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桓温一直把刘琨视为偶像,他听罢,甚是高兴,赶忙追问:“你快说说,我哪像他?”
“脸型像,但薄了;眼睛像,但小了;胡须像,但没刘司空乌黑油亮;身形也像,但比刘司空矮;连说话声音都像,只是没刘司空雄壮。”
这番存心找碴儿,挤对且言辞规整的排比转折句,难道能出自一个刚被桓温从胡人手中救出的老妇人之口吗?老妇人是脑子进水,还是无理取闹?抑或是恩将仇报,闲得找死?毋宁说,这番恶心桓温的话是出自后世史家之口吧。
此时,桓温的心跳已经停止了。
在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桓温突然看到远处闪着一点光芒,他向着光的方向跑去,一瞬间,他又矗立于广袤的中原大地,身后跟着百万雄师,他重新回到了那个荡气回肠、波澜壮阔的北伐时代。
一位老妇人站在桓温面前,笑着说道:“您长得可真像刘司空。”
桓温也笑望着老妇人。
“我以前长得更像。只是这些年,相貌不知怎的有些变了……”
公元373年8月21日,东晋丞相、大司马、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扬州牧、徐兗二州刺史、平北将军、使持节、南郡公桓温薨。享年六十二岁。
桓温死后,谢安任尚书仆射兼吏部事务,王彪之任尚书令,二人总揽尚书台政务。王坦之任中书令,成为中书省首席大员。政坛基本被陈郡谢氏、琅邪王氏、太原王氏三大家族瓜分。
桓温五弟桓冲则继续担任帝国西线最高统帅。谢安与桓冲虽互有猜忌,但二人还是本着东西平衡的原则,携手共抗胡人。
十年后,公元383年秋,前秦苻坚率百万大军南下,意图吞并东晋。
当时,桓冲在西线牵制敌军,而东线兵权已尽归陈郡谢氏之手。谢安任最高统帅,侄子谢玄在淮南一带阻击前秦前锋。
该年12月,谢玄率五千北府兵(前身即郗鉴组建的京口流民军)强渡洛涧,阵斩数万前秦军。来年1月,谢玄率八万北府兵在淝水一举击败十倍于己的敌军主力,挽救了东晋王朝。
尾声
这年冬天格外寒冷,江南下起了罕见的鹅毛大雪。
深夜,家家户户早已熄灯安睡,但漫山遍野的雪反射着月光,将天地间照得仿佛如白昼一般明亮。到处都是自然纯洁的白色。
毕竟地处南方,虽然下雪,湖面却没有冻结。就在扬州会稽郡曹娥江上,一艘小舟正顶着大雪缓缓溯流而上。
舟头站着一个人,这人身穿裘皮大衣,口中咏颂着西晋名士左思(“金谷二十四友”之一)的《招隐诗》。他时不时抬头仰望皓月,又时不时四周眺望,极尽贪婪地欣赏这绝世美景。他甚至连眼皮都不舍得眨一下,生怕错过任何一处景观,致令遗憾终生。
这人名叫王徽之,便是“书圣”王羲之第五子。他雪夜行舟只为去见个朋友,不为别的,全因随性,而且,他觉得在此情此景之下,也唯有去找那位朋友才不会玷污了这份纯净。
小舟行了整整一夜,天空渐渐泛白,东方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照耀着雪地,白里透着金色,与夜景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意境。
随着日头升起,小舟行到剡县(今浙江省嵊州市)。一栋雅致的宅子离王徽之越来越近,这里正是他朋友的住处。
须臾,小舟靠岸,船工把桨横在船上:“先生,咱们到了。”
王徽之却没下船,他望了望朋友的宅子,转头言道:“走吧,咱们回去。”
“啊?”船工目瞪口呆,“好不容易到了,您怎么又要回去?”
“乘兴而来,尽兴而去,又何必非要见安道一面不可呢?”
王徽之口称的这位安道即是他朋友的字,安道姓戴名逵,乃是当时一位著名的隐士,其人多才多艺,绘画、雕塑、音乐、文章无所不精。戴逵出身士族,父祖兄弟俱入仕途,但他自己却对官场唯恐避之不及。
早先,武陵王司马曦得势时,曾派人邀请戴逵来府上鼓琴助兴。
戴逵闻言,指着来使的鼻子叱道:“你们以为我戴安道是专供王侯消遣的伶人吗?”言讫,他当着使者的面将琴摔了个粉碎。
淝水之战期间,戴逵的哥哥戴逯随谢氏出征,屡立战功。一次,谢安问戴逯:“你们兄弟一个归隐山林,一个建功立业,为何追求如此大相径庭?”
戴逯答道:“我忍受不了清苦,正如舍弟忍受不了官场是一个道理。”
谢安听罢,对戴逵愈发好奇,他很想见见这位隐士,更奢望能凭三寸不烂之舌邀戴逵出仕。
过了些日子,谢安趁着闲暇来到会稽剡县,并循着乡人的指引找到戴逵的家。
敲了几下门,宅门打开,一名仆役探出头来,疑惑地盯着谢安。
“请问戴君在否?”
仆役也不多问,直接将谢安领进了屋:“先生正在后院作画,请您稍候片刻。”
谢安闲得无聊,随手捡起案几上一本书。
一旁,仆役边忙叨家务边言道:“这是我家先生写的,您自可随意翻看。”
谢安点了点头。只见这本书名为“竹林七贤论”。他有些纳闷。竹林七贤?从没听说过,是什么人呢?
翻开第一页,开篇写道:“嵇康字叔夜……”谢安明白了。“竹林七贤”原来是戴逵给这帮魏朝名士起的雅号。
谢安读得兴致盎然,不知不觉一个下午就过去了。他和戴逵从未谋面,但看完这本书,他仿佛觉得自己已完全感知到戴逵的内心世界。他确定,戴逵是绝对不会出仕的。
这时,仆役招呼谢安:“我家先生刚刚画完,请您到后院一叙。”
谢安转到后院,只见院子里杂七杂八堆满了各种雕塑,其中尤以佛像居多,佛像个个憨态可掬,技艺巧夺天工。
在院落中央,一个人正端详着一幅墨迹未干的画。这人正是戴逵。
戴逵见谢安走来,招呼道:“让您久等,实在不好意思。来来来,您看看我这画画得如何?”
谢安揖手,打算先自报名讳:“在下是……”
“哎!既然到我这里,肯定是同道中人。不必报名,咱们先看画!”戴逵见谢安这身打扮,已知这必是一位公卿贵胄,他打断了谢安的话,以免搅了自己的雅兴。
谢安笑笑,只得上前。
这是一幅宽幅画作。画中共有八个人席地而坐,人与人之间隔以松柏槐柳竹等树木,八人旁边均注明了姓名。
谢安从右至左看起。
第一人身材矮小精悍,眼神中颇有几分市侩气,他跷腿斜靠在案几上,手持玉如意。旁边有个大酒樽盛满了酒,酒樽中还浮着一只俏皮的小鸭玩偶。这人是爱财如命的王戎。
第二人头裹方巾,神情明显比其他人显得沉稳持重,他端着酒樽正欲畅饮。这人是深富政治智慧的山涛。
第三人发髻包巾,左手支地,右手举在唇边,正得意地吹着口哨,他旁边也摆着个配小鸭玩偶的酒樽。这人是擅吹口哨的阮籍。
第四人梳着双发髻,相貌清秀,眼神桀骜不驯,膝上摆着一张琴正自抚弄。这人是“广陵绝响”嵇康。
第五人神情略显忧愁,闭着双眼,倚靠大树冥思苦想。这人是为《庄子》作注解的向秀。
&nbs... -->>
桓温一直把刘琨视为偶像,他听罢,甚是高兴,赶忙追问:“你快说说,我哪像他?”
“脸型像,但薄了;眼睛像,但小了;胡须像,但没刘司空乌黑油亮;身形也像,但比刘司空矮;连说话声音都像,只是没刘司空雄壮。”
这番存心找碴儿,挤对且言辞规整的排比转折句,难道能出自一个刚被桓温从胡人手中救出的老妇人之口吗?老妇人是脑子进水,还是无理取闹?抑或是恩将仇报,闲得找死?毋宁说,这番恶心桓温的话是出自后世史家之口吧。
此时,桓温的心跳已经停止了。
在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桓温突然看到远处闪着一点光芒,他向着光的方向跑去,一瞬间,他又矗立于广袤的中原大地,身后跟着百万雄师,他重新回到了那个荡气回肠、波澜壮阔的北伐时代。
一位老妇人站在桓温面前,笑着说道:“您长得可真像刘司空。”
桓温也笑望着老妇人。
“我以前长得更像。只是这些年,相貌不知怎的有些变了……”
公元373年8月21日,东晋丞相、大司马、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扬州牧、徐兗二州刺史、平北将军、使持节、南郡公桓温薨。享年六十二岁。
桓温死后,谢安任尚书仆射兼吏部事务,王彪之任尚书令,二人总揽尚书台政务。王坦之任中书令,成为中书省首席大员。政坛基本被陈郡谢氏、琅邪王氏、太原王氏三大家族瓜分。
桓温五弟桓冲则继续担任帝国西线最高统帅。谢安与桓冲虽互有猜忌,但二人还是本着东西平衡的原则,携手共抗胡人。
十年后,公元383年秋,前秦苻坚率百万大军南下,意图吞并东晋。
当时,桓冲在西线牵制敌军,而东线兵权已尽归陈郡谢氏之手。谢安任最高统帅,侄子谢玄在淮南一带阻击前秦前锋。
该年12月,谢玄率五千北府兵(前身即郗鉴组建的京口流民军)强渡洛涧,阵斩数万前秦军。来年1月,谢玄率八万北府兵在淝水一举击败十倍于己的敌军主力,挽救了东晋王朝。
尾声
这年冬天格外寒冷,江南下起了罕见的鹅毛大雪。
深夜,家家户户早已熄灯安睡,但漫山遍野的雪反射着月光,将天地间照得仿佛如白昼一般明亮。到处都是自然纯洁的白色。
毕竟地处南方,虽然下雪,湖面却没有冻结。就在扬州会稽郡曹娥江上,一艘小舟正顶着大雪缓缓溯流而上。
舟头站着一个人,这人身穿裘皮大衣,口中咏颂着西晋名士左思(“金谷二十四友”之一)的《招隐诗》。他时不时抬头仰望皓月,又时不时四周眺望,极尽贪婪地欣赏这绝世美景。他甚至连眼皮都不舍得眨一下,生怕错过任何一处景观,致令遗憾终生。
这人名叫王徽之,便是“书圣”王羲之第五子。他雪夜行舟只为去见个朋友,不为别的,全因随性,而且,他觉得在此情此景之下,也唯有去找那位朋友才不会玷污了这份纯净。
小舟行了整整一夜,天空渐渐泛白,东方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照耀着雪地,白里透着金色,与夜景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意境。
随着日头升起,小舟行到剡县(今浙江省嵊州市)。一栋雅致的宅子离王徽之越来越近,这里正是他朋友的住处。
须臾,小舟靠岸,船工把桨横在船上:“先生,咱们到了。”
王徽之却没下船,他望了望朋友的宅子,转头言道:“走吧,咱们回去。”
“啊?”船工目瞪口呆,“好不容易到了,您怎么又要回去?”
“乘兴而来,尽兴而去,又何必非要见安道一面不可呢?”
王徽之口称的这位安道即是他朋友的字,安道姓戴名逵,乃是当时一位著名的隐士,其人多才多艺,绘画、雕塑、音乐、文章无所不精。戴逵出身士族,父祖兄弟俱入仕途,但他自己却对官场唯恐避之不及。
早先,武陵王司马曦得势时,曾派人邀请戴逵来府上鼓琴助兴。
戴逵闻言,指着来使的鼻子叱道:“你们以为我戴安道是专供王侯消遣的伶人吗?”言讫,他当着使者的面将琴摔了个粉碎。
淝水之战期间,戴逵的哥哥戴逯随谢氏出征,屡立战功。一次,谢安问戴逯:“你们兄弟一个归隐山林,一个建功立业,为何追求如此大相径庭?”
戴逯答道:“我忍受不了清苦,正如舍弟忍受不了官场是一个道理。”
谢安听罢,对戴逵愈发好奇,他很想见见这位隐士,更奢望能凭三寸不烂之舌邀戴逵出仕。
过了些日子,谢安趁着闲暇来到会稽剡县,并循着乡人的指引找到戴逵的家。
敲了几下门,宅门打开,一名仆役探出头来,疑惑地盯着谢安。
“请问戴君在否?”
仆役也不多问,直接将谢安领进了屋:“先生正在后院作画,请您稍候片刻。”
谢安闲得无聊,随手捡起案几上一本书。
一旁,仆役边忙叨家务边言道:“这是我家先生写的,您自可随意翻看。”
谢安点了点头。只见这本书名为“竹林七贤论”。他有些纳闷。竹林七贤?从没听说过,是什么人呢?
翻开第一页,开篇写道:“嵇康字叔夜……”谢安明白了。“竹林七贤”原来是戴逵给这帮魏朝名士起的雅号。
谢安读得兴致盎然,不知不觉一个下午就过去了。他和戴逵从未谋面,但看完这本书,他仿佛觉得自己已完全感知到戴逵的内心世界。他确定,戴逵是绝对不会出仕的。
这时,仆役招呼谢安:“我家先生刚刚画完,请您到后院一叙。”
谢安转到后院,只见院子里杂七杂八堆满了各种雕塑,其中尤以佛像居多,佛像个个憨态可掬,技艺巧夺天工。
在院落中央,一个人正端详着一幅墨迹未干的画。这人正是戴逵。
戴逵见谢安走来,招呼道:“让您久等,实在不好意思。来来来,您看看我这画画得如何?”
谢安揖手,打算先自报名讳:“在下是……”
“哎!既然到我这里,肯定是同道中人。不必报名,咱们先看画!”戴逵见谢安这身打扮,已知这必是一位公卿贵胄,他打断了谢安的话,以免搅了自己的雅兴。
谢安笑笑,只得上前。
这是一幅宽幅画作。画中共有八个人席地而坐,人与人之间隔以松柏槐柳竹等树木,八人旁边均注明了姓名。
谢安从右至左看起。
第一人身材矮小精悍,眼神中颇有几分市侩气,他跷腿斜靠在案几上,手持玉如意。旁边有个大酒樽盛满了酒,酒樽中还浮着一只俏皮的小鸭玩偶。这人是爱财如命的王戎。
第二人头裹方巾,神情明显比其他人显得沉稳持重,他端着酒樽正欲畅饮。这人是深富政治智慧的山涛。
第三人发髻包巾,左手支地,右手举在唇边,正得意地吹着口哨,他旁边也摆着个配小鸭玩偶的酒樽。这人是擅吹口哨的阮籍。
第四人梳着双发髻,相貌清秀,眼神桀骜不驯,膝上摆着一张琴正自抚弄。这人是“广陵绝响”嵇康。
第五人神情略显忧愁,闭着双眼,倚靠大树冥思苦想。这人是为《庄子》作注解的向秀。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