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女女的童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亲是个温厚细腻又谦和的人,不信,请听他教我们念的这首诗:
树上有樱桃千万颗
树上有樱桃千万颗
我却只有一个老婆
就这一个也已经太多
她早晚要气死我
…………
梳洗一新的老婆
又回到青春勃发的时刻
她拨动晨钟般震撼的琴弦
把朝霞铺满天空的角角落落
…………
我甘愿与她厮守
到海枯到石烂
到无限时空终结的最后一刻
其时,我们并不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只约略听父亲讲是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的诗歌,大意是争取民族独立,把祖国比作自己的老婆。
但我今天看来,父亲只是单纯的借用这首诗来表达他和母亲的情感关系。他们的婚姻属于包办上,这首诗表达的是他从最开始的由跟母亲的思维偏差、甚至对立到最终的矛盾统一。他不擅言语表达,便通过这种方式与母亲进行沟通和交流:树上有樱桃千万颗,我却只有一个寄托……
当然,父亲教我们的诗歌不仅仅是这一首,记得还有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当父亲把这首诗写在纸上,教我们背诵时,我们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跟《树上的樱桃千万颗》一样好听,于是,便争着大声朗读,互相比赛。
等我们记住后,父亲便给我们一句一句地解释,又要我们写出来,那时,我才刚上学,很多字还都不会写,但不知咋地,就是喜欢记诵、默写。
后来,当老师教到这首诗时,我才发现书本上只有前四句,于是,我被老师请到讲台上,抑扬顿挫地背完整首诗,并条理清楚地解释了基本含义,老师带头鼓起了掌,同学们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啊。
我那个得意劲儿,嘿嘿,吼吼。也许,就是在那时,父亲培养了我对文字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其实,在学习上,父亲从未强求过我们,他一直都寓教于乐,我当时并不懂得,只是喜滋滋地跟着他的引导走,觉得其中有许多乐趣。
比如,刚开始学算术,学加减法,把手指脚趾都用完了,还算不出来,心里就很苦恼。父亲就把竹棍儿剪成半公分长的小节,用线串起来,挂在我们的脖子上,帮助运算,嘻嘻,这办法可真灵。再如,学习汉语拼音时,虽然像小和尚念经一样不停地叨咕着,但总是出错,父亲又把硬纸壳剪得四四方方的,前后贴上白纸,用毛笔写上拼音,打乱顺序放在一起,让我们闲时就读就认,他得空了也考我们。
你猜怎样?四年级语文竞赛时,老师出了十个标注拼音带声调的字,他题目出得怪异,这十个字,全是第四声,我不光答对了,还自信满满。
多年后,这位老师提及此事,还记忆犹新,呵呵,他可不知道,题目虽是我答的,但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父亲的一半。
如此,学习于我和弟弟而言,只有快乐,没有负担,唯有妹妹对此不大开窍。
记得她上一年级时,某次,我给她讲解算术,一道题,讲了三遍,她还一脸茫然,我正反思自己的讲解方法是否得当时,她突然开口道:“爸,我想吃苹果!”气得我书本一摔,扭头而去。果然,她很会吃,会烹饪,那时父亲就说妹妹长大后会过日子,的确,现在应验了。
所以说,世上没有一门知识是多余的,凡是知识,都是有用的,区别只在于,看你是否会用,是否活学活用。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把死的知识用到活的生活中,才能学有所用,这,就要看人的灵性与慧心了。
说到父亲,还有很多有趣的事儿呢,比如:过年。
亲是个温厚细腻又谦和的人,不信,请听他教我们念的这首诗:
树上有樱桃千万颗
树上有樱桃千万颗
我却只有一个老婆
就这一个也已经太多
她早晚要气死我
…………
梳洗一新的老婆
又回到青春勃发的时刻
她拨动晨钟般震撼的琴弦
把朝霞铺满天空的角角落落
…………
我甘愿与她厮守
到海枯到石烂
到无限时空终结的最后一刻
其时,我们并不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只约略听父亲讲是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的诗歌,大意是争取民族独立,把祖国比作自己的老婆。
但我今天看来,父亲只是单纯的借用这首诗来表达他和母亲的情感关系。他们的婚姻属于包办上,这首诗表达的是他从最开始的由跟母亲的思维偏差、甚至对立到最终的矛盾统一。他不擅言语表达,便通过这种方式与母亲进行沟通和交流:树上有樱桃千万颗,我却只有一个寄托……
当然,父亲教我们的诗歌不仅仅是这一首,记得还有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当父亲把这首诗写在纸上,教我们背诵时,我们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跟《树上的樱桃千万颗》一样好听,于是,便争着大声朗读,互相比赛。
等我们记住后,父亲便给我们一句一句地解释,又要我们写出来,那时,我才刚上学,很多字还都不会写,但不知咋地,就是喜欢记诵、默写。
后来,当老师教到这首诗时,我才发现书本上只有前四句,于是,我被老师请到讲台上,抑扬顿挫地背完整首诗,并条理清楚地解释了基本含义,老师带头鼓起了掌,同学们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啊。
我那个得意劲儿,嘿嘿,吼吼。也许,就是在那时,父亲培养了我对文字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其实,在学习上,父亲从未强求过我们,他一直都寓教于乐,我当时并不懂得,只是喜滋滋地跟着他的引导走,觉得其中有许多乐趣。
比如,刚开始学算术,学加减法,把手指脚趾都用完了,还算不出来,心里就很苦恼。父亲就把竹棍儿剪成半公分长的小节,用线串起来,挂在我们的脖子上,帮助运算,嘻嘻,这办法可真灵。再如,学习汉语拼音时,虽然像小和尚念经一样不停地叨咕着,但总是出错,父亲又把硬纸壳剪得四四方方的,前后贴上白纸,用毛笔写上拼音,打乱顺序放在一起,让我们闲时就读就认,他得空了也考我们。
你猜怎样?四年级语文竞赛时,老师出了十个标注拼音带声调的字,他题目出得怪异,这十个字,全是第四声,我不光答对了,还自信满满。
多年后,这位老师提及此事,还记忆犹新,呵呵,他可不知道,题目虽是我答的,但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父亲的一半。
如此,学习于我和弟弟而言,只有快乐,没有负担,唯有妹妹对此不大开窍。
记得她上一年级时,某次,我给她讲解算术,一道题,讲了三遍,她还一脸茫然,我正反思自己的讲解方法是否得当时,她突然开口道:“爸,我想吃苹果!”气得我书本一摔,扭头而去。果然,她很会吃,会烹饪,那时父亲就说妹妹长大后会过日子,的确,现在应验了。
所以说,世上没有一门知识是多余的,凡是知识,都是有用的,区别只在于,看你是否会用,是否活学活用。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把死的知识用到活的生活中,才能学有所用,这,就要看人的灵性与慧心了。
说到父亲,还有很多有趣的事儿呢,比如: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