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巨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被寄予厚望的伦敦海军条约没能挡住汹涌而来的战争危机。
以当时的技术条件,伦敦海军条约对战列舰吨位、主炮口径做出的限制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也就是说,四万五千吨的标准排水量是各国工业能够承担的最高标准,再提高吨位的话,只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提高海军的综合实力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十六英寸(四百毫米)口径的主炮也是当时各国火炮技术的巅峰之作,继续提高主炮口径,不但会使战列舰的排水量进一步增加,还会大幅度增加火炮的研制难度与开发经费,从各方面看,都将得不偿失。
另外,签署伦敦海军条约的三个国家都有着明确的战略规划。
对世界一流海军来说,难以大批量建造,且成本高昂的战列舰绝不是最佳选择,只有那些成本合理,性能先进,且能够大批量建造的战列舰才是最好的选择。其实,不管是大明帝国,还是美国,或者英国,在设计战列舰的时候,都会将成本与建造难度考虑进去,并且尽量采用成熟的工艺与技术,便于在战争时期大量建造。
相反,只有日本、德国这类二流海军强国,为了挑战一流海军强国,才会提出“以一挡十”的概念,不计成本,不考虑技术难度,将战列舰的性能指标放在首位。结果,这些国家往往能够造出世界一流(至少在排水量上)的战列舰,却难以大规模建造。其所谓的“无敌战舰”一般就两艘左右,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更不可能大幅度提高海军的综合实力。
也就在伦敦海军条约签署的当年,三个国家的新式战列舰先后开工了。
最先动工的是英国海军的“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其首舰“乔治五世”号于六十九年初在维克斯泰恩河造船厂铺设了第一块龙骨。
因为设计的时候,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还没有作废,所以“乔治五世”级仍然受到了严格的约束,其标准排水量不到三万七千吨,仍然采用十四英寸主炮,只是火炮数量增加到了十门。装甲防护也按照主炮口径的级别设置,不算出众。
伦敦海军条约签署后,英国曾计划为该级战舰换装十六英寸主炮,最终却放弃了。
原因很简单:一是英国没有合适的主炮,其“纳尔逊”级战列舰采用的mk1型十六英寸主炮的性能非常糟糕,甚至不如十四英寸的mk7型,而且几乎没有改进余地。二是“乔治五世”级的主炮采用“四二四”的方式配置,难以在不对舰体做大范围改动的情况下换装十六英寸主炮。最后,英国海军认为“乔治五世”级的主炮足以对付当时主要的潜在敌人,没有必要采用更大口径的主炮。
当然“乔治五世”级暴露出的火力不足,防护不够的问题,也受到了英国海军的高度重视,并且使英国海军迅速启动了下一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
紧接着动工的就是美国海军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
懊级战列舰的主要技术指标与帝国海军之前获得的情报非常接近:标准排水量近三万八千吨,最高速度二十八节,三座三联装mk6型十六英寸主炮,斜置装甲使其具备了优秀的防护能力。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种优秀的战列舰只建造了两艘。
同期,英国的“乔治五世”级一口气造了五艘,帝国的“皇帝”级(“君主”级)造了四艘,美国却将建造数量削减到了两艘!
按照当时帝国情报部门的推测“北卡罗来纳”级带有很浓烈的试验性质,而且美国海军下一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所以准备用有限的经费建造下一级战列舰,从而削减了“北卡罗来纳”级的建造数量。
无论如何“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角当时西方集团唯一能够在火力与防护方面与德国“俾斯麦”级,以及大明帝国“皇帝”级抗衡的新式战列舰。比起英国精心打造的“乔治五世”级,晚九个月开工的“北卡罗来纳”级整整领先了一代!
当年十一月一日,即“北卡罗来纳”号在纽约海军船厂开工的第四天,帝国“皇帝”级战列阶舰“太祖”号在江南造船厂铺设了第一块龙骨。
作为针对美国新式战列舰的“皇帝”级,标准排水量达到了四万一千吨,最高速度二十八节,三座三联装七十年型四百毫米主炮,厚达三百三十毫米,并且向外倾斜十五度的主装甲带。这些,都赋予了“皇帝”级极为强大的性能。
可以说“皇帝”级是当时三个一流海军强国开工建造的,最为强大的战... -->>
被寄予厚望的伦敦海军条约没能挡住汹涌而来的战争危机。
以当时的技术条件,伦敦海军条约对战列舰吨位、主炮口径做出的限制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也就是说,四万五千吨的标准排水量是各国工业能够承担的最高标准,再提高吨位的话,只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提高海军的综合实力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十六英寸(四百毫米)口径的主炮也是当时各国火炮技术的巅峰之作,继续提高主炮口径,不但会使战列舰的排水量进一步增加,还会大幅度增加火炮的研制难度与开发经费,从各方面看,都将得不偿失。
另外,签署伦敦海军条约的三个国家都有着明确的战略规划。
对世界一流海军来说,难以大批量建造,且成本高昂的战列舰绝不是最佳选择,只有那些成本合理,性能先进,且能够大批量建造的战列舰才是最好的选择。其实,不管是大明帝国,还是美国,或者英国,在设计战列舰的时候,都会将成本与建造难度考虑进去,并且尽量采用成熟的工艺与技术,便于在战争时期大量建造。
相反,只有日本、德国这类二流海军强国,为了挑战一流海军强国,才会提出“以一挡十”的概念,不计成本,不考虑技术难度,将战列舰的性能指标放在首位。结果,这些国家往往能够造出世界一流(至少在排水量上)的战列舰,却难以大规模建造。其所谓的“无敌战舰”一般就两艘左右,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更不可能大幅度提高海军的综合实力。
也就在伦敦海军条约签署的当年,三个国家的新式战列舰先后开工了。
最先动工的是英国海军的“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其首舰“乔治五世”号于六十九年初在维克斯泰恩河造船厂铺设了第一块龙骨。
因为设计的时候,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还没有作废,所以“乔治五世”级仍然受到了严格的约束,其标准排水量不到三万七千吨,仍然采用十四英寸主炮,只是火炮数量增加到了十门。装甲防护也按照主炮口径的级别设置,不算出众。
伦敦海军条约签署后,英国曾计划为该级战舰换装十六英寸主炮,最终却放弃了。
原因很简单:一是英国没有合适的主炮,其“纳尔逊”级战列舰采用的mk1型十六英寸主炮的性能非常糟糕,甚至不如十四英寸的mk7型,而且几乎没有改进余地。二是“乔治五世”级的主炮采用“四二四”的方式配置,难以在不对舰体做大范围改动的情况下换装十六英寸主炮。最后,英国海军认为“乔治五世”级的主炮足以对付当时主要的潜在敌人,没有必要采用更大口径的主炮。
当然“乔治五世”级暴露出的火力不足,防护不够的问题,也受到了英国海军的高度重视,并且使英国海军迅速启动了下一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
紧接着动工的就是美国海军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
懊级战列舰的主要技术指标与帝国海军之前获得的情报非常接近:标准排水量近三万八千吨,最高速度二十八节,三座三联装mk6型十六英寸主炮,斜置装甲使其具备了优秀的防护能力。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种优秀的战列舰只建造了两艘。
同期,英国的“乔治五世”级一口气造了五艘,帝国的“皇帝”级(“君主”级)造了四艘,美国却将建造数量削减到了两艘!
按照当时帝国情报部门的推测“北卡罗来纳”级带有很浓烈的试验性质,而且美国海军下一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所以准备用有限的经费建造下一级战列舰,从而削减了“北卡罗来纳”级的建造数量。
无论如何“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角当时西方集团唯一能够在火力与防护方面与德国“俾斯麦”级,以及大明帝国“皇帝”级抗衡的新式战列舰。比起英国精心打造的“乔治五世”级,晚九个月开工的“北卡罗来纳”级整整领先了一代!
当年十一月一日,即“北卡罗来纳”号在纽约海军船厂开工的第四天,帝国“皇帝”级战列阶舰“太祖”号在江南造船厂铺设了第一块龙骨。
作为针对美国新式战列舰的“皇帝”级,标准排水量达到了四万一千吨,最高速度二十八节,三座三联装七十年型四百毫米主炮,厚达三百三十毫米,并且向外倾斜十五度的主装甲带。这些,都赋予了“皇帝”级极为强大的性能。
可以说“皇帝”级是当时三个一流海军强国开工建造的,最为强大的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