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武夫当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正因为如此,军民x联防虽然成了滦州一时热议的话题,但在民间却形成了一种担忧。
至于筹备谘议局的事情,那是读书人和资本家的政治游戏,寻常小老百姓别说没有参加选举的资格,甚至连谘议局是什么都不清楚。
不过对于袁肃而言,他并不担心老百姓对军民x联防计划的猜疑,或许前期出现一些不利的情况,等到了真相大白的时候说不定还能起到一定逆反的效果,反而更有利于招募工作。
袁肃现在最担心的却是保定陆军军官预备大学堂发来命令,召回派驻在外的见习军官回校继续完成剩下的学业。他在看过那份官电之后,整个晚上都转辗难眠,心里不仅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同时也在深入其内的分析这件事的意义。
他当真没有料到,随同袁世凯的复电里面还夹着这样一份官文,自己的计划一下子被打乱了。不难想象,如果真是陆军预备大学堂单独发来的电文,断然不会跟袁世凯的复电混在一起,这种巧合的概率实在太低了,而且程序也完全对不上。更何况大学堂真要召回派驻在外的见习军官,为何不发给林伯深一份?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份官电是经过袁世凯授意才发出来的,是袁世凯希望自己离开滦州。
这件事可以分两个方面来理解,既然袁世凯认可了他这个侄子,断然没必要再将自己调回去加以核查;此外滦州并不是什么重镇,无非是有一条衔接北京的铁路线而已,再加上袁世凯应该知道他参与过镇压滦州起义,因此绝非是担心自己会在滦州做出对局势不利之事。
诚实的说,袁肃并不了解袁世凯是什么样的人,他虽然读过相关方面的书籍,但历史对袁世凯评价从来没有统一的说法。他现在所能推测出袁世凯让自己回军校的原因,除了袁世凯顾虑自己的安全之外,那就是担心自己打着“袁世凯侄子”的旗号胡作非为。
显然后者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当然,不管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袁肃现在首要纠结的事情还是回或者不回。
不能说返回军校就毫无前途,好歹袁世凯认了他这个侄子,一旦在军校完成剩下的学业,顺利毕业之后十之八九能直接进入国家中枢谋一个不错的职位。比起在滦州当一个小参谋官自然要风光许多,运气好的话还能成为执掌一方总镇的大人物。
只是,他之前在滦州苦心经营的一切都将化为泡影。表面上看来,这些所谓的经营要比返回军校之后带来的利益弱小的多,可是只要仔细想一想,一旦进入了中央政府任职,不仅要处处受制于人,还要面对北洋内部各大军事集团的政治x斗争。
纵然他有“袁世凯侄子”的身份,可自己能否在袁世凯去世之前爬到与段祺瑞、冯国璋、陈宦等人齐头并肩的地步呢?显然是大不可能,这些大人物单单用资历就完胜“所谓的袁世凯侄子”,更别说一个个早已手握实权。
袁肃自从那晚遭到革命党行刺之后,他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在军阀混战的乱世之中,只有站在食物链的最顶层,还能真真正正的活下去。他这段时间苦心经营的目的,无非就是不希望受制于人、寄人篱下,自己想要的实权,而不是华而不实的虚衔。
事实上,当他想到这一点时,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想法。
然而,如果自己真的选择拒不从命留下来,那又该如何向袁世凯做出回复呢?
袁肃一时间想不到一个周全的办法,不过总应该可以先拖延几天。
到了一月五日,袁肃召集众士绅到州府衙门一聚,除了张举人之外,上次在听风小筑见过面的几位士绅无一缺席。他正式宣布成立民防委员会,在场所有士绅都是委员会成员之一,再由委员会成员公选出一名主席委员。
他对众人解释道:“民防委员会是滦州民防武装力量最高指挥和监管机构,但凡重治安事务都必须经过先民防委员会来进行决策。至于主席委员的职责,主要是负责召集和组织委员会会议,监督委员会的所有决策,以及发起决策动议。”
对于这些规矩,在场的士绅们大部分是半懂半不懂,只觉得当上主席委员肯定要有利。
于是在之后的公选时,几乎所有人都选自己出任主席委员。
好在袁肃在公选之前已经考虑到这一点,他原本打算改为举手投票,这样士绅们必然不好意思投自己的票。不过如果真要如此安排的话,只怕到时候选出来的人未必服众。于是他依然决定用不记名投票,只不过自己却把票投给了王磷同。
结果公布出来时,王磷同居然得了四票,成为票数最多者,只怕王磷同自己都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那些把票投给自己的士绅一见最后的得主是王磷同,当即不好多作质疑,一方面王磷同毕竟是滦州首长,另外一方面对方平日一副恭恭敬敬、和颜悦色的态度,让大人记不起恨。反正像王磷同这样谁都不敢得罪的性格,必然不会对自己不利,索性就让其担任这个主席。
第53章,筹备工作
之后,袁肃又与众士绅详细讨论了民防委员会的章程,王磷同让衙门的一名文案将章程整理成文字。在讨论的过程中,他还下意识的将民防委员会与谘议局牵扯在一起,暗示今天的民防委员会成员很有可能成为日后谘议局的议员。
这番话让在场众人感到了一份心安理得,就算在民防委员会占不得多少利益,最起码还有谘议局值得期望。
民防委员会的章程只不过是一个形式而已,对于袁肃而言甚至整个民防委员会都只是一个摆设罢了,因此这个环节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州府衙门的文案很快就把章程整理出来。袁肃让王磷同抽空在仔细斟酌一下这份章程,尽可能修改至完善。
王磷同当然乐得其所,连忙点头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袁肃与众士绅开始商讨训练营的管理制度,他先说了一个大概,剩下的细节问题则邀请众委员一起商讨、论证。不过这些平日养尊处优的大老爷们,对这方面的事务一点都不了解,说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
整个讨论完全是在袁肃的引导之下,按照袁肃个人的想法在进行,最终制订下来的管理制度,也与袁肃之前预想的并无多大的差别。
按照这个讨论结果,训练营的正式称谓定为“滦州民兵督练所”,设民防总督一名,总理督练所之内的大小事务以及分配民防任务。民防总督之下设置参议处、军需处、纪法处、教练处以及人事处五大部门,各部门设置执事一名、执副一名。
民防总督一职自然由袁肃亲自出任,在场众人皆没有任何意见。
至于民防总督之下的五大部门实际上全部都是虚职,袁肃从没打算赋予这些部门任何职权,再者按照他预计的招募规模,也根本用不了这么多职能部门。之所以设置这些部门,也就是为了给那些乡绅或者乡镇少爷们安排一个“正经事”。
在五大部门之下,所有招募入营的民壮都被称为民兵。不过在遇到重大事件需要民兵与军队合作行动时,为了方便调度和指挥,民兵将会临时转为正规军的作用,不仅享受正规军的待遇,也要承担正规军的责任。到那个时候为了区别编制,民兵一律改称为动员兵。
以袁肃的思路,“民兵”和“动员兵”并不是代表兵种性质,而是代表事件状态。
关于五大部门的人事安排,袁肃并没有立即做出决定,而是让委员会在三天之内提交一份推荐名单,到时候再由主席委员进行考核委任。
处理完毕这些琐事,袁肃不慌不忙的喝了一口茶,清了清喉咙之后,随即将话题转入正事:“昨日在下与王知州商议过,既然是办民防,少不了要先准备好军械物资。之前在下也走访过几位大人的府邸,观察到诸位大人府上的防卫力量其实也并不周全,正好可以趁这次机会一起更换新式的武器。”
听完袁肃的这番话,有人点头称是,有人默然不语,也有人相互议论。
毕竟刚才都是一些琐碎之事,等到现在要出钱的时候,难免会有人拿放不下。他们这些乡绅府院上的武器之所以不好,一来是平日用不着,二来军火可不是便宜的货品,真要大批购置肯定会掉心头一块肉。
袁肃早就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只要眼前的这些人迟疑不决或者搪塞敷衍,他当场会翻脸训斥,换做以前自己倒是会客客气气跟这些人周旋,但如今经过袁宫保的“镀金”,理所当然应有一股底气才是。
不过还没等袁肃发脾气,坐在靠下位置的王中元一马当先的正声说道:“既然袁大人吩咐,我等一定照办,在下愿先出资两万现款。若这两万现款仍有不足,只消袁大人交代一句,在下一定倾尽所能。”
有了王中元的这番带头之话,那些还在犹豫的士绅们一时面子上过不去,于是只好装出一副积极的态度说道:“老夫愿出三万,外加粮草一百石。”
“在下愿出两万,粮草五十石。”
“呵呵,咱们姓李的可不是小气的人,五万,外加粮草一百石。”
“别钱眼里看人,我暂出一万元。粮食倒是我家多的是,先出两百石,袁大人日后若不够只管来找在下,要多少有多少。”
众人七嘴八舌下来,袁肃心中粗略的计算一下,差不多竟有二十万元之多,粮草累计超过六百石。一旁的王磷同早就乐弯了眼睛,心里只道这下可有得捞了。
虽然最后看来王中元所出物资反而是最少的,但是袁肃心里很清楚,若不是王中元带头出这两万元,只怕自己要很花一些功夫才能从这一众铁公鸡身上拔到毛。
等王磷同亲自将这些款目统计下来后,袁肃对众人说道:“诸位大人慷慨支持,在下感激不尽,所有物资必将严格登记出入,一分一厘都会记载的清清楚楚,定期交由委员会查验。目前南郊营盘正待动工... -->>
正因为如此,军民x联防虽然成了滦州一时热议的话题,但在民间却形成了一种担忧。
至于筹备谘议局的事情,那是读书人和资本家的政治游戏,寻常小老百姓别说没有参加选举的资格,甚至连谘议局是什么都不清楚。
不过对于袁肃而言,他并不担心老百姓对军民x联防计划的猜疑,或许前期出现一些不利的情况,等到了真相大白的时候说不定还能起到一定逆反的效果,反而更有利于招募工作。
袁肃现在最担心的却是保定陆军军官预备大学堂发来命令,召回派驻在外的见习军官回校继续完成剩下的学业。他在看过那份官电之后,整个晚上都转辗难眠,心里不仅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同时也在深入其内的分析这件事的意义。
他当真没有料到,随同袁世凯的复电里面还夹着这样一份官文,自己的计划一下子被打乱了。不难想象,如果真是陆军预备大学堂单独发来的电文,断然不会跟袁世凯的复电混在一起,这种巧合的概率实在太低了,而且程序也完全对不上。更何况大学堂真要召回派驻在外的见习军官,为何不发给林伯深一份?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份官电是经过袁世凯授意才发出来的,是袁世凯希望自己离开滦州。
这件事可以分两个方面来理解,既然袁世凯认可了他这个侄子,断然没必要再将自己调回去加以核查;此外滦州并不是什么重镇,无非是有一条衔接北京的铁路线而已,再加上袁世凯应该知道他参与过镇压滦州起义,因此绝非是担心自己会在滦州做出对局势不利之事。
诚实的说,袁肃并不了解袁世凯是什么样的人,他虽然读过相关方面的书籍,但历史对袁世凯评价从来没有统一的说法。他现在所能推测出袁世凯让自己回军校的原因,除了袁世凯顾虑自己的安全之外,那就是担心自己打着“袁世凯侄子”的旗号胡作非为。
显然后者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当然,不管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袁肃现在首要纠结的事情还是回或者不回。
不能说返回军校就毫无前途,好歹袁世凯认了他这个侄子,一旦在军校完成剩下的学业,顺利毕业之后十之八九能直接进入国家中枢谋一个不错的职位。比起在滦州当一个小参谋官自然要风光许多,运气好的话还能成为执掌一方总镇的大人物。
只是,他之前在滦州苦心经营的一切都将化为泡影。表面上看来,这些所谓的经营要比返回军校之后带来的利益弱小的多,可是只要仔细想一想,一旦进入了中央政府任职,不仅要处处受制于人,还要面对北洋内部各大军事集团的政治x斗争。
纵然他有“袁世凯侄子”的身份,可自己能否在袁世凯去世之前爬到与段祺瑞、冯国璋、陈宦等人齐头并肩的地步呢?显然是大不可能,这些大人物单单用资历就完胜“所谓的袁世凯侄子”,更别说一个个早已手握实权。
袁肃自从那晚遭到革命党行刺之后,他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在军阀混战的乱世之中,只有站在食物链的最顶层,还能真真正正的活下去。他这段时间苦心经营的目的,无非就是不希望受制于人、寄人篱下,自己想要的实权,而不是华而不实的虚衔。
事实上,当他想到这一点时,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想法。
然而,如果自己真的选择拒不从命留下来,那又该如何向袁世凯做出回复呢?
袁肃一时间想不到一个周全的办法,不过总应该可以先拖延几天。
到了一月五日,袁肃召集众士绅到州府衙门一聚,除了张举人之外,上次在听风小筑见过面的几位士绅无一缺席。他正式宣布成立民防委员会,在场所有士绅都是委员会成员之一,再由委员会成员公选出一名主席委员。
他对众人解释道:“民防委员会是滦州民防武装力量最高指挥和监管机构,但凡重治安事务都必须经过先民防委员会来进行决策。至于主席委员的职责,主要是负责召集和组织委员会会议,监督委员会的所有决策,以及发起决策动议。”
对于这些规矩,在场的士绅们大部分是半懂半不懂,只觉得当上主席委员肯定要有利。
于是在之后的公选时,几乎所有人都选自己出任主席委员。
好在袁肃在公选之前已经考虑到这一点,他原本打算改为举手投票,这样士绅们必然不好意思投自己的票。不过如果真要如此安排的话,只怕到时候选出来的人未必服众。于是他依然决定用不记名投票,只不过自己却把票投给了王磷同。
结果公布出来时,王磷同居然得了四票,成为票数最多者,只怕王磷同自己都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那些把票投给自己的士绅一见最后的得主是王磷同,当即不好多作质疑,一方面王磷同毕竟是滦州首长,另外一方面对方平日一副恭恭敬敬、和颜悦色的态度,让大人记不起恨。反正像王磷同这样谁都不敢得罪的性格,必然不会对自己不利,索性就让其担任这个主席。
第53章,筹备工作
之后,袁肃又与众士绅详细讨论了民防委员会的章程,王磷同让衙门的一名文案将章程整理成文字。在讨论的过程中,他还下意识的将民防委员会与谘议局牵扯在一起,暗示今天的民防委员会成员很有可能成为日后谘议局的议员。
这番话让在场众人感到了一份心安理得,就算在民防委员会占不得多少利益,最起码还有谘议局值得期望。
民防委员会的章程只不过是一个形式而已,对于袁肃而言甚至整个民防委员会都只是一个摆设罢了,因此这个环节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州府衙门的文案很快就把章程整理出来。袁肃让王磷同抽空在仔细斟酌一下这份章程,尽可能修改至完善。
王磷同当然乐得其所,连忙点头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袁肃与众士绅开始商讨训练营的管理制度,他先说了一个大概,剩下的细节问题则邀请众委员一起商讨、论证。不过这些平日养尊处优的大老爷们,对这方面的事务一点都不了解,说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
整个讨论完全是在袁肃的引导之下,按照袁肃个人的想法在进行,最终制订下来的管理制度,也与袁肃之前预想的并无多大的差别。
按照这个讨论结果,训练营的正式称谓定为“滦州民兵督练所”,设民防总督一名,总理督练所之内的大小事务以及分配民防任务。民防总督之下设置参议处、军需处、纪法处、教练处以及人事处五大部门,各部门设置执事一名、执副一名。
民防总督一职自然由袁肃亲自出任,在场众人皆没有任何意见。
至于民防总督之下的五大部门实际上全部都是虚职,袁肃从没打算赋予这些部门任何职权,再者按照他预计的招募规模,也根本用不了这么多职能部门。之所以设置这些部门,也就是为了给那些乡绅或者乡镇少爷们安排一个“正经事”。
在五大部门之下,所有招募入营的民壮都被称为民兵。不过在遇到重大事件需要民兵与军队合作行动时,为了方便调度和指挥,民兵将会临时转为正规军的作用,不仅享受正规军的待遇,也要承担正规军的责任。到那个时候为了区别编制,民兵一律改称为动员兵。
以袁肃的思路,“民兵”和“动员兵”并不是代表兵种性质,而是代表事件状态。
关于五大部门的人事安排,袁肃并没有立即做出决定,而是让委员会在三天之内提交一份推荐名单,到时候再由主席委员进行考核委任。
处理完毕这些琐事,袁肃不慌不忙的喝了一口茶,清了清喉咙之后,随即将话题转入正事:“昨日在下与王知州商议过,既然是办民防,少不了要先准备好军械物资。之前在下也走访过几位大人的府邸,观察到诸位大人府上的防卫力量其实也并不周全,正好可以趁这次机会一起更换新式的武器。”
听完袁肃的这番话,有人点头称是,有人默然不语,也有人相互议论。
毕竟刚才都是一些琐碎之事,等到现在要出钱的时候,难免会有人拿放不下。他们这些乡绅府院上的武器之所以不好,一来是平日用不着,二来军火可不是便宜的货品,真要大批购置肯定会掉心头一块肉。
袁肃早就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只要眼前的这些人迟疑不决或者搪塞敷衍,他当场会翻脸训斥,换做以前自己倒是会客客气气跟这些人周旋,但如今经过袁宫保的“镀金”,理所当然应有一股底气才是。
不过还没等袁肃发脾气,坐在靠下位置的王中元一马当先的正声说道:“既然袁大人吩咐,我等一定照办,在下愿先出资两万现款。若这两万现款仍有不足,只消袁大人交代一句,在下一定倾尽所能。”
有了王中元的这番带头之话,那些还在犹豫的士绅们一时面子上过不去,于是只好装出一副积极的态度说道:“老夫愿出三万,外加粮草一百石。”
“在下愿出两万,粮草五十石。”
“呵呵,咱们姓李的可不是小气的人,五万,外加粮草一百石。”
“别钱眼里看人,我暂出一万元。粮食倒是我家多的是,先出两百石,袁大人日后若不够只管来找在下,要多少有多少。”
众人七嘴八舌下来,袁肃心中粗略的计算一下,差不多竟有二十万元之多,粮草累计超过六百石。一旁的王磷同早就乐弯了眼睛,心里只道这下可有得捞了。
虽然最后看来王中元所出物资反而是最少的,但是袁肃心里很清楚,若不是王中元带头出这两万元,只怕自己要很花一些功夫才能从这一众铁公鸡身上拔到毛。
等王磷同亲自将这些款目统计下来后,袁肃对众人说道:“诸位大人慷慨支持,在下感激不尽,所有物资必将严格登记出入,一分一厘都会记载的清清楚楚,定期交由委员会查验。目前南郊营盘正待动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