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帝王师:刘伯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问群臣:“你们说说看,为什么我能得天下,元王朝会失天下?”
这和当初刘邦问群臣“为什么我打败了项羽,而项羽没有打败我”是一个调子,都有点沾沾自喜的味道。人类最大的特长就是“事后诸葛”式总结。元王朝为什么会失去天下,我们可以找出一万个理由,这是因为它败了,正如验尸一样,尸体都摆在那里,你肯定能找出一个甚至是多个死因。但如果让你找出一个大活人的死因,你能找出来吗?
朱元璋得了天下,“事后诸葛”式的人也能找出很多原因,比如他心胸开阔、知人善任,他的军队有纪律,他有远大理想、伟大的战略,等等。问题是,陈友谅也知人善任,怎么就没有得到天下?王保保的军队纪律最严,为什么没有得到天下?
实际上,任何一个皇帝的成功都有很多偶然因素。如果不是刘伯温,朱元璋在鄱阳湖上早被陈友谅炸成肉末了。再较真一点说,没有刘伯温的指导,他朱元璋不被陈友谅吞吃就拜佛吧,哪里还有机会得到天下!
不过当他问出这句话时,群臣们就开始思考,是啊,我们伟大的皇帝是怎么得到天下的?说具体的,这怎么可以?这位皇帝身上虽然有优点,可也有致命的缺点啊,比如多疑,喜怒无常,暴戾恣睢。
就在他们思考时,刘伯温已抢先一步,说了下面一段话:“自古夷狄就没有哪个能治理好中国的,元王朝以蒙古人入主中原,愚昧无知,天都厌恶它。再加上末代皇帝元顺帝荒淫无度,政令松弛,天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哪能不灭呢?”刘伯温一向不善于拍马屁,所以根本没有拍到点子上,拍马屁要“快、准、狠”,第一句话就要进入正题,可刘伯温说了半天,还是没有说到正题。他说的这些话背后的意思是,朱元璋所以得到天下是因为元朝当政者无道,这就好像苹果熟了掉到地上,被朱元璋捡到一样。
刘伯温发现朱元璋显出不耐烦的颜色,立即步入正题:“幸好天下出了皇帝您,不但英明神武,还百战百胜,所向无敌,这才救民于水火之中,所以您得天下是天经地义。”
刘伯温说完这段话,等着朱元璋的反应,没有等到。因为看上去,朱元璋在沉思,实际上他是在想,刘伯温这老头怎么拍上我马屁了?这真是破天荒的事。不过,虽然他拍得我很舒服,可我还是要挤对他一下,让他不要以为自己的见解就真的是正确的。他那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是我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时代。
他看向刘伯温,语气冷酷:“你没有看《平定沙漠诏》吧。这话我早就说过,我是不得已才起兵,而且我起兵时根本没有想和元王朝作对,所以说,我取天下并不是取自元朝之手,而是取自群雄之手。”
刘伯温惊愕,颤颤巍巍得更厉害了。
朱元璋看到刘伯温像个上了发条的玩偶,在那里不停地震颤,心里不由得起了一点怜悯。他在一瞬间回首往事,看到刘伯温带着他走过惊涛骇浪和血雨腥风。这人还是可以的,他这样想。于是,他极吝啬地赞扬了刘伯温一下:“不过你说的,自古夷狄就没有哪个能治理好中国这句话很中肯。”
这是近三年来,朱元璋唯一一次对刘伯温的口头表扬,这让刘伯温心弦震动。他想,也许我能有个好下场吧。
杨宪事件
1370年阴历七月的前半个月,杨宪是世界上最乐不可支的人。因为朱元璋故意和刘伯温的指引背道而驰,让杨宪做了中书省的左丞(副相)。1370年阴历七月的后半个月,杨宪成了世界上最倒霉透顶的人,因为朱元璋把他杀了。
正如刘伯温所料,杨宪有相才无相器,是个浅碟子,给他个平台,他就会把自己和平台全部捣毁。
杨宪左丞的这个位置是靠踢翻他的直属上级汪广洋得到的。在刘伯温论相后不久,朱元璋就故意同刘伯温的指引背道而驰,把汪广洋升为左丞,而把杨宪也塞进中书省,做了右丞(副相)。朱元璋对左右特别敏感,一直变来变去,现在,按制度,左比右大。
左右丞离左右丞相只是一张纸厚度的距离,但左丞肯定是优先考虑的对象。从这点来看,朱元璋最先考虑代替李善长的人选是汪广洋。奇异的一幕出现了:汪广洋从前智谋百出,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他摆不平的人。可在杨宪面前,他摇身一变,成了甩手掌柜。汪广洋的不作为让杨宪大展拳脚,他第一步就是把自己的亲信全都调进中书省自己的门下,而把之前的官员全部清除。汪广洋对这样重大的事只是告诫杨宪:“皇上对这种搞圈子的做法很反感,你这样做,不是辜负皇上的厚爱吗?”
杨宪毫无尊重这位上司的意思,冷笑说:“我这是按传统做事,中书省哪个大家伙不是用自己的亲信?”他用他的职业习惯打量起了汪广洋,把汪广洋看得浑身发毛。最后说:“人心这玩意太可怕,人人心中都有个鬼。”
其实就在这时,杨宪虽然总是压制汪广洋,但他还不知道汪广洋是他的竞争对手。因为在他看来,他是朱元璋可爱的奴才,而汪广洋是朱元璋的大臣,当然是他和朱元璋的关系最近了。几天后,他和朱元璋一起谈事,正如刘伯温之前所担心的,朱元璋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就把刘伯温对他的评价说了。最后还叹息着暗示说:“如果你能改掉这个毛病,李善长根本就不适合做宰相嘛。”
杨宪七窍生烟,险些就在朱元璋面前撒起泼来。他像中了某种妖术一样,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自言自语,来回转悠。最后,他打开房门,跑到刘伯温家中去问罪。
那天南京城里热得像火炉,刘伯温和他的小老婆章女士正在家中最清凉的角落避暑。杨宪跟着门卫冲了进来,也不向刘伯温行礼,傲慢地站在那里,居然也不说话。
刘伯温看他的鼻翼一直在扇动,就知道大事不妙。他的头脑比几年前迟钝了很多,所以想了半天,才想到,大概是他知道了我对他的评语。
一想到这里,他浑身就开始冒汗。他把章女士支开,请杨宪坐下。杨宪冷冷地说:“您对我的评价真让我茅塞顿开,犹如重生一般。我发现,我现在认识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原来我是个做什么事都掺杂个人恩怨的小人。”
刘伯温知道,这位多年以来的老朋友可不是纸老虎,特务职业所具备的素质,诸如心狠手辣,为求目的不择手段,他都具备,而且登峰造极,应该是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的。
刘伯温不解释。即使他没有对杨宪做过那样的评语,而朱元璋说有,那也是有。有些事情,不是你做或者没做,只要皇上说你做了,那你就是做了。
刘伯温安慰杨宪说:“我的评语算得了什么,皇上心中有数,你是皇上身边的红人,难道还不了解你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
杨宪喜欢听这样的话,不过他仍没有放过刘伯温的意思,他说:“刘先生你和我的交情可非同一般,你就是不举我,也不能推我啊。”
刘伯温急忙道歉,说:“是是是,这件事我的确做得有点太失分寸。不过皇上问我,我就要据实回答,如果不据实回答,那就是欺君啊。个人友谊算什么,江山社稷才是你我心目中的重中之重。”
杨宪的脑门冒起了烟,指着刘伯温:“你……”
刘伯温不说话了,他原本话就不多。现在,他已经把一天的话全都说尽了。
沉默了许久,当杨宪的脑门恢复了肉色后,他居然一笑,说:“汪广洋也配!”
说完这话,转身就走,脚步很重。
问群臣:“你们说说看,为什么我能得天下,元王朝会失天下?”
这和当初刘邦问群臣“为什么我打败了项羽,而项羽没有打败我”是一个调子,都有点沾沾自喜的味道。人类最大的特长就是“事后诸葛”式总结。元王朝为什么会失去天下,我们可以找出一万个理由,这是因为它败了,正如验尸一样,尸体都摆在那里,你肯定能找出一个甚至是多个死因。但如果让你找出一个大活人的死因,你能找出来吗?
朱元璋得了天下,“事后诸葛”式的人也能找出很多原因,比如他心胸开阔、知人善任,他的军队有纪律,他有远大理想、伟大的战略,等等。问题是,陈友谅也知人善任,怎么就没有得到天下?王保保的军队纪律最严,为什么没有得到天下?
实际上,任何一个皇帝的成功都有很多偶然因素。如果不是刘伯温,朱元璋在鄱阳湖上早被陈友谅炸成肉末了。再较真一点说,没有刘伯温的指导,他朱元璋不被陈友谅吞吃就拜佛吧,哪里还有机会得到天下!
不过当他问出这句话时,群臣们就开始思考,是啊,我们伟大的皇帝是怎么得到天下的?说具体的,这怎么可以?这位皇帝身上虽然有优点,可也有致命的缺点啊,比如多疑,喜怒无常,暴戾恣睢。
就在他们思考时,刘伯温已抢先一步,说了下面一段话:“自古夷狄就没有哪个能治理好中国的,元王朝以蒙古人入主中原,愚昧无知,天都厌恶它。再加上末代皇帝元顺帝荒淫无度,政令松弛,天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哪能不灭呢?”刘伯温一向不善于拍马屁,所以根本没有拍到点子上,拍马屁要“快、准、狠”,第一句话就要进入正题,可刘伯温说了半天,还是没有说到正题。他说的这些话背后的意思是,朱元璋所以得到天下是因为元朝当政者无道,这就好像苹果熟了掉到地上,被朱元璋捡到一样。
刘伯温发现朱元璋显出不耐烦的颜色,立即步入正题:“幸好天下出了皇帝您,不但英明神武,还百战百胜,所向无敌,这才救民于水火之中,所以您得天下是天经地义。”
刘伯温说完这段话,等着朱元璋的反应,没有等到。因为看上去,朱元璋在沉思,实际上他是在想,刘伯温这老头怎么拍上我马屁了?这真是破天荒的事。不过,虽然他拍得我很舒服,可我还是要挤对他一下,让他不要以为自己的见解就真的是正确的。他那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是我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时代。
他看向刘伯温,语气冷酷:“你没有看《平定沙漠诏》吧。这话我早就说过,我是不得已才起兵,而且我起兵时根本没有想和元王朝作对,所以说,我取天下并不是取自元朝之手,而是取自群雄之手。”
刘伯温惊愕,颤颤巍巍得更厉害了。
朱元璋看到刘伯温像个上了发条的玩偶,在那里不停地震颤,心里不由得起了一点怜悯。他在一瞬间回首往事,看到刘伯温带着他走过惊涛骇浪和血雨腥风。这人还是可以的,他这样想。于是,他极吝啬地赞扬了刘伯温一下:“不过你说的,自古夷狄就没有哪个能治理好中国这句话很中肯。”
这是近三年来,朱元璋唯一一次对刘伯温的口头表扬,这让刘伯温心弦震动。他想,也许我能有个好下场吧。
杨宪事件
1370年阴历七月的前半个月,杨宪是世界上最乐不可支的人。因为朱元璋故意和刘伯温的指引背道而驰,让杨宪做了中书省的左丞(副相)。1370年阴历七月的后半个月,杨宪成了世界上最倒霉透顶的人,因为朱元璋把他杀了。
正如刘伯温所料,杨宪有相才无相器,是个浅碟子,给他个平台,他就会把自己和平台全部捣毁。
杨宪左丞的这个位置是靠踢翻他的直属上级汪广洋得到的。在刘伯温论相后不久,朱元璋就故意同刘伯温的指引背道而驰,把汪广洋升为左丞,而把杨宪也塞进中书省,做了右丞(副相)。朱元璋对左右特别敏感,一直变来变去,现在,按制度,左比右大。
左右丞离左右丞相只是一张纸厚度的距离,但左丞肯定是优先考虑的对象。从这点来看,朱元璋最先考虑代替李善长的人选是汪广洋。奇异的一幕出现了:汪广洋从前智谋百出,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他摆不平的人。可在杨宪面前,他摇身一变,成了甩手掌柜。汪广洋的不作为让杨宪大展拳脚,他第一步就是把自己的亲信全都调进中书省自己的门下,而把之前的官员全部清除。汪广洋对这样重大的事只是告诫杨宪:“皇上对这种搞圈子的做法很反感,你这样做,不是辜负皇上的厚爱吗?”
杨宪毫无尊重这位上司的意思,冷笑说:“我这是按传统做事,中书省哪个大家伙不是用自己的亲信?”他用他的职业习惯打量起了汪广洋,把汪广洋看得浑身发毛。最后说:“人心这玩意太可怕,人人心中都有个鬼。”
其实就在这时,杨宪虽然总是压制汪广洋,但他还不知道汪广洋是他的竞争对手。因为在他看来,他是朱元璋可爱的奴才,而汪广洋是朱元璋的大臣,当然是他和朱元璋的关系最近了。几天后,他和朱元璋一起谈事,正如刘伯温之前所担心的,朱元璋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就把刘伯温对他的评价说了。最后还叹息着暗示说:“如果你能改掉这个毛病,李善长根本就不适合做宰相嘛。”
杨宪七窍生烟,险些就在朱元璋面前撒起泼来。他像中了某种妖术一样,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自言自语,来回转悠。最后,他打开房门,跑到刘伯温家中去问罪。
那天南京城里热得像火炉,刘伯温和他的小老婆章女士正在家中最清凉的角落避暑。杨宪跟着门卫冲了进来,也不向刘伯温行礼,傲慢地站在那里,居然也不说话。
刘伯温看他的鼻翼一直在扇动,就知道大事不妙。他的头脑比几年前迟钝了很多,所以想了半天,才想到,大概是他知道了我对他的评语。
一想到这里,他浑身就开始冒汗。他把章女士支开,请杨宪坐下。杨宪冷冷地说:“您对我的评价真让我茅塞顿开,犹如重生一般。我发现,我现在认识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原来我是个做什么事都掺杂个人恩怨的小人。”
刘伯温知道,这位多年以来的老朋友可不是纸老虎,特务职业所具备的素质,诸如心狠手辣,为求目的不择手段,他都具备,而且登峰造极,应该是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的。
刘伯温不解释。即使他没有对杨宪做过那样的评语,而朱元璋说有,那也是有。有些事情,不是你做或者没做,只要皇上说你做了,那你就是做了。
刘伯温安慰杨宪说:“我的评语算得了什么,皇上心中有数,你是皇上身边的红人,难道还不了解你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
杨宪喜欢听这样的话,不过他仍没有放过刘伯温的意思,他说:“刘先生你和我的交情可非同一般,你就是不举我,也不能推我啊。”
刘伯温急忙道歉,说:“是是是,这件事我的确做得有点太失分寸。不过皇上问我,我就要据实回答,如果不据实回答,那就是欺君啊。个人友谊算什么,江山社稷才是你我心目中的重中之重。”
杨宪的脑门冒起了烟,指着刘伯温:“你……”
刘伯温不说话了,他原本话就不多。现在,他已经把一天的话全都说尽了。
沉默了许久,当杨宪的脑门恢复了肉色后,他居然一笑,说:“汪广洋也配!”
说完这话,转身就走,脚步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