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我在现代留过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赵煦出了崇政殿,直奔坤宁宫。
向太后早就等着他了,见他回来,立刻就笑着问道:“六哥,第一次召见大臣,感觉怎样?”
同时,也命人端来了茶汤。
赵煦到了向太后面前,请了安,然后坐下来,对向太后道:“回禀母后,今日儿见了那大臣,感觉还好……”
“那确实是个会干事的!”
说着,赵煦就拿起身旁的茶盏,喝了一口茶汤。
纯白的茶汤入口,生姜的辛辣过后,上等茶沫本身的甘甜开始回味。
这是如今士大夫们最习惯的饮茶之法。
甚至,还被发展出了斗茶这种带了赌博性质的娱乐。
也因为斗茶的兴盛,所以,专门为了人们斗茶而生的建窑应运而出。
向太后微笑着,问道:“是吗?”
“沈提举都和六哥说了些什么?”
赵煦答道:“沈提举言,他当尊奉父皇旨意,为儿竭力尽忠……”
向太后点点头:“这倒是个识趣的大臣!”
却也没有怎么放在心上。
大臣嘛这些天向太后见多了。
一个个嘴巴上,说的比谁都忠,可真要让他们去办一些他们不愿做的事情。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六哥可有嘱托他什么事情?”向太后试探着问道。
赵煦不假思索直接就道:“儿和沈提举,交代了父皇让他做的事情……”
“嗯?”
赵煦拍拍手,冯景立刻将那枚胶泥活字,送到君前。
“母后,此乃活字也!”赵煦将那枚胶泥活字,放到向太后面前:“父皇言,此物可兴盛我大宋文脉,光大圣人之教!”
“便嘱托沈提举,务必用心,将此物完善,为我大宋文脉兴盛尽一分力!”
自庆历兴学以来,兴学校,广教化,就是大宋的政治正确。
这一正确高于一切!
旧党在兴学新党也在兴学!
王安石变法,最重要的配套政策,就是熙宁兴学!
在庆历兴学的基础上,强化对地方教育的扶持和支持。
增加各地县学、州学的学田数量,增加对贫寒士子的资助。
改革太学,以三舍法取用太学生,每年一考,优胜劣汰。
在国子监中,专门设立了专业化的律学科以及明算科。
同时科举考试,专门开辟明算科和明法科,针对刑名律法和数学人才进行录取。
当然,明法和明算进士的政治地位和前途,是远远不如正经进士出身的。
当然了,最重要的一条——废除诗赋取士,改行王安石《三经新义》为经典的文章取士。
这也是旧党对熙宁兴学最不满的一点。
其他一切,哪怕是司马光也是赞同的,尤其是提高对地方教育支持的部分。
大宋是士大夫的时代。
一个注重文化和传承的时代。
文脉传承和发扬,永远是士大夫们的焦点。
向太后看着赵煦递来的胶泥活字,虽然不懂这些但她想起了雕版印刷,也喜欢的道:“若此物真能兴盛我大宋文脉,我儿必可为尧舜!”
她虽然是太后,但也是士大夫家里的女儿。
对这种事情天然是支持的。
于是,赵煦命沈括‘造活字’以兴文脉的事情不胫而走。
保慈宫的太皇太后在知道这个事情后,更是笑的合不拢嘴。
……
沈括走出大内,就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他摸了摸那枚,刚刚从内东门司拿到的,刻有他名讳和差遣的铜符。
他有些不敢置信。
入阙的第一天,就被少主单独召见,第一次召见之后,就赐给了他入宫的铜符。
有此铜符,他今后就具备了入宫的资格。
只是不能进内东门以内而已。
这让他有些恍惚,同时也深感压力。
皇室的恩典,从来都伴随着毒药。
事情没有办好,现在恩典有多高,将来责罚起来就有多重!
&n... -->>
赵煦出了崇政殿,直奔坤宁宫。
向太后早就等着他了,见他回来,立刻就笑着问道:“六哥,第一次召见大臣,感觉怎样?”
同时,也命人端来了茶汤。
赵煦到了向太后面前,请了安,然后坐下来,对向太后道:“回禀母后,今日儿见了那大臣,感觉还好……”
“那确实是个会干事的!”
说着,赵煦就拿起身旁的茶盏,喝了一口茶汤。
纯白的茶汤入口,生姜的辛辣过后,上等茶沫本身的甘甜开始回味。
这是如今士大夫们最习惯的饮茶之法。
甚至,还被发展出了斗茶这种带了赌博性质的娱乐。
也因为斗茶的兴盛,所以,专门为了人们斗茶而生的建窑应运而出。
向太后微笑着,问道:“是吗?”
“沈提举都和六哥说了些什么?”
赵煦答道:“沈提举言,他当尊奉父皇旨意,为儿竭力尽忠……”
向太后点点头:“这倒是个识趣的大臣!”
却也没有怎么放在心上。
大臣嘛这些天向太后见多了。
一个个嘴巴上,说的比谁都忠,可真要让他们去办一些他们不愿做的事情。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六哥可有嘱托他什么事情?”向太后试探着问道。
赵煦不假思索直接就道:“儿和沈提举,交代了父皇让他做的事情……”
“嗯?”
赵煦拍拍手,冯景立刻将那枚胶泥活字,送到君前。
“母后,此乃活字也!”赵煦将那枚胶泥活字,放到向太后面前:“父皇言,此物可兴盛我大宋文脉,光大圣人之教!”
“便嘱托沈提举,务必用心,将此物完善,为我大宋文脉兴盛尽一分力!”
自庆历兴学以来,兴学校,广教化,就是大宋的政治正确。
这一正确高于一切!
旧党在兴学新党也在兴学!
王安石变法,最重要的配套政策,就是熙宁兴学!
在庆历兴学的基础上,强化对地方教育的扶持和支持。
增加各地县学、州学的学田数量,增加对贫寒士子的资助。
改革太学,以三舍法取用太学生,每年一考,优胜劣汰。
在国子监中,专门设立了专业化的律学科以及明算科。
同时科举考试,专门开辟明算科和明法科,针对刑名律法和数学人才进行录取。
当然,明法和明算进士的政治地位和前途,是远远不如正经进士出身的。
当然了,最重要的一条——废除诗赋取士,改行王安石《三经新义》为经典的文章取士。
这也是旧党对熙宁兴学最不满的一点。
其他一切,哪怕是司马光也是赞同的,尤其是提高对地方教育支持的部分。
大宋是士大夫的时代。
一个注重文化和传承的时代。
文脉传承和发扬,永远是士大夫们的焦点。
向太后看着赵煦递来的胶泥活字,虽然不懂这些但她想起了雕版印刷,也喜欢的道:“若此物真能兴盛我大宋文脉,我儿必可为尧舜!”
她虽然是太后,但也是士大夫家里的女儿。
对这种事情天然是支持的。
于是,赵煦命沈括‘造活字’以兴文脉的事情不胫而走。
保慈宫的太皇太后在知道这个事情后,更是笑的合不拢嘴。
……
沈括走出大内,就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他摸了摸那枚,刚刚从内东门司拿到的,刻有他名讳和差遣的铜符。
他有些不敢置信。
入阙的第一天,就被少主单独召见,第一次召见之后,就赐给了他入宫的铜符。
有此铜符,他今后就具备了入宫的资格。
只是不能进内东门以内而已。
这让他有些恍惚,同时也深感压力。
皇室的恩典,从来都伴随着毒药。
事情没有办好,现在恩典有多高,将来责罚起来就有多重!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