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沉月无痕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引言
今年六月我家老叶正式步入退休生活了。以前常听他念叨:退休后的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四十多年前上山下乡的农村——荆门市石桥驿镇灯塔村。我知道他特别想去看望那位当年的大队民兵连长和他的家人。
一、往事历历在心头
老叶离开灯塔村已经四十四年了,年轻的时候我还真没有听到过老叶提起知青时期的经历,倒是我婆婆偶尔会提起当年儿子在乡下吃过的苦。1969年3月叶上山下乡去到荆门县盐池公社灯塔大队第六生产队,那时他还不满十六周岁,应该是当年上山下乡的老三届中年龄最小的知识青年。和他同组的是一对刘姓亲兄弟,兄弟俩一个二十岁,一个十八岁,无论年龄还是个头儿都比叶大。尽管当年的荆门已经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大县,但农民的口粮仍很紧缺,加上平日里缺少油水饭量就显得特别大,口粮根本不够吃饱。三个毛头大小伙子,每天都要干很重的体力活儿,粮食就更显得不足了。刘家两兄弟有些自私,他们知道叶从不吃辣后每餐都往饭菜里搁辣椒,让叶不敢吃,为的是他们两兄弟可以吃饱点儿。婆婆不无后悔地说:选择和他们同组原本是想得到他们的照顾,没想到会是那样的结果。每次提及儿子的这段遭遇婆婆就会声音哽咽,忍不住掉眼泪。
或许是人老了特别容易怀旧,四十多年前下乡时的许多往事近年来常被老叶挂在嘴边。听他念叨得最多的就是知青时期那些关于连长家的故事,让我从中体会到了他与连长之间的那种父子般的情感。
老叶十分感恩在那个生活十分清贫艰苦的年代里给过他许多关照和爱护的吴连长夫妇。当年叶在知青小组被刘家兄弟欺负的情况很快就被生产队长知道了,赵队长十分同情这个老实巴交的小伙子,于是找到大队民兵连长商量,希望能够让叶住到连长家。民兵连长的家境在当时的农村算是比较宽裕的,住的虽然也只是干打垒的房子,但较宽敞,除三间正屋之外,还有几间厢房。连长听完赵队长的介绍,也很同情和喜爱这个长得精精瘦瘦的小伙子,满口答应了赵队长的要求。很快就把自家的一间厢房腾空安置了床铺,让叶住了进去。这一住就一直住到了叶1970年招工进城。
住在连长家的叶得到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照顾,更得到了亲人般的关爱。那时民兵连长白天不用干农活儿,只负责到各生产队巡查。晚上年轻的连长精力充沛,经常带着叶在门前的小河里捞鱼,有时候还能捉到野生的甲鱼。捞回家的鱼如果太小,连长就会把鱼放到房屋边的一个洗衣洗菜的泉水池里养着。
1969年焦枝——枝柳铁路开始动工修建,荆门从各公社调集了许多农民参加铁路工程建设。吴连长是灯塔大队的领队,他带领从八个生产队抽调来的民工队伍入住铁路工地,叶也在这支修建铁路的队伍中。工地有专人做饭,农民工都自带口粮,每个生产队都按要求定期送些蔬菜到工地伙房,每餐都会有大锅煮的蔬菜,但份额有限。农民工们回家拿口粮的时候,都会从家里带来一罐子咸菜。朴实的农民心地善良,每餐都有人把自家的咸菜分给叶吃。到了冬天,工地的房屋简陋,室内寒冷。放工后叶就常到连长的住处烤火取暖,连长单独的住处存放着修路炸石的炸药,每当取暖的柴草火苗不旺的时候,叶就会抓一小撮炸药粉撒进火盆里,让火燃得旺起来。看到叶的举动连长并不生气,而是不言不语地看着他。听到这里我就会想,那双眼睛一定透射着慈爱的光芒。
每次工地有小休假,叶就会回到连长家。那时连长家已经有了四个女儿,最小的老四还不到两岁。他们家人口多,生活也很清贫,经常吃的是红薯叶煮饭。但只要叶从工地回到中家,连长妻子一定会重新煮上一锅白米饭,而把已经煮好的红薯叶饭留到只有自家人的时候吃。叶说,在连长家居住的大半年里,他从未吃过一餐红薯叶煮饭。每次返回工地的时候,连长妻子总会装上满满一罐子咸菜,让他带去工地。
听着叶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一对慈祥的父母亲的面孔,总会忍不住要对他说:连长夫妇是把你当自己的儿子看待了。
我一直认为人就应该怀有感恩之心,所以我很支持,很乐意陪老叶去完成他的这个心愿。毕竟四十多年没有联系了,推算起来吴连长应该有八十多岁了,他们夫妇还健在吗?他的女儿们如今生活的怎么样?我们全然不知... -->>
引言
今年六月我家老叶正式步入退休生活了。以前常听他念叨:退休后的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四十多年前上山下乡的农村——荆门市石桥驿镇灯塔村。我知道他特别想去看望那位当年的大队民兵连长和他的家人。
一、往事历历在心头
老叶离开灯塔村已经四十四年了,年轻的时候我还真没有听到过老叶提起知青时期的经历,倒是我婆婆偶尔会提起当年儿子在乡下吃过的苦。1969年3月叶上山下乡去到荆门县盐池公社灯塔大队第六生产队,那时他还不满十六周岁,应该是当年上山下乡的老三届中年龄最小的知识青年。和他同组的是一对刘姓亲兄弟,兄弟俩一个二十岁,一个十八岁,无论年龄还是个头儿都比叶大。尽管当年的荆门已经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大县,但农民的口粮仍很紧缺,加上平日里缺少油水饭量就显得特别大,口粮根本不够吃饱。三个毛头大小伙子,每天都要干很重的体力活儿,粮食就更显得不足了。刘家两兄弟有些自私,他们知道叶从不吃辣后每餐都往饭菜里搁辣椒,让叶不敢吃,为的是他们两兄弟可以吃饱点儿。婆婆不无后悔地说:选择和他们同组原本是想得到他们的照顾,没想到会是那样的结果。每次提及儿子的这段遭遇婆婆就会声音哽咽,忍不住掉眼泪。
或许是人老了特别容易怀旧,四十多年前下乡时的许多往事近年来常被老叶挂在嘴边。听他念叨得最多的就是知青时期那些关于连长家的故事,让我从中体会到了他与连长之间的那种父子般的情感。
老叶十分感恩在那个生活十分清贫艰苦的年代里给过他许多关照和爱护的吴连长夫妇。当年叶在知青小组被刘家兄弟欺负的情况很快就被生产队长知道了,赵队长十分同情这个老实巴交的小伙子,于是找到大队民兵连长商量,希望能够让叶住到连长家。民兵连长的家境在当时的农村算是比较宽裕的,住的虽然也只是干打垒的房子,但较宽敞,除三间正屋之外,还有几间厢房。连长听完赵队长的介绍,也很同情和喜爱这个长得精精瘦瘦的小伙子,满口答应了赵队长的要求。很快就把自家的一间厢房腾空安置了床铺,让叶住了进去。这一住就一直住到了叶1970年招工进城。
住在连长家的叶得到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照顾,更得到了亲人般的关爱。那时民兵连长白天不用干农活儿,只负责到各生产队巡查。晚上年轻的连长精力充沛,经常带着叶在门前的小河里捞鱼,有时候还能捉到野生的甲鱼。捞回家的鱼如果太小,连长就会把鱼放到房屋边的一个洗衣洗菜的泉水池里养着。
1969年焦枝——枝柳铁路开始动工修建,荆门从各公社调集了许多农民参加铁路工程建设。吴连长是灯塔大队的领队,他带领从八个生产队抽调来的民工队伍入住铁路工地,叶也在这支修建铁路的队伍中。工地有专人做饭,农民工都自带口粮,每个生产队都按要求定期送些蔬菜到工地伙房,每餐都会有大锅煮的蔬菜,但份额有限。农民工们回家拿口粮的时候,都会从家里带来一罐子咸菜。朴实的农民心地善良,每餐都有人把自家的咸菜分给叶吃。到了冬天,工地的房屋简陋,室内寒冷。放工后叶就常到连长的住处烤火取暖,连长单独的住处存放着修路炸石的炸药,每当取暖的柴草火苗不旺的时候,叶就会抓一小撮炸药粉撒进火盆里,让火燃得旺起来。看到叶的举动连长并不生气,而是不言不语地看着他。听到这里我就会想,那双眼睛一定透射着慈爱的光芒。
每次工地有小休假,叶就会回到连长家。那时连长家已经有了四个女儿,最小的老四还不到两岁。他们家人口多,生活也很清贫,经常吃的是红薯叶煮饭。但只要叶从工地回到中家,连长妻子一定会重新煮上一锅白米饭,而把已经煮好的红薯叶饭留到只有自家人的时候吃。叶说,在连长家居住的大半年里,他从未吃过一餐红薯叶煮饭。每次返回工地的时候,连长妻子总会装上满满一罐子咸菜,让他带去工地。
听着叶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一对慈祥的父母亲的面孔,总会忍不住要对他说:连长夫妇是把你当自己的儿子看待了。
我一直认为人就应该怀有感恩之心,所以我很支持,很乐意陪老叶去完成他的这个心愿。毕竟四十多年没有联系了,推算起来吴连长应该有八十多岁了,他们夫妇还健在吗?他的女儿们如今生活的怎么样?我们全然不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