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科举出仕(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折桂楼取‘蟾宫折桂’之意, 是临濠城内有名的酒楼, 出入其中的都是识得文墨的人,是个颇风雅的地方。
折桂楼每月例行举办一场诗文聚会,或吟诗作对、或写文论说,而在府试和院试前后一个月, 则是全随客人兴致,不拘一月一场或几天一场聚会,大大小小的聚会每天都能自行聚集。
这样一个风雅的地方,即使规矩显得骄矜几分,也不会让进去的客人恼怒,比如进门前必须写几个字以证自己的学识。这样的规矩, 之于文人来说不是刁难,这是……
“……这是一项雅趣, 还请两位公子题字几笔。”折桂楼迎客的小厮神情恭谨而友好地说道。他显然做惯了这接待的事,并不会让人觉得被强人所难或被看轻了。
在书法这项技能上, 黎池一直是抱着闲暇时随意练练的态度, 不求成为书法大家,只要够用就行。他的书法也早已有了自己的风格——严正而暗藏锋芒,这又经过了几年的练习, 又有所进步,足够应付这种题字的场合。
“好。”黎池依言移步一旁的书案前, 从笔架取了支写书法用的大毛笔, 在案上展开的纸上挥笔写下“和而不同”四字, 最后题上“丁酉年四月初九、黎水黎池”的落款。
小厮候在一旁, 见黎池已经写完,立即上前移走纸张,又重新取来一张纸铺上,“有请张公子。”
黎池写字的时候,张瑱也站在一旁看着,于是说道:“榜上张贴考卷时,在下有幸观赏了黎池兄几乎已至臻化境的‘台阁体’,今天又见了你的一笔书法,真是端方大气至极啊!”
“张瑱兄过奖了。”黎池意思意思地谦虚了一句。一部《资治通史》和六套《燕律》可不是白抄写了的,再加上一直以来做诗、做策问及课堂上的练习,合起来怕是写了有四五百万字,要是‘台阁体’还练不起来,那他也就没脸见人了。
等张瑱也写完后,小厮也立即取走纸张查看。
即使只是一个跑堂迎客的小厮,看得多了也就练出了眼力,他手里的这两张字前者端方大气、后者狂放不羁,在他看过的字中排名前列。“两位公子,快请进。”
黎池和张瑱终于得以进入折桂楼内,它是一栋无时无刻不在透露着风雅文气的二层酒楼。
此时一楼空荡荡的没有一人,都聚在二楼去了。文人或说读书人,都讲究一个登高望远的风雅,像这种写诗吟诗的雅事,他们当然不会选择屈居于视野狭窄的一楼大厅。
两人上到二楼时,场面正热闹。
二三十个读书人装束的客人正在吟诗,吟到精彩处时不免沉醉其中:摇头晃脑,脚步飘忽,真是很有古风古韵的场景。
黎池前世经历的是应试教育,诗赋词曲并没学过几首,今生也只死记硬背了一些诗歌意向,生搬硬套也能堆砌出一首诗来,这样凑出来的诗自然匠气十足——和现场吟出来的大多数诗一样。
两个人站在角落里默默观察时,黎池得出了个结论:他诗作的水平也就是大众水平。
“黎池兄,他们这一轮已经过了,我们此时正好参与进去。”张瑱嘴里说着、手上就付诸动作,拉着黎池的胳膊就往聚在一堆的人群走去。
“我和我这朋友在一旁听了诸位的佳作,也心痒难耐地想参与进来,可欢迎?”张瑱问道。
“欢迎之至!”
“当然,我们这次只是以诗会友,并无许多规矩,兄台们既有兴致,我们也欢迎至极。”
被拽着胳膊拉过来的黎池,早已回过神,笑容温和地配合着张瑱的话。既然来都来了,随大流作上一两首诗也没什么。
“我们今日诗会旨在以诗会友,自在地赋诗吟诗,因此我们接下来这一轮不限韵且不限字,只以‘天候’为主题,作诗描绘阴晴冷暖、干湿月相、四季昼夜等。好,接下来以两刻钟为限,若在座有朋友提前作出来了,也可提前吟诵。”
黎池品味了一下作诗要求,的确是很宽泛和自由,可以写的内容很多,几乎就是没有要求了。这样的诗写出来很容易,一般人想脱颖而出却很困难,当然非同一般的人除外。
而在作诗这一项上,他黎池就只是个一般人。
于是黎池老老实实地确定切入点……那就写赶考路上的天气变化吧,为了‘寓情于景’,前两句写景色的话,后两句就抒情言志吧。
黎池的写诗思路并不罕见,尤其是在这个府试开考在即的时候,十首诗里能有五首诗是写景言志或咏物言志的,大部分都在言说“今朝得中、来日青云‘的志向,是再普遍不过的切入点。
果然,一刻钟还没到,就有作完的人开始吟诗,然后陆陆续续地又有几个人作完,等到已到中段的黎池吟出他所作的诗时,前面已经有了四首‘言志诗’。虽没有一首诗能鹤立鸡群,可在平庸之处也能找出一两处可圈可点的。
黎池吟诗的顺序在中段,作的诗也就是中上水平,一首诗念完之后,也还是得到了一波客气的吹捧,虽不出彩、也没出丑。
倒是张瑱在诗之一道上,比在座大多数人多了几分天资,他特意留到只最后几首时,才压轴念出来:
“造物无言却友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1]
张瑱甫一吟完诗句,就响起了赞叹叫好声,纷纷夸赞“好诗!”
在一众学子之中,看起来像是颇有地位的一位身穿月青长衫的学子,开口道:“此诗没有难词拗句,于平顺自然处跃现了张兄的匠心独运:用移情手段巧妙写出了新雷炸响前的富于孕育性的时刻,诗歌虽短小,却隽... -->>
折桂楼取‘蟾宫折桂’之意, 是临濠城内有名的酒楼, 出入其中的都是识得文墨的人,是个颇风雅的地方。
折桂楼每月例行举办一场诗文聚会,或吟诗作对、或写文论说,而在府试和院试前后一个月, 则是全随客人兴致,不拘一月一场或几天一场聚会,大大小小的聚会每天都能自行聚集。
这样一个风雅的地方,即使规矩显得骄矜几分,也不会让进去的客人恼怒,比如进门前必须写几个字以证自己的学识。这样的规矩, 之于文人来说不是刁难,这是……
“……这是一项雅趣, 还请两位公子题字几笔。”折桂楼迎客的小厮神情恭谨而友好地说道。他显然做惯了这接待的事,并不会让人觉得被强人所难或被看轻了。
在书法这项技能上, 黎池一直是抱着闲暇时随意练练的态度, 不求成为书法大家,只要够用就行。他的书法也早已有了自己的风格——严正而暗藏锋芒,这又经过了几年的练习, 又有所进步,足够应付这种题字的场合。
“好。”黎池依言移步一旁的书案前, 从笔架取了支写书法用的大毛笔, 在案上展开的纸上挥笔写下“和而不同”四字, 最后题上“丁酉年四月初九、黎水黎池”的落款。
小厮候在一旁, 见黎池已经写完,立即上前移走纸张,又重新取来一张纸铺上,“有请张公子。”
黎池写字的时候,张瑱也站在一旁看着,于是说道:“榜上张贴考卷时,在下有幸观赏了黎池兄几乎已至臻化境的‘台阁体’,今天又见了你的一笔书法,真是端方大气至极啊!”
“张瑱兄过奖了。”黎池意思意思地谦虚了一句。一部《资治通史》和六套《燕律》可不是白抄写了的,再加上一直以来做诗、做策问及课堂上的练习,合起来怕是写了有四五百万字,要是‘台阁体’还练不起来,那他也就没脸见人了。
等张瑱也写完后,小厮也立即取走纸张查看。
即使只是一个跑堂迎客的小厮,看得多了也就练出了眼力,他手里的这两张字前者端方大气、后者狂放不羁,在他看过的字中排名前列。“两位公子,快请进。”
黎池和张瑱终于得以进入折桂楼内,它是一栋无时无刻不在透露着风雅文气的二层酒楼。
此时一楼空荡荡的没有一人,都聚在二楼去了。文人或说读书人,都讲究一个登高望远的风雅,像这种写诗吟诗的雅事,他们当然不会选择屈居于视野狭窄的一楼大厅。
两人上到二楼时,场面正热闹。
二三十个读书人装束的客人正在吟诗,吟到精彩处时不免沉醉其中:摇头晃脑,脚步飘忽,真是很有古风古韵的场景。
黎池前世经历的是应试教育,诗赋词曲并没学过几首,今生也只死记硬背了一些诗歌意向,生搬硬套也能堆砌出一首诗来,这样凑出来的诗自然匠气十足——和现场吟出来的大多数诗一样。
两个人站在角落里默默观察时,黎池得出了个结论:他诗作的水平也就是大众水平。
“黎池兄,他们这一轮已经过了,我们此时正好参与进去。”张瑱嘴里说着、手上就付诸动作,拉着黎池的胳膊就往聚在一堆的人群走去。
“我和我这朋友在一旁听了诸位的佳作,也心痒难耐地想参与进来,可欢迎?”张瑱问道。
“欢迎之至!”
“当然,我们这次只是以诗会友,并无许多规矩,兄台们既有兴致,我们也欢迎至极。”
被拽着胳膊拉过来的黎池,早已回过神,笑容温和地配合着张瑱的话。既然来都来了,随大流作上一两首诗也没什么。
“我们今日诗会旨在以诗会友,自在地赋诗吟诗,因此我们接下来这一轮不限韵且不限字,只以‘天候’为主题,作诗描绘阴晴冷暖、干湿月相、四季昼夜等。好,接下来以两刻钟为限,若在座有朋友提前作出来了,也可提前吟诵。”
黎池品味了一下作诗要求,的确是很宽泛和自由,可以写的内容很多,几乎就是没有要求了。这样的诗写出来很容易,一般人想脱颖而出却很困难,当然非同一般的人除外。
而在作诗这一项上,他黎池就只是个一般人。
于是黎池老老实实地确定切入点……那就写赶考路上的天气变化吧,为了‘寓情于景’,前两句写景色的话,后两句就抒情言志吧。
黎池的写诗思路并不罕见,尤其是在这个府试开考在即的时候,十首诗里能有五首诗是写景言志或咏物言志的,大部分都在言说“今朝得中、来日青云‘的志向,是再普遍不过的切入点。
果然,一刻钟还没到,就有作完的人开始吟诗,然后陆陆续续地又有几个人作完,等到已到中段的黎池吟出他所作的诗时,前面已经有了四首‘言志诗’。虽没有一首诗能鹤立鸡群,可在平庸之处也能找出一两处可圈可点的。
黎池吟诗的顺序在中段,作的诗也就是中上水平,一首诗念完之后,也还是得到了一波客气的吹捧,虽不出彩、也没出丑。
倒是张瑱在诗之一道上,比在座大多数人多了几分天资,他特意留到只最后几首时,才压轴念出来:
“造物无言却友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1]
张瑱甫一吟完诗句,就响起了赞叹叫好声,纷纷夸赞“好诗!”
在一众学子之中,看起来像是颇有地位的一位身穿月青长衫的学子,开口道:“此诗没有难词拗句,于平顺自然处跃现了张兄的匠心独运:用移情手段巧妙写出了新雷炸响前的富于孕育性的时刻,诗歌虽短小,却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