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1/2)
笔趣阁 www.biqugexs.org,安吴商妇(晚清女首富周莹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嵯峨山上的草丛刚刚泛绿,吴尉文终于决定了出行的日子。
当年他外出巡检自己的商号,都是以马代步,少则三十骑,多则六十骑,一路奔驰起来,二三里地尘土飞扬,远远望去,甚是壮观。他认为:这种画面的出现,不仅证明了自己财富的真实力量,而且证明他的权威与地位是四品以下官吏望尘莫及的。尽管他并不是在职的官吏,但是他们见他下跪叩拜,与在职四品无二。这一次不同,当他决定在1886年外行巡察自己的经济王国时,却一改几十年形成的制度,准备弃坐骑乘船离陕。他的决定令多次跟随他远行的武师们感到不解。骆荣笑对武师们说:“老爷已非当年,今已老矣!若再受鞍马之劳,焉能行千里而不疲惫?”
武师们仿佛醒悟过来,立刻把准备乘骑外出的行囊重新做了调换。
1886年阴历二月二十六日,吴尉文率领六名武师,两名账房先生,一名炉头,两名贴心家人,四名挑夫,十名家丁,离开安吴堡,取道咸阳乘船东行,开始了又一次例行的巡察。
吴尉文一行乘轿车抵咸阳后,落脚在咸阳甜水巷福来客栈。不知消息怎样被咸阳县知县得知,他刚刚盥洗完毕,咸阳县知县便进了门。
咸阳与泾阳隔着一条泾河,虽同属渭北,但咸阳与泾阳不是隶属关系,咸阳县知县完全无须拍吴尉文马屁,然而他在吴尉文面前,却是毕恭毕敬的一副谦卑相。因为无论官品爵号,还是财富地位,他都与吴尉文无法相比,尽管吴尉文并无实权,更极少打出皇封御赐的行杖招摇过市。他在闻知吴尉文出行下榻福来客栈消息后,不敢怠慢,连忙走进了上任后从来也没进过的福来客栈。
吴尉文对咸阳县知县到客栈拜访很是高兴,两人谈了一炷香工夫,咸阳县知县起身告辞说:“明日晨,我定到码头为吴大人送行。”
吴尉文笑道:“那我就先谢过了。”
咸阳县知县拜访吴尉文一来出于礼数,二来也有自己的目的:请吴尉文将他孝敬父母的银两物品捎带到永济。因为他探知吴尉文离陕后第一站是山西永济,他的家在永济县城里,而吴尉文在永济县城开设的秦晋铁木货栈,是永济境内最大的向陕西提供铁锅、火炉等铁质用品的批发商号,每年进出银两在一百二十万上下。把孝敬父母的心意托他带到永济,自然是万无一失了。
吴尉文自然不会拒绝,他爽爽快快应允了咸阳县知县的拜托。他深知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的道理,即使自己一时用不着咸阳县知县帮啥忙,也不会忘记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古训。
咸阳古渡沟通了渭河南北两岸,是关中交通咽喉,自古东往西来,南行北去,都必须经咸阳渡口,因而这里每日商旅游人络绎不绝,车马舟楫如织,处处显示着昔日帝王古都的气质,成为西出阳关的第一道天然要冲。北岸渡口码头出甜水巷数十步便到,码头东西长一千七百多尺,南北宽三百六十多尺,码头靠东处有张飞庙,庙前石柱上有一铁鞭,相传为张飞用来镇水降妖、保护咸阳渡平安的神鞭。码头正中是渡口管理所,一字儿排列着五间大房,大房西是堆货码头,东为客运码头。装饰华贵,五十担载重量的永安号客货两用船,靠在张飞庙前的岸边,装卸工们正忙着把货往舱里背运。
咸阳县知县和几位随行官吏陪伴着吴尉文一行走进码头时,永安号船老大赶忙下船,拾级而上,迎住吴尉文和咸阳县知县,躬身道:“小人向吴老爷、县老爷请安。”
吴尉文笑道:“免礼免礼,出门在外,礼节讲究不了许多。”
咸阳县知县说:“自古到今,礼多人不怪,只是等级太过森严烦琐了,未免强人所难!”
上船入舱,咸阳县知县将送父母的物品交给吴尉文说:“多劳吴大人了。”
“你我之间,何需客套。”吴尉文说,“抵永济后,我将亲自将银两与物品交到老人家手里。”
一杯茶过后,船主进舱报告:“吴老爷,现午时一刻,是否起航?”
咸阳县知县起身出舱,吴尉文送至船舷住脚,咸阳县知县抱拳说:“祝吴大人一帆风顺。回来后下官定到安吴堡请安。”
吴尉文抱拳回礼说:“到时你我定要一醉方休。”
船缓缓驶离码头,船身横着进入渭河主流航道,吴尉文扬臂抬手,向岸上送行人告别后,对站在甲板上的王坚等人说:“此次出行,离陕一年后返回安吴堡时,若能抱到孙子,我该多开心啊!”
五十担的大船,顺水向东驶出五里多路时,河风起,船上大帆升起,船行速度加快,太阳下山前,船便进入渭南河段。
渭河流入渭南境内后,河道变宽,主航道水流缓慢,船行速度也慢了许多,抵达渭南时已近子夜时分,船老大请示吴尉文是停泊还是继续夜航。
吴尉文睡意蒙眬中翻了个身说:“渭南无须停泊。”
船在夜色中继续顺水而下。武师王坚、秦甲、刘炳文等都是第一次乘船顺渭河水道东行,一心想知道沿河风光到底与江南水乡风光有何不同,自咸阳起航后,便聚在甲板上谈笑风生,指点沿河所见,当得知吴尉文要船夜航时,王坚不由得担心说:“渭河上夜里行船,船老大也够胆大了吧?”在咸阳码头上船前,他已经问过几个船老大,他们告诉他说:“没啥急事,最好别在夜里行船,因为渭河主航道变化大,夜里无法观望到航道前边发生什么变故,一旦大意,就可能酿出事故来。”
渭河每年雨季泥沙含量大,枯水季节主航道水深在二到三米之间,载重量一百担的大船可由咸阳直抵山西风陵渡,然后乘船出三门峡至大海或通过漕运驶入运河故道。雨季河水升涨,主河道可行载重二百担大船,五十担以下船只,一年四季可行。因此,渭河便成为一条连接东西的畅通水路。陕西船到山西风陵渡后,向上逆行可至黄河壶口,下行可顺黄河而下,至洛阳古运河再下江南。只是黄河水急滩多浪恶,船过三门峡更是险情丛生,多数船家除非万不得已,一般由陕至风陵渡后便不再逆行或顺黄河水而下。吴尉文选择水路至山西永济的方案,是想先巡察山西永济、运城铁木与盐务经营状况后,再从陆路直奔河南陕县进洛阳,入运河至镇江,然后到南京、扬州、上海,再逆长江至武汉入川到重庆,下成都,走剑门翻秦岭到宝鸡,返回安吴堡。如此安排,是为了少走弯路,减少鞍马之苦。毕竟他年过花甲,在一年多时间里走完万里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量少消耗体力,保证安全往返一遍,是头等的问题。
常言道,百密难免一疏。吴尉文尽管想得周到,准备得也够周全,但却忽略了走水路危险一旦发生,后果... -->>
嵯峨山上的草丛刚刚泛绿,吴尉文终于决定了出行的日子。
当年他外出巡检自己的商号,都是以马代步,少则三十骑,多则六十骑,一路奔驰起来,二三里地尘土飞扬,远远望去,甚是壮观。他认为:这种画面的出现,不仅证明了自己财富的真实力量,而且证明他的权威与地位是四品以下官吏望尘莫及的。尽管他并不是在职的官吏,但是他们见他下跪叩拜,与在职四品无二。这一次不同,当他决定在1886年外行巡察自己的经济王国时,却一改几十年形成的制度,准备弃坐骑乘船离陕。他的决定令多次跟随他远行的武师们感到不解。骆荣笑对武师们说:“老爷已非当年,今已老矣!若再受鞍马之劳,焉能行千里而不疲惫?”
武师们仿佛醒悟过来,立刻把准备乘骑外出的行囊重新做了调换。
1886年阴历二月二十六日,吴尉文率领六名武师,两名账房先生,一名炉头,两名贴心家人,四名挑夫,十名家丁,离开安吴堡,取道咸阳乘船东行,开始了又一次例行的巡察。
吴尉文一行乘轿车抵咸阳后,落脚在咸阳甜水巷福来客栈。不知消息怎样被咸阳县知县得知,他刚刚盥洗完毕,咸阳县知县便进了门。
咸阳与泾阳隔着一条泾河,虽同属渭北,但咸阳与泾阳不是隶属关系,咸阳县知县完全无须拍吴尉文马屁,然而他在吴尉文面前,却是毕恭毕敬的一副谦卑相。因为无论官品爵号,还是财富地位,他都与吴尉文无法相比,尽管吴尉文并无实权,更极少打出皇封御赐的行杖招摇过市。他在闻知吴尉文出行下榻福来客栈消息后,不敢怠慢,连忙走进了上任后从来也没进过的福来客栈。
吴尉文对咸阳县知县到客栈拜访很是高兴,两人谈了一炷香工夫,咸阳县知县起身告辞说:“明日晨,我定到码头为吴大人送行。”
吴尉文笑道:“那我就先谢过了。”
咸阳县知县拜访吴尉文一来出于礼数,二来也有自己的目的:请吴尉文将他孝敬父母的银两物品捎带到永济。因为他探知吴尉文离陕后第一站是山西永济,他的家在永济县城里,而吴尉文在永济县城开设的秦晋铁木货栈,是永济境内最大的向陕西提供铁锅、火炉等铁质用品的批发商号,每年进出银两在一百二十万上下。把孝敬父母的心意托他带到永济,自然是万无一失了。
吴尉文自然不会拒绝,他爽爽快快应允了咸阳县知县的拜托。他深知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的道理,即使自己一时用不着咸阳县知县帮啥忙,也不会忘记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古训。
咸阳古渡沟通了渭河南北两岸,是关中交通咽喉,自古东往西来,南行北去,都必须经咸阳渡口,因而这里每日商旅游人络绎不绝,车马舟楫如织,处处显示着昔日帝王古都的气质,成为西出阳关的第一道天然要冲。北岸渡口码头出甜水巷数十步便到,码头东西长一千七百多尺,南北宽三百六十多尺,码头靠东处有张飞庙,庙前石柱上有一铁鞭,相传为张飞用来镇水降妖、保护咸阳渡平安的神鞭。码头正中是渡口管理所,一字儿排列着五间大房,大房西是堆货码头,东为客运码头。装饰华贵,五十担载重量的永安号客货两用船,靠在张飞庙前的岸边,装卸工们正忙着把货往舱里背运。
咸阳县知县和几位随行官吏陪伴着吴尉文一行走进码头时,永安号船老大赶忙下船,拾级而上,迎住吴尉文和咸阳县知县,躬身道:“小人向吴老爷、县老爷请安。”
吴尉文笑道:“免礼免礼,出门在外,礼节讲究不了许多。”
咸阳县知县说:“自古到今,礼多人不怪,只是等级太过森严烦琐了,未免强人所难!”
上船入舱,咸阳县知县将送父母的物品交给吴尉文说:“多劳吴大人了。”
“你我之间,何需客套。”吴尉文说,“抵永济后,我将亲自将银两与物品交到老人家手里。”
一杯茶过后,船主进舱报告:“吴老爷,现午时一刻,是否起航?”
咸阳县知县起身出舱,吴尉文送至船舷住脚,咸阳县知县抱拳说:“祝吴大人一帆风顺。回来后下官定到安吴堡请安。”
吴尉文抱拳回礼说:“到时你我定要一醉方休。”
船缓缓驶离码头,船身横着进入渭河主流航道,吴尉文扬臂抬手,向岸上送行人告别后,对站在甲板上的王坚等人说:“此次出行,离陕一年后返回安吴堡时,若能抱到孙子,我该多开心啊!”
五十担的大船,顺水向东驶出五里多路时,河风起,船上大帆升起,船行速度加快,太阳下山前,船便进入渭南河段。
渭河流入渭南境内后,河道变宽,主航道水流缓慢,船行速度也慢了许多,抵达渭南时已近子夜时分,船老大请示吴尉文是停泊还是继续夜航。
吴尉文睡意蒙眬中翻了个身说:“渭南无须停泊。”
船在夜色中继续顺水而下。武师王坚、秦甲、刘炳文等都是第一次乘船顺渭河水道东行,一心想知道沿河风光到底与江南水乡风光有何不同,自咸阳起航后,便聚在甲板上谈笑风生,指点沿河所见,当得知吴尉文要船夜航时,王坚不由得担心说:“渭河上夜里行船,船老大也够胆大了吧?”在咸阳码头上船前,他已经问过几个船老大,他们告诉他说:“没啥急事,最好别在夜里行船,因为渭河主航道变化大,夜里无法观望到航道前边发生什么变故,一旦大意,就可能酿出事故来。”
渭河每年雨季泥沙含量大,枯水季节主航道水深在二到三米之间,载重量一百担的大船可由咸阳直抵山西风陵渡,然后乘船出三门峡至大海或通过漕运驶入运河故道。雨季河水升涨,主河道可行载重二百担大船,五十担以下船只,一年四季可行。因此,渭河便成为一条连接东西的畅通水路。陕西船到山西风陵渡后,向上逆行可至黄河壶口,下行可顺黄河而下,至洛阳古运河再下江南。只是黄河水急滩多浪恶,船过三门峡更是险情丛生,多数船家除非万不得已,一般由陕至风陵渡后便不再逆行或顺黄河水而下。吴尉文选择水路至山西永济的方案,是想先巡察山西永济、运城铁木与盐务经营状况后,再从陆路直奔河南陕县进洛阳,入运河至镇江,然后到南京、扬州、上海,再逆长江至武汉入川到重庆,下成都,走剑门翻秦岭到宝鸡,返回安吴堡。如此安排,是为了少走弯路,减少鞍马之苦。毕竟他年过花甲,在一年多时间里走完万里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量少消耗体力,保证安全往返一遍,是头等的问题。
常言道,百密难免一疏。吴尉文尽管想得周到,准备得也够周全,但却忽略了走水路危险一旦发生,后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