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铁十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美国到到现在为止一共动员了将近1000万武装力量,但扣除海军、国民警卫队、陆航以及杂七杂八的辅助人员后,类似于苏德传统步兵总数大概是400万出头,其中又有300万以上是最近2年甚至1年内才扩军的部队,因为美军对新兵的训练周期要求是一年半,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后扩编的部队大多已列入一线部队。按陆军大佬们的意见,其余部队还不能直接用于打仗,因此陆军真正能动用的一线地面部队兵力一共只有100万上下,
从纵向比较起来,美国扩军速度已算是相当惊人了,波兰战役前全美武装力量一共不到35万人,到1941年,已扩充两倍达到百万规模。但与德国比较起来,美军的扩军速度简直就是渣渣——德国在1935年前恢复普遍兵役制度时全国只有20万兵力(10万国防军+10万预备役),到现在总兵力已将近1000万,且70%以上都可以说是一线战斗人员。
归根到底是美军训练强度太低、训练起点太低,这不是讽刺美国人笨或文化素质低,而是美国长期在自由主义氛围下,各种各样思想千奇百怪,青年普遍缺乏纪律性和尊重权威的意识,这对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十分不利。而德国则不然,德意志民族是欧洲国家中纪律性、服从性最强的国家,国社党上台后更是变本加厉推动一元化体制,一方面成立了希特勒青年团,大量青少年以野外求生的名义接受训练,以军训达到了训练“预备士兵”的目的,另一方面成立了国家劳动奉献团,名义上是参加义务劳动,但实际上通过整齐划一的指令、用铁镐、铁锹进行了实地军事训练。
这个训练过程绝不是嘻嘻哈哈的玩闹,更不是美国年轻一代喜欢的野营或体育运动可相提并论的,这是预备训练和动员体制,在这个过程中表现优异的人员会被组织者确定为队长——一旦参军就是基层骨干。而德国容克贵族与社会精英阶层对军人的重视,对军队生活的向往和强烈的复仇意志又是军事传统最深厚的培育土壤,再加上魏玛德国12年兵役制度下的军团团,这种制度化优势确保了扩军优势。
换而言之,之所以美国培养新兵要一年半(德国一般是半年),是因为新兵训练前期需要接受的服从意识、团队生活、纪律性德国人早在当兵前就已具备了,真正参军之后只要进行专项军事训练即可,而美国年轻人需要补课。更要命的是,美国参加战争比德国整整晚2年,德国已横扫欧洲且付出的伤亡代价不大,培养起拥有数百万精锐的一线部队,新兵入伍马上得到充分的锻炼。用面团来比喻,德国是面团基本完工,只要再加点水(新兵)就可以成型,而美国是面粉刚刚具备,正打算往里面放水(老兵)揉捏,离成型还早得很。
从师的编制也可看出来,德军光在东线陆军师一级的编制就超过了200个,加上西线和国内部分,总数将近300个,而美军陆军步兵师不满60个,装甲师10多个,再加2个空降师,基本就是美国陆军地面部队的基本盘,其余300多万兵力都在新兵营或者合成新编制的路上。
这100万有战斗力的部队又分多种情况:一部分兵力被麦克阿瑟带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作战,人数大概有15万左右;一部分被布莱德利带在南非,人数大概10万左右;另一部分待在英国,人数大约8万余,其余中美洲、南美洲驻军人数加起来超过6万——这些兵力加起来一共就占了40万。为执行联合要素行动,陆军一口气准备动用12个师(包括2个装甲师),这又占用了20万以上兵力。同时,由于非洲战役、东非之角战役的连续损失(总数超过10万),马歇尔手头掌握的、实际可用的一线兵力还不到30万,再刨除占比较大的装甲师,轻装步兵师只有15万左右。李奇微手里一个军两个空降师加起来将近3.5万人马,在这最后的15万兵力中所占分量是很重的。
马歇尔本来第一时间想调装甲师上百慕大,但马上想到这样时间估计来不及,德国人很可能明后天就到百慕大,盲目上装甲师弄不好被人半途包了饺子,增援百慕大速度必须要快,无论是从出动效率还是从作战,空降部队都是首选,更何况82空降师还有和德军交手的经历,他认为非常合适,罗斯福一问之下他就把82空降师报了出来。
“但82空降师不是刚刚遭到了惨重损失,整体减员超过四分之一?”
“从战场上撤下来... -->>
美国到到现在为止一共动员了将近1000万武装力量,但扣除海军、国民警卫队、陆航以及杂七杂八的辅助人员后,类似于苏德传统步兵总数大概是400万出头,其中又有300万以上是最近2年甚至1年内才扩军的部队,因为美军对新兵的训练周期要求是一年半,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后扩编的部队大多已列入一线部队。按陆军大佬们的意见,其余部队还不能直接用于打仗,因此陆军真正能动用的一线地面部队兵力一共只有100万上下,
从纵向比较起来,美国扩军速度已算是相当惊人了,波兰战役前全美武装力量一共不到35万人,到1941年,已扩充两倍达到百万规模。但与德国比较起来,美军的扩军速度简直就是渣渣——德国在1935年前恢复普遍兵役制度时全国只有20万兵力(10万国防军+10万预备役),到现在总兵力已将近1000万,且70%以上都可以说是一线战斗人员。
归根到底是美军训练强度太低、训练起点太低,这不是讽刺美国人笨或文化素质低,而是美国长期在自由主义氛围下,各种各样思想千奇百怪,青年普遍缺乏纪律性和尊重权威的意识,这对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十分不利。而德国则不然,德意志民族是欧洲国家中纪律性、服从性最强的国家,国社党上台后更是变本加厉推动一元化体制,一方面成立了希特勒青年团,大量青少年以野外求生的名义接受训练,以军训达到了训练“预备士兵”的目的,另一方面成立了国家劳动奉献团,名义上是参加义务劳动,但实际上通过整齐划一的指令、用铁镐、铁锹进行了实地军事训练。
这个训练过程绝不是嘻嘻哈哈的玩闹,更不是美国年轻一代喜欢的野营或体育运动可相提并论的,这是预备训练和动员体制,在这个过程中表现优异的人员会被组织者确定为队长——一旦参军就是基层骨干。而德国容克贵族与社会精英阶层对军人的重视,对军队生活的向往和强烈的复仇意志又是军事传统最深厚的培育土壤,再加上魏玛德国12年兵役制度下的军团团,这种制度化优势确保了扩军优势。
换而言之,之所以美国培养新兵要一年半(德国一般是半年),是因为新兵训练前期需要接受的服从意识、团队生活、纪律性德国人早在当兵前就已具备了,真正参军之后只要进行专项军事训练即可,而美国年轻人需要补课。更要命的是,美国参加战争比德国整整晚2年,德国已横扫欧洲且付出的伤亡代价不大,培养起拥有数百万精锐的一线部队,新兵入伍马上得到充分的锻炼。用面团来比喻,德国是面团基本完工,只要再加点水(新兵)就可以成型,而美国是面粉刚刚具备,正打算往里面放水(老兵)揉捏,离成型还早得很。
从师的编制也可看出来,德军光在东线陆军师一级的编制就超过了200个,加上西线和国内部分,总数将近300个,而美军陆军步兵师不满60个,装甲师10多个,再加2个空降师,基本就是美国陆军地面部队的基本盘,其余300多万兵力都在新兵营或者合成新编制的路上。
这100万有战斗力的部队又分多种情况:一部分兵力被麦克阿瑟带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作战,人数大概有15万左右;一部分被布莱德利带在南非,人数大概10万左右;另一部分待在英国,人数大约8万余,其余中美洲、南美洲驻军人数加起来超过6万——这些兵力加起来一共就占了40万。为执行联合要素行动,陆军一口气准备动用12个师(包括2个装甲师),这又占用了20万以上兵力。同时,由于非洲战役、东非之角战役的连续损失(总数超过10万),马歇尔手头掌握的、实际可用的一线兵力还不到30万,再刨除占比较大的装甲师,轻装步兵师只有15万左右。李奇微手里一个军两个空降师加起来将近3.5万人马,在这最后的15万兵力中所占分量是很重的。
马歇尔本来第一时间想调装甲师上百慕大,但马上想到这样时间估计来不及,德国人很可能明后天就到百慕大,盲目上装甲师弄不好被人半途包了饺子,增援百慕大速度必须要快,无论是从出动效率还是从作战,空降部队都是首选,更何况82空降师还有和德军交手的经历,他认为非常合适,罗斯福一问之下他就把82空降师报了出来。
“但82空降师不是刚刚遭到了惨重损失,整体减员超过四分之一?”
“从战场上撤下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