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东唐再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虽然没有人明白节度使府扩建令中所说的“工业”和“基地”具体是什么意思,但过去几年河东军械监的工坊大多改名“工厂”的事情,他们多少也还有些耳闻,因此对这两个新鲜名词,也还有着一定的猜测式理解。
毫无疑问,河中军械监的新址,也选在东升城,并且就在这座“工业基地”的最北面。工业基地又分三块区域,分别被称之为“军事工业区”、“民用工业区”和“综合工业区”。目前可以看见的规划,只有民用工业区有着详细说明,综合工业区只标注了几处简略的草图,而军事工业区则是一片空白。
只说民用工业区中,目前可以看见的规划便有“河中纺织厂”、“河中制铁一厂”、“河中印刷厂”、“河中船舶总厂”,还有一个谁也摸不着头脑的“河中机械厂”。
如果说仅仅如此,有着大唐子民骨子里那种开放精神的蒲州人民也不至于太过惊讶,真正令他们最最想不明白,甚至是目瞪口呆的是……这份扩建令还附带了一份“集资建城计划”。
这份计划之所以令人震惊,是因为节度使府开启了一项谁都不相信会有成果的“新政”。按照这个计划的说明:“河中节度使府接受民间资本参与新城建造,并将按照出资多少,确定新城建成之后的收益分配。”
这段话,蒲州的大家族谁都看得懂,但也谁都不敢保证真个看了个明白。直到节帅府的宣传使们照本宣科,拿着手中的一纸文书向他们解释,他们才逐渐了解了这个“民间资本参与新城建造”以及“建成后的收益分配”究竟是怎么回事。
简单的打个比方,目前节度使府“预计”新城建设的“头期工程”总花费约莫为三百万贯。在这个头期建设中,民用工业区将建成。二期工程花费约莫二百四十万贯,综合工业区将建成。而最后的三期工程是“不对民间资本开放”的军事工业区和全城城防建设。
那么按照这个预计花费,河中节度使府将在头期工程中,开放建设总投资百分之四十的民间资金注入。也就是说,河中节度使府第一期工程实际出资一百八十万贯,剩下的一百二十万贯缺口,谁有钱又愿意出的,就可以出。当然,没有人肯白白出钱,出这个钱的好处是:节帅府将与出资方按照出资额度分配本工业区所产生的利润。
再说得仔细一些就是,河中节度使府将这一期工程的投资分为一千股,每股三千贯钱,入股一股以上,就可在建成之后享受利润分红。如果建成之后,整个工业区一年的利润是三百万贯,那么入股之人一年即可回本,如果建成之后整个工业区一年的利润是一百五十万贯,那么就需要两年回本。另外,河中节度使府接受一家或一人“持多股”,而且“除待罪囚犯外,不限制参股人身份”。
这道新城扩建令颁布之后,河中节度使府顿时变得车水马龙,但凡蒲州的名流士绅、地主豪强纷纷登门拜访,虽然暂时没有人得见李蒲帅,但是负责接待的人也不是幸与,乃是河中节度支使、两池榷盐副使李袭吉以及河中节度使府掌书记冯道。这一老一少接待各路豪绅也只是玩推磨,并没透露什么真正有用的消息,只说“节帅明日中午将在鹳雀楼宴请河中、河东诸公,一应详细,均将和盘托出。”只差没说“敬请期待”了。
“诸公”虽然心有不甘,总想先套点什么口风,奈何这一老一少二人嘴巴像是铁将军把了门,愣是一点什么有用的消息都不提,“诸公”只好怏怏而回,各自回去商议。
当日,河中各豪门均收到节帅府送来的请帖,邀请其参加明日的“招商宴”。而且节帅府还颁发告示,声明明日宴会,未曾收到请帖的家族、个人,如能自携“三千贯钱”至鹳雀楼,也同样准许进入云云。
便在此时,节帅府中,李曜凭栏而立,不远处,憨娃儿领着冯道和任圜匆匆而来。
冯道上前道:“老师,大王遣使前来。”
李曜转过头,便见任圜上前见礼,点头道:“重周[无风注:任圜的表字史书似无记载,此处为杜撰,,请勿当作史实。周即圆也,重指很多,属于释名之意为字。]远来辛苦,不知大王有何教益?”
任圜拿出一封信函,道:“大王命蒲帅独断迎驾之事。”他微微一顿,又补充道:“不过,听闻韩建已将銮驾迎至华州,且……存勖郎君也陷其手。”
李曜点头道:“此事某已知矣。”然后却不提此事,反而问道:“前次某致函重周,欲辟举重周为河中观察副使,不知重周考虑得如何了?”
任圜拱手道:“蒲帅抬举,圜岂不知?只是家父年老,近年日渐衰弱,去年冬月抱恙之后,至今仍难于行走,圜为人子,此时岂能远离?还望蒲帅宽怀见谅。”
李曜微微一叹,知道此事无法说项,可他也不记得任圜之父任茂弘是何时离世[注:任圜之父为任茂弘之事,史学界似有争议,此处为图书中方便而采用此说。],只得道:“河中观察副使之职,某为重周留之不辟,望重周早至蒲州,为我解忧。”
任圜听得这一句,心中顿时一热,差点就答应留下,但他终究不是那般冲动之人,强压心中感激,长揖一礼,诚恳地道:“蒲帅如此厚爱,圜感激不尽。此番回得太原,便向家父提及此事,一俟家父病体告愈,敢不南来,为蒲帅效命。”
李曜大喜,忙命人设宴,款待任圜。任圜见他如此,更觉受宠若惊,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待得宴罢,安排了任圜去客院休息之后,冯道便又汇报道:“老师,蒲州各界对此次‘参股建城’之事反响强烈,尤其几大名流豪富之家,更是关注之至。”他微微一顿,面色十分沉稳,毫无十几岁少年之青涩模样,言语条理十分清晰:“据报,刘、靳、卫、冯、高五家各自派出得力人手调拨钱帛,虽是刻意隐藏行迹,其实不过欲盖弥彰,知悉内幕者并不在少数。另外,太原王氏似乎也有所行动……”他说到此处,略微一顿,望了李曜一眼。
李曜笑了笑:“河东河中本是一体,而太原王氏更是流芳天下,河中本也是其根基重地之一,某欲在蒲州做此等大事,太原王氏岂能没有举动?自《新城扩建令》颁布以来,王相公与燕然也曾过问一二……此事本是双赢之局,除非朱温、李茂贞等辈,否则无论谁来参股,某都一体欢迎,遑论太原王氏?”
冯道点点头,忽然自失一笑:“老师实乃旷古奇才,弟子读书十载,只见官府征用民丁筑城,却从未见有召集士绅豪富同筑一城,而后分之以利润之事。不仅闻所未闻,简直连想都未曾想过,此事若成,老师必为千古传诵。”
李曜哈哈一笑,点拨他道:“千古传诵之说,暂时不提也罢。前次某在白虎节堂上提及此事,你等俱以为不可,而今偏偏这些士绅豪富都愿参与其中,眼下你可曾想明白这中间的道理?”
冯道迟疑道:“莫非是以利诱之?”
李曜轻轻颌首,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筑城,若是国力强大,以朝廷一己之力为之便足以,那也就罢了。若是国力不济,无论是征用民丁,或是强令士绅豪富贡献,终究都使得民怨沸腾,哪怕那城筑好之后是福延千载,可在当时,仍免不得一番动荡。”
他招呼冯道在自己身边不远处坐下,继续道:“皮日休虽是巢贼余孽,但却有一首诗写得不错,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若以成败论英雄,隋炀帝自是桀纣之流,然则大运河修通之后,我朝受益之多,谁不知晓?然则如此千秋伟业,为何反而被人认为是葬送隋朝之大祸?”
冯道沉吟片刻,道:“想是因为此河耗费民力物力过大,炀帝又好大喜功,胡乱缩短工期,因而民怨沸腾,再加上三征高句丽等事,才使强盛一时的隋朝终于灭亡。”
李曜微微点头:“你能看到这些,已经不错了。其实某此番这般做法,正是吸取了隋亡之教训……此中关键有两点。其一,民力不可滥用,治政者须知量体裁衣。其二,一件事纵有千年大利,也不能因此忽略眼前效益。某料,这其一,你当能够理解,无须某来多说,今日便说这第二点,这也是某这新城扩建令的精髓所在。”
冯道精神一振,肃然端坐:“请老师教导。”
李曜轻轻笑道:“不是为师自矜,这新城扩建令,换做天下任何一人,都不见得能做成,唯有为师,方可一试。这是因为,欲成此时,为师有三点倚仗。”
冯道忙问:“是哪三点?”
李曜道:“其一,军力。河东河中已是一体,而河东之兵威天下俱知。为师自入河东,至今尚无败绩,前番又受大王之命,领兵击败朱温大军,如今才得以坐稳河中雄镇。如此一来,天下人几乎无人会相信这河中会在短期内易主。这便使蒲州诸大世家能够放心河中节度使府不会朝令夕改,这新城扩建之后,其所应得之利益,得以保证。”
冯道点头:“不错,这一条,怕是天下无人怀疑。”
李曜笑了笑,又道:“其二,为师理财之能,放眼河东,当不作第二人想。如此一来,他们便会认可东升新城建成之后的利润,他们或许并不知晓河东军械监究竟有多赚钱,但他们消息灵通,必然知晓这河东军械监在某出任掌监之后,发展是何其迅速,大王这几年征战不断,期间军械军需供应之大,略微盘算便足以令人震惊,倘若河东军械监并无巨大利益,如何能成?因此,他们只消相信某这‘分利’之说并非儿戏,就必然被这其中巨大的利润所吸引,如飞蛾扑火般一无反顾而来。”
冯道轻轻叹道:“是啊,这般巨大的利润,这些世家大族、名流豪富岂能错过?老师理财之手段,他们怕是早已眼馋许久,此番既有分润的机会,此辈中人焉能失之交臂?”
李曜伸出三根手指,道:“这其三,也是关键,甚至说,若无这第三点,前两点就都是水中月、镜中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冯道皱眉深思,忽然眼前一亮:“莫非是老师的信誉?”
李曜双掌一击,赞道:“可道聪慧!”
冯道称谢,补充道:“老师不仅是河中节帅,更是天下名士,再兼二十载言出必践,君子之风,素为天下称道。倘是别人出此计策,天下人未必放心,然则既是老师所为,便无须担忧信誉,只消商议好这其中入股分红之细节,一俟东升新城筑成开工,这利润自然随之而来,半点不必怀疑。”他慨叹道:“果然此事天下间唯有老师可以做成,其余人纵然能想出这般妙策,却也凑不齐这三条要务。”
李曜笑了笑,端起侍女送上的香茗,轻轻喝了一口,忽然问:“听说戴判官走后,庐阳县主近日常在蒲州城中走动?”
冯道点头,面上露出一丝狐疑之色,道:“回老师话,正是如此。不过,说来也怪,这位庐阳县主并不去看什么胭脂水粉,也不关注绫罗绸缎,却总往我河中军械监新开工的一些工地上去看……就连大河滩涂地上那些大水排,她都饶有兴致地去连着看了好几日,这真是奇了怪了,难道庐阳县主还对这些奇技淫……咳……对这些‘科技创新’感兴趣?”
李曜淡淡一笑,不紧不慢地喝了口茶,道:“她自己嘛,倒未必对这些东西有兴趣,不过,我料淮南对这些东西,是必然有兴趣的。”
“哦?”冯道反应很快,立刻问道:“老师是说,淮南也想制造我河中这种丙型水排?”
“淮南多水。”李曜道:“若是能够制造我河中这种丙型水排,他们可以利用的水力,比我们还多得多。而这些经过军械监改进的水排,不仅可以如过去一般用于冶铁、铸造,如今还可以用于纺纱织布,你对军械监的纺纱机也是有所了解的,应该知道这其中的效用何其巨大。”
冯道面现敬佩之色,点头道:“弟子原先虽不懂纺纱织布,但看了原本军械监第一批‘脚踏式纺纱机’之后,也是震惊异常,而后那两批匠师竟又通力合作,让那丙型水排所生之水力化为纺纱机‘脚踏’之力,弟子实是……实是惊得……无以言表。”
李曜嘿嘿一笑:“若非如此,她有如何会有兴趣去看?”
冯道得闻此句,立刻吃了一惊:“难道……”
李曜摆摆手:“这其中的关键,哪里是看一看就能明白的。我便是放一台给她看,她也看不出其中的精要。之所以某并不限制她四处看看,是因为……这纺纱织布之事,我河中是可以与淮南合作的。”
他一边... -->>
虽然没有人明白节度使府扩建令中所说的“工业”和“基地”具体是什么意思,但过去几年河东军械监的工坊大多改名“工厂”的事情,他们多少也还有些耳闻,因此对这两个新鲜名词,也还有着一定的猜测式理解。
毫无疑问,河中军械监的新址,也选在东升城,并且就在这座“工业基地”的最北面。工业基地又分三块区域,分别被称之为“军事工业区”、“民用工业区”和“综合工业区”。目前可以看见的规划,只有民用工业区有着详细说明,综合工业区只标注了几处简略的草图,而军事工业区则是一片空白。
只说民用工业区中,目前可以看见的规划便有“河中纺织厂”、“河中制铁一厂”、“河中印刷厂”、“河中船舶总厂”,还有一个谁也摸不着头脑的“河中机械厂”。
如果说仅仅如此,有着大唐子民骨子里那种开放精神的蒲州人民也不至于太过惊讶,真正令他们最最想不明白,甚至是目瞪口呆的是……这份扩建令还附带了一份“集资建城计划”。
这份计划之所以令人震惊,是因为节度使府开启了一项谁都不相信会有成果的“新政”。按照这个计划的说明:“河中节度使府接受民间资本参与新城建造,并将按照出资多少,确定新城建成之后的收益分配。”
这段话,蒲州的大家族谁都看得懂,但也谁都不敢保证真个看了个明白。直到节帅府的宣传使们照本宣科,拿着手中的一纸文书向他们解释,他们才逐渐了解了这个“民间资本参与新城建造”以及“建成后的收益分配”究竟是怎么回事。
简单的打个比方,目前节度使府“预计”新城建设的“头期工程”总花费约莫为三百万贯。在这个头期建设中,民用工业区将建成。二期工程花费约莫二百四十万贯,综合工业区将建成。而最后的三期工程是“不对民间资本开放”的军事工业区和全城城防建设。
那么按照这个预计花费,河中节度使府将在头期工程中,开放建设总投资百分之四十的民间资金注入。也就是说,河中节度使府第一期工程实际出资一百八十万贯,剩下的一百二十万贯缺口,谁有钱又愿意出的,就可以出。当然,没有人肯白白出钱,出这个钱的好处是:节帅府将与出资方按照出资额度分配本工业区所产生的利润。
再说得仔细一些就是,河中节度使府将这一期工程的投资分为一千股,每股三千贯钱,入股一股以上,就可在建成之后享受利润分红。如果建成之后,整个工业区一年的利润是三百万贯,那么入股之人一年即可回本,如果建成之后整个工业区一年的利润是一百五十万贯,那么就需要两年回本。另外,河中节度使府接受一家或一人“持多股”,而且“除待罪囚犯外,不限制参股人身份”。
这道新城扩建令颁布之后,河中节度使府顿时变得车水马龙,但凡蒲州的名流士绅、地主豪强纷纷登门拜访,虽然暂时没有人得见李蒲帅,但是负责接待的人也不是幸与,乃是河中节度支使、两池榷盐副使李袭吉以及河中节度使府掌书记冯道。这一老一少接待各路豪绅也只是玩推磨,并没透露什么真正有用的消息,只说“节帅明日中午将在鹳雀楼宴请河中、河东诸公,一应详细,均将和盘托出。”只差没说“敬请期待”了。
“诸公”虽然心有不甘,总想先套点什么口风,奈何这一老一少二人嘴巴像是铁将军把了门,愣是一点什么有用的消息都不提,“诸公”只好怏怏而回,各自回去商议。
当日,河中各豪门均收到节帅府送来的请帖,邀请其参加明日的“招商宴”。而且节帅府还颁发告示,声明明日宴会,未曾收到请帖的家族、个人,如能自携“三千贯钱”至鹳雀楼,也同样准许进入云云。
便在此时,节帅府中,李曜凭栏而立,不远处,憨娃儿领着冯道和任圜匆匆而来。
冯道上前道:“老师,大王遣使前来。”
李曜转过头,便见任圜上前见礼,点头道:“重周[无风注:任圜的表字史书似无记载,此处为杜撰,,请勿当作史实。周即圆也,重指很多,属于释名之意为字。]远来辛苦,不知大王有何教益?”
任圜拿出一封信函,道:“大王命蒲帅独断迎驾之事。”他微微一顿,又补充道:“不过,听闻韩建已将銮驾迎至华州,且……存勖郎君也陷其手。”
李曜点头道:“此事某已知矣。”然后却不提此事,反而问道:“前次某致函重周,欲辟举重周为河中观察副使,不知重周考虑得如何了?”
任圜拱手道:“蒲帅抬举,圜岂不知?只是家父年老,近年日渐衰弱,去年冬月抱恙之后,至今仍难于行走,圜为人子,此时岂能远离?还望蒲帅宽怀见谅。”
李曜微微一叹,知道此事无法说项,可他也不记得任圜之父任茂弘是何时离世[注:任圜之父为任茂弘之事,史学界似有争议,此处为图书中方便而采用此说。],只得道:“河中观察副使之职,某为重周留之不辟,望重周早至蒲州,为我解忧。”
任圜听得这一句,心中顿时一热,差点就答应留下,但他终究不是那般冲动之人,强压心中感激,长揖一礼,诚恳地道:“蒲帅如此厚爱,圜感激不尽。此番回得太原,便向家父提及此事,一俟家父病体告愈,敢不南来,为蒲帅效命。”
李曜大喜,忙命人设宴,款待任圜。任圜见他如此,更觉受宠若惊,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待得宴罢,安排了任圜去客院休息之后,冯道便又汇报道:“老师,蒲州各界对此次‘参股建城’之事反响强烈,尤其几大名流豪富之家,更是关注之至。”他微微一顿,面色十分沉稳,毫无十几岁少年之青涩模样,言语条理十分清晰:“据报,刘、靳、卫、冯、高五家各自派出得力人手调拨钱帛,虽是刻意隐藏行迹,其实不过欲盖弥彰,知悉内幕者并不在少数。另外,太原王氏似乎也有所行动……”他说到此处,略微一顿,望了李曜一眼。
李曜笑了笑:“河东河中本是一体,而太原王氏更是流芳天下,河中本也是其根基重地之一,某欲在蒲州做此等大事,太原王氏岂能没有举动?自《新城扩建令》颁布以来,王相公与燕然也曾过问一二……此事本是双赢之局,除非朱温、李茂贞等辈,否则无论谁来参股,某都一体欢迎,遑论太原王氏?”
冯道点点头,忽然自失一笑:“老师实乃旷古奇才,弟子读书十载,只见官府征用民丁筑城,却从未见有召集士绅豪富同筑一城,而后分之以利润之事。不仅闻所未闻,简直连想都未曾想过,此事若成,老师必为千古传诵。”
李曜哈哈一笑,点拨他道:“千古传诵之说,暂时不提也罢。前次某在白虎节堂上提及此事,你等俱以为不可,而今偏偏这些士绅豪富都愿参与其中,眼下你可曾想明白这中间的道理?”
冯道迟疑道:“莫非是以利诱之?”
李曜轻轻颌首,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筑城,若是国力强大,以朝廷一己之力为之便足以,那也就罢了。若是国力不济,无论是征用民丁,或是强令士绅豪富贡献,终究都使得民怨沸腾,哪怕那城筑好之后是福延千载,可在当时,仍免不得一番动荡。”
他招呼冯道在自己身边不远处坐下,继续道:“皮日休虽是巢贼余孽,但却有一首诗写得不错,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若以成败论英雄,隋炀帝自是桀纣之流,然则大运河修通之后,我朝受益之多,谁不知晓?然则如此千秋伟业,为何反而被人认为是葬送隋朝之大祸?”
冯道沉吟片刻,道:“想是因为此河耗费民力物力过大,炀帝又好大喜功,胡乱缩短工期,因而民怨沸腾,再加上三征高句丽等事,才使强盛一时的隋朝终于灭亡。”
李曜微微点头:“你能看到这些,已经不错了。其实某此番这般做法,正是吸取了隋亡之教训……此中关键有两点。其一,民力不可滥用,治政者须知量体裁衣。其二,一件事纵有千年大利,也不能因此忽略眼前效益。某料,这其一,你当能够理解,无须某来多说,今日便说这第二点,这也是某这新城扩建令的精髓所在。”
冯道精神一振,肃然端坐:“请老师教导。”
李曜轻轻笑道:“不是为师自矜,这新城扩建令,换做天下任何一人,都不见得能做成,唯有为师,方可一试。这是因为,欲成此时,为师有三点倚仗。”
冯道忙问:“是哪三点?”
李曜道:“其一,军力。河东河中已是一体,而河东之兵威天下俱知。为师自入河东,至今尚无败绩,前番又受大王之命,领兵击败朱温大军,如今才得以坐稳河中雄镇。如此一来,天下人几乎无人会相信这河中会在短期内易主。这便使蒲州诸大世家能够放心河中节度使府不会朝令夕改,这新城扩建之后,其所应得之利益,得以保证。”
冯道点头:“不错,这一条,怕是天下无人怀疑。”
李曜笑了笑,又道:“其二,为师理财之能,放眼河东,当不作第二人想。如此一来,他们便会认可东升新城建成之后的利润,他们或许并不知晓河东军械监究竟有多赚钱,但他们消息灵通,必然知晓这河东军械监在某出任掌监之后,发展是何其迅速,大王这几年征战不断,期间军械军需供应之大,略微盘算便足以令人震惊,倘若河东军械监并无巨大利益,如何能成?因此,他们只消相信某这‘分利’之说并非儿戏,就必然被这其中巨大的利润所吸引,如飞蛾扑火般一无反顾而来。”
冯道轻轻叹道:“是啊,这般巨大的利润,这些世家大族、名流豪富岂能错过?老师理财之手段,他们怕是早已眼馋许久,此番既有分润的机会,此辈中人焉能失之交臂?”
李曜伸出三根手指,道:“这其三,也是关键,甚至说,若无这第三点,前两点就都是水中月、镜中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冯道皱眉深思,忽然眼前一亮:“莫非是老师的信誉?”
李曜双掌一击,赞道:“可道聪慧!”
冯道称谢,补充道:“老师不仅是河中节帅,更是天下名士,再兼二十载言出必践,君子之风,素为天下称道。倘是别人出此计策,天下人未必放心,然则既是老师所为,便无须担忧信誉,只消商议好这其中入股分红之细节,一俟东升新城筑成开工,这利润自然随之而来,半点不必怀疑。”他慨叹道:“果然此事天下间唯有老师可以做成,其余人纵然能想出这般妙策,却也凑不齐这三条要务。”
李曜笑了笑,端起侍女送上的香茗,轻轻喝了一口,忽然问:“听说戴判官走后,庐阳县主近日常在蒲州城中走动?”
冯道点头,面上露出一丝狐疑之色,道:“回老师话,正是如此。不过,说来也怪,这位庐阳县主并不去看什么胭脂水粉,也不关注绫罗绸缎,却总往我河中军械监新开工的一些工地上去看……就连大河滩涂地上那些大水排,她都饶有兴致地去连着看了好几日,这真是奇了怪了,难道庐阳县主还对这些奇技淫……咳……对这些‘科技创新’感兴趣?”
李曜淡淡一笑,不紧不慢地喝了口茶,道:“她自己嘛,倒未必对这些东西有兴趣,不过,我料淮南对这些东西,是必然有兴趣的。”
“哦?”冯道反应很快,立刻问道:“老师是说,淮南也想制造我河中这种丙型水排?”
“淮南多水。”李曜道:“若是能够制造我河中这种丙型水排,他们可以利用的水力,比我们还多得多。而这些经过军械监改进的水排,不仅可以如过去一般用于冶铁、铸造,如今还可以用于纺纱织布,你对军械监的纺纱机也是有所了解的,应该知道这其中的效用何其巨大。”
冯道面现敬佩之色,点头道:“弟子原先虽不懂纺纱织布,但看了原本军械监第一批‘脚踏式纺纱机’之后,也是震惊异常,而后那两批匠师竟又通力合作,让那丙型水排所生之水力化为纺纱机‘脚踏’之力,弟子实是……实是惊得……无以言表。”
李曜嘿嘿一笑:“若非如此,她有如何会有兴趣去看?”
冯道得闻此句,立刻吃了一惊:“难道……”
李曜摆摆手:“这其中的关键,哪里是看一看就能明白的。我便是放一台给她看,她也看不出其中的精要。之所以某并不限制她四处看看,是因为……这纺纱织布之事,我河中是可以与淮南合作的。”
他一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