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秦楼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延朝万万想不到,自己原本只是想要浑水摸鱼,不料遇到的居然会是一条大鱼!
他原以为汤太医与沈太医是奉了密令,到江南来为太子寻医求药,只需要暗中做点手脚,令他们空手而归,京中的太子自然而然地,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反正太子迟早都要死,皇帝迟早要过继嗣子,他半点没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对,还自以为能搏一个从龙之功,为蜀王幼子得登大宝出一分力,今后便飞黄腾达了。
他到江南为官已经有大半年时光,对京中最新消息的了解有些滞后,只知道蜀王幼子在皇嗣之争中占了上风,若不是太子仍在,怕是立刻就能入继宫中了。太后寿辰过后不久,蜀王便火速回归蜀地,他也不清楚个中缘由,只觉得蜀王本就是以贺寿的名义入京的,寿辰之后返回藩地也是理所当然,蜀王妃与幼子仍在京城,可见蜀王府圣眷不减。些许对蜀王府不利的传闻,他就当作是谣言了。
他家人从京中写信来,自然也不会提起令涂家觉得丢脸的事。在家人看来,他区区一个县丞,如今也不过是在代县令的位子上,能为蜀王幼子的大业帮上什么忙呢?能在金陵做好他的官就行了,旁的也不必知道太多。因此,在李延朝眼里,京城里最有希望成为皇嗣的,仍旧是蜀王幼子呢。
黄晋成认为以蜀王府如今处于劣势的境况,一旦太子出事,最有可能上位的就是辽王世子赵硕,以此推断与蜀王妃以及涂家有亲的李延朝不可能愚蠢地对太子下手,可以说是高估了他。有人从京城源源不断地给黄晋成送来最新消息,李延朝可没有这个待遇。
李延朝对朝局的认识太过滞后,以至于他在路口的茶亭处,看见那个三十来岁气度不凡的男子时,心头只觉得狂喜不已。
他只远远见过太子两面,并不曾得以近身见过太子真颜,只知道太子大致的体型,然而,这并不妨碍他认出太子身边的人。除了东宫侍卫统领是他从前敬仰有加的高官以外,还有两、三名侍卫,他也都看着眼熟,似乎曾经在京中见到过他们护持在东宫车驾旁,而另一名牢牢紧跟在太子身后的侍卫,更正巧是他童年时的玩伴之一。
当年李家祖父还在高官位上,他仍旧是风风光光的世家子弟,京中官宦世家子弟、勋贵皇亲家的少年,不少都是他的熟人。后来祖父去世,家道中落,他方才与这些曾经的小伙伴们渐行渐远。但他仍旧时不时留意着这些人的消息,好寻机跟他们凑近乎,为自己谋点好处,也因为如此,他清楚地知道那名侍卫在传闻里,目前正在小汤山行宫执守。
小汤山行宫,就是京中传闻太子眼下正在休养的地方。
汤太医也好,那名童年玩伴也好,这些传闻中都驻守在小汤山行宫侍奉东宫太子殿下的人,全都出现在金陵城,齐奉一人为尊,而那人又恰好与传闻中太子的年纪、相貌、体型相仿——这个人的身份还会是谁?若说这仅仅是巧合,那也未免太多巧合了。
那人一定就是太子!
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京中人士都以为太子真的在小汤山行宫休养,宫中也没有消息传出来,甚至连太后都没知会涂家一声,但那也许只是为了封锁消息罢了。这也是件好事,这意味着太子若是在江南遇到危险,知情的人不会多,到时候随便寻个路遇肖小的理由,就能糊弄过去了。即使朝廷要追查,也追查不到“不知情”的人身上。
李延朝的心兴奋不已。当然,他不会轻举妄动。他不过是个小小的上元县代县令,上头两层上司盯着,他收买一两个衙差帮自己做私活,跟踪几个人不是问题,但若是在金陵地界上公然对太子不利,肯定没有好果子吃。朝廷若是追查下来,他可没把握瞒得住所有人。
这种事,自然是要让蜀王府的人自己来办了。他只要做那个通风报信的人就足够了。
心里正兴奋的李延朝,没顾得上跟刘捕头多说什么,也没有留意在他面前不远处经过的赵陌主仆,盘算好了接下来的计划后,便立刻赶回上元县衙,命心腹家人急速往京中送信。
蜀王已经回了蜀地,蜀王妃与其幼子还在京城。无论哪一边,都距离金陵甚远。为保险起见,李延朝决定要同时给双方送信,请他们早作决断。
他不知道太子会在金陵逗留多长时间,所以,如果蜀王府有意要做些什么,就必须尽快做决定了。他还在信中说明,会留意太子在金陵城内的行踪,等蜀王府的人到了金陵,只管来寻他便是。
一个时辰后,两匹快马迅速从上元县衙飞奔而出,一人往北,一人往西,分别出城急驰而去。
而这个时候,赵陌正身处夫子庙附近的宅子里,坐立不安。
他独自赶过来,... -->>
李延朝万万想不到,自己原本只是想要浑水摸鱼,不料遇到的居然会是一条大鱼!
他原以为汤太医与沈太医是奉了密令,到江南来为太子寻医求药,只需要暗中做点手脚,令他们空手而归,京中的太子自然而然地,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反正太子迟早都要死,皇帝迟早要过继嗣子,他半点没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对,还自以为能搏一个从龙之功,为蜀王幼子得登大宝出一分力,今后便飞黄腾达了。
他到江南为官已经有大半年时光,对京中最新消息的了解有些滞后,只知道蜀王幼子在皇嗣之争中占了上风,若不是太子仍在,怕是立刻就能入继宫中了。太后寿辰过后不久,蜀王便火速回归蜀地,他也不清楚个中缘由,只觉得蜀王本就是以贺寿的名义入京的,寿辰之后返回藩地也是理所当然,蜀王妃与幼子仍在京城,可见蜀王府圣眷不减。些许对蜀王府不利的传闻,他就当作是谣言了。
他家人从京中写信来,自然也不会提起令涂家觉得丢脸的事。在家人看来,他区区一个县丞,如今也不过是在代县令的位子上,能为蜀王幼子的大业帮上什么忙呢?能在金陵做好他的官就行了,旁的也不必知道太多。因此,在李延朝眼里,京城里最有希望成为皇嗣的,仍旧是蜀王幼子呢。
黄晋成认为以蜀王府如今处于劣势的境况,一旦太子出事,最有可能上位的就是辽王世子赵硕,以此推断与蜀王妃以及涂家有亲的李延朝不可能愚蠢地对太子下手,可以说是高估了他。有人从京城源源不断地给黄晋成送来最新消息,李延朝可没有这个待遇。
李延朝对朝局的认识太过滞后,以至于他在路口的茶亭处,看见那个三十来岁气度不凡的男子时,心头只觉得狂喜不已。
他只远远见过太子两面,并不曾得以近身见过太子真颜,只知道太子大致的体型,然而,这并不妨碍他认出太子身边的人。除了东宫侍卫统领是他从前敬仰有加的高官以外,还有两、三名侍卫,他也都看着眼熟,似乎曾经在京中见到过他们护持在东宫车驾旁,而另一名牢牢紧跟在太子身后的侍卫,更正巧是他童年时的玩伴之一。
当年李家祖父还在高官位上,他仍旧是风风光光的世家子弟,京中官宦世家子弟、勋贵皇亲家的少年,不少都是他的熟人。后来祖父去世,家道中落,他方才与这些曾经的小伙伴们渐行渐远。但他仍旧时不时留意着这些人的消息,好寻机跟他们凑近乎,为自己谋点好处,也因为如此,他清楚地知道那名侍卫在传闻里,目前正在小汤山行宫执守。
小汤山行宫,就是京中传闻太子眼下正在休养的地方。
汤太医也好,那名童年玩伴也好,这些传闻中都驻守在小汤山行宫侍奉东宫太子殿下的人,全都出现在金陵城,齐奉一人为尊,而那人又恰好与传闻中太子的年纪、相貌、体型相仿——这个人的身份还会是谁?若说这仅仅是巧合,那也未免太多巧合了。
那人一定就是太子!
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京中人士都以为太子真的在小汤山行宫休养,宫中也没有消息传出来,甚至连太后都没知会涂家一声,但那也许只是为了封锁消息罢了。这也是件好事,这意味着太子若是在江南遇到危险,知情的人不会多,到时候随便寻个路遇肖小的理由,就能糊弄过去了。即使朝廷要追查,也追查不到“不知情”的人身上。
李延朝的心兴奋不已。当然,他不会轻举妄动。他不过是个小小的上元县代县令,上头两层上司盯着,他收买一两个衙差帮自己做私活,跟踪几个人不是问题,但若是在金陵地界上公然对太子不利,肯定没有好果子吃。朝廷若是追查下来,他可没把握瞒得住所有人。
这种事,自然是要让蜀王府的人自己来办了。他只要做那个通风报信的人就足够了。
心里正兴奋的李延朝,没顾得上跟刘捕头多说什么,也没有留意在他面前不远处经过的赵陌主仆,盘算好了接下来的计划后,便立刻赶回上元县衙,命心腹家人急速往京中送信。
蜀王已经回了蜀地,蜀王妃与其幼子还在京城。无论哪一边,都距离金陵甚远。为保险起见,李延朝决定要同时给双方送信,请他们早作决断。
他不知道太子会在金陵逗留多长时间,所以,如果蜀王府有意要做些什么,就必须尽快做决定了。他还在信中说明,会留意太子在金陵城内的行踪,等蜀王府的人到了金陵,只管来寻他便是。
一个时辰后,两匹快马迅速从上元县衙飞奔而出,一人往北,一人往西,分别出城急驰而去。
而这个时候,赵陌正身处夫子庙附近的宅子里,坐立不安。
他独自赶过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