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铸模(二) (1/2)
笔趣阁 www.biqugexs.org,大魏宫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当日,冶造局收获了他们所造的第一座铁质蜡烛模具。
虽然此时早已到了亥时,但是所有工匠们都很高兴,因为他们非但造出了第一座铁模,并且,参观了铁模制造过程的那位肃王殿下,还因为他们这两百号人非常辛苦,额外许诺了每人十两的赏赐,至于那三十几名在火炉旁工作的工匠们,赏银更是翻倍,二十两。
遵照赵弘润对此的解释,这叫补贴,专门是增发发给这些处在危险环境下工作的工匠们的。
更让诸工匠们欣喜若狂的是,这份补贴并不仅限于今日,日后任何具有危险的差事,冶造局都会发放相应的贴补。
这让诸冶造局的工匠们对赵弘润更加拥护,要知道,他们一个月的月俸才多少?
哪怕是在赵弘润入主冶造局,下令整个冶造局的官员与工匠月俸翻倍,月俸最高的匠师,也不过一百六十两,换句话说,十日的补贴,相当于他们一个月的月俸。
对此,冶造局的局丞王甫有些犯嘀咕,虽然他知道赵弘润手中有三十万两银子,可即便如此也经不住这位肃王殿下如此大方地“挥霍”啊。
一日补贴就十两?处在火炉边上的工匠们更是二十两的补贴?
估算下来,那两百多号工匠在这短短十日内,岂不是要花这位肃王殿下两万多两银子?
更要命的是,这位肃王殿下还亲口承诺,日后具有危险性的工作,冶造局都会发放相应的高危补贴,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呐!
不过对此,赵弘润倒是看得很开,要不是他这回得交给工部营建司一大笔钱,否则,他势必还会增加补贴的数额,毕竟在他看来。冶造局内那些兢兢业业的工匠,值得他为此付出。
“放心,过不了多久,待等咱们冶造局出产的蜡烛占据了市场份额后。自有源源不断的钱涌入我冶造局,还在乎那区区两三万嘛?”
作为金主,赵弘润反过来劝说局丞王甫,倒也是一件奇事。
听了赵弘润的话,王甫仔细想了想。也就不做声了。
其实说到底,他也是在为赵弘润考虑罢了,毕竟赵弘润在楚魏战役时说得的那三十几万两银子,除了有不到两成左右请工部的左侍郎孟隗翻修肃王府外,其余花费,皆是用于冶造局的建设,非但提升了冶造局内人员的月俸,并且将那些简陋的工棚改建成了砖房,还请营建司在城外修筑了好几座地炉,用于冶造局日后烧制火砖、熔炼铁矿。别看冶造局如今面貌大改,可这,都是这位肃王用银子堆出来的。
有时候就连王甫也搞不清楚,这位肃王殿下为何这般舍得在他冶造局花钱,而且还是投入了估算不下于二十万的银子。
等到他们这帮人运着铁模回到大梁城下时,城门早已关闭,驻守在城门上的兵卫们在看清了赵弘润这一行人后,连忙下来开启城门。
虽然这些兵卫们可能不认得赵弘润,但怎么可能不认得冶造局的局丞王甫,毕竟。朝廷六部二十四司中,有好些司署因为所负责事务较为特殊的关系,往往都要干到深夜才回大梁,有时甚至干脆干到次日凌晨。因此,城门口的兵卫们早已是见怪不怪。
等到将铁模运回冶造局时,早已过了子时,但是局丞王甫显然没有就此放诸工匠们回家休息的打算,他们还要对这铁模做一番加工。
毕竟此时的铁模,那就真的只是一块铁模而已。冶造局的工匠们还要对它的凹槽内壁用锉刀加工一番,尽量使其变得平整光滑,除此之外,还要加上一些附属配件。
比如打造一个相应规格的木架子,将这块铁模安装上去;再比如打造一个推板,安装在架子的底部,否则,待蜡烛在铁模的凹槽内凝固之后,他们又如何取出凹槽内的蜡烛呢?
这些后续的工作,一直忙碌到第二日鸡鸣时分。
可能是赵弘润给予了高额的补贴的关系,尽管这些工匠们劳作了将近一天,但他们并不感觉疲倦,而显得兴致勃勃,以至于在成功制成了一座制蜡烛的模具后,在场所有人都没有回家歇息的心思,而是兴奋地开始熬制烛油,试图尝试用新的工艺制作蜡烛。
说干就干,两百来号人,取来几口大锅,沿用昨日的蜡烛油配方,熬制了几锅烛油,待等将这些烛油倒入铁模后,在场所有人,包括赵弘润与沈彧等几名宗卫在内,都瞪大着眼睛死死盯着。
“滴答——”
“滴答——”
有一丝烛油沿着铁模与木架的缝隙处,流淌了下来,这让在场的诸工匠们不觉皱起了眉头。
“这里有点漏油……刘三哥,你这木架打地不行啊。”
“放屁!我用刨刀反复打磨,怎么可能!……还是模子的关系吧。”
“瞎说,我们捏土模的时候,那可是反复用尺子测量的……”
“别吵了别吵了,回头再补补。”
诸工匠们有些相互指责的意思,这一切都归于他们太倾向于精益求精。
其实这在赵弘润看来... -->>
当日,冶造局收获了他们所造的第一座铁质蜡烛模具。
虽然此时早已到了亥时,但是所有工匠们都很高兴,因为他们非但造出了第一座铁模,并且,参观了铁模制造过程的那位肃王殿下,还因为他们这两百号人非常辛苦,额外许诺了每人十两的赏赐,至于那三十几名在火炉旁工作的工匠们,赏银更是翻倍,二十两。
遵照赵弘润对此的解释,这叫补贴,专门是增发发给这些处在危险环境下工作的工匠们的。
更让诸工匠们欣喜若狂的是,这份补贴并不仅限于今日,日后任何具有危险的差事,冶造局都会发放相应的贴补。
这让诸冶造局的工匠们对赵弘润更加拥护,要知道,他们一个月的月俸才多少?
哪怕是在赵弘润入主冶造局,下令整个冶造局的官员与工匠月俸翻倍,月俸最高的匠师,也不过一百六十两,换句话说,十日的补贴,相当于他们一个月的月俸。
对此,冶造局的局丞王甫有些犯嘀咕,虽然他知道赵弘润手中有三十万两银子,可即便如此也经不住这位肃王殿下如此大方地“挥霍”啊。
一日补贴就十两?处在火炉边上的工匠们更是二十两的补贴?
估算下来,那两百多号工匠在这短短十日内,岂不是要花这位肃王殿下两万多两银子?
更要命的是,这位肃王殿下还亲口承诺,日后具有危险性的工作,冶造局都会发放相应的高危补贴,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呐!
不过对此,赵弘润倒是看得很开,要不是他这回得交给工部营建司一大笔钱,否则,他势必还会增加补贴的数额,毕竟在他看来。冶造局内那些兢兢业业的工匠,值得他为此付出。
“放心,过不了多久,待等咱们冶造局出产的蜡烛占据了市场份额后。自有源源不断的钱涌入我冶造局,还在乎那区区两三万嘛?”
作为金主,赵弘润反过来劝说局丞王甫,倒也是一件奇事。
听了赵弘润的话,王甫仔细想了想。也就不做声了。
其实说到底,他也是在为赵弘润考虑罢了,毕竟赵弘润在楚魏战役时说得的那三十几万两银子,除了有不到两成左右请工部的左侍郎孟隗翻修肃王府外,其余花费,皆是用于冶造局的建设,非但提升了冶造局内人员的月俸,并且将那些简陋的工棚改建成了砖房,还请营建司在城外修筑了好几座地炉,用于冶造局日后烧制火砖、熔炼铁矿。别看冶造局如今面貌大改,可这,都是这位肃王用银子堆出来的。
有时候就连王甫也搞不清楚,这位肃王殿下为何这般舍得在他冶造局花钱,而且还是投入了估算不下于二十万的银子。
等到他们这帮人运着铁模回到大梁城下时,城门早已关闭,驻守在城门上的兵卫们在看清了赵弘润这一行人后,连忙下来开启城门。
虽然这些兵卫们可能不认得赵弘润,但怎么可能不认得冶造局的局丞王甫,毕竟。朝廷六部二十四司中,有好些司署因为所负责事务较为特殊的关系,往往都要干到深夜才回大梁,有时甚至干脆干到次日凌晨。因此,城门口的兵卫们早已是见怪不怪。
等到将铁模运回冶造局时,早已过了子时,但是局丞王甫显然没有就此放诸工匠们回家休息的打算,他们还要对这铁模做一番加工。
毕竟此时的铁模,那就真的只是一块铁模而已。冶造局的工匠们还要对它的凹槽内壁用锉刀加工一番,尽量使其变得平整光滑,除此之外,还要加上一些附属配件。
比如打造一个相应规格的木架子,将这块铁模安装上去;再比如打造一个推板,安装在架子的底部,否则,待蜡烛在铁模的凹槽内凝固之后,他们又如何取出凹槽内的蜡烛呢?
这些后续的工作,一直忙碌到第二日鸡鸣时分。
可能是赵弘润给予了高额的补贴的关系,尽管这些工匠们劳作了将近一天,但他们并不感觉疲倦,而显得兴致勃勃,以至于在成功制成了一座制蜡烛的模具后,在场所有人都没有回家歇息的心思,而是兴奋地开始熬制烛油,试图尝试用新的工艺制作蜡烛。
说干就干,两百来号人,取来几口大锅,沿用昨日的蜡烛油配方,熬制了几锅烛油,待等将这些烛油倒入铁模后,在场所有人,包括赵弘润与沈彧等几名宗卫在内,都瞪大着眼睛死死盯着。
“滴答——”
“滴答——”
有一丝烛油沿着铁模与木架的缝隙处,流淌了下来,这让在场的诸工匠们不觉皱起了眉头。
“这里有点漏油……刘三哥,你这木架打地不行啊。”
“放屁!我用刨刀反复打磨,怎么可能!……还是模子的关系吧。”
“瞎说,我们捏土模的时候,那可是反复用尺子测量的……”
“别吵了别吵了,回头再补补。”
诸工匠们有些相互指责的意思,这一切都归于他们太倾向于精益求精。
其实这在赵弘润看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