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陈宗立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诸葛亮和曹操都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因为三国演义为小亮作了正面的宣传,人们几乎把小亮神化了,把小曹丑化了。事实上,在两个英雄人物的比拼中,小曹是一个真正的赢家,小亮在哪方面输给小曹呢?关键是在用人方面出了问题。
小亮是儒家学派的忠诚粉丝,无论是个人修养或治国策略,他都以儒家思想作为最高的指导,儒家学派对人才的道德要求是接近100分的,容不得有半点污点,尤其对“忠”的要求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可是在乱世,人人自危,连基本的物质保障都没有,英雄们为了生存,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空间,不可能只跳一次槽,如果用跳槽来衡量一个人的忠心,显然是愚蠢的,小亮就是用这把儒家的尺寸套在英雄的头上,令到英雄们无用武之地!无可否认,小亮在封建社会里是一个很伟大的人物,活得风高亮节,从不为自己谋利益,也不为儿子谋高职,是最完美的职业经理人。就是因为喜欢他这个人物形象,几经思考才写他用人方面的缺点。
过份相信自己,不肯放权,给小亮光辉的一生留下了一个败笔。刘备死后,小亮治理蜀国是军事化戒严管理。小亮的治国理想是依“法”治国,在法治之上,建立公平、公正国家。后来很多学者借题发挥,说是这套治国制度使蜀国最先灭亡,这种说法极不公平。事实上,小亮这套治国制度在当时的社会是深得民心的,大力地推动经济的发展,蜀国的发展更有序,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最大的保障,小亮管理下的公务员,几乎没有贪污的,民风非常纯朴,我们可以当之无愧地说,没有小亮,就肯定没有蜀国。像七擒七纵猛获这样高深的军事智慧,在三国,也只有小亮才能做到。
倒是小亮的用人制度不完善,为蜀国最先灭亡铺下了伏笔。小亮事必躬亲是他不肯放权的最有力表现,小亮料事如神,造成了大树底下无茂草的悲凉局面,没人敢挑战他,没人敢超越他,事无大小,只按他的意思去做就行了,这样,基层的员工得不到煅炼,潜能也无法发挥出来。就好比优秀的父母很难培养优秀的孩子一样,孩子事事听从了父母高明的意见,思维没得到开发,从而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小亮就是这样的高明父辈,怕放权后员工会一路犯错,实际就是过信自己,不信他人。说白了,就是和下属争功,担心别人超越自己,抢走了戴在头上多年的“智者”称号,归根到底,是胸怀不够宽广。
用儒家那套方法筛选人才,最终无才可用。小亮的接班人姜维本是一个可塑之材,才可比魏国的杰出军事家司马懿,可因为对小亮的盲目崇拜,维姜一直小心翼翼地延用小亮的政治路线,多次出祁山无功而返,国力耗光,如果姜维敢违背小亮的方针,大胆地休养生息,将精力放在治理国家上,历史一定会从此而改写。小亮的败,不是没有找对接班人,而是受儒家思想影响,思维僵化了,为尽人臣的“忠”不愿重用有军事才能的大将魏延,处处提防魏延。即使小亮死后,明知国内的大将不多,也不放过魏延,小亮对一个超重级的人才如此偏见,仅仅是因为魏延杀了他的主人,主动投靠刘备。在小亮的眼中,魏延表现得再好,再尽职也是一个杀主求荣的恶人。他这套苛刻的用人制度,导致“关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尴尬局面出现,没有人才的国家,能长治久安吗?
在吴... -->>
诸葛亮和曹操都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因为三国演义为小亮作了正面的宣传,人们几乎把小亮神化了,把小曹丑化了。事实上,在两个英雄人物的比拼中,小曹是一个真正的赢家,小亮在哪方面输给小曹呢?关键是在用人方面出了问题。
小亮是儒家学派的忠诚粉丝,无论是个人修养或治国策略,他都以儒家思想作为最高的指导,儒家学派对人才的道德要求是接近100分的,容不得有半点污点,尤其对“忠”的要求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可是在乱世,人人自危,连基本的物质保障都没有,英雄们为了生存,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空间,不可能只跳一次槽,如果用跳槽来衡量一个人的忠心,显然是愚蠢的,小亮就是用这把儒家的尺寸套在英雄的头上,令到英雄们无用武之地!无可否认,小亮在封建社会里是一个很伟大的人物,活得风高亮节,从不为自己谋利益,也不为儿子谋高职,是最完美的职业经理人。就是因为喜欢他这个人物形象,几经思考才写他用人方面的缺点。
过份相信自己,不肯放权,给小亮光辉的一生留下了一个败笔。刘备死后,小亮治理蜀国是军事化戒严管理。小亮的治国理想是依“法”治国,在法治之上,建立公平、公正国家。后来很多学者借题发挥,说是这套治国制度使蜀国最先灭亡,这种说法极不公平。事实上,小亮这套治国制度在当时的社会是深得民心的,大力地推动经济的发展,蜀国的发展更有序,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最大的保障,小亮管理下的公务员,几乎没有贪污的,民风非常纯朴,我们可以当之无愧地说,没有小亮,就肯定没有蜀国。像七擒七纵猛获这样高深的军事智慧,在三国,也只有小亮才能做到。
倒是小亮的用人制度不完善,为蜀国最先灭亡铺下了伏笔。小亮事必躬亲是他不肯放权的最有力表现,小亮料事如神,造成了大树底下无茂草的悲凉局面,没人敢挑战他,没人敢超越他,事无大小,只按他的意思去做就行了,这样,基层的员工得不到煅炼,潜能也无法发挥出来。就好比优秀的父母很难培养优秀的孩子一样,孩子事事听从了父母高明的意见,思维没得到开发,从而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小亮就是这样的高明父辈,怕放权后员工会一路犯错,实际就是过信自己,不信他人。说白了,就是和下属争功,担心别人超越自己,抢走了戴在头上多年的“智者”称号,归根到底,是胸怀不够宽广。
用儒家那套方法筛选人才,最终无才可用。小亮的接班人姜维本是一个可塑之材,才可比魏国的杰出军事家司马懿,可因为对小亮的盲目崇拜,维姜一直小心翼翼地延用小亮的政治路线,多次出祁山无功而返,国力耗光,如果姜维敢违背小亮的方针,大胆地休养生息,将精力放在治理国家上,历史一定会从此而改写。小亮的败,不是没有找对接班人,而是受儒家思想影响,思维僵化了,为尽人臣的“忠”不愿重用有军事才能的大将魏延,处处提防魏延。即使小亮死后,明知国内的大将不多,也不放过魏延,小亮对一个超重级的人才如此偏见,仅仅是因为魏延杀了他的主人,主动投靠刘备。在小亮的眼中,魏延表现得再好,再尽职也是一个杀主求荣的恶人。他这套苛刻的用人制度,导致“关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尴尬局面出现,没有人才的国家,能长治久安吗?
在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