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红楼之熊孩子贾琮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话说刘侗将鲁国诸事交予了长子与心腹,一心在东瀛刘属安置移民。这日有鲁国书信传来,都是些寻常事物,其妻还送了个机巧的西洋小怀表来。刘侗打开怀表一瞧,里头竟藏了张纸,叠得四四方方;纸上写着一策,乃是朱桐笔迹。
刘侗看罢睁大了眼,猛吸几下气,毫不犹豫命人传信回去:“太太送的怀表我极喜欢,其中心意我明白,好的很。”愈发将朱桐当作心腹了。乃随手烧了纸条子道,“告诉太太,小六是个有福的。”刘侗年过半百雄风不减。上次回鲁国嫁女,顺带送了一个小妾几滴雨露,那小妾给他新添了一个幼子,比鲁王世子大了三四个月。
殊不知,这回却不是朱桐的主意。
那葫芦僧到了鲁国之后立时察觉出来,鲁王不过是个傀儡,跟着他得不了什么好处,便悄悄寻到朱桐向刘家投诚。朱桐知道他的底细,只说“知道了”三个字便打发他走。葫芦僧见朱先生显见未曾信他,遂出一计。
今鲁王与刘姑奶奶的幼子将将满月。极小的孩子都长得差不多。不如寻个和尚道士,只说这孩子有灾难,让送去庙宇道观养个一年半载。等孩子从庙里出来,模样儿早变了,换上一个刘家的孩子想必也没人看得出来。来日的鲁王便是刘家的种了。
朱桐听了点头道:“好一出偷梁换柱。”乃看着葫芦僧,“看来你心里果然有刘将军。”葫芦僧忙说了一串儿恭维话。
朱桐遂寻了刘侗长子刘戍来商议,道:“此计倒是不差,只有个极大的坏处,就是那换的孩子不能是刘家的,只能是寻常人家子弟、或是刘家忠心奴仆的孩子。”
刘戍道:“怎么不能是刘家的?换做别人家的岂不成了替外人得鲁国去?”
朱桐含笑道:“大公子回去与令堂说说,听听令堂可有念头没有。”
刘戍果然回府跟他母亲商议,刘夫人连连摆手:“胡闹!你老子上回还给你新添了个弟弟呢,难道换他?他既也是你爹的亲儿子,这会子还罢了;来日你爹保不齐顺势而为就让他当了个真鲁王也未可知。你这身份,想保命也不可能的。”
刘戍不在意道:“兵权在我手,他能如何?”
刘夫人道:“你总比不得你老子。他若想交兵权给旁人呢?莫看朱先生如今帮着你,那是因为你老子命他帮着你。”
刘戍道:“我瞧他对我比对我老子好。”
刘夫人只管摇头:“你不知道。”一时又说,“出主意的那人不怀好意,这是想引得你们父子不和。”
刘戍笑道:“母亲想多了。横竖那人根本见不到我老子,也没法子给他通信。最终写信给他老人家的还不是我或朱先生?改改就好。”乃返身出去见朱桐。
朱桐听见下头的人喊“刘大爷来了”连眉毛都没动一动,只管埋头批阅文书,口里道:“大爷已经问明白了?”
刘戍道:“你们这些文人偏是肚子里弯弯绕绕多!我母亲说了,你所言极是,回头给我老子去信,只说‘以寻常人家幼儿替之’。”
朱桐叹道:“大爷也长点心眼子,莫成日只泡在兵营里头。”
刘戍哼道:“今逢乱世。我虽没多大野心,也知道得兵营者得鲁国!”
朱桐一听这词儿便忍不住低头翻了个白眼子:“这话听着像是那回来的红骨记周冀公子的调子。”
“本来就是他说的,上回在庐州的时候他唠叨了我半日。”刘戍道,“横竖政务有你与诸位先生操持呢。”他笑拍了拍朱桐的肩,肉麻兮兮的说,“朱卿,辛苦啦~~”朱桐瞧了一眼他的手,拍掉。刘戍也不恼,吹着口哨跑了。
数日后,朱桐写了那纸条子塞入刘夫人送给刘侗的礼物当中送了过去。不想刘侗命人送回来的信儿竟还是让用他自己新生的小儿子顶替外孙的名头。朱桐正满心转着念头呢,外头有人来报,说是刘夫人遣了个心腹的婆子求见,朱桐命让她进来。只一眼便知道来者是谁,朱桐忙站来躬身行礼:“见过夫人。”
刘夫人点点头:“朱先生名不虚传。”乃坐下看着朱桐道,“朱先生看,如何是好?”
朱桐含笑道:“夫人勿忧,将军不过是少想了这一节罢了。”
刘夫人冷笑道:“他哪里是少想了。横竖戍儿与小六都是他儿子,他不介意罢了。”
朱桐道:“六爷才刚出生,尚不及教养。该将此子养成什么样子,最要紧的是乳母、侍女、先生。太上皇重文轻武。既是太上皇嫡长孙,依着他皇祖父的意思最好。早早的让这小世子念书识字,爱上词赋、莫沾些兵史即可。只是此事万万不可透漏给二姑奶奶,她方会教导小世子万万沾不得武事。她若知道儿子乃是幼弟,便不会忌惮了。”
刘夫人连连点头:“还是先生想的远!”
此计遂定。刘夫人知道太后信佛,命人去外头寻会装模做样的高僧去了。
却说那葫芦僧,虽得了鲁王眼青,左不过是个清客罢了,并没有随身护卫。这一日他在街头闲逛,忽然打个激灵,只觉寒意袭来,仿若当日在晋国遇见刺客时一般,忙四面张望,却并不曾见可疑之人。他心中暗叫不好,越是看不出来的越是厉害角色。离开太原时太过匆忙,来不及向晋王说明白。晋王在各家王爷身边都安置了探子,只怕鲁王也少不了。鲁王是个没脑子的,保不齐随口告诉了旁人自己曾去晋国为细作。若让晋王的人知道了,自己简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他眼珠子一转,急忙跑回了家中。乃提起笔来,给晋王写了一封长信。他道,当日,从前鲁王的人误以为他是自己人,给他传了口信,说是鲁王有急事要召他回鲁国。他因想着,这等机会千载难逢岂能错过?遂急匆匆赶来了鲁国。如今已得了一个极要紧的消息。后头乃将自己给刘侗出的主意写了上去,也不管刘侗用了没有。此信只随意搁在案头,他便假意睡觉去了。次... -->>
话说刘侗将鲁国诸事交予了长子与心腹,一心在东瀛刘属安置移民。这日有鲁国书信传来,都是些寻常事物,其妻还送了个机巧的西洋小怀表来。刘侗打开怀表一瞧,里头竟藏了张纸,叠得四四方方;纸上写着一策,乃是朱桐笔迹。
刘侗看罢睁大了眼,猛吸几下气,毫不犹豫命人传信回去:“太太送的怀表我极喜欢,其中心意我明白,好的很。”愈发将朱桐当作心腹了。乃随手烧了纸条子道,“告诉太太,小六是个有福的。”刘侗年过半百雄风不减。上次回鲁国嫁女,顺带送了一个小妾几滴雨露,那小妾给他新添了一个幼子,比鲁王世子大了三四个月。
殊不知,这回却不是朱桐的主意。
那葫芦僧到了鲁国之后立时察觉出来,鲁王不过是个傀儡,跟着他得不了什么好处,便悄悄寻到朱桐向刘家投诚。朱桐知道他的底细,只说“知道了”三个字便打发他走。葫芦僧见朱先生显见未曾信他,遂出一计。
今鲁王与刘姑奶奶的幼子将将满月。极小的孩子都长得差不多。不如寻个和尚道士,只说这孩子有灾难,让送去庙宇道观养个一年半载。等孩子从庙里出来,模样儿早变了,换上一个刘家的孩子想必也没人看得出来。来日的鲁王便是刘家的种了。
朱桐听了点头道:“好一出偷梁换柱。”乃看着葫芦僧,“看来你心里果然有刘将军。”葫芦僧忙说了一串儿恭维话。
朱桐遂寻了刘侗长子刘戍来商议,道:“此计倒是不差,只有个极大的坏处,就是那换的孩子不能是刘家的,只能是寻常人家子弟、或是刘家忠心奴仆的孩子。”
刘戍道:“怎么不能是刘家的?换做别人家的岂不成了替外人得鲁国去?”
朱桐含笑道:“大公子回去与令堂说说,听听令堂可有念头没有。”
刘戍果然回府跟他母亲商议,刘夫人连连摆手:“胡闹!你老子上回还给你新添了个弟弟呢,难道换他?他既也是你爹的亲儿子,这会子还罢了;来日你爹保不齐顺势而为就让他当了个真鲁王也未可知。你这身份,想保命也不可能的。”
刘戍不在意道:“兵权在我手,他能如何?”
刘夫人道:“你总比不得你老子。他若想交兵权给旁人呢?莫看朱先生如今帮着你,那是因为你老子命他帮着你。”
刘戍道:“我瞧他对我比对我老子好。”
刘夫人只管摇头:“你不知道。”一时又说,“出主意的那人不怀好意,这是想引得你们父子不和。”
刘戍笑道:“母亲想多了。横竖那人根本见不到我老子,也没法子给他通信。最终写信给他老人家的还不是我或朱先生?改改就好。”乃返身出去见朱桐。
朱桐听见下头的人喊“刘大爷来了”连眉毛都没动一动,只管埋头批阅文书,口里道:“大爷已经问明白了?”
刘戍道:“你们这些文人偏是肚子里弯弯绕绕多!我母亲说了,你所言极是,回头给我老子去信,只说‘以寻常人家幼儿替之’。”
朱桐叹道:“大爷也长点心眼子,莫成日只泡在兵营里头。”
刘戍哼道:“今逢乱世。我虽没多大野心,也知道得兵营者得鲁国!”
朱桐一听这词儿便忍不住低头翻了个白眼子:“这话听着像是那回来的红骨记周冀公子的调子。”
“本来就是他说的,上回在庐州的时候他唠叨了我半日。”刘戍道,“横竖政务有你与诸位先生操持呢。”他笑拍了拍朱桐的肩,肉麻兮兮的说,“朱卿,辛苦啦~~”朱桐瞧了一眼他的手,拍掉。刘戍也不恼,吹着口哨跑了。
数日后,朱桐写了那纸条子塞入刘夫人送给刘侗的礼物当中送了过去。不想刘侗命人送回来的信儿竟还是让用他自己新生的小儿子顶替外孙的名头。朱桐正满心转着念头呢,外头有人来报,说是刘夫人遣了个心腹的婆子求见,朱桐命让她进来。只一眼便知道来者是谁,朱桐忙站来躬身行礼:“见过夫人。”
刘夫人点点头:“朱先生名不虚传。”乃坐下看着朱桐道,“朱先生看,如何是好?”
朱桐含笑道:“夫人勿忧,将军不过是少想了这一节罢了。”
刘夫人冷笑道:“他哪里是少想了。横竖戍儿与小六都是他儿子,他不介意罢了。”
朱桐道:“六爷才刚出生,尚不及教养。该将此子养成什么样子,最要紧的是乳母、侍女、先生。太上皇重文轻武。既是太上皇嫡长孙,依着他皇祖父的意思最好。早早的让这小世子念书识字,爱上词赋、莫沾些兵史即可。只是此事万万不可透漏给二姑奶奶,她方会教导小世子万万沾不得武事。她若知道儿子乃是幼弟,便不会忌惮了。”
刘夫人连连点头:“还是先生想的远!”
此计遂定。刘夫人知道太后信佛,命人去外头寻会装模做样的高僧去了。
却说那葫芦僧,虽得了鲁王眼青,左不过是个清客罢了,并没有随身护卫。这一日他在街头闲逛,忽然打个激灵,只觉寒意袭来,仿若当日在晋国遇见刺客时一般,忙四面张望,却并不曾见可疑之人。他心中暗叫不好,越是看不出来的越是厉害角色。离开太原时太过匆忙,来不及向晋王说明白。晋王在各家王爷身边都安置了探子,只怕鲁王也少不了。鲁王是个没脑子的,保不齐随口告诉了旁人自己曾去晋国为细作。若让晋王的人知道了,自己简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他眼珠子一转,急忙跑回了家中。乃提起笔来,给晋王写了一封长信。他道,当日,从前鲁王的人误以为他是自己人,给他传了口信,说是鲁王有急事要召他回鲁国。他因想着,这等机会千载难逢岂能错过?遂急匆匆赶来了鲁国。如今已得了一个极要紧的消息。后头乃将自己给刘侗出的主意写了上去,也不管刘侗用了没有。此信只随意搁在案头,他便假意睡觉去了。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