民都失眠了。
这个时代的房山人或许还不知道一个工业基地,即便是最简陋的手工业作坊式的工业基地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可就在厂房奠基的那一刻起,周遭的生活却发生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变化。
首先,修建新厂房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正值农闲,孙淡一口气雇佣了上千青壮建筑工,没日没夜地干。号子声,打夯声,竟夜不息。因为要上夜班,需要大量火把,城中买桐油的老板数钱数到手抽筋。其次,这么多人要吃要喝,得了工钱之后要进城消费,只几天工夫,城中新开张了十几家杂货店和小饭馆。
而临近年关,工人们也需要购买年货,干杂店里的货物也卖到断货。
就连卖馒头的那家铺子,每天早上都要排队,去迟了,还吃不到一热馒头。
生意是如此地景气,这年头,只要你想赚前,只需到街上摆一个摊,就能赚得满身挂满钱串子。
房山百姓看到了实在的好处,都恨不得孙淡的厂房能够永远这么修下去,永远不要完成。
等孙淡的厂房建好,那些刚开张的店铺都心中郁闷,只恨自己动手太迟,没赶到好时候。
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心纯粹多余,厂房是建好了,建筑工人也都回家猫冬去了,可从江南请来的织机师傅却来了,一共六百人。这六百人在江南地区根本就不算什么,每月也不过六七钱薪水,可到了北方,却是个顶个的技术骨干,孙淡也很大方,给他们开出了二两银子的月薪。
二两银子在这个时代可是一笔巨款,如果不粘荤腥足够一个普通人家吃上五六个月,遇到灾年,可以买两个黄花大闺女了。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