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样,早期大多对孙氏政权持不合作态度。尤其是陆氏,陆逊的祖父陆康当年即是死在和孙策的战争中,陆氏与孙氏算结有世仇。不过,随着孙氏政权越来越稳固,包括陆氏在内的“吴郡四姓”,为了家族能得以延续,必须做出妥协。时过境迁,“吴郡四姓”如今全成了孙氏政权的中流砥柱。陆氏大佬陆逊更放下仇恨,在夷陵之战中力挽狂澜,击败刘备,可以说是拯救了吴国。但即便如此,江东士族,尤其是“吴郡四姓”还是颇让孙权忌惮。毕竟,孙氏本是吴郡小豪族,若不是后来在江东称霸,原先根本没法与“吴郡四姓”相提并论,孙权面对“吴郡四姓”,免不了有矮人一头的卑微感。
对孙权来说,他最信任、倚重的人是早年跟着他父兄打天下的江北宿将和那些因躲避战乱从江北逃难到江东的士人,譬如从徐州琅邪流落至此的诸葛瑾(诸葛亮的大哥)即属于此类。
吴国当时的丞相,也是吴国第一任丞相孙邵,便是江北士人,他坐到这个位置上,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孙权压制江东本土士族,正因为此,他和江东士族之间一直冲突不断。两年前,孙邵遭到张温和暨艳联名弹劾,差点被赶下台,最后还是孙权亲自出面才把孙邵保住。再说此次处决暨艳的事,很可能就是孙邵与孙权联手发起的反攻。
孙邵身为吴国首任丞相,这么一位重臣,其事迹却几乎全部丧失,没在史书中留下哪怕是只言片语的描述。原因也很简单,他和张温是政敌,而编撰《吴书》的作者——与张温同乡的吴郡士大夫韦昭,因讨厌孙邵故将其人间蒸发了。再说《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由于史料缺失,就算想给孙邵立传也是无从下手。
简要言之,吴国的内部矛盾就集中在孙氏政权和江东士族之间,尤其是实力雄厚的“吴郡四姓”更令孙权寝食难安。
这些年,江北士人在江东扎下根,其家族势力渐渐能跟江东本土士族比肩,但随着时间推移,江北重臣一个接一个死去,江东士族又有重新崛起的趋势。孙权越来越不爽,而今,他正希望借暨艳事件拿张温开刀,灭灭“吴郡四姓”的气焰。
“当初张温举荐暨艳惹出那么大乱子,这回他又趁出使蜀国私通诸葛亮。新账老账一起算!”
孙权将张温缉拿下狱,打算将其处死。
后来,经同僚百般求情才勉强保住张温性命。张温最后被贬为平民,他的两个弟弟也一并遭到罢黜,甚至连他的三个姊妹也都被勒令和夫家离婚。就这样,“吴郡四姓”中的张氏家族退出历史舞台。张温于六年后以平民的身份病死。
山梁雌雉
张温、暨艳事件后的第五年,孙权称帝,迁都到了建邺(今江苏省南京市)。在此之前,他一直是王,而且,即便吴王这个称号,还是他早先和魏国结盟时被曹丕册封的,也就是说,他名义上一直是魏国的藩王。多年来,他以外交手腕游走于魏蜀两国之间,他统领着三国中实力第二的国家,却是最晚才称帝的国君,其隐忍能力绝非常人能及。
讲到这里,再大致说说吴国的权力架构。到孙权称帝时,地位最高的重臣依次是上大将军(吴国特有的官位)陆逊、大将军诸葛瑾以及丞相顾雍(第二届丞相,首任丞相孙邵已死)。在孙氏政权的早期,重臣无一不是江北士大夫,到了如今,江东士大夫重新抬头,三个首席重臣里“吴郡四姓”就占了两个名额,这实在是孙权无力扭转的。
孙权只能尽可能平衡臣子的权力,吴国表面上是丞相制,但实际上和三公制差不多,因为丞相没军权,充其量相当于孙权的高级顾问,再加上顾雍又是个沉默寡言、相当低调的人(这也是他能当上丞相的主要原因),所以吴国丞相的权力并不重。
最大的实权派是上大将军陆逊,这全是因为他屡次建立撼世奇功。陆逊跻身吴国重臣之首,陆氏家族也成了吴国势力最强的豪族。自然,孙权不愿看到这种局面,这就需要有江北重臣与之抗衡,于是,诸葛瑾便被托了起来。基本上,这些年但凡陆逊升迁,诸葛瑾一定紧随其后,二人始终保持地位基本持平的状态。孙权迁都建邺后,陆逊留守武昌,诸葛瑾镇守江陵,二人构成吴国在南荆州抵御魏国的重要军事力量。
客观地说,诸葛瑾一生战绩乏善可陈,根本没打过什么胜仗,但官位却一路飙升,堪称吴国政坛不倒翁。究其原因,无非有两点:一、他是江北人;二、他深谙官场之道。在诸葛瑾的一生中,从没跟任何人发生过冲突,无论是劝谏孙权,还是平衡同僚间的关系,他都很有一套。再有,诸葛瑾性格谨慎也是出了名的。他出使蜀国时,只在公开场合谈及公事,从不私底下跟弟弟诸葛亮会面,是故,即便在吴蜀关系降到冰点的那几年,他的政治地位也未受到丝毫影响。不过,诸葛瑾绝非是个无所作为的谄媚庸臣,反之,他以自己优秀的情商维系着吴国政坛的安定与和谐。
除以上三位重臣之外,还有一位值得一提,他是诸葛瑾的至交好友步骘(zhi)。步骘也是江北人,早年间,他流落江东,跟诸葛瑾一道在江东游学,后加入孙权麾下,仕途也是平步青云。
这天,步骘兴冲冲地找到诸葛瑾。
“子瑜(诸葛瑾字子瑜),明天,我就要去镇守西陵了。”西陵位于南荆州的西部。孙权安排步骘守西陵,除了强化南荆州的军事力量外,也是为了提升江北派的实力。
步骘边说边伸手入怀,掏出一张地图:“你来看!”他指着地图上西陵峡一带。“长江从西陵峡急转向南,形成一个大转角。我打算在这转角处——长江西南岸边建一座城池,你觉得怎么样?”
诸葛瑾看罢,连连拍手称赞:“地势绝佳!绝佳!”步骘建城的地点就在今天宜昌市西陵区附近。这里东北两面被长江环绕,形成保护西陵城的天然屏障。
二人可谓意气风发,但遥想当初,他们流落江东时,落魄得连口饱饭都吃不上,绝想不到能拥有今天的显赫地位。
说话间,几只野山鸡从不远处的林间飞起。诸葛瑾眺望了一会儿,出神地说:“你看,我们是不是跟它们一样?”
步骘愣了一下,旋即领悟了诸葛瑾的意思,他会心一笑,应和道:“山梁雌雉,时哉时哉。”这话出自《论语》。一次,孔子见到两只美丽的雉鸡悠然自得落在山岗上,又联想到集市上待宰的家禽,遂借此感慨人处于不同环境导致天差地别的结局。
几个月后,步骘果真在他选定的地方开始督造西陵城,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座城池未来对他的后代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诸葛瑾、步骘协同陆逊镇守南荆州,三人可以说是吴国江北派与江东派相互制衡又彼此协作的一个典范。不过,诸葛瑾和步骘虽然被孙权刻意摆在江东派的对立面,但他们却从未与江东派产生过正面冲突,反而竭力维护同僚间的和睦。在恰当的时机,来到恰当的地方,正是这两位“山梁雌雉”的真实写照。而以张温为代表、深受孙权忌惮的江东士大夫则不幸沦为反例。
几年后,孙权利用校事官(相当于明朝的锦衣卫)吕壹打击江东士族,顾雍(“吴郡四姓”中顾氏大佬)、朱据(“吴郡四姓”中朱氏大佬)等人都遭到迫害。陆逊、诸葛瑾不敢管,最后还是步骘出面连番弹劾吕壹,才迫使孙权将吕壹处死。
在往后的很多年里,江东士族与孙氏政权的冲突仍会愈演愈烈,而以诸葛瑾、步骘为代表的江北士大夫则谨慎小心地维系着政治的平衡。围绕着他们三派之间的复杂纠葛,日后还会衍生出很多故事。
刻骨铭心的恨
曹丕自登上皇位至今已有五年,这五年里,他虽定都洛阳,却仿佛是为重温脚踩汉献帝刘协的荣耀感,频频搬去许昌刘协的故宫。洛阳和许昌两地相隔甚近,但皇帝搬家是个大工程,整个朝廷都要跟着搬,免不了煞费周章。
公元226年2月,曹丕又一次下达移驾许昌的诏令。散朝后,群臣交头接耳,内心叫苦不迭,只是无人敢提出反对意见。
几天后,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前往许昌,眼看许昌城依稀可见,突然有臣属上奏:“启禀陛下,昨日许昌城南门无故崩塌,臣认为是不吉之兆,不宜入住,望陛下详思!”
曹丕听罢,心头升腾起说不出的别扭。
“算了,返回洛阳!”
曹丕回眸望了许昌一眼,这是一座曾令他魂系梦绕的大都城。不知为何,他觉得这是自己最后一次看到许昌了。几个月后,曹丕得了重病。
左右侍臣安慰道:“陛下无须忧虑,您记不记得很多年前,相术大师朱建平给您看过相,他说您到四十岁会有小灾,还说您能活到八十高寿呢。”
曹丕当然记得,这年,他刚好四十岁。可侍臣的话并没能重燃曹丕的希望,他觉得自己可能挺不过这关了。他嘀咕道:“朱建平不敢明说,所以才用这话敷衍我。”
侍臣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曹丕挥手打断。
“人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我不知道天命,却知道有件重要的事不能再拖了……让中书省马上颁布诏书,立嫡长子曹叡为皇太子!”
曹丕共有九个儿子,嫡长子曹叡被立为太子本该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曹叡的生母甄氏早年失宠被赐死,因此,曹丕才迟迟没立曹叡。而今,病入膏肓的曹丕顾不上这些了。
6月29日,曹丕虚弱地躺在崇华殿的御床上。床边,刚刚当上皇太子的曹叡大气都不敢出一声,生怕错过父皇的临终遗言。
“我死之后,你就是大魏国的皇帝了,你得小心……小心哪……”
曹叡现年二十一岁,生性聪慧。“儿臣一定会小心谨慎的。”他一边说一边脑子飞转,小心谁?小心权臣?小心敌国?
曹丕闭着眼,却像能洞穿儿子的疑问,他摇了摇头:“你不懂!你最大的敌人,是你的弟弟们……还有为父的弟弟们……”
曹叡低头屏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样,早期大多对孙氏政权持不合作态度。尤其是陆氏,陆逊的祖父陆康当年即是死在和孙策的战争中,陆氏与孙氏算结有世仇。不过,随着孙氏政权越来越稳固,包括陆氏在内的“吴郡四姓”,为了家族能得以延续,必须做出妥协。时过境迁,“吴郡四姓”如今全成了孙氏政权的中流砥柱。陆氏大佬陆逊更放下仇恨,在夷陵之战中力挽狂澜,击败刘备,可以说是拯救了吴国。但即便如此,江东士族,尤其是“吴郡四姓”还是颇让孙权忌惮。毕竟,孙氏本是吴郡小豪族,若不是后来在江东称霸,原先根本没法与“吴郡四姓”相提并论,孙权面对“吴郡四姓”,免不了有矮人一头的卑微感。
对孙权来说,他最信任、倚重的人是早年跟着他父兄打天下的江北宿将和那些因躲避战乱从江北逃难到江东的士人,譬如从徐州琅邪流落至此的诸葛瑾(诸葛亮的大哥)即属于此类。
吴国当时的丞相,也是吴国第一任丞相孙邵,便是江北士人,他坐到这个位置上,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孙权压制江东本土士族,正因为此,他和江东士族之间一直冲突不断。两年前,孙邵遭到张温和暨艳联名弹劾,差点被赶下台,最后还是孙权亲自出面才把孙邵保住。再说此次处决暨艳的事,很可能就是孙邵与孙权联手发起的反攻。
孙邵身为吴国首任丞相,这么一位重臣,其事迹却几乎全部丧失,没在史书中留下哪怕是只言片语的描述。原因也很简单,他和张温是政敌,而编撰《吴书》的作者——与张温同乡的吴郡士大夫韦昭,因讨厌孙邵故将其人间蒸发了。再说《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由于史料缺失,就算想给孙邵立传也是无从下手。
简要言之,吴国的内部矛盾就集中在孙氏政权和江东士族之间,尤其是实力雄厚的“吴郡四姓”更令孙权寝食难安。
这些年,江北士人在江东扎下根,其家族势力渐渐能跟江东本土士族比肩,但随着时间推移,江北重臣一个接一个死去,江东士族又有重新崛起的趋势。孙权越来越不爽,而今,他正希望借暨艳事件拿张温开刀,灭灭“吴郡四姓”的气焰。
“当初张温举荐暨艳惹出那么大乱子,这回他又趁出使蜀国私通诸葛亮。新账老账一起算!”
孙权将张温缉拿下狱,打算将其处死。
后来,经同僚百般求情才勉强保住张温性命。张温最后被贬为平民,他的两个弟弟也一并遭到罢黜,甚至连他的三个姊妹也都被勒令和夫家离婚。就这样,“吴郡四姓”中的张氏家族退出历史舞台。张温于六年后以平民的身份病死。
山梁雌雉
张温、暨艳事件后的第五年,孙权称帝,迁都到了建邺(今江苏省南京市)。在此之前,他一直是王,而且,即便吴王这个称号,还是他早先和魏国结盟时被曹丕册封的,也就是说,他名义上一直是魏国的藩王。多年来,他以外交手腕游走于魏蜀两国之间,他统领着三国中实力第二的国家,却是最晚才称帝的国君,其隐忍能力绝非常人能及。
讲到这里,再大致说说吴国的权力架构。到孙权称帝时,地位最高的重臣依次是上大将军(吴国特有的官位)陆逊、大将军诸葛瑾以及丞相顾雍(第二届丞相,首任丞相孙邵已死)。在孙氏政权的早期,重臣无一不是江北士大夫,到了如今,江东士大夫重新抬头,三个首席重臣里“吴郡四姓”就占了两个名额,这实在是孙权无力扭转的。
孙权只能尽可能平衡臣子的权力,吴国表面上是丞相制,但实际上和三公制差不多,因为丞相没军权,充其量相当于孙权的高级顾问,再加上顾雍又是个沉默寡言、相当低调的人(这也是他能当上丞相的主要原因),所以吴国丞相的权力并不重。
最大的实权派是上大将军陆逊,这全是因为他屡次建立撼世奇功。陆逊跻身吴国重臣之首,陆氏家族也成了吴国势力最强的豪族。自然,孙权不愿看到这种局面,这就需要有江北重臣与之抗衡,于是,诸葛瑾便被托了起来。基本上,这些年但凡陆逊升迁,诸葛瑾一定紧随其后,二人始终保持地位基本持平的状态。孙权迁都建邺后,陆逊留守武昌,诸葛瑾镇守江陵,二人构成吴国在南荆州抵御魏国的重要军事力量。
客观地说,诸葛瑾一生战绩乏善可陈,根本没打过什么胜仗,但官位却一路飙升,堪称吴国政坛不倒翁。究其原因,无非有两点:一、他是江北人;二、他深谙官场之道。在诸葛瑾的一生中,从没跟任何人发生过冲突,无论是劝谏孙权,还是平衡同僚间的关系,他都很有一套。再有,诸葛瑾性格谨慎也是出了名的。他出使蜀国时,只在公开场合谈及公事,从不私底下跟弟弟诸葛亮会面,是故,即便在吴蜀关系降到冰点的那几年,他的政治地位也未受到丝毫影响。不过,诸葛瑾绝非是个无所作为的谄媚庸臣,反之,他以自己优秀的情商维系着吴国政坛的安定与和谐。
除以上三位重臣之外,还有一位值得一提,他是诸葛瑾的至交好友步骘(zhi)。步骘也是江北人,早年间,他流落江东,跟诸葛瑾一道在江东游学,后加入孙权麾下,仕途也是平步青云。
这天,步骘兴冲冲地找到诸葛瑾。
“子瑜(诸葛瑾字子瑜),明天,我就要去镇守西陵了。”西陵位于南荆州的西部。孙权安排步骘守西陵,除了强化南荆州的军事力量外,也是为了提升江北派的实力。
步骘边说边伸手入怀,掏出一张地图:“你来看!”他指着地图上西陵峡一带。“长江从西陵峡急转向南,形成一个大转角。我打算在这转角处——长江西南岸边建一座城池,你觉得怎么样?”
诸葛瑾看罢,连连拍手称赞:“地势绝佳!绝佳!”步骘建城的地点就在今天宜昌市西陵区附近。这里东北两面被长江环绕,形成保护西陵城的天然屏障。
二人可谓意气风发,但遥想当初,他们流落江东时,落魄得连口饱饭都吃不上,绝想不到能拥有今天的显赫地位。
说话间,几只野山鸡从不远处的林间飞起。诸葛瑾眺望了一会儿,出神地说:“你看,我们是不是跟它们一样?”
步骘愣了一下,旋即领悟了诸葛瑾的意思,他会心一笑,应和道:“山梁雌雉,时哉时哉。”这话出自《论语》。一次,孔子见到两只美丽的雉鸡悠然自得落在山岗上,又联想到集市上待宰的家禽,遂借此感慨人处于不同环境导致天差地别的结局。
几个月后,步骘果真在他选定的地方开始督造西陵城,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座城池未来对他的后代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诸葛瑾、步骘协同陆逊镇守南荆州,三人可以说是吴国江北派与江东派相互制衡又彼此协作的一个典范。不过,诸葛瑾和步骘虽然被孙权刻意摆在江东派的对立面,但他们却从未与江东派产生过正面冲突,反而竭力维护同僚间的和睦。在恰当的时机,来到恰当的地方,正是这两位“山梁雌雉”的真实写照。而以张温为代表、深受孙权忌惮的江东士大夫则不幸沦为反例。
几年后,孙权利用校事官(相当于明朝的锦衣卫)吕壹打击江东士族,顾雍(“吴郡四姓”中顾氏大佬)、朱据(“吴郡四姓”中朱氏大佬)等人都遭到迫害。陆逊、诸葛瑾不敢管,最后还是步骘出面连番弹劾吕壹,才迫使孙权将吕壹处死。
在往后的很多年里,江东士族与孙氏政权的冲突仍会愈演愈烈,而以诸葛瑾、步骘为代表的江北士大夫则谨慎小心地维系着政治的平衡。围绕着他们三派之间的复杂纠葛,日后还会衍生出很多故事。
刻骨铭心的恨
曹丕自登上皇位至今已有五年,这五年里,他虽定都洛阳,却仿佛是为重温脚踩汉献帝刘协的荣耀感,频频搬去许昌刘协的故宫。洛阳和许昌两地相隔甚近,但皇帝搬家是个大工程,整个朝廷都要跟着搬,免不了煞费周章。
公元226年2月,曹丕又一次下达移驾许昌的诏令。散朝后,群臣交头接耳,内心叫苦不迭,只是无人敢提出反对意见。
几天后,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前往许昌,眼看许昌城依稀可见,突然有臣属上奏:“启禀陛下,昨日许昌城南门无故崩塌,臣认为是不吉之兆,不宜入住,望陛下详思!”
曹丕听罢,心头升腾起说不出的别扭。
“算了,返回洛阳!”
曹丕回眸望了许昌一眼,这是一座曾令他魂系梦绕的大都城。不知为何,他觉得这是自己最后一次看到许昌了。几个月后,曹丕得了重病。
左右侍臣安慰道:“陛下无须忧虑,您记不记得很多年前,相术大师朱建平给您看过相,他说您到四十岁会有小灾,还说您能活到八十高寿呢。”
曹丕当然记得,这年,他刚好四十岁。可侍臣的话并没能重燃曹丕的希望,他觉得自己可能挺不过这关了。他嘀咕道:“朱建平不敢明说,所以才用这话敷衍我。”
侍臣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曹丕挥手打断。
“人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我不知道天命,却知道有件重要的事不能再拖了……让中书省马上颁布诏书,立嫡长子曹叡为皇太子!”
曹丕共有九个儿子,嫡长子曹叡被立为太子本该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曹叡的生母甄氏早年失宠被赐死,因此,曹丕才迟迟没立曹叡。而今,病入膏肓的曹丕顾不上这些了。
6月29日,曹丕虚弱地躺在崇华殿的御床上。床边,刚刚当上皇太子的曹叡大气都不敢出一声,生怕错过父皇的临终遗言。
“我死之后,你就是大魏国的皇帝了,你得小心……小心哪……”
曹叡现年二十一岁,生性聪慧。“儿臣一定会小心谨慎的。”他一边说一边脑子飞转,小心谁?小心权臣?小心敌国?
曹丕闭着眼,却像能洞穿儿子的疑问,他摇了摇头:“你不懂!你最大的敌人,是你的弟弟们……还有为父的弟弟们……”
曹叡低头屏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