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变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报告显示,各种债券的利息支出和本金偿付每年高达53.43亿美元。如果这个数字放在二十一世纪,实在不算是什么大钱,可是在如今就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数字。
各国政府不禁要问,尽管战争有各种可怕的可能,但比起如此昂贵的不稳定的和平而言,战争或许是一种更值得考虑的选择。如果欧洲的军事准备最终不是以战争来结束的话,那就必然是以各国政府的破产而告终。
这个观点的核心论据,是1913年12月23日,《美联储法案》通过,爆发世界级别的战争条件终于成熟了。基辛格博士说的拖了许久的战争机器终于可以启动了。
这个观点沈从云持不敢苟同的怀疑态度,银行家大发战争财不假,这一点是由于欧美列强的国家没有货币发行权造成的。(注:美联储是私人性质的机构,恐怕中国没有多少人知道吧。)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美国在一战中向协约国提供了30亿美元的贷款和60亿美元的出口物资,如果战争的结局是德国获胜,银行家们手上的协约国债券便会和废纸一样,正是基于这一点,美联储的几个股东摩根、洛克菲勒、保罗-沃伯格和希夫,才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口袋,竭尽全力将美国推进战争。
沈从云感兴趣的是,战争必将带来恐怖的物质消耗,那么作为一个中立国,不在这上面做点文章,那实在是太对不起自己了。
现在沈从云面前的抽屉里就放着一份报表,里头记载了自打欧洲军事竞赛开始以来,沈从云从其中到底赚了多少。多了不敢说,这些年从列强手里借来的贷款,已经全部捞回来还多了两倍。
有一个问题是沈从云一直在考虑的,那就是如果可能,是否考虑一下,在1917年英、法最困难的时候,给协约国来个雪上加霜。如果历史因此被改写,那么银行家们的口袋恐怕要破一个大窟窿了。不过,作出这个决定,实在是太难了,尽管美国人的军队现在就是渣,但是这个国家世界第一的经济实力,实在不能不让沈从云慎重的看待这个问题。最后的决断,沈从云还是决定等一等,到时候看看在战争的初期能捞到多少筹码,在决定哪一方好了。
………………………………………………
美国,纽约。哈德逊河缓缓的从哥伦比亚大学的身边流过,一个年轻的中国学生,抱着一摞子书站在校园门口,四下张望着。
“你好!”一个穿着天蓝色军装的中国军人朝年轻人笑着走了过来,主动打招呼。
“你好,是你让人带话要见我么?”年轻人露出迷惑的表情,与军人握了握手。
“如果你是马寅初,那么约你见面的人就是我。”军人笑了笑,伸手道:“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聂梓休,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毕业,应该算是你的学长了。现在中华共和国空军中服役,今天到曾经就读的大学来看看,听说你正在攻读经济学博士,所以想见一见你这个给中国学弟。”
在美国遇见从国内来的人,尽管是第一次见面,马寅初还是颇为激动的握着聂梓休的手道:“你好!聂学长,你是刚从国内来的吧。”
聂梓休笑着说道:“是的,来美国参加一个航空交流活动。我看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找一个地方坐着喝点东西说话吧。”
马寅初自然还是有点怀疑,一个中国空军的军官,特意把自己叫出来,就是仅仅因为自己通过了经济学的博士论文,就找上门来一定要见认识自己。心里怀疑归怀疑,马寅初还是跟着聂梓休来到一家咖啡馆找了个位置坐下,叫了两杯咖啡后,聂梓休一直看着马寅初不说话。
其实聂梓休心里也纳闷的很,临行前沈从云居然把自己叫去,指名道姓的要自己来找这个叫马寅初的年轻人,说他是个人才,一定要想办法弄回国去。聂梓休实在想不通,沈从云是怎么知道,一个远在万里之外的美国留学生是人才的?
沈从云当时的借口是说,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一直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关注这些在美国留学的学生,沈从云是因为马寅初读的是比较少见的经济学,而且还读到博士了,这才注意到这个年轻人的。
聂梓休对沈从云的说法,没有完全相信的意思,多年的给沈从云当财政主观的经验告诉聂梓休,沈从云在很多时候总会有一些出人预料,但又效果显著的举动。比如,沈从云在美国投资的这些公司,福特、美孚等等,都为沈从云赚了大把的钞票。根据聂梓休对沈从云的了解,沈从云是没到过美国的,表面上斯蒂芬是沈从云的代理人,这些都是斯蒂芬的功劳。实际上,斯蒂芬多次在聂梓休面前表示出对沈从云在投资眼光方面的敬仰,有几次喝高了,还透露出大部分投资都是在沈从云的授意下进行的。
假如,斯蒂芬说的都是真的,那么沈从云看上的这个年轻人,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关于这个问题,即便是沈从云来了,也无法解释。因为很简单,沈从云对马寅初的了解,仅仅的是因为一句话,“错批了一个,误增了三亿。”在这个时间段,马寅初还没有发表轰动美国财政界和经济界的《纽约市的财政》一论文,压根就是一个籍籍无名之辈尔。(注,《纽约市的财政》一文,后被列为哥伦比亚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教材。牛人啊!)
“学长,您找我就真的只是为了看看我?”马寅初被聂梓休看的有点不自在了,壮胆先问了一句。
聂梓休回过神来,想起沈从云之前的交代,赶紧笑着说:“呵呵,就是来看看而已。另外还有一件事情,估计你会感兴趣的。”
马寅初皱了皱眉头道:“什么事情?”
“联合基金你知道吧?我打算介绍你去联合基金兼职,我想这对于你的学业,可能有所裨益。”聂梓休实在想不明白,沈从云到底打的什么算盘?无缘无故的让自己来找马寅初,然后安排马寅初到联合基金里面做事情。
“啊?太感谢您了!”马寅初没想到有这种好事,联合基金在华尔街可是有着响当当的字号的,能进入其中兼职,就能接触到更多的金融界的内幕,这对马寅初的学业帮助实在是太大了。
报告显示,各种债券的利息支出和本金偿付每年高达53.43亿美元。如果这个数字放在二十一世纪,实在不算是什么大钱,可是在如今就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数字。
各国政府不禁要问,尽管战争有各种可怕的可能,但比起如此昂贵的不稳定的和平而言,战争或许是一种更值得考虑的选择。如果欧洲的军事准备最终不是以战争来结束的话,那就必然是以各国政府的破产而告终。
这个观点的核心论据,是1913年12月23日,《美联储法案》通过,爆发世界级别的战争条件终于成熟了。基辛格博士说的拖了许久的战争机器终于可以启动了。
这个观点沈从云持不敢苟同的怀疑态度,银行家大发战争财不假,这一点是由于欧美列强的国家没有货币发行权造成的。(注:美联储是私人性质的机构,恐怕中国没有多少人知道吧。)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美国在一战中向协约国提供了30亿美元的贷款和60亿美元的出口物资,如果战争的结局是德国获胜,银行家们手上的协约国债券便会和废纸一样,正是基于这一点,美联储的几个股东摩根、洛克菲勒、保罗-沃伯格和希夫,才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口袋,竭尽全力将美国推进战争。
沈从云感兴趣的是,战争必将带来恐怖的物质消耗,那么作为一个中立国,不在这上面做点文章,那实在是太对不起自己了。
现在沈从云面前的抽屉里就放着一份报表,里头记载了自打欧洲军事竞赛开始以来,沈从云从其中到底赚了多少。多了不敢说,这些年从列强手里借来的贷款,已经全部捞回来还多了两倍。
有一个问题是沈从云一直在考虑的,那就是如果可能,是否考虑一下,在1917年英、法最困难的时候,给协约国来个雪上加霜。如果历史因此被改写,那么银行家们的口袋恐怕要破一个大窟窿了。不过,作出这个决定,实在是太难了,尽管美国人的军队现在就是渣,但是这个国家世界第一的经济实力,实在不能不让沈从云慎重的看待这个问题。最后的决断,沈从云还是决定等一等,到时候看看在战争的初期能捞到多少筹码,在决定哪一方好了。
………………………………………………
美国,纽约。哈德逊河缓缓的从哥伦比亚大学的身边流过,一个年轻的中国学生,抱着一摞子书站在校园门口,四下张望着。
“你好!”一个穿着天蓝色军装的中国军人朝年轻人笑着走了过来,主动打招呼。
“你好,是你让人带话要见我么?”年轻人露出迷惑的表情,与军人握了握手。
“如果你是马寅初,那么约你见面的人就是我。”军人笑了笑,伸手道:“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聂梓休,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毕业,应该算是你的学长了。现在中华共和国空军中服役,今天到曾经就读的大学来看看,听说你正在攻读经济学博士,所以想见一见你这个给中国学弟。”
在美国遇见从国内来的人,尽管是第一次见面,马寅初还是颇为激动的握着聂梓休的手道:“你好!聂学长,你是刚从国内来的吧。”
聂梓休笑着说道:“是的,来美国参加一个航空交流活动。我看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找一个地方坐着喝点东西说话吧。”
马寅初自然还是有点怀疑,一个中国空军的军官,特意把自己叫出来,就是仅仅因为自己通过了经济学的博士论文,就找上门来一定要见认识自己。心里怀疑归怀疑,马寅初还是跟着聂梓休来到一家咖啡馆找了个位置坐下,叫了两杯咖啡后,聂梓休一直看着马寅初不说话。
其实聂梓休心里也纳闷的很,临行前沈从云居然把自己叫去,指名道姓的要自己来找这个叫马寅初的年轻人,说他是个人才,一定要想办法弄回国去。聂梓休实在想不通,沈从云是怎么知道,一个远在万里之外的美国留学生是人才的?
沈从云当时的借口是说,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一直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关注这些在美国留学的学生,沈从云是因为马寅初读的是比较少见的经济学,而且还读到博士了,这才注意到这个年轻人的。
聂梓休对沈从云的说法,没有完全相信的意思,多年的给沈从云当财政主观的经验告诉聂梓休,沈从云在很多时候总会有一些出人预料,但又效果显著的举动。比如,沈从云在美国投资的这些公司,福特、美孚等等,都为沈从云赚了大把的钞票。根据聂梓休对沈从云的了解,沈从云是没到过美国的,表面上斯蒂芬是沈从云的代理人,这些都是斯蒂芬的功劳。实际上,斯蒂芬多次在聂梓休面前表示出对沈从云在投资眼光方面的敬仰,有几次喝高了,还透露出大部分投资都是在沈从云的授意下进行的。
假如,斯蒂芬说的都是真的,那么沈从云看上的这个年轻人,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关于这个问题,即便是沈从云来了,也无法解释。因为很简单,沈从云对马寅初的了解,仅仅的是因为一句话,“错批了一个,误增了三亿。”在这个时间段,马寅初还没有发表轰动美国财政界和经济界的《纽约市的财政》一论文,压根就是一个籍籍无名之辈尔。(注,《纽约市的财政》一文,后被列为哥伦比亚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教材。牛人啊!)
“学长,您找我就真的只是为了看看我?”马寅初被聂梓休看的有点不自在了,壮胆先问了一句。
聂梓休回过神来,想起沈从云之前的交代,赶紧笑着说:“呵呵,就是来看看而已。另外还有一件事情,估计你会感兴趣的。”
马寅初皱了皱眉头道:“什么事情?”
“联合基金你知道吧?我打算介绍你去联合基金兼职,我想这对于你的学业,可能有所裨益。”聂梓休实在想不明白,沈从云到底打的什么算盘?无缘无故的让自己来找马寅初,然后安排马寅初到联合基金里面做事情。
“啊?太感谢您了!”马寅初没想到有这种好事,联合基金在华尔街可是有着响当当的字号的,能进入其中兼职,就能接触到更多的金融界的内幕,这对马寅初的学业帮助实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