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白雪bx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周末双休日,跟随学院的同事去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天堂寨作短途旅游。
此前,大别山在我的印象中并不是旅游胜地,而是大名鼎鼎的革命老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一个下乡的知青被抽回城里当了一名第四机床厂的工人,同时加入了工厂的文艺宣传队。在宣传队里,常常利用业余时间排练芭蕾舞白毛女,我是其中片段(窗花舞),(大红枣儿送亲人)集体舞中的一角,还参加宣传队自编自导的表演唱及其他的舞蹈。后来,我们这支队伍参加了市机械局组织的拉练团,去了大别山革命老区红安。那是我第一次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
记得当时由宣传队长举着拉练的大旗,在工厂大门口,我们一同宣誓,随后从工厂出发,开始徒步行军去革命老区红安。
据称全程有二百多华里。我们背着自己的行李背包,水壶,挎包、身作军装,脚穿解放鞋,名副其实的一支军事化管理的宣传毛泽东思想的轻骑队开始了“长征”
刚开始每天行军不足四、五十华里,到后来每天行军六十华里。虽然每天都很累,但是每到一地就及时向当地的老百姓作文艺宣传。往往是朴实的村民,男女老少围成一个圈便成了我们的舞台。无论有多累,我们也不减演出的激情,演出后的收获便是那一张张挂满笑容的脸以最热烈的掌声表示他们的谢意。整个宣传队坚持野餐,由炊事班做饭,不给老百姓添任何的麻烦。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我们拉练的行动指南。
行军路上,也不知脚上打了多少水泡,只知道大家一到宿营地,就解开鞋带,脱掉袜子,用缝衣针小心刺破水泡,挤出水泡的水,以防止水泡扩大破皮而影响行军。那时根本顾不上欣赏一路的风景,两眼一直盯着前行的崎岖不平的山路,背上的行李也随着深一脚浅一脚的身体上下抖动,双肩被勒得生痛。当时往往用革命的口号鼓励自己,只要队长领头问:“拉练路上苦不苦”全体队员齐声回答:“想想长征二万五”;队长问:“拉练途中累不累”同志们回答:“想想革命老前辈”一路上我们的口号喊得山响。在山谷里久久回荡。
还记得一次夜行军的军号在凌晨一点吹响,我们全体人员从梦中惊醒,个个紧张得手忙脚乱,因为只允许在两三分钟的时间内穿好衣服鞋袜,打好行李背包,赶到集合地点。这次可是有不少人闹了不少的笑话,有的人来不及穿好衣服,有的人扣错了纽扣,有的人穿了鞋没系鞋带,更有夸张的人是连背包也没捆绑好,松垮垮地赶到集合地点,见了那副狼狈相,我们还不敢笑出声来,因为连长排长都在场。经过检查,几乎没有一个班的战士完成得很圆满的。
那天夜里,真的是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我们只能凭着感觉,紧跟前面一个人的脚步,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最难的是走着走着就犯困了,困得连眼皮子都睁不开了,好像连走路都能睡着似的。实在不行就用力自己掐自己,掐得痛痛的,也只能是短时间的缓解,而瞌睡虫始终都赶不跑。这一夜的行军实在是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红安是我们拉练的目的地。还记得当时我们学会的一首歌谣:“小小红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的打仗,女的送饭。”在战争年代,这就是红安人民的真实写照。大别山这片土地,孕育并诞生了红一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主力红军;这片土地,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从未间断,革命红旗始终不倒;这片土地,先后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等国家领导人和徐海东、王树声、许世友等400多位叱咤风云的开国将领。
当我站在这片光荣的土地上,就觉得自己与红安人民在同呼吸,感到我们的脉搏与革命前辈相连,我们的心激动着,我们的血沸腾着。于是大别山这片红色的土地根植在了我们心里。
时隔三十多年,因旅游“骑着铁马向大别山挺进”我坐在车窗边,两眼直视窗外擦车而过的的风景。身边没有人知道我在想什么。只因为前方是大别山,在那片光荣的土地上也留下过我的脚印,此时此刻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徒步行军二百多里,感受军事化的训练及爬山涉水的磨练。便有了追忆过去的那段特殊经历的文字。
周末双休日,跟随学院的同事去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天堂寨作短途旅游。
此前,大别山在我的印象中并不是旅游胜地,而是大名鼎鼎的革命老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一个下乡的知青被抽回城里当了一名第四机床厂的工人,同时加入了工厂的文艺宣传队。在宣传队里,常常利用业余时间排练芭蕾舞白毛女,我是其中片段(窗花舞),(大红枣儿送亲人)集体舞中的一角,还参加宣传队自编自导的表演唱及其他的舞蹈。后来,我们这支队伍参加了市机械局组织的拉练团,去了大别山革命老区红安。那是我第一次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
记得当时由宣传队长举着拉练的大旗,在工厂大门口,我们一同宣誓,随后从工厂出发,开始徒步行军去革命老区红安。
据称全程有二百多华里。我们背着自己的行李背包,水壶,挎包、身作军装,脚穿解放鞋,名副其实的一支军事化管理的宣传毛泽东思想的轻骑队开始了“长征”
刚开始每天行军不足四、五十华里,到后来每天行军六十华里。虽然每天都很累,但是每到一地就及时向当地的老百姓作文艺宣传。往往是朴实的村民,男女老少围成一个圈便成了我们的舞台。无论有多累,我们也不减演出的激情,演出后的收获便是那一张张挂满笑容的脸以最热烈的掌声表示他们的谢意。整个宣传队坚持野餐,由炊事班做饭,不给老百姓添任何的麻烦。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我们拉练的行动指南。
行军路上,也不知脚上打了多少水泡,只知道大家一到宿营地,就解开鞋带,脱掉袜子,用缝衣针小心刺破水泡,挤出水泡的水,以防止水泡扩大破皮而影响行军。那时根本顾不上欣赏一路的风景,两眼一直盯着前行的崎岖不平的山路,背上的行李也随着深一脚浅一脚的身体上下抖动,双肩被勒得生痛。当时往往用革命的口号鼓励自己,只要队长领头问:“拉练路上苦不苦”全体队员齐声回答:“想想长征二万五”;队长问:“拉练途中累不累”同志们回答:“想想革命老前辈”一路上我们的口号喊得山响。在山谷里久久回荡。
还记得一次夜行军的军号在凌晨一点吹响,我们全体人员从梦中惊醒,个个紧张得手忙脚乱,因为只允许在两三分钟的时间内穿好衣服鞋袜,打好行李背包,赶到集合地点。这次可是有不少人闹了不少的笑话,有的人来不及穿好衣服,有的人扣错了纽扣,有的人穿了鞋没系鞋带,更有夸张的人是连背包也没捆绑好,松垮垮地赶到集合地点,见了那副狼狈相,我们还不敢笑出声来,因为连长排长都在场。经过检查,几乎没有一个班的战士完成得很圆满的。
那天夜里,真的是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我们只能凭着感觉,紧跟前面一个人的脚步,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最难的是走着走着就犯困了,困得连眼皮子都睁不开了,好像连走路都能睡着似的。实在不行就用力自己掐自己,掐得痛痛的,也只能是短时间的缓解,而瞌睡虫始终都赶不跑。这一夜的行军实在是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红安是我们拉练的目的地。还记得当时我们学会的一首歌谣:“小小红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的打仗,女的送饭。”在战争年代,这就是红安人民的真实写照。大别山这片土地,孕育并诞生了红一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主力红军;这片土地,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从未间断,革命红旗始终不倒;这片土地,先后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等国家领导人和徐海东、王树声、许世友等400多位叱咤风云的开国将领。
当我站在这片光荣的土地上,就觉得自己与红安人民在同呼吸,感到我们的脉搏与革命前辈相连,我们的心激动着,我们的血沸腾着。于是大别山这片红色的土地根植在了我们心里。
时隔三十多年,因旅游“骑着铁马向大别山挺进”我坐在车窗边,两眼直视窗外擦车而过的的风景。身边没有人知道我在想什么。只因为前方是大别山,在那片光荣的土地上也留下过我的脚印,此时此刻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徒步行军二百多里,感受军事化的训练及爬山涉水的磨练。便有了追忆过去的那段特殊经历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