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五代刀锋(出书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重进当即喝令将李景达密使斩首,随后将使者人头和劝降信送往开封。一边是李重进送来的劝降信,一边是张永德等人告发李重进的检举书,柴荣闻到了一丝不详的气息。后梁以来各个中原王朝的垮台,无一不是祸起萧墙,他决不能让这样的悲剧重演。柴荣略一思考,立即让人向李重进带话,意思是你的资历威望都比张永德高,年纪轻轻便执掌侍卫亲军,难免招人妒忌。如今大敌当前,务必要团结全军,请他以大局为重,拿出姿态,修复与张永德的关系。柴荣很清楚自己的左膀右臂,二人虽然都才华过人,但李重进为人耿直坦荡,而张永德却心机甚重,要说李重进谋反,他是万万不信的。
吃了皇帝给的定心丸,李重进平静了不少。他从寿州单骑直奔上蔡,面见张永德。张永德见李重进突然单骑来访,措手不及,不知此人葫芦里头卖的什么药,只好摆酒相迎。酒过三巡,李重进屏退左右,很诚恳地对张永德说:“我与将军同领禁军,可见皇上对你我的信任。如今淮南战局不容乐观,正是需要我二人同心协力之时,不可互相拆台内斗。今后将军在战场上有何需要,我李重进定然舍命相助。至于其他事,你大可放心,我就算死也不会做不利于大周与皇上的事!”李重进这番话一说,张永德顿时面红耳赤。尴尬之极的张永德只好赔笑道:“将军言重了,言重了。寿州之战,还需将军多多辛苦!”二人又招来众将,把酒言欢,总算把这梁子揭了过去。
不久,柴荣严令淮南节度使向训,要求约束军队,严肃军纪,不得惊扰百姓。随后,他又下诏大赦淮南各州,废除南唐设立的种种苛捐杂税。淮南民心这才逐渐安定下来。
暂时消除了隔阂的李重进、张永德果然变得异常神勇。屯兵下蔡的张永德把沿着淮水西进的南唐水军逮了个正着,双方在淮水展开大战。唐军以火船攻击浮桥,企图烧毁周军的渡淮通道。没想到张永德使出了铁锁横江的狠招,拦腰阻截淮水河道,唐军火船无法接近。不久天公也来帮忙,风向一变,自己放火烧了自己,唐军灰头土脸而回。当夜,张永德又派出擅长游泳的特种兵潜到敌船之下,系上铁锁,来了个瓮中捉鳖。第二天周军大举进攻,唐军这才发现战舰竟然被锁,进退失据,损失惨重。而李重进也似乎找到了感觉,主动出击,在寿州外围击败南唐援军,斩首三千级。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淮南战局终于转危为安。
第八章平定江淮
淮南战局的变化令柴荣不得不再度亲征。而这一次,他高超的军事艺术在凶险莫测的江淮战场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从刘仁赡到郭廷谓,一个个南唐名将灰飞烟灭。
40再征淮南
显德三年的这个冬天似乎特别短暂。冬至方过,小雪初晴,暖暖的阳光洒在洁白的大地上,宛如镀上了一层金色。站在薄雪覆盖的皇城城楼,俯视着气象万千的开封城,柴荣心头的阴霾一扫而光。短短半年,开封新城的建设进展神速,一条条街道,一座座桥梁,一栋栋建筑从无到有,鳞次栉比,巨大而美妙的画卷正在他眼前缓缓铺开。柴荣为王朴的杰出才干赞叹不已。他欣喜地拍拍王朴的肩头,激动地说:“这样下去,不出三年,新城便能初具规模。能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王爱卿功不可没,功不可没啊!”
王朴连忙行礼道:“这都是陛下亲力亲为,筹划有方,微臣只是做了一些分内的事,哪敢揽功!”说完,他扭头看了看身旁的范质、李谷,偷偷使了个眼色。王朴的意思很明白,看来皇帝今天心情不错,有什么要进谏的正好赶紧说!范质会意,轻咳两声,前趋一步奏道:“陛下,臣有一事,已在心中盘桓多时……”柴荣诧异地扭头过来,笑道:“宰相既然有事,何不早说?”范质缓缓道:“自陛下登基以来,内修政事,外征逆贼,疆域日益扩大,恩威泽被天下,万民无不拥戴,威名震于四海。臣以为,为长远计,应当早立太子,并分封皇子为王,如此才能保大周基业永固。”
听范质这么说,柴荣似乎有些惊讶。显然,一心扑在国事上的柴荣根本无暇考虑过这些事。沉吟片刻,柴荣摇了摇头:“儿子们都还年幼,更谈不上于国于民有什么功劳,草率封王,恐怕不妥。况且,那些随朕出生入死的功臣们的儿子都没加封,反而先封自己儿子,岂能心安!”
李谷见皇帝不听,心中有些着急,也上前劝道:“陛下大公无私,胸怀天下,自然令人敬仰。但分封皇子,自古如此,且如今外患未平,战乱未息,将皇子分封为王,震慑各地,也能令天下人安心。”王朴也接口说:“自唐以来,历代皇子大多幼年封王,甚至有刚满周岁便封王爵的,这已是不成文的规矩。陛下迟迟不分封皇子,恐会引人揣测非议。”
柴荣叹了口气,悠悠道:“皇后去世以来,朕一直在想,她曾多次劝朕不要征淮,朕却一意孤行,她殡天之时,也一定在为此事哀伤吧。单单这件事,就算满朝文武,支持朕的又有几人?所谓青鸾舞镜,悲鸣而亡。也许,独自前行,不被理解是朕的宿命吧。自朕登基以来,做了这么多不为人理解的事,再多一件又有何妨?”
听柴荣这样说,城楼上陷入了一片寂静。王朴等人抬眼看着沉思中的柴荣,一丝酸楚涌上心头。那张曾经英气十足的额上如今已皱纹浅露,而鬓角更多了几丝白发。这几年来,只要跟随柴荣左右的人,无不为他旺盛的精力而震撼。不管行军打仗,还是处理政务,事无巨细,柴荣无不事必躬亲。这样下去,就算是铁人也会被累倒。柴荣的做法连许多地方官员也有所耳闻,以至于有官员曾为此专门上书劝谏,柴荣却不为所动。私下里,众大臣不禁为柴荣的身体深感忧虑。唐亡以来,短短数十年间,中原王朝至周已历五代。频繁的王朝变更中,兄弟相残、父子相争之事屡见不鲜,而部属叛乱、篡权夺位之事更是层出不穷。远的不说,后周太祖郭威不就是发动兵变,“黄袍加身”才夺得皇位?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他们这么着急地劝柴荣将儿子封王,确是有备无患之法,以早早断了那些阴谋者的念想。
但柴荣却显然没兴趣考虑这些在他看来并不紧迫的事。在他看来,复兴中原,夺取淮南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在他心里,还有太多事要做,至于身后事,现在还远远没到考虑的时候。
一连数日,从淮南传来的战情文书纷至沓来。虽然张永德、李重进协力屡破唐军,但李景达仗着人多势众,沿淮水而上,步步为营,硬是突破层层阻截,一直突进到寿州西北十余里外的紫金山(今名八公山)。为了鼓舞寿州守军的士气,李景达让人在山上点起烽火,昼夜不息,与寿州城相互呼应,声势逼人。寿州城已被围整整一年,城中粮尽,李景达又令士兵沿着大营修筑夹墙,企图一直通到在寿州城下,将粮草和援兵运入城中。李重进大急,亲自领兵出击,双方在紫金山下鏖战数日,互有死伤。但南唐军势大,一边与周军缠战,一边加快修筑夹墙,希望尽快打通与寿州的联系。
负责淮南战事的周军总指挥向训如坐针毡。一旦南唐军主力与寿州城中的刘仁赡合流,战局再难收拾。危急关头,向训再也顾不得面子了,决定收缩兵力,将全军聚集于寿州、下蔡为中心的淮水两岸,同时急报开封,请求柴荣派兵救援。寿州城就像狠狠刺入淮南周军心脏的尖刀,向训不仅始终无法拔掉这把刀,反而深受其害,甚至到了自身难保的境地。
困守寿州的刘仁赡知道,决战之日已近。他支撑着虚弱的病体,召集全军将士,动情地说:“我是喝淮水长大的,生是淮南人,死作淮南鬼。我家世受国恩,如今却不能保境安民,为君分忧,这是我的耻辱!我虽然患病,也要奋力执戈,与诸君背城血战,死于旗鼓之下!”看着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从未落泪的刘仁赡泪盈眼眶,他哽咽着一字一字吐出了最后一句话:“无论如何,终不以大丈夫之节屈身以事二姓矣!”战场经验极为丰富的刘仁赡清楚,这也许是淮南战场最后的机会。如果趁后周援军尚未到达之际,与城外的南唐军主力里应外合,主动进攻,有可能一举把敌军赶回淮北,彻底解除寿州之围。
刘仁赡急信李景达,请求两军同时出击,对围城周军发起决战。没想到被李景达一通冷嘲热讽,严词拒绝。李景达在六合吃过大亏,再也不敢冒进,只想着把连通寿州城的那条夹墙修通才是正事。刘仁赡满腔热血却被一盆冷水浇了个透心凉,一气之下病倒在床。
寿州对峙的两军都进入了最艰难的时刻。破局之人,不仅需要坚定如铁的意志,更需要驾驭全局的头脑和奋勇无前的决心。向训与李景达,显然都不是这样的人。他们在寿州城外日复一日的肉搏,不过是一场真正大演出即将启幕的序曲。
不久,一个流言在淮南飞快地掠过,震动两军。传说后周皇帝柴荣又要再度亲征,亲手终结这场令人疲惫的拉锯战。寿州城内顿时暗流涌动,军心浮动。柴荣的上一次出现瞬间逆转了南唐军唾手可得的胜利,把半个淮南都风卷残云般夺了过去。如今寿州已濒临绝境,柴荣如果再度亲征,还有谁能阻挡?
这个消息让不少南唐将领的意志彻底崩溃。趁着夜色,一群南唐军人偷偷摸出城去,企图乘船逃往淮北,离开寿州这个水深火热之地。没想到刘仁赡早有防备,在淮水边暗布伏兵,将这伙逃兵一举抓获。等到这群可怜的俘虏被押到大帐,众人震惊地发现,里面竟有一人是刘仁赡的小儿子刘崇谏。事已至此,军校只好向病卧在床的刘仁赡如实报告。刘仁赡又怒又悲,挥挥手,艰难地说:“没什么好说的,按军法从事,斩!”
刘崇谏被带到了军营外,准备处决。众将个个面色苍白,但谁也不敢再劝。监军使周廷构实在不忍,冲到刘仁赡的门外大哭,恳求刀下留人。刘仁赡不为所动。周廷构急忙又派人向刘夫人求救,没想到刘夫人回话说:“贱妾对崇谏不是不怜爱,然而军法不可徇私,如果赦免他,刘氏就成为不忠之家,贱妾与刘公有何面目向全城军民交代!”军中将士听了,无不感动流泪。
刘仁赡斩子的消息不仅轰动全城,更震动淮南,连远在开封的柴荣也听说了此事。柴荣暗自心惊。都说南唐政事腐败,君臣无能,谁知竟有如此忠勇的将领。柴荣忽然想起上次前来议和的南唐使者孙晟还在开封,不如把此人找来问问,探一下敌国的底细,到底还有多少像刘仁赡这样厉害角色。
孙晟很快被带到了柴荣面前。赐座、赏酒之后,柴荣和颜悦色地问道:“公在南唐为相,事两代南唐主二十余年,对江南事可谓了如指掌。今日只有你我两人,大可推心置腹。朕征淮已有一年有余,方知南唐战力不可小觑。不知江南到底还有多少能征善战之兵,智勇双全之将,公可为我一一道来。”孙晟不禁冷笑,原来柴荣是想从自己口中探听南唐的虚实,他把我当什么人了,我岂是卖国求荣之徒!刘仁赡死守寿州,大义斩子之事已轰动天下,可谓功成名就。我孙晟在南唐为官二十年,极尽荣华,德高望重,如今已近暮年,如果连刘仁赡也不如,岂不是要遭天下人耻笑?
孙晟横下一条心,任凭柴荣发问,只是装聋作哑,绝不回应半字。柴荣大为尴尬,又强笑着说:“自公到来之后,朕待公可谓不薄。公却私下帮助江南与契丹人暗通款曲,连密信也被朕查获。朕不但没有追究,反而相待更厚。公为何却如此对朕?”不管柴荣如此谆谆劝诫,孙晟只昂着头,不发一言。柴荣终于发怒,霍然起身,拂袖而去。
过了几天,柴荣又令枢密院官员曹翰把孙晟带到右军巡院。酒过三巡,曹翰按照柴荣的嘱咐再三询问,孙晟依然闭口不言。曹翰再也无计可施,只好黯然道:“既然如此,陛下有令,赐公自杀。”孙晟早已做好必死的准备,整理衣帽,向南叩拜,大声道:“臣下今日以死报国,不负陛下!”言毕,泰然赴死。
刘仁赡、孙晟的表现令柴荣大为震动。虽然李璟无能,但南唐群臣中不乏忠勇之士,如此大敌,如不能彻底剪除,必成心腹之患。看来,要破寿州城下的困局,彻底平定淮南,只能再度亲征了。
显德四年(公元957年)元月,新年刚过,柴荣便召集群臣,商议再度征淮之事。谁知一提起淮南,众臣皆面露难色。一轮商议下来,大多认为南唐军力强大,没有必胜把握,再说淮南战事已拖延了这么久,消耗巨大,不如暂且撤兵。柴荣环顾群臣,心中烦闷,难道再次征淮又要落个一意孤行的名声?踌躇间,柴荣忽然眼睛一亮,一班重臣中,尚有一人缺席,正是宰相李谷。这几天,李谷正因病卧床在家,不能来朝。如果李谷能支持自己,这次出师便更有把握了。柴荣起身道:“今日李爱卿因病未到朝。首战淮南便是他为帅出征,南唐的底细,数他最清楚。范质、王溥二位爱卿可亲往李家与之商议此事。退朝!”
李谷的缺席算是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下。只是,李谷出征淮南曾吃了大亏,这一次,他会支持自己吗?
柴荣忐忑不安。满怀心事的他一路漫行,猛一抬头,竟已来到皇城西边。信步登上城楼,汴水悠悠,连天接地。再看岸边,一片密密麻麻的船坞,旌旗招展,人声鼎沸,显然正在忙碌着一项巨大的工程。柴荣只觉得晴空霹雳在脑中轰然炸响,他忽然想起一事,顿时热血翻涌,情不自禁用拳头在城墙上一砸,失声道:“如此大事,我竟险些忘记!”
41决战紫金山
柴荣猛然记起的正是一年前密令右骁卫大将军王环之事。那时,他令王环在汴水边修建战舰,训练水军,如今一年之期已过,不知那支尚在闺中的水师可堪大用?
皇帝亲临令王环兴奋异常。苦心经营一年有余,现在终于到了他的水师破茧而出,一鸣惊人之时。王环急促地挥动令旗,只听鼓点齐鸣,一艘巨大的战船翔风鼓浪,疾驰而出,正如一只破浪捕食的怪兽。柴荣定睛细看,只见此船下方两侧各有六轮,以轮激水,其行如飞;再看船上,塔楼高耸,数百名士兵手持弓弩,列阵以待。船舱以牛皮覆盖,可挡矢石,船头更耸起一只巨大的撞角,威风凛凛,势不可挡。王环手中旗语忽然一变,“呜”地一声,一片箭雨从船楼上直飞天际,划了道漂亮的弧线,狠狠地扑向靶舰。气势之大,连见惯了大场面的柴荣也不禁叫了一声好。
王环更加得意,令旗一展,船上扬起风帆,其速更快,如离弦之箭直扑靶舰。电光火石间,忽又从斜刺里冲出两艘小舰,一左一右向战舰夹击而来。柴荣目不转睛,正在想这战舰会如何应对,却见舰侧覆盖的牛皮忽然掀开,推出数门石炮。舰上士兵不慌不忙,对准来船,镇定发炮,巨石激射而出,正中敌船。岸上顿时一片喝彩。这艘战舰击退敌船,更不迟疑,乘风破浪,径直撞向靶舰。“轰”的一声巨响,撞角正中靶舰,那艘船当即倾覆,缓缓沉入水中。再看塔楼上的士兵,肃立不动,军阵不乱,显然训练有素。
“好!好!”看到如此精彩的表演,柴荣也不禁抚掌大呼。“天下只知南唐、吴越水军厉害,却不知我中原也练成了如此利器!”柴荣激动地挽住王环的双手,急道:“不知道将军已造成多少战舰,练成多少水军?”王环竖起三个指头:“大小战船三百艘,精壮之士万人,足可独当一面!”柴荣听罢,仰天大笑:“大事成矣。当年我力排众议,下决心疏通汴水、闵河、颍水直至淮水,耗费民力数十万,用时数年。当时,无人知朕想法,全都不以为然。如今,英雄终有用武之地矣!”
回到宫中,柴荣内心的激动尚未平复,又听内侍来报,说范质、王溥二人有急事来禀。柴荣急忙召入,只见两人皆面露喜色。“回禀陛下,得知陛下问话,李大人当即抱病而起,亲笔手书一封,请陛下御览。”范质从袖中摸出一封书信,双手奉上。柴荣接信,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看到最后,竟情不自禁地大声读了起来:“寿春危困,破在旦夕,若銮驾亲征,则将士争奋,援兵震恐,城中知亡,必可下矣!”读至此处,柴荣拍案长叹:“知我者,李谷也!”范、王二人知道柴荣决心已下,忙道:“李大人还托我二人带话,说这番亲征不同于上一次。上一次是因他作战不力,令陛下迫不得已,仓促南下。此次谋定而后动,必能大获全胜。”
柴荣微微一笑:“李谷胸藏十万兵,此言非虚。二位辛苦,下去歇息吧。”送走二人,柴荣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强压住自己的激动之情,让人拨亮灯火,铺好地图,独自静思起来。李谷说得没错,首征淮南,确实失之仓促。当时正阳浮桥危在旦夕,首要任务是挽救背水一战的全军,能在遭遇战中大败刘彦贞,堪称侥幸。而这一次,寿州之战看似已成死局,实则暗藏玄机,只要筹划得当,当大有可为。
跳跃的灯火下,柴荣细细俯看着藏龙卧虎,杀机四伏的淮南战局。刘仁赡死守寿州,已成困兽;围绕着这座孤城,一远一近,南唐布下了两支援军。李景达、陈觉、朱元等率南唐军主力屯于寿州西北的紫金山,郭廷谓则领军驻于濠州(今今安徽凤阳县)。如果这是一盘棋,紫金山附近的南唐军主力无疑是对手的大龙。只要能斩杀这条大龙,淮南之局全盘皆活。笑意渐渐浮上柴荣的嘴角,一个完整的攻击计划已在他头脑中渐渐成型。
显德四年(公元957年)二月,柴荣命王朴、张美、韩通等人留守京城,自己尽起精锐,再征淮南。与前次出征不同,除了军势雄壮的步骑大军,汴水上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幕。右骁卫大将军王环威风凛凛地挺立在船楼上,他身后是数百艘崭新的大小战舰,扬帆鼓浪,浩浩荡荡,从汴水入颍河,直扑淮水。
柴荣再度亲征的消息震动淮南。寿州城内,心力交瘁的刘仁赡闻报,仅能苦笑而已。他知道,翻盘的战机早已失去,柴荣此来,寿州再也难以保全。而南唐军主帅李景达更是惊慌失措,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柴荣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再度亲征。李景达忙令各路唐军收缩防线,将精锐集中于山北营寨。监军使陈觉更是感觉大祸临头,急忙密报金陵,请求援军,同时痛斥李景达贻误战机,以致全局被动,把责任全都推到了李景达身上。
南唐军上下乱成一团之时,柴荣已至下蔡,距离寿州仅有一水之隔。
江风猎猎,旌旗招展,千万人中,柴荣那身金盔金甲在冬日下闪耀着炫目的光芒。“各位将士,征淮之战已一年有余,战火延绵,生灵涂炭,朕深为痛惜!”柴荣环顾全军,眼里透出锐利的精光:“此番朕二度御驾亲征,在此立下誓言,不彻底击败淮南贼军,誓不北返!”全场欢声雷动,直冲云霄。皇帝有如此决心,自然令全军将士欢呼雀跃,兴奋异常,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当即杀上阵去。柴荣笑了,全军士气高涨,正是将士用命之时。不过他还需要等一等,王环的水师出现在淮水之时,才是水陆并进,发起决战之日。
后周大军云集北岸,令紫金山上的唐军更加恐慌。之前他们已吃过赵匡胤的苦头,柴荣手下大将尚且如此厉害,何况柴荣亲自上阵?监军使陈觉更是坐卧不安,大战在即,他想的不是怎样和李景达同心协力破敌,而是如何自保。负责他的军营正面防守的是李景达麾下大将朱元。这朱元算是南唐军中不可多得的一员悍将,数月前曾在舒州一带把周军杀得节节败退。但在陈觉眼里,朱元是李景达的心腹爱将,素来和自己不睦。让这样的人防守正面,岂不是自掘坟墓?陈觉越想越害怕,连夜向李璟密报,说朱元反复无常,不可领兵,请求急调武昌节度使杨守忠前来替换。李璟对军中情形一无所知,对陈觉却极为宠信。当下急调杨守忠到濠州,准备接替朱元的兵权。强敌当前,战幕将启,南唐军内部却出现了可怕的裂痕。
后周水军正沿着淮水滚滚而来。紫金山上的南唐士兵望着后周战舰连天接地,个个瞠目结舌。这条大江之上,从来都只见自己的水师耀武扬威,做梦也没想到敌军的庞大战舰会骤然出现在江天之间。
水军一至,柴荣立即下令,全军渡过下蔡浮桥,直扑寿州。一进寿州城下的周军大营,柴荣翻身下马,大步直奔中军营帐,连一刻也不再耽搁。对唐军在紫金山的兵力分布,柴荣早已了如指掌,他当即做出部署,令赵匡胤率精兵攻击南唐先锋寨以及山北营寨,王环率水军沿淮而下,清剿紫金山附近的南唐战舰,李重进则领兵紧紧围住寿州,决不让刘仁赡一兵一卒出城。最后,他站起身,正色道:“其他将领各率本部军马,围住紫金山。一旦赵将军得手,便分路进军,将贼军分割包围,聚而歼之!”斩其首,掐其尾,分割包围,聚而歼之,这便是柴荣定下的屠龙之策。
天方破晓,病卧在床的刘仁赡被战鼓的轰鸣声骤然惊醒。侍卫惊惶地跑了进来,结结巴巴地报告:“周军主力正向紫金山发动围攻!”刘仁赡闻报,骤然出了一身冷汗,忙道:“快扶我起来……此为生死存亡之时,我要到城头观战。”
刘仁赡坐上胡床,被侍卫们抬到了城楼上。他强撑病体,向西北望去。只见淮水上,密密麻麻的战舰连天接地,直扑紫金山南。舰队所到之处,如摧古拉朽,沿途南唐水寨纷纷火起,战船顿作鸟兽散。刘仁赡心中凉了半截,因为水军的优势,南唐一直保持着对周军浮桥的威胁,使后周军队不得不在淮水两岸保留了大量兵力以保护渡淮通道。如今水上优势荡然无存,柴荣不仅可以横扫淮水沿线,更可以毫无顾忌地挥师南下,淮南危矣!
刚想到此处,忽见部将遥指紫金山北,颤声大叫:“将军快看!”刘仁赡顺着那人手指方向望去,只见紫金山下人潮汹涌,战旗滚滚,显然周军正在猛攻山北营寨。忽又听城外战鼓震耳欲聋,喊杀声此起彼伏。一个侍卫跌跌撞撞扑上城楼,惊惶报道:“李重进率军正猛攻寿州四门,声势甚大!”此言一出,城楼上一片惊哗。刘仁赡扶住侍卫的肩头,缓... -->>
李重进当即喝令将李景达密使斩首,随后将使者人头和劝降信送往开封。一边是李重进送来的劝降信,一边是张永德等人告发李重进的检举书,柴荣闻到了一丝不详的气息。后梁以来各个中原王朝的垮台,无一不是祸起萧墙,他决不能让这样的悲剧重演。柴荣略一思考,立即让人向李重进带话,意思是你的资历威望都比张永德高,年纪轻轻便执掌侍卫亲军,难免招人妒忌。如今大敌当前,务必要团结全军,请他以大局为重,拿出姿态,修复与张永德的关系。柴荣很清楚自己的左膀右臂,二人虽然都才华过人,但李重进为人耿直坦荡,而张永德却心机甚重,要说李重进谋反,他是万万不信的。
吃了皇帝给的定心丸,李重进平静了不少。他从寿州单骑直奔上蔡,面见张永德。张永德见李重进突然单骑来访,措手不及,不知此人葫芦里头卖的什么药,只好摆酒相迎。酒过三巡,李重进屏退左右,很诚恳地对张永德说:“我与将军同领禁军,可见皇上对你我的信任。如今淮南战局不容乐观,正是需要我二人同心协力之时,不可互相拆台内斗。今后将军在战场上有何需要,我李重进定然舍命相助。至于其他事,你大可放心,我就算死也不会做不利于大周与皇上的事!”李重进这番话一说,张永德顿时面红耳赤。尴尬之极的张永德只好赔笑道:“将军言重了,言重了。寿州之战,还需将军多多辛苦!”二人又招来众将,把酒言欢,总算把这梁子揭了过去。
不久,柴荣严令淮南节度使向训,要求约束军队,严肃军纪,不得惊扰百姓。随后,他又下诏大赦淮南各州,废除南唐设立的种种苛捐杂税。淮南民心这才逐渐安定下来。
暂时消除了隔阂的李重进、张永德果然变得异常神勇。屯兵下蔡的张永德把沿着淮水西进的南唐水军逮了个正着,双方在淮水展开大战。唐军以火船攻击浮桥,企图烧毁周军的渡淮通道。没想到张永德使出了铁锁横江的狠招,拦腰阻截淮水河道,唐军火船无法接近。不久天公也来帮忙,风向一变,自己放火烧了自己,唐军灰头土脸而回。当夜,张永德又派出擅长游泳的特种兵潜到敌船之下,系上铁锁,来了个瓮中捉鳖。第二天周军大举进攻,唐军这才发现战舰竟然被锁,进退失据,损失惨重。而李重进也似乎找到了感觉,主动出击,在寿州外围击败南唐援军,斩首三千级。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淮南战局终于转危为安。
第八章平定江淮
淮南战局的变化令柴荣不得不再度亲征。而这一次,他高超的军事艺术在凶险莫测的江淮战场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从刘仁赡到郭廷谓,一个个南唐名将灰飞烟灭。
40再征淮南
显德三年的这个冬天似乎特别短暂。冬至方过,小雪初晴,暖暖的阳光洒在洁白的大地上,宛如镀上了一层金色。站在薄雪覆盖的皇城城楼,俯视着气象万千的开封城,柴荣心头的阴霾一扫而光。短短半年,开封新城的建设进展神速,一条条街道,一座座桥梁,一栋栋建筑从无到有,鳞次栉比,巨大而美妙的画卷正在他眼前缓缓铺开。柴荣为王朴的杰出才干赞叹不已。他欣喜地拍拍王朴的肩头,激动地说:“这样下去,不出三年,新城便能初具规模。能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王爱卿功不可没,功不可没啊!”
王朴连忙行礼道:“这都是陛下亲力亲为,筹划有方,微臣只是做了一些分内的事,哪敢揽功!”说完,他扭头看了看身旁的范质、李谷,偷偷使了个眼色。王朴的意思很明白,看来皇帝今天心情不错,有什么要进谏的正好赶紧说!范质会意,轻咳两声,前趋一步奏道:“陛下,臣有一事,已在心中盘桓多时……”柴荣诧异地扭头过来,笑道:“宰相既然有事,何不早说?”范质缓缓道:“自陛下登基以来,内修政事,外征逆贼,疆域日益扩大,恩威泽被天下,万民无不拥戴,威名震于四海。臣以为,为长远计,应当早立太子,并分封皇子为王,如此才能保大周基业永固。”
听范质这么说,柴荣似乎有些惊讶。显然,一心扑在国事上的柴荣根本无暇考虑过这些事。沉吟片刻,柴荣摇了摇头:“儿子们都还年幼,更谈不上于国于民有什么功劳,草率封王,恐怕不妥。况且,那些随朕出生入死的功臣们的儿子都没加封,反而先封自己儿子,岂能心安!”
李谷见皇帝不听,心中有些着急,也上前劝道:“陛下大公无私,胸怀天下,自然令人敬仰。但分封皇子,自古如此,且如今外患未平,战乱未息,将皇子分封为王,震慑各地,也能令天下人安心。”王朴也接口说:“自唐以来,历代皇子大多幼年封王,甚至有刚满周岁便封王爵的,这已是不成文的规矩。陛下迟迟不分封皇子,恐会引人揣测非议。”
柴荣叹了口气,悠悠道:“皇后去世以来,朕一直在想,她曾多次劝朕不要征淮,朕却一意孤行,她殡天之时,也一定在为此事哀伤吧。单单这件事,就算满朝文武,支持朕的又有几人?所谓青鸾舞镜,悲鸣而亡。也许,独自前行,不被理解是朕的宿命吧。自朕登基以来,做了这么多不为人理解的事,再多一件又有何妨?”
听柴荣这样说,城楼上陷入了一片寂静。王朴等人抬眼看着沉思中的柴荣,一丝酸楚涌上心头。那张曾经英气十足的额上如今已皱纹浅露,而鬓角更多了几丝白发。这几年来,只要跟随柴荣左右的人,无不为他旺盛的精力而震撼。不管行军打仗,还是处理政务,事无巨细,柴荣无不事必躬亲。这样下去,就算是铁人也会被累倒。柴荣的做法连许多地方官员也有所耳闻,以至于有官员曾为此专门上书劝谏,柴荣却不为所动。私下里,众大臣不禁为柴荣的身体深感忧虑。唐亡以来,短短数十年间,中原王朝至周已历五代。频繁的王朝变更中,兄弟相残、父子相争之事屡见不鲜,而部属叛乱、篡权夺位之事更是层出不穷。远的不说,后周太祖郭威不就是发动兵变,“黄袍加身”才夺得皇位?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他们这么着急地劝柴荣将儿子封王,确是有备无患之法,以早早断了那些阴谋者的念想。
但柴荣却显然没兴趣考虑这些在他看来并不紧迫的事。在他看来,复兴中原,夺取淮南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在他心里,还有太多事要做,至于身后事,现在还远远没到考虑的时候。
一连数日,从淮南传来的战情文书纷至沓来。虽然张永德、李重进协力屡破唐军,但李景达仗着人多势众,沿淮水而上,步步为营,硬是突破层层阻截,一直突进到寿州西北十余里外的紫金山(今名八公山)。为了鼓舞寿州守军的士气,李景达让人在山上点起烽火,昼夜不息,与寿州城相互呼应,声势逼人。寿州城已被围整整一年,城中粮尽,李景达又令士兵沿着大营修筑夹墙,企图一直通到在寿州城下,将粮草和援兵运入城中。李重进大急,亲自领兵出击,双方在紫金山下鏖战数日,互有死伤。但南唐军势大,一边与周军缠战,一边加快修筑夹墙,希望尽快打通与寿州的联系。
负责淮南战事的周军总指挥向训如坐针毡。一旦南唐军主力与寿州城中的刘仁赡合流,战局再难收拾。危急关头,向训再也顾不得面子了,决定收缩兵力,将全军聚集于寿州、下蔡为中心的淮水两岸,同时急报开封,请求柴荣派兵救援。寿州城就像狠狠刺入淮南周军心脏的尖刀,向训不仅始终无法拔掉这把刀,反而深受其害,甚至到了自身难保的境地。
困守寿州的刘仁赡知道,决战之日已近。他支撑着虚弱的病体,召集全军将士,动情地说:“我是喝淮水长大的,生是淮南人,死作淮南鬼。我家世受国恩,如今却不能保境安民,为君分忧,这是我的耻辱!我虽然患病,也要奋力执戈,与诸君背城血战,死于旗鼓之下!”看着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从未落泪的刘仁赡泪盈眼眶,他哽咽着一字一字吐出了最后一句话:“无论如何,终不以大丈夫之节屈身以事二姓矣!”战场经验极为丰富的刘仁赡清楚,这也许是淮南战场最后的机会。如果趁后周援军尚未到达之际,与城外的南唐军主力里应外合,主动进攻,有可能一举把敌军赶回淮北,彻底解除寿州之围。
刘仁赡急信李景达,请求两军同时出击,对围城周军发起决战。没想到被李景达一通冷嘲热讽,严词拒绝。李景达在六合吃过大亏,再也不敢冒进,只想着把连通寿州城的那条夹墙修通才是正事。刘仁赡满腔热血却被一盆冷水浇了个透心凉,一气之下病倒在床。
寿州对峙的两军都进入了最艰难的时刻。破局之人,不仅需要坚定如铁的意志,更需要驾驭全局的头脑和奋勇无前的决心。向训与李景达,显然都不是这样的人。他们在寿州城外日复一日的肉搏,不过是一场真正大演出即将启幕的序曲。
不久,一个流言在淮南飞快地掠过,震动两军。传说后周皇帝柴荣又要再度亲征,亲手终结这场令人疲惫的拉锯战。寿州城内顿时暗流涌动,军心浮动。柴荣的上一次出现瞬间逆转了南唐军唾手可得的胜利,把半个淮南都风卷残云般夺了过去。如今寿州已濒临绝境,柴荣如果再度亲征,还有谁能阻挡?
这个消息让不少南唐将领的意志彻底崩溃。趁着夜色,一群南唐军人偷偷摸出城去,企图乘船逃往淮北,离开寿州这个水深火热之地。没想到刘仁赡早有防备,在淮水边暗布伏兵,将这伙逃兵一举抓获。等到这群可怜的俘虏被押到大帐,众人震惊地发现,里面竟有一人是刘仁赡的小儿子刘崇谏。事已至此,军校只好向病卧在床的刘仁赡如实报告。刘仁赡又怒又悲,挥挥手,艰难地说:“没什么好说的,按军法从事,斩!”
刘崇谏被带到了军营外,准备处决。众将个个面色苍白,但谁也不敢再劝。监军使周廷构实在不忍,冲到刘仁赡的门外大哭,恳求刀下留人。刘仁赡不为所动。周廷构急忙又派人向刘夫人求救,没想到刘夫人回话说:“贱妾对崇谏不是不怜爱,然而军法不可徇私,如果赦免他,刘氏就成为不忠之家,贱妾与刘公有何面目向全城军民交代!”军中将士听了,无不感动流泪。
刘仁赡斩子的消息不仅轰动全城,更震动淮南,连远在开封的柴荣也听说了此事。柴荣暗自心惊。都说南唐政事腐败,君臣无能,谁知竟有如此忠勇的将领。柴荣忽然想起上次前来议和的南唐使者孙晟还在开封,不如把此人找来问问,探一下敌国的底细,到底还有多少像刘仁赡这样厉害角色。
孙晟很快被带到了柴荣面前。赐座、赏酒之后,柴荣和颜悦色地问道:“公在南唐为相,事两代南唐主二十余年,对江南事可谓了如指掌。今日只有你我两人,大可推心置腹。朕征淮已有一年有余,方知南唐战力不可小觑。不知江南到底还有多少能征善战之兵,智勇双全之将,公可为我一一道来。”孙晟不禁冷笑,原来柴荣是想从自己口中探听南唐的虚实,他把我当什么人了,我岂是卖国求荣之徒!刘仁赡死守寿州,大义斩子之事已轰动天下,可谓功成名就。我孙晟在南唐为官二十年,极尽荣华,德高望重,如今已近暮年,如果连刘仁赡也不如,岂不是要遭天下人耻笑?
孙晟横下一条心,任凭柴荣发问,只是装聋作哑,绝不回应半字。柴荣大为尴尬,又强笑着说:“自公到来之后,朕待公可谓不薄。公却私下帮助江南与契丹人暗通款曲,连密信也被朕查获。朕不但没有追究,反而相待更厚。公为何却如此对朕?”不管柴荣如此谆谆劝诫,孙晟只昂着头,不发一言。柴荣终于发怒,霍然起身,拂袖而去。
过了几天,柴荣又令枢密院官员曹翰把孙晟带到右军巡院。酒过三巡,曹翰按照柴荣的嘱咐再三询问,孙晟依然闭口不言。曹翰再也无计可施,只好黯然道:“既然如此,陛下有令,赐公自杀。”孙晟早已做好必死的准备,整理衣帽,向南叩拜,大声道:“臣下今日以死报国,不负陛下!”言毕,泰然赴死。
刘仁赡、孙晟的表现令柴荣大为震动。虽然李璟无能,但南唐群臣中不乏忠勇之士,如此大敌,如不能彻底剪除,必成心腹之患。看来,要破寿州城下的困局,彻底平定淮南,只能再度亲征了。
显德四年(公元957年)元月,新年刚过,柴荣便召集群臣,商议再度征淮之事。谁知一提起淮南,众臣皆面露难色。一轮商议下来,大多认为南唐军力强大,没有必胜把握,再说淮南战事已拖延了这么久,消耗巨大,不如暂且撤兵。柴荣环顾群臣,心中烦闷,难道再次征淮又要落个一意孤行的名声?踌躇间,柴荣忽然眼睛一亮,一班重臣中,尚有一人缺席,正是宰相李谷。这几天,李谷正因病卧床在家,不能来朝。如果李谷能支持自己,这次出师便更有把握了。柴荣起身道:“今日李爱卿因病未到朝。首战淮南便是他为帅出征,南唐的底细,数他最清楚。范质、王溥二位爱卿可亲往李家与之商议此事。退朝!”
李谷的缺席算是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下。只是,李谷出征淮南曾吃了大亏,这一次,他会支持自己吗?
柴荣忐忑不安。满怀心事的他一路漫行,猛一抬头,竟已来到皇城西边。信步登上城楼,汴水悠悠,连天接地。再看岸边,一片密密麻麻的船坞,旌旗招展,人声鼎沸,显然正在忙碌着一项巨大的工程。柴荣只觉得晴空霹雳在脑中轰然炸响,他忽然想起一事,顿时热血翻涌,情不自禁用拳头在城墙上一砸,失声道:“如此大事,我竟险些忘记!”
41决战紫金山
柴荣猛然记起的正是一年前密令右骁卫大将军王环之事。那时,他令王环在汴水边修建战舰,训练水军,如今一年之期已过,不知那支尚在闺中的水师可堪大用?
皇帝亲临令王环兴奋异常。苦心经营一年有余,现在终于到了他的水师破茧而出,一鸣惊人之时。王环急促地挥动令旗,只听鼓点齐鸣,一艘巨大的战船翔风鼓浪,疾驰而出,正如一只破浪捕食的怪兽。柴荣定睛细看,只见此船下方两侧各有六轮,以轮激水,其行如飞;再看船上,塔楼高耸,数百名士兵手持弓弩,列阵以待。船舱以牛皮覆盖,可挡矢石,船头更耸起一只巨大的撞角,威风凛凛,势不可挡。王环手中旗语忽然一变,“呜”地一声,一片箭雨从船楼上直飞天际,划了道漂亮的弧线,狠狠地扑向靶舰。气势之大,连见惯了大场面的柴荣也不禁叫了一声好。
王环更加得意,令旗一展,船上扬起风帆,其速更快,如离弦之箭直扑靶舰。电光火石间,忽又从斜刺里冲出两艘小舰,一左一右向战舰夹击而来。柴荣目不转睛,正在想这战舰会如何应对,却见舰侧覆盖的牛皮忽然掀开,推出数门石炮。舰上士兵不慌不忙,对准来船,镇定发炮,巨石激射而出,正中敌船。岸上顿时一片喝彩。这艘战舰击退敌船,更不迟疑,乘风破浪,径直撞向靶舰。“轰”的一声巨响,撞角正中靶舰,那艘船当即倾覆,缓缓沉入水中。再看塔楼上的士兵,肃立不动,军阵不乱,显然训练有素。
“好!好!”看到如此精彩的表演,柴荣也不禁抚掌大呼。“天下只知南唐、吴越水军厉害,却不知我中原也练成了如此利器!”柴荣激动地挽住王环的双手,急道:“不知道将军已造成多少战舰,练成多少水军?”王环竖起三个指头:“大小战船三百艘,精壮之士万人,足可独当一面!”柴荣听罢,仰天大笑:“大事成矣。当年我力排众议,下决心疏通汴水、闵河、颍水直至淮水,耗费民力数十万,用时数年。当时,无人知朕想法,全都不以为然。如今,英雄终有用武之地矣!”
回到宫中,柴荣内心的激动尚未平复,又听内侍来报,说范质、王溥二人有急事来禀。柴荣急忙召入,只见两人皆面露喜色。“回禀陛下,得知陛下问话,李大人当即抱病而起,亲笔手书一封,请陛下御览。”范质从袖中摸出一封书信,双手奉上。柴荣接信,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看到最后,竟情不自禁地大声读了起来:“寿春危困,破在旦夕,若銮驾亲征,则将士争奋,援兵震恐,城中知亡,必可下矣!”读至此处,柴荣拍案长叹:“知我者,李谷也!”范、王二人知道柴荣决心已下,忙道:“李大人还托我二人带话,说这番亲征不同于上一次。上一次是因他作战不力,令陛下迫不得已,仓促南下。此次谋定而后动,必能大获全胜。”
柴荣微微一笑:“李谷胸藏十万兵,此言非虚。二位辛苦,下去歇息吧。”送走二人,柴荣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强压住自己的激动之情,让人拨亮灯火,铺好地图,独自静思起来。李谷说得没错,首征淮南,确实失之仓促。当时正阳浮桥危在旦夕,首要任务是挽救背水一战的全军,能在遭遇战中大败刘彦贞,堪称侥幸。而这一次,寿州之战看似已成死局,实则暗藏玄机,只要筹划得当,当大有可为。
跳跃的灯火下,柴荣细细俯看着藏龙卧虎,杀机四伏的淮南战局。刘仁赡死守寿州,已成困兽;围绕着这座孤城,一远一近,南唐布下了两支援军。李景达、陈觉、朱元等率南唐军主力屯于寿州西北的紫金山,郭廷谓则领军驻于濠州(今今安徽凤阳县)。如果这是一盘棋,紫金山附近的南唐军主力无疑是对手的大龙。只要能斩杀这条大龙,淮南之局全盘皆活。笑意渐渐浮上柴荣的嘴角,一个完整的攻击计划已在他头脑中渐渐成型。
显德四年(公元957年)二月,柴荣命王朴、张美、韩通等人留守京城,自己尽起精锐,再征淮南。与前次出征不同,除了军势雄壮的步骑大军,汴水上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幕。右骁卫大将军王环威风凛凛地挺立在船楼上,他身后是数百艘崭新的大小战舰,扬帆鼓浪,浩浩荡荡,从汴水入颍河,直扑淮水。
柴荣再度亲征的消息震动淮南。寿州城内,心力交瘁的刘仁赡闻报,仅能苦笑而已。他知道,翻盘的战机早已失去,柴荣此来,寿州再也难以保全。而南唐军主帅李景达更是惊慌失措,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柴荣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再度亲征。李景达忙令各路唐军收缩防线,将精锐集中于山北营寨。监军使陈觉更是感觉大祸临头,急忙密报金陵,请求援军,同时痛斥李景达贻误战机,以致全局被动,把责任全都推到了李景达身上。
南唐军上下乱成一团之时,柴荣已至下蔡,距离寿州仅有一水之隔。
江风猎猎,旌旗招展,千万人中,柴荣那身金盔金甲在冬日下闪耀着炫目的光芒。“各位将士,征淮之战已一年有余,战火延绵,生灵涂炭,朕深为痛惜!”柴荣环顾全军,眼里透出锐利的精光:“此番朕二度御驾亲征,在此立下誓言,不彻底击败淮南贼军,誓不北返!”全场欢声雷动,直冲云霄。皇帝有如此决心,自然令全军将士欢呼雀跃,兴奋异常,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当即杀上阵去。柴荣笑了,全军士气高涨,正是将士用命之时。不过他还需要等一等,王环的水师出现在淮水之时,才是水陆并进,发起决战之日。
后周大军云集北岸,令紫金山上的唐军更加恐慌。之前他们已吃过赵匡胤的苦头,柴荣手下大将尚且如此厉害,何况柴荣亲自上阵?监军使陈觉更是坐卧不安,大战在即,他想的不是怎样和李景达同心协力破敌,而是如何自保。负责他的军营正面防守的是李景达麾下大将朱元。这朱元算是南唐军中不可多得的一员悍将,数月前曾在舒州一带把周军杀得节节败退。但在陈觉眼里,朱元是李景达的心腹爱将,素来和自己不睦。让这样的人防守正面,岂不是自掘坟墓?陈觉越想越害怕,连夜向李璟密报,说朱元反复无常,不可领兵,请求急调武昌节度使杨守忠前来替换。李璟对军中情形一无所知,对陈觉却极为宠信。当下急调杨守忠到濠州,准备接替朱元的兵权。强敌当前,战幕将启,南唐军内部却出现了可怕的裂痕。
后周水军正沿着淮水滚滚而来。紫金山上的南唐士兵望着后周战舰连天接地,个个瞠目结舌。这条大江之上,从来都只见自己的水师耀武扬威,做梦也没想到敌军的庞大战舰会骤然出现在江天之间。
水军一至,柴荣立即下令,全军渡过下蔡浮桥,直扑寿州。一进寿州城下的周军大营,柴荣翻身下马,大步直奔中军营帐,连一刻也不再耽搁。对唐军在紫金山的兵力分布,柴荣早已了如指掌,他当即做出部署,令赵匡胤率精兵攻击南唐先锋寨以及山北营寨,王环率水军沿淮而下,清剿紫金山附近的南唐战舰,李重进则领兵紧紧围住寿州,决不让刘仁赡一兵一卒出城。最后,他站起身,正色道:“其他将领各率本部军马,围住紫金山。一旦赵将军得手,便分路进军,将贼军分割包围,聚而歼之!”斩其首,掐其尾,分割包围,聚而歼之,这便是柴荣定下的屠龙之策。
天方破晓,病卧在床的刘仁赡被战鼓的轰鸣声骤然惊醒。侍卫惊惶地跑了进来,结结巴巴地报告:“周军主力正向紫金山发动围攻!”刘仁赡闻报,骤然出了一身冷汗,忙道:“快扶我起来……此为生死存亡之时,我要到城头观战。”
刘仁赡坐上胡床,被侍卫们抬到了城楼上。他强撑病体,向西北望去。只见淮水上,密密麻麻的战舰连天接地,直扑紫金山南。舰队所到之处,如摧古拉朽,沿途南唐水寨纷纷火起,战船顿作鸟兽散。刘仁赡心中凉了半截,因为水军的优势,南唐一直保持着对周军浮桥的威胁,使后周军队不得不在淮水两岸保留了大量兵力以保护渡淮通道。如今水上优势荡然无存,柴荣不仅可以横扫淮水沿线,更可以毫无顾忌地挥师南下,淮南危矣!
刚想到此处,忽见部将遥指紫金山北,颤声大叫:“将军快看!”刘仁赡顺着那人手指方向望去,只见紫金山下人潮汹涌,战旗滚滚,显然周军正在猛攻山北营寨。忽又听城外战鼓震耳欲聋,喊杀声此起彼伏。一个侍卫跌跌撞撞扑上城楼,惊惶报道:“李重进率军正猛攻寿州四门,声势甚大!”此言一出,城楼上一片惊哗。刘仁赡扶住侍卫的肩头,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