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重生城二代VS村二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钉钉的事。
不过曾伯父在最后悠悠地加上一句:一小、二小是县城最好的两所小学,经常在教育资源和地方财政上争苗头,两所学校的老师几乎势成水火,有他没我的状态。
这无疑是出了难题让尤晓莺自己做选择。一个是有管理经验的副校长,另一个是高级教师。
尤晓莺和魏老师商量后决定还是先从一小的胡老校长这边入手试试,他们俩光有一腔热血,都没有管理学校的经验,找个有经验的领路人会稳妥得多。
这位一小的老校长至今还住在五十年代修建的黑暗老旧的筒子楼里,外墙斑驳,狭窄的楼梯勉强容纳两个人通过。尤晓莺和魏老师找到胡校长的住处时简直不敢相信,堂堂一个副校长,几十年的教龄的老前辈,一家人的居住条件会是这样的。
敲门前尤晓莺和魏老师对视一眼,心里对如何说服这位性格古怪的老校长有了些头绪。
开门的是给四十岁上下的大姐,面容和善,在尤晓莺说明来意后,便礼貌笑笑地让两人进屋。
两个大活人在真正踏进屋子,能感受到空间一下子变得狭小,举目四顾,房间里连个能坐下歇脚的位置都找不到。
和想象中的一样胡老校长是个干瘦的老头,脸上的法令纹很深,眼窝深陷,露出的鬓角头发花白,他正坐在向阳的窗户下的摇椅里,独自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尤晓莺和魏老师上前向他问好,他却仿佛没听见般,一动不动半点反应都没有,果然性格古怪。
给他们开门的大姐上前不好意思小声道:“我爸就这脾气,他看书入了神,谁叫都不应。要不你们先坐着等会。”
说着便手脚麻利地腾出了两个方凳,尤晓莺接过凳子,和这位大姐一句两句的搭上话。大姐性格直爽,通过聊天尤晓莺才了解到原来这位大姐是胡校长的女儿。她高中毕业作为知青分配到农村,当时以为再也回不了安县,便与插队当地的农民成了家。后来赶上知青返城,因为舍不得孩子便留在了农村没有回城。去年因为儿子考上了安中,一家人才进了城,暂时在父母家落脚。
“那胡姐,你进城以后在那里工作?”
“在城里工作那有那么容易,我都四十好几的人了,现在又是农村户口,工厂里招工人都不够格。我家那口子还能在工地上当个小工干力气活,我就只能在街道办事处接点扫马路的活。”胡大姐叹气,凑近尤晓莺耳边道,“就这工作,还是我爸以前的学生肯帮忙才得来的,我爸知道了发了大半个月火。”
尤晓莺安慰道:“胡姐你现在日子是苦了点,但辛苦这几年把儿子栽培出来,他以后指不定还能考上大学,到时候享不完的福气。”
胡大姐也笑:“我和他爸现在就指着儿子能出息了。”
……
过了将近两个小时,房间里日光减弱了,胡老校长才合上了书页,双手放在书的扉页上,转头搭理尤晓莺他们。
有了胡大姐的帮腔,这位不近人情的老人脸上的表情也和缓了些,耐着性子听尤晓莺将来意讲清楚。之后,又问了尤晓莺几个很专业的教育的问题,尤晓莺准备不及,回答得磕磕绊绊的,他的脸色一下就黑了。
这情况尤晓莺只好连忙补救:“胡老,我们年纪轻、空有一腔热血,始终欠缺经验。即使学校办起来,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耽误了学生的学业,才想到找您这个德高望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帮我们把把关,提提醒!”
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性格再古怪的人,也喜欢听别人说自己好话。
胡大姐也在一旁热心帮忙:“爸,小尤他们做的是好事。你不知道现在农村的孩子要在城里上学有多困难,乡村学校老师本来就少,如果不是靠你给小野(胡姐的儿子)整理的学习资料,小野再聪明也不见得能考进安中。”
胡校长的神态有了松动,作为几十年的教育工作者,城镇和农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的现实他很清楚。
尤晓莺继续加砝码,她把说服的对象转移到胡大姐身上。
“胡姐,你也是高中毕业,现在的工作太屈才了。等学校建好了,后勤岗位上有空缺,我看你正好合适,而且我们学校为职工提供住宿。”
这是尤晓莺临时间想到的对策,魏老师完全没有准备,他暗暗给尤晓莺使眼色。
尤晓莺假装没看见,现在是紧要关头,成败在此一举了。她心中早有主意,说服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尤晓莺在进屋后的观察中得出,胡老校长和他女儿的感情很好,为人父母总得为子女将来的生计考量。
只要胡老校长能答应,即使代价大一点也是值得的,一个有经验阅历的掌舵人,能让他们少走许多冤枉路。
胡大姐踌躇不安,她开始用眼神询问父亲的意见,显然她想把握这样一个好机会。胡校长的面色为难,他低头思忖了一阵,才对尤晓莺道:“你们很有诚意,办学的事情我可以考虑。但是没必要特意为我开后门,我的女儿我知道,她能够自食其力的。”
胡大姐嘴唇颤抖,她眼底有失落,但始终没有出声反驳父亲的话。
尤晓莺为老人的固执暗叹口气:“胡老,我尊重你的意见,但你不用急着拒绝!学校想留住你们这些老教师,会有适当的福利,这不关是针对你一个人。可以等学校开学后,先让胡姐试试,如果她的能力能胜任这份工作,就不该你一个人决定。”
胡校长点头表示认同,胡大姐蹲在父亲的手边喜极而涕,尤晓莺与魏老师对望一眼在彼此的眼中发现了喜意。
“你们不要急着高兴,有些事情我得先问清楚才答应。”胡校长干枯的手指在书皮上轻点,语气郑重。
尤晓莺的嘴角微勾:“胡老,您问吧!”
“你刚才说,你们成立学校不以盈利为目的,那办学的资金从哪来”
“对,学校初步计划只收取就读学生少量的学费和书本费,就不会有其他的费用。除此之外,对于家庭特别困难的同学,每个学期会有一定的补助,而且在期末成绩优异的也能有奖学金。”眼角的余光注意到胡校长微微颔首,尤晓莺心下鼓舞款款而谈,“至于学校的运营成本,包括教职工的工资,这个都由我一个人承担。胡老,不瞒你说,我在安县还有一个建筑工程队,我会把收入的一部分用在学校上。但我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学校的日常事务主要要靠我身边的这位魏海、魏老师,和您一起管理……”
魏老师适时地上前,向胡老校长问好。
胡老校长一拍扶手站起了,浑浊的眼神格外地光亮:“既然你们年轻人都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这股子闯劲,我这把老骨头也陪你们疯一把,为后辈学生娃娃做点实事!”
在这间破旧拥挤的居民房里,明桥小学的三名创始人第一次聚首,对学校未来的初步雏形达成一致……
☆、第57章办学(二)
八十年代末,县城里各机关单位大兴土木的势头还没有兴起。县教委和劳动局、民政局三个单位挤在县城东边一座三层办公楼里。
尤晓莺对教委门朝哪开没概念,但有胡校长和魏老师这两个熟悉情况的带路。一行三人径直进了一间办公室。
坐在办公桌后的办事员闻声抬头,是个二十岁上下的年轻小伙子,应该是教委的普通办事员。
那人年纪不大,脾气可不小,一看见魏海就眯着眼,开口一长串又急又快:“老魏,你怎么又来了?之前不是都和你说清楚了嘛,县里的现在财政紧张,就是一小二小都几个月没有拨款了,明桥库区搬迁群众子女的入学问题教委管不了!”
眼前的办事员显然不是第一回与魏海打交道了,他的说辞很是流利,像是早有腹稿,应付这种情况很有一套。
魏海尴尬地搓手,嘿嘿道:“小刘同志,我们今天上门来是为了别的事。”
胡老校长不赖烦的敲敲桌子:“我们找教委的孙主任,麻烦你通传一下!”
见着这小伙子犹豫,胡老校长又道:“你就跟孙主任说,是一小的胡义找他,他就知道了。”
胡老校长气势全开,说话底气十足,办事员又打量了三人一下,就嘀嘀咕咕地去送话了。
等人走后,魏海小声道:“还是胡校长有能耐,我每次来教委,都是这个小刘同志把我打发了,根本就没见到这位孙主任露面。”
胡老校长没好气地骂了声:“官僚!”
七十年代末以来,国内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越来越多的机关办事人员的权力意识开始萌芽,少了五六十年代那种踏实朴素、办实事的工作作风。
不多时,就有个大腹便便的领导模样的中年人,满头大汗地小跑进来,满脸堆笑道:“老领导,你怎么有空到教委来。这里地方小,还是到我办公室去坐吧!”
“我到教委,当然是有事要办!”
钉钉的事。
不过曾伯父在最后悠悠地加上一句:一小、二小是县城最好的两所小学,经常在教育资源和地方财政上争苗头,两所学校的老师几乎势成水火,有他没我的状态。
这无疑是出了难题让尤晓莺自己做选择。一个是有管理经验的副校长,另一个是高级教师。
尤晓莺和魏老师商量后决定还是先从一小的胡老校长这边入手试试,他们俩光有一腔热血,都没有管理学校的经验,找个有经验的领路人会稳妥得多。
这位一小的老校长至今还住在五十年代修建的黑暗老旧的筒子楼里,外墙斑驳,狭窄的楼梯勉强容纳两个人通过。尤晓莺和魏老师找到胡校长的住处时简直不敢相信,堂堂一个副校长,几十年的教龄的老前辈,一家人的居住条件会是这样的。
敲门前尤晓莺和魏老师对视一眼,心里对如何说服这位性格古怪的老校长有了些头绪。
开门的是给四十岁上下的大姐,面容和善,在尤晓莺说明来意后,便礼貌笑笑地让两人进屋。
两个大活人在真正踏进屋子,能感受到空间一下子变得狭小,举目四顾,房间里连个能坐下歇脚的位置都找不到。
和想象中的一样胡老校长是个干瘦的老头,脸上的法令纹很深,眼窝深陷,露出的鬓角头发花白,他正坐在向阳的窗户下的摇椅里,独自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尤晓莺和魏老师上前向他问好,他却仿佛没听见般,一动不动半点反应都没有,果然性格古怪。
给他们开门的大姐上前不好意思小声道:“我爸就这脾气,他看书入了神,谁叫都不应。要不你们先坐着等会。”
说着便手脚麻利地腾出了两个方凳,尤晓莺接过凳子,和这位大姐一句两句的搭上话。大姐性格直爽,通过聊天尤晓莺才了解到原来这位大姐是胡校长的女儿。她高中毕业作为知青分配到农村,当时以为再也回不了安县,便与插队当地的农民成了家。后来赶上知青返城,因为舍不得孩子便留在了农村没有回城。去年因为儿子考上了安中,一家人才进了城,暂时在父母家落脚。
“那胡姐,你进城以后在那里工作?”
“在城里工作那有那么容易,我都四十好几的人了,现在又是农村户口,工厂里招工人都不够格。我家那口子还能在工地上当个小工干力气活,我就只能在街道办事处接点扫马路的活。”胡大姐叹气,凑近尤晓莺耳边道,“就这工作,还是我爸以前的学生肯帮忙才得来的,我爸知道了发了大半个月火。”
尤晓莺安慰道:“胡姐你现在日子是苦了点,但辛苦这几年把儿子栽培出来,他以后指不定还能考上大学,到时候享不完的福气。”
胡大姐也笑:“我和他爸现在就指着儿子能出息了。”
……
过了将近两个小时,房间里日光减弱了,胡老校长才合上了书页,双手放在书的扉页上,转头搭理尤晓莺他们。
有了胡大姐的帮腔,这位不近人情的老人脸上的表情也和缓了些,耐着性子听尤晓莺将来意讲清楚。之后,又问了尤晓莺几个很专业的教育的问题,尤晓莺准备不及,回答得磕磕绊绊的,他的脸色一下就黑了。
这情况尤晓莺只好连忙补救:“胡老,我们年纪轻、空有一腔热血,始终欠缺经验。即使学校办起来,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耽误了学生的学业,才想到找您这个德高望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帮我们把把关,提提醒!”
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性格再古怪的人,也喜欢听别人说自己好话。
胡大姐也在一旁热心帮忙:“爸,小尤他们做的是好事。你不知道现在农村的孩子要在城里上学有多困难,乡村学校老师本来就少,如果不是靠你给小野(胡姐的儿子)整理的学习资料,小野再聪明也不见得能考进安中。”
胡校长的神态有了松动,作为几十年的教育工作者,城镇和农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的现实他很清楚。
尤晓莺继续加砝码,她把说服的对象转移到胡大姐身上。
“胡姐,你也是高中毕业,现在的工作太屈才了。等学校建好了,后勤岗位上有空缺,我看你正好合适,而且我们学校为职工提供住宿。”
这是尤晓莺临时间想到的对策,魏老师完全没有准备,他暗暗给尤晓莺使眼色。
尤晓莺假装没看见,现在是紧要关头,成败在此一举了。她心中早有主意,说服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尤晓莺在进屋后的观察中得出,胡老校长和他女儿的感情很好,为人父母总得为子女将来的生计考量。
只要胡老校长能答应,即使代价大一点也是值得的,一个有经验阅历的掌舵人,能让他们少走许多冤枉路。
胡大姐踌躇不安,她开始用眼神询问父亲的意见,显然她想把握这样一个好机会。胡校长的面色为难,他低头思忖了一阵,才对尤晓莺道:“你们很有诚意,办学的事情我可以考虑。但是没必要特意为我开后门,我的女儿我知道,她能够自食其力的。”
胡大姐嘴唇颤抖,她眼底有失落,但始终没有出声反驳父亲的话。
尤晓莺为老人的固执暗叹口气:“胡老,我尊重你的意见,但你不用急着拒绝!学校想留住你们这些老教师,会有适当的福利,这不关是针对你一个人。可以等学校开学后,先让胡姐试试,如果她的能力能胜任这份工作,就不该你一个人决定。”
胡校长点头表示认同,胡大姐蹲在父亲的手边喜极而涕,尤晓莺与魏老师对望一眼在彼此的眼中发现了喜意。
“你们不要急着高兴,有些事情我得先问清楚才答应。”胡校长干枯的手指在书皮上轻点,语气郑重。
尤晓莺的嘴角微勾:“胡老,您问吧!”
“你刚才说,你们成立学校不以盈利为目的,那办学的资金从哪来”
“对,学校初步计划只收取就读学生少量的学费和书本费,就不会有其他的费用。除此之外,对于家庭特别困难的同学,每个学期会有一定的补助,而且在期末成绩优异的也能有奖学金。”眼角的余光注意到胡校长微微颔首,尤晓莺心下鼓舞款款而谈,“至于学校的运营成本,包括教职工的工资,这个都由我一个人承担。胡老,不瞒你说,我在安县还有一个建筑工程队,我会把收入的一部分用在学校上。但我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学校的日常事务主要要靠我身边的这位魏海、魏老师,和您一起管理……”
魏老师适时地上前,向胡老校长问好。
胡老校长一拍扶手站起了,浑浊的眼神格外地光亮:“既然你们年轻人都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这股子闯劲,我这把老骨头也陪你们疯一把,为后辈学生娃娃做点实事!”
在这间破旧拥挤的居民房里,明桥小学的三名创始人第一次聚首,对学校未来的初步雏形达成一致……
☆、第57章办学(二)
八十年代末,县城里各机关单位大兴土木的势头还没有兴起。县教委和劳动局、民政局三个单位挤在县城东边一座三层办公楼里。
尤晓莺对教委门朝哪开没概念,但有胡校长和魏老师这两个熟悉情况的带路。一行三人径直进了一间办公室。
坐在办公桌后的办事员闻声抬头,是个二十岁上下的年轻小伙子,应该是教委的普通办事员。
那人年纪不大,脾气可不小,一看见魏海就眯着眼,开口一长串又急又快:“老魏,你怎么又来了?之前不是都和你说清楚了嘛,县里的现在财政紧张,就是一小二小都几个月没有拨款了,明桥库区搬迁群众子女的入学问题教委管不了!”
眼前的办事员显然不是第一回与魏海打交道了,他的说辞很是流利,像是早有腹稿,应付这种情况很有一套。
魏海尴尬地搓手,嘿嘿道:“小刘同志,我们今天上门来是为了别的事。”
胡老校长不赖烦的敲敲桌子:“我们找教委的孙主任,麻烦你通传一下!”
见着这小伙子犹豫,胡老校长又道:“你就跟孙主任说,是一小的胡义找他,他就知道了。”
胡老校长气势全开,说话底气十足,办事员又打量了三人一下,就嘀嘀咕咕地去送话了。
等人走后,魏海小声道:“还是胡校长有能耐,我每次来教委,都是这个小刘同志把我打发了,根本就没见到这位孙主任露面。”
胡老校长没好气地骂了声:“官僚!”
七十年代末以来,国内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越来越多的机关办事人员的权力意识开始萌芽,少了五六十年代那种踏实朴素、办实事的工作作风。
不多时,就有个大腹便便的领导模样的中年人,满头大汗地小跑进来,满脸堆笑道:“老领导,你怎么有空到教委来。这里地方小,还是到我办公室去坐吧!”
“我到教委,当然是有事要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