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寡妇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看那关中上来的小麦又白又大,决定背着老爹爹换一些麦种籽试验一下,只要麦子种到田里就刨不出来,说不定来年还能有个意想不到的收获。
屈清泉决定去找屈福禄的儿子屈礼仓商议,两家的老人是世交,屈礼仓跟屈清泉又成为最要好的朋友,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两个年轻人很对脾气。
两个年轻人一拍即合,决定违抗一次老爹爹的旨意,老年人形成旧的观念很难改变,屈福禄也不相信关中上来的麦种籽能适应凤栖的土地。大户人家老掌柜的都很威严,一般情况下屈鸿儒屈福禄决定了的事情儿子们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屈清泉和屈礼仓背过老爹爹驮了一些麦种籽去县政府兑换,大家都是熟人,县长屈志田没有不给两位年轻人兑换麦种籽的道理,两位年轻人换好麦种籽也不敢驮回家,屈鸿儒在县城外有场院有场房,主要是为了收割碾打方便,有时也能防雨,还能存放工具,场房修得还是有些规模,可能有十几间瓦屋,有时碾打下的粮食来不及晒干,也暂时在场房内寄存。
屈清泉和屈礼仓把兑换来的麦种籽暂时存放在场房内,两个年轻人商议,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决定给红麦种籽里搅和一些白麦,反正这件事不能让两家的老掌柜知道,要做得绝对保密。
凤栖县历经一季麦子绝收,人们对种麦子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很少有人打算把土地闲置下来明年种植大烟,当年生产力低下,四十万亩土地养活四万农业人口仍然有人食不果腹,灾荒年间路边仍然有倒毙的饿殍,有牲畜的人用牲畜犁地,没有牲畜的人家就用人拉犁,往往看见丈夫弯腰弓背拉着犁铧在前边走,媳妇扶着犁杖跟在后边。凤栖县政府补助的小麦种籽根本不够播种,有旧麦种籽的殷实人家趁机放债,借一还二、借一还三,各式各样的放债方式都有。反正人跟人不同,有人趁人之危,也有的人家把麦种籽无任何附加条件借给穷人。
两个年轻人偷换麦种籽的行为早被他们的老爹爹发现,屈福禄跟屈鸿儒在一起碰头,商量怎样处置两个不听话的后人。其实老掌柜们也不是有意跟儿子们为难,他们主要是放不下老爹爹那一份尊严。两个老庄稼把式种了一辈子粮食,他们的预见具有不可抗拒的权威。正是屈福禄屈鸿儒最早预见到了天将大旱,提前做好了准备,才使得两家人把损失降到最低。年轻人也忒大胆,竟敢违抗父命!
屈鸿儒和屈福禄分别当着他们全家人的面,把两个年轻人好一顿训斥,训斥完了告诫年轻人,坚决不能种关中的麦种!
屈清泉和屈礼仓自小接受的是三纲五常的教育,尽管他们满心委屈,但是还必须要按照父亲的意志执行。两个凤栖塬上的老庄稼把式,两个一辈子活得刚直不阿的老农民,终于按照自己的经验完成了小麦播种。冬天一场大雪,春天几场小雨,第二年小麦获得了丰收。屈鸿儒和屈福禄家的麦垛子照样比别人家大许多,因为他们是种庄稼的大户。可是碌碡下边碾出来的小麦却有很大的区别,关中跟凤栖混种的小麦产量最高,凤栖本地的小麦亩产不过三五斗。
新麦子打下来了,扬净晒干,放到石磨上磨成面,屈福禄和屈鸿儒端起饭碗教训俩个儿子:“吃吧,咱凤栖塬上的老红麦嚼上劲道。”
看那关中上来的小麦又白又大,决定背着老爹爹换一些麦种籽试验一下,只要麦子种到田里就刨不出来,说不定来年还能有个意想不到的收获。
屈清泉决定去找屈福禄的儿子屈礼仓商议,两家的老人是世交,屈礼仓跟屈清泉又成为最要好的朋友,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两个年轻人很对脾气。
两个年轻人一拍即合,决定违抗一次老爹爹的旨意,老年人形成旧的观念很难改变,屈福禄也不相信关中上来的麦种籽能适应凤栖的土地。大户人家老掌柜的都很威严,一般情况下屈鸿儒屈福禄决定了的事情儿子们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屈清泉和屈礼仓背过老爹爹驮了一些麦种籽去县政府兑换,大家都是熟人,县长屈志田没有不给两位年轻人兑换麦种籽的道理,两位年轻人换好麦种籽也不敢驮回家,屈鸿儒在县城外有场院有场房,主要是为了收割碾打方便,有时也能防雨,还能存放工具,场房修得还是有些规模,可能有十几间瓦屋,有时碾打下的粮食来不及晒干,也暂时在场房内寄存。
屈清泉和屈礼仓把兑换来的麦种籽暂时存放在场房内,两个年轻人商议,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决定给红麦种籽里搅和一些白麦,反正这件事不能让两家的老掌柜知道,要做得绝对保密。
凤栖县历经一季麦子绝收,人们对种麦子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很少有人打算把土地闲置下来明年种植大烟,当年生产力低下,四十万亩土地养活四万农业人口仍然有人食不果腹,灾荒年间路边仍然有倒毙的饿殍,有牲畜的人用牲畜犁地,没有牲畜的人家就用人拉犁,往往看见丈夫弯腰弓背拉着犁铧在前边走,媳妇扶着犁杖跟在后边。凤栖县政府补助的小麦种籽根本不够播种,有旧麦种籽的殷实人家趁机放债,借一还二、借一还三,各式各样的放债方式都有。反正人跟人不同,有人趁人之危,也有的人家把麦种籽无任何附加条件借给穷人。
两个年轻人偷换麦种籽的行为早被他们的老爹爹发现,屈福禄跟屈鸿儒在一起碰头,商量怎样处置两个不听话的后人。其实老掌柜们也不是有意跟儿子们为难,他们主要是放不下老爹爹那一份尊严。两个老庄稼把式种了一辈子粮食,他们的预见具有不可抗拒的权威。正是屈福禄屈鸿儒最早预见到了天将大旱,提前做好了准备,才使得两家人把损失降到最低。年轻人也忒大胆,竟敢违抗父命!
屈鸿儒和屈福禄分别当着他们全家人的面,把两个年轻人好一顿训斥,训斥完了告诫年轻人,坚决不能种关中的麦种!
屈清泉和屈礼仓自小接受的是三纲五常的教育,尽管他们满心委屈,但是还必须要按照父亲的意志执行。两个凤栖塬上的老庄稼把式,两个一辈子活得刚直不阿的老农民,终于按照自己的经验完成了小麦播种。冬天一场大雪,春天几场小雨,第二年小麦获得了丰收。屈鸿儒和屈福禄家的麦垛子照样比别人家大许多,因为他们是种庄稼的大户。可是碌碡下边碾出来的小麦却有很大的区别,关中跟凤栖混种的小麦产量最高,凤栖本地的小麦亩产不过三五斗。
新麦子打下来了,扬净晒干,放到石磨上磨成面,屈福禄和屈鸿儒端起饭碗教训俩个儿子:“吃吧,咱凤栖塬上的老红麦嚼上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