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不朽的书(4) (1/2)
笔趣阁 www.biqugexs.org,十万个为什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纸是由中国人发明出来的。大约在两千年之前,当欧洲的希腊人和罗马人还在埃及的纸草纸上写字的时候,中国人已经掌握了造纸技术。纸是用竹纤维、几种草本植物和破布造出来的。中国人把原料放在石臼里,加水调和成纸浆,然后就用这些纸浆来造纸。
抄纸用的模子是一个框,底是用细竹丝或者细丝线编成的网。人们在框里倒入一些纸浆,使其朝各个方向震荡,于是,纤维开始交织成毡状。水流出去之后,网上就留下了一层湿湿的纸张。把它小心翼翼地揭下来,放在板子上,在太阳光底下将其晒干,然后用木榨机把成叠的纸压紧。
直到现在,中国人也还是在用这种手工的方法来造纸。
中国人可真是一个令人万分敬仰的民族啊!从纸伞到书本,再从书本到瓷器,每一样东西都体现出了中国人的无比勤劳和创造才能。瓷器、印刷术、火药和纸,都是中国人发明出来的,而且都要比欧洲人早上很多年。
纸从亚洲传到欧洲,这其间经历了很多年代。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公元704年,阿拉伯人征服了中亚细亚的撒马尔罕城。而造纸术的秘密与其他的战利品一起被带了回来。在阿拉伯人所征服的国家里——西西里、西班牙、叙利亚,造纸厂一个接一个地兴办了起来。顺便提一下,叙利亚的马姆比泽城(或者按照欧洲人的说法,叫做巴姆比查城),也开了一家造纸厂。于是,阿拉伯商人就把“巴姆比查城纸”和其他来自东方的产品——丁香、胡椒、香脂——一起运到了欧洲。我们俄文把纸叫做“бумага”,这个单词很有可能就是从“巴姆比查”演化而来的。最高级的纸要算巴格达纸了,这种纸在市场上销售的是很大尺寸的大张。整个埃及一共造出了很多种纸,有大张的亚历山大纸,也有非常小的用来写鸽信的纸。这些纸都是用破布造出来的。它们看起来是黄色的,上面有黑色的斑点。如果把它对着阳光看,还可以看见里面夹着的碎布块儿呢。
大约在几百年之后,欧洲才出现了造纸厂,或者说是当时欧洲人所说的“纸磨坊”。13世纪,意大利和法国也出现了那样的纸磨坊。
有的时候,历史学家即便是得到了古代的文书或者历史记录也无法知道这些文献的具体编写年代,因为书里面是不会写这些的。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年代呢?
对于这个问题,历史学家光靠纸本身就能作出解答。他们把纸张对着阳光仔细查看,便能说出这是哪个时代的文书。因为用的纸张是哪个时代造出来的,文书就一定是后面几年写出来的。
当一位学者在亮光里看纸的时候,他究竟看到了什么呢?
他在纸上看到了透明的水印。
每一位造纸技师都有自己专属的水印,那相当于他们的标记。除了水印之外,很多造纸技师还往往把造纸的年份和自己的名字打在纸上。所以,打在纸上的标记是多种多样的。这种标记有可能是人头,有可能是半头鹿,有可能是塔,有可能是骆驼,有可能是手套,有可能是独角兽,有可能是狮子,有可能是长着鱼尾的水怪,有可能是长着翅膀的鸟头狮子,也有可能是头戴三重王冠、手拿金钥匙的罗马教皇。
打水印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把纸浆倒入有铜丝网底的模子里。模子底部有用铜丝做成的图形。哪里有铜丝,哪里铺的纸浆就要少一些,而造出来的纸也就比其他的薄一些。所以,把纸放在亮光里一照,你就可以非常清楚地发现,有铜丝网的部分会显得比较透明,而有铜丝图形的地方便会显现水印。
圆形水印是最古老的一种水印。要是你看到纸上有这样的水印,你立刻就能够说出,这种纸是1301年造的。
14世纪时,汉萨同盟的商人把纸从诺夫哥罗德城带到了俄国。这种纸是意大利制造的。16世纪时,旅行家巴别里诺来到了莫斯科。他在日记里是这样写的:“他们也引进了造纸的方法,甚至已经独立造出纸来了,然而,他们造出的纸并不怎么好用,这是因为他们的造纸技术还没有达到完善的地步。”
俄国的第一个“纸磨坊”建在距离莫斯科30公里的乌奇河畔。可是没过多久就倒闭了。
大约在一百年之后,俄国又建立了另外一座“纸磨坊”,这一次是在帕赫尔河畔,一家面粉厂的旁边,而造纸技师的助手也来自于面粉厂。终于开始造纸了,然而,到了1657年的春天,突然山洪暴发,把河堤冲毁了,纸磨坊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于是,之后又在亚乌兹河畔另造了一个磨坊,以此来代替它。
这个纸磨坊生产出来的纸都是大张的,而且加有水印。水印很像阿姆斯特丹市的市徽,只不过做得粗糙一些,狮子不像狮子,盾牌不像盾牌。
而且,如果按照水印来判断,那个时候俄国造纸厂生产出来的纸应该是仿荷兰式的,而荷兰纸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级的纸。
刚开始的时候,人们还不愿意肯定纸的价值,而且总是在纸上写一些不需要长时间保存的事情,装订书本也仍然使用羊皮纸。然而,越是到后来,便宜的纸越是把昂贵的羊皮纸排挤掉了。纸的质量也越来越好,越来越耐用。于是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用纸来抄书了。可有些时候还是害怕它不结实,所以会在每两个装订帖中间夹上一层羊皮纸。
又过了一百年,羊皮纸才渐渐地变成稀罕的东西。
其实,不这样是根本不行的。商业已经极为迅猛地发展起来。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通道上,商队往来不绝。在海洋上,在大江大河上,满载货物的商船从一个国家航行到另一个国家。随着商业、市场、交易所、货栈、商队和商船的出现,各种各样的单据、账册、期票、书信和簿记等东西也逐渐问世。然而,这些东西都离不开纸,而且需要会读会写的人来使用它们。所以,那个时代与以往是不同的,并不仅仅是僧侣才会接受教育。中小学和大学在各地广泛地兴办起来。求学的青年人全都奔向那些有大学的城市。在巴黎,学生们几乎全都住在塞纳河左岸的一片区域里,这个地区直到现在还被人们称为“拉丁区”。
对于这些热情的、快活的、永远渴求知识的青年来说,书本和练习簿是他们最需要的东西。可是,一个穷学生哪来那么多钱买羊皮纸呢?于是,便宜的纸就理所应当地成为了这些求学的青年朋友的救命稻草了。
那个时候,不仅是虔诚的僧侣才抄书,同时做这项工作的还有无忧无虑的、吵吵闹闹的大学生。
大学生在抄书的时候是不怎么注意字体的工整和美观的。他们往往把开头的字母画成一个滑稽地吐出舌头的鬼脸,或者是一个肥胖笨拙的动物,以此来讽刺他们的教授。
另外,大学生对书本也是不怎么敬重的,他们时常在教科书的空白处画上一些恐怖吓人的鬼脸,并写上一些粗鄙不堪的话,什么“废话”啦,“无知”啦,“胡说”啦,等等。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学生吧。他此刻正坐在一间小阁楼里面抄写着什么。他的面前摆放着一只牛角形的墨水瓶,这只墨水瓶是插在桌子上的一个洞里的。此外,桌子上还有一盏冒烟的油灯,而这个学生的腰部则挂着一个装鹅毛笔的文具盒。此时虽然已是深秋季节,可这间屋子里却并没有生火。昨天夜里,他打算从停靠在码头边的驳船上偷些柴火,可却让守夜的人给抓住了,一顿胖揍自是免不了了。现如今,他的屋子里只剩下一片干面包皮和一杯水,除此之外什么吃的东西都没有了。
他的模样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衣衫褴褛的、瘦得不成样子的僧侣。他的头剃得光光的,与僧... -->>
纸是由中国人发明出来的。大约在两千年之前,当欧洲的希腊人和罗马人还在埃及的纸草纸上写字的时候,中国人已经掌握了造纸技术。纸是用竹纤维、几种草本植物和破布造出来的。中国人把原料放在石臼里,加水调和成纸浆,然后就用这些纸浆来造纸。
抄纸用的模子是一个框,底是用细竹丝或者细丝线编成的网。人们在框里倒入一些纸浆,使其朝各个方向震荡,于是,纤维开始交织成毡状。水流出去之后,网上就留下了一层湿湿的纸张。把它小心翼翼地揭下来,放在板子上,在太阳光底下将其晒干,然后用木榨机把成叠的纸压紧。
直到现在,中国人也还是在用这种手工的方法来造纸。
中国人可真是一个令人万分敬仰的民族啊!从纸伞到书本,再从书本到瓷器,每一样东西都体现出了中国人的无比勤劳和创造才能。瓷器、印刷术、火药和纸,都是中国人发明出来的,而且都要比欧洲人早上很多年。
纸从亚洲传到欧洲,这其间经历了很多年代。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公元704年,阿拉伯人征服了中亚细亚的撒马尔罕城。而造纸术的秘密与其他的战利品一起被带了回来。在阿拉伯人所征服的国家里——西西里、西班牙、叙利亚,造纸厂一个接一个地兴办了起来。顺便提一下,叙利亚的马姆比泽城(或者按照欧洲人的说法,叫做巴姆比查城),也开了一家造纸厂。于是,阿拉伯商人就把“巴姆比查城纸”和其他来自东方的产品——丁香、胡椒、香脂——一起运到了欧洲。我们俄文把纸叫做“бумага”,这个单词很有可能就是从“巴姆比查”演化而来的。最高级的纸要算巴格达纸了,这种纸在市场上销售的是很大尺寸的大张。整个埃及一共造出了很多种纸,有大张的亚历山大纸,也有非常小的用来写鸽信的纸。这些纸都是用破布造出来的。它们看起来是黄色的,上面有黑色的斑点。如果把它对着阳光看,还可以看见里面夹着的碎布块儿呢。
大约在几百年之后,欧洲才出现了造纸厂,或者说是当时欧洲人所说的“纸磨坊”。13世纪,意大利和法国也出现了那样的纸磨坊。
有的时候,历史学家即便是得到了古代的文书或者历史记录也无法知道这些文献的具体编写年代,因为书里面是不会写这些的。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年代呢?
对于这个问题,历史学家光靠纸本身就能作出解答。他们把纸张对着阳光仔细查看,便能说出这是哪个时代的文书。因为用的纸张是哪个时代造出来的,文书就一定是后面几年写出来的。
当一位学者在亮光里看纸的时候,他究竟看到了什么呢?
他在纸上看到了透明的水印。
每一位造纸技师都有自己专属的水印,那相当于他们的标记。除了水印之外,很多造纸技师还往往把造纸的年份和自己的名字打在纸上。所以,打在纸上的标记是多种多样的。这种标记有可能是人头,有可能是半头鹿,有可能是塔,有可能是骆驼,有可能是手套,有可能是独角兽,有可能是狮子,有可能是长着鱼尾的水怪,有可能是长着翅膀的鸟头狮子,也有可能是头戴三重王冠、手拿金钥匙的罗马教皇。
打水印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把纸浆倒入有铜丝网底的模子里。模子底部有用铜丝做成的图形。哪里有铜丝,哪里铺的纸浆就要少一些,而造出来的纸也就比其他的薄一些。所以,把纸放在亮光里一照,你就可以非常清楚地发现,有铜丝网的部分会显得比较透明,而有铜丝图形的地方便会显现水印。
圆形水印是最古老的一种水印。要是你看到纸上有这样的水印,你立刻就能够说出,这种纸是1301年造的。
14世纪时,汉萨同盟的商人把纸从诺夫哥罗德城带到了俄国。这种纸是意大利制造的。16世纪时,旅行家巴别里诺来到了莫斯科。他在日记里是这样写的:“他们也引进了造纸的方法,甚至已经独立造出纸来了,然而,他们造出的纸并不怎么好用,这是因为他们的造纸技术还没有达到完善的地步。”
俄国的第一个“纸磨坊”建在距离莫斯科30公里的乌奇河畔。可是没过多久就倒闭了。
大约在一百年之后,俄国又建立了另外一座“纸磨坊”,这一次是在帕赫尔河畔,一家面粉厂的旁边,而造纸技师的助手也来自于面粉厂。终于开始造纸了,然而,到了1657年的春天,突然山洪暴发,把河堤冲毁了,纸磨坊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于是,之后又在亚乌兹河畔另造了一个磨坊,以此来代替它。
这个纸磨坊生产出来的纸都是大张的,而且加有水印。水印很像阿姆斯特丹市的市徽,只不过做得粗糙一些,狮子不像狮子,盾牌不像盾牌。
而且,如果按照水印来判断,那个时候俄国造纸厂生产出来的纸应该是仿荷兰式的,而荷兰纸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级的纸。
刚开始的时候,人们还不愿意肯定纸的价值,而且总是在纸上写一些不需要长时间保存的事情,装订书本也仍然使用羊皮纸。然而,越是到后来,便宜的纸越是把昂贵的羊皮纸排挤掉了。纸的质量也越来越好,越来越耐用。于是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用纸来抄书了。可有些时候还是害怕它不结实,所以会在每两个装订帖中间夹上一层羊皮纸。
又过了一百年,羊皮纸才渐渐地变成稀罕的东西。
其实,不这样是根本不行的。商业已经极为迅猛地发展起来。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通道上,商队往来不绝。在海洋上,在大江大河上,满载货物的商船从一个国家航行到另一个国家。随着商业、市场、交易所、货栈、商队和商船的出现,各种各样的单据、账册、期票、书信和簿记等东西也逐渐问世。然而,这些东西都离不开纸,而且需要会读会写的人来使用它们。所以,那个时代与以往是不同的,并不仅仅是僧侣才会接受教育。中小学和大学在各地广泛地兴办起来。求学的青年人全都奔向那些有大学的城市。在巴黎,学生们几乎全都住在塞纳河左岸的一片区域里,这个地区直到现在还被人们称为“拉丁区”。
对于这些热情的、快活的、永远渴求知识的青年来说,书本和练习簿是他们最需要的东西。可是,一个穷学生哪来那么多钱买羊皮纸呢?于是,便宜的纸就理所应当地成为了这些求学的青年朋友的救命稻草了。
那个时候,不仅是虔诚的僧侣才抄书,同时做这项工作的还有无忧无虑的、吵吵闹闹的大学生。
大学生在抄书的时候是不怎么注意字体的工整和美观的。他们往往把开头的字母画成一个滑稽地吐出舌头的鬼脸,或者是一个肥胖笨拙的动物,以此来讽刺他们的教授。
另外,大学生对书本也是不怎么敬重的,他们时常在教科书的空白处画上一些恐怖吓人的鬼脸,并写上一些粗鄙不堪的话,什么“废话”啦,“无知”啦,“胡说”啦,等等。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学生吧。他此刻正坐在一间小阁楼里面抄写着什么。他的面前摆放着一只牛角形的墨水瓶,这只墨水瓶是插在桌子上的一个洞里的。此外,桌子上还有一盏冒烟的油灯,而这个学生的腰部则挂着一个装鹅毛笔的文具盒。此时虽然已是深秋季节,可这间屋子里却并没有生火。昨天夜里,他打算从停靠在码头边的驳船上偷些柴火,可却让守夜的人给抓住了,一顿胖揍自是免不了了。现如今,他的屋子里只剩下一片干面包皮和一杯水,除此之外什么吃的东西都没有了。
他的模样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衣衫褴褛的、瘦得不成样子的僧侣。他的头剃得光光的,与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