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古代小清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是今科殿试的卷子,一共也三百多份。”官家让陈珚在他下首坐了,“对我来说,这三百人就是个名字,无非殿试时见上一面而已。”
陈珚听到官家这几句话,心头已是雪亮:历朝历代,国君用人都是一大难题,为什么会被奸臣蒙蔽圣听?就是因为官员士人实在太多,皇帝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认识他手下的官员,本朝有了个皇城兵马司,还算好些,若是前朝,皇帝也只能由奏章和亲信大臣的口中去了解一个人的品行和政绩,所以才会出现历朝历代谎报战功,以败为胜,而朝廷还深信不疑,又或者是以奸为忠这样的事情。这一次他的官家姨父让他过来介绍三百名应试士子,其中一重作用就是从他的眼睛重新去认识一下朝廷未来的臣子们。——所谓恩自上出,殿试从来是不黜落人的,人情由皇帝做,得罪人的黜落,就由主考官生受了。
但,要说官家就只有这么一重用意,那就恐怕不太了解他这姨父了,这三百人不过是一科进士而已,犯不着官家用心至此,他让自己过来福宁殿,应该还另存了一番考校的心思,只是对此,陈珚倒是只有模糊的把握,他心中一面想,口中一面笑道,“姨丈是要让我给您分说几句?”
官家点了点头,“我知道你素来东游西逛,没个正形……这一科士子,只怕和你熟识的不少吧?咱们爷俩也好久没有谈天了,你只当说着玩儿的,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呗。”
陈珚笑道,“我要说错了,姨丈可不许怪我。说好了,您就得赏我。”
官家被他逗得呵呵笑,“有你这么精的么?说错不罚可以,几句话而已,就是说得好,也没赏。”
爷俩个斗了几句嘴,官家脸上也多了一番笑意,陈珚一边说,手里一边就在翻卷子,他只看姓名籍贯,没看行文,不多时已经把三百多份卷子翻完了,停了一停,心中已是有了腹案,口中道,“确实有几十人都是认得的,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宋三哥了吧,姨丈应该也对他有印象,我看他卷子在第一,难道您要取他做状元?”
“他文章的确做得好。”官家对于宋家人才也只有赞叹的份,“不输给他大哥多少,亦是一时清华之选。哎,这宋家风水,真不知是如何钟灵毓秀了。门中竟是连一个庸才也没有,你看我每天和多少人打交道,一天能记住十来个名字就不错了,可就这宋家人的名字,我是一个也忘不掉。他父亲、叔父就不说了,这一代的两个哥哥,我也是心里有数的,如今难道又要再加上一个宋三?——就只是不知道,他治事之才如何了。”
“有大才,”陈珚大大方方地说,“您也知道,我没见过他那两个哥哥,倒不知道他在兄弟中如何,但宋三哥给我感觉很像是萧家的玄冈表兄,虽然心明眼亮,但行事处处为人留有余地,有大家气象。”
官家把宋栗的卷子挑出来放到一边,陈珚又为他指出了几个宋学士子,并且集中推荐了一下薛汉福,“……为人很稳当,方才和您说的那两三个师兄,都和薛师兄十分交好,行事也多数都是醇厚从容,有君子之风,就是不知道治才如何。以我看,薛师兄即使无法做亲民官,也可入国子监中行教化之事。”
官家已经听他说了,知道薛汉福是宋家女婿,闻言亦揶揄道,“难道宋家的人就必定是好的不成?先一个宋栗,文章的确好,就不说什么了,这薛汉福的文章,我看了也就是中上,稳扎稳打没什么出彩之处,听你说来,倒也是难得的人才。”
“姨丈,你这道理就说得不对了,宋家大哥、二哥、三哥,如今看来都是才子,倒是四哥以我印象,天分平平,可见宋家人里还是会有庸才的,但宋家的女婿却绝不可能有平庸之辈,若是薛师兄不好,先生也不会挑他做女婿了嘛。”陈珚笑道,“都知道先生最擅观人,小王龙图就是他慧眼识珠,一力培养起来的,在挑女婿这件事上,怎么可能看错人呢?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官家也捻须笑了,“不错,倒是我想岔了。那依你所说,难道宋学进入殿试的这二十多人,都是良才么?”
陈珚刚才挑卷子的时候其实也惊讶了一会:都知道宋学善于培养人才,但这一科的贡士名单,也未免有点太夸张了吧?就是国子监一科贡士可能也就只有三十多个,一般的地方书院,一科能有五六个贡士——也就是准进士,都已经是佳绩了。宜阳书院这一科就出了二十多名进士,几乎赶得上国子监了。
也是因此,他对官家带他来福宁殿的用意就更是清楚了一层,也早准备了官家的这一问,此时便胸有成竹地摇了摇头,“以我平日所见,这二十多人里,先生真正视作入室弟子的,也就是我挑出来的这三五人而已,宋三哥和薛师兄不说了,余下几人,都是深得宋学‘顺天应人、至诚至性’精髓的学子,才会受到先生另眼相看。至于别人,虽然都在宜阳书院读书,但对宋学的接受度其实有上有下。”
他排出了十多张试卷,说道,“这些师兄,多数都是因为宜阳书院考中的人数多,因此特地前来就学,平时观其言行,在朝事上并无什么见解,平生志向大约就是中进士做官,因此和先生的关系也没那么紧密,当然师徒之谊仍有,但要说为宋学奔走呼号、奋不顾身,却是不可能的了。”
官家此时,听得已经很认真了,他插口道,“也就是为做官而做官的官蠹,唔,这样的人,自然处处都是不少见的。”
虽然这种人也是国朝官员的重要构成部分,但被陈珚如此指出以后,他们仕途的起点,肯定要比薛汉福等人更为艰难了,虽然皇帝不会喜欢学派烙印太明显的臣子,但这种胸无大志,只想着中进士做官的平庸之辈,却更是不被他所待见。男子汉大丈夫,连志向都立不成,还能做成什么事?
其实这里有几个师兄,和陈珚关系还是不错的,他心中略有歉意,但却并不浓重:这也是形格势禁,不得不为,虽然因为他几句话,这些人的仕途可能开局不利。但也比皇帝被宋学过快的崛起势头吓到,宋学派全面受到打击压制来得好。以皇帝的记性和繁忙程度,几年后根本不会记得他们的名字,届时薛汉福等混得比较好的同榜同学就可以发挥作用,拉他们一把了。
宋学一班学生,尖子生和中等生都被排出来了,接下来就是要打击的差生对象,陈珚把几张卷子叠起来递给官家,笑道,“至于这几位师兄,都是宰执之后,在校时和我往来甚密,不过他们到书院读书,多数都是家人的安排,因为北党和宋学闹翻,现在多数已经不在书院了。算不上是宋学门人,目前投到哪一边,我不太清楚。”
“北党和宜阳先生之间,已经到如此地步了?”... -->>
“这是今科殿试的卷子,一共也三百多份。”官家让陈珚在他下首坐了,“对我来说,这三百人就是个名字,无非殿试时见上一面而已。”
陈珚听到官家这几句话,心头已是雪亮:历朝历代,国君用人都是一大难题,为什么会被奸臣蒙蔽圣听?就是因为官员士人实在太多,皇帝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认识他手下的官员,本朝有了个皇城兵马司,还算好些,若是前朝,皇帝也只能由奏章和亲信大臣的口中去了解一个人的品行和政绩,所以才会出现历朝历代谎报战功,以败为胜,而朝廷还深信不疑,又或者是以奸为忠这样的事情。这一次他的官家姨父让他过来介绍三百名应试士子,其中一重作用就是从他的眼睛重新去认识一下朝廷未来的臣子们。——所谓恩自上出,殿试从来是不黜落人的,人情由皇帝做,得罪人的黜落,就由主考官生受了。
但,要说官家就只有这么一重用意,那就恐怕不太了解他这姨父了,这三百人不过是一科进士而已,犯不着官家用心至此,他让自己过来福宁殿,应该还另存了一番考校的心思,只是对此,陈珚倒是只有模糊的把握,他心中一面想,口中一面笑道,“姨丈是要让我给您分说几句?”
官家点了点头,“我知道你素来东游西逛,没个正形……这一科士子,只怕和你熟识的不少吧?咱们爷俩也好久没有谈天了,你只当说着玩儿的,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呗。”
陈珚笑道,“我要说错了,姨丈可不许怪我。说好了,您就得赏我。”
官家被他逗得呵呵笑,“有你这么精的么?说错不罚可以,几句话而已,就是说得好,也没赏。”
爷俩个斗了几句嘴,官家脸上也多了一番笑意,陈珚一边说,手里一边就在翻卷子,他只看姓名籍贯,没看行文,不多时已经把三百多份卷子翻完了,停了一停,心中已是有了腹案,口中道,“确实有几十人都是认得的,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宋三哥了吧,姨丈应该也对他有印象,我看他卷子在第一,难道您要取他做状元?”
“他文章的确做得好。”官家对于宋家人才也只有赞叹的份,“不输给他大哥多少,亦是一时清华之选。哎,这宋家风水,真不知是如何钟灵毓秀了。门中竟是连一个庸才也没有,你看我每天和多少人打交道,一天能记住十来个名字就不错了,可就这宋家人的名字,我是一个也忘不掉。他父亲、叔父就不说了,这一代的两个哥哥,我也是心里有数的,如今难道又要再加上一个宋三?——就只是不知道,他治事之才如何了。”
“有大才,”陈珚大大方方地说,“您也知道,我没见过他那两个哥哥,倒不知道他在兄弟中如何,但宋三哥给我感觉很像是萧家的玄冈表兄,虽然心明眼亮,但行事处处为人留有余地,有大家气象。”
官家把宋栗的卷子挑出来放到一边,陈珚又为他指出了几个宋学士子,并且集中推荐了一下薛汉福,“……为人很稳当,方才和您说的那两三个师兄,都和薛师兄十分交好,行事也多数都是醇厚从容,有君子之风,就是不知道治才如何。以我看,薛师兄即使无法做亲民官,也可入国子监中行教化之事。”
官家已经听他说了,知道薛汉福是宋家女婿,闻言亦揶揄道,“难道宋家的人就必定是好的不成?先一个宋栗,文章的确好,就不说什么了,这薛汉福的文章,我看了也就是中上,稳扎稳打没什么出彩之处,听你说来,倒也是难得的人才。”
“姨丈,你这道理就说得不对了,宋家大哥、二哥、三哥,如今看来都是才子,倒是四哥以我印象,天分平平,可见宋家人里还是会有庸才的,但宋家的女婿却绝不可能有平庸之辈,若是薛师兄不好,先生也不会挑他做女婿了嘛。”陈珚笑道,“都知道先生最擅观人,小王龙图就是他慧眼识珠,一力培养起来的,在挑女婿这件事上,怎么可能看错人呢?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官家也捻须笑了,“不错,倒是我想岔了。那依你所说,难道宋学进入殿试的这二十多人,都是良才么?”
陈珚刚才挑卷子的时候其实也惊讶了一会:都知道宋学善于培养人才,但这一科的贡士名单,也未免有点太夸张了吧?就是国子监一科贡士可能也就只有三十多个,一般的地方书院,一科能有五六个贡士——也就是准进士,都已经是佳绩了。宜阳书院这一科就出了二十多名进士,几乎赶得上国子监了。
也是因此,他对官家带他来福宁殿的用意就更是清楚了一层,也早准备了官家的这一问,此时便胸有成竹地摇了摇头,“以我平日所见,这二十多人里,先生真正视作入室弟子的,也就是我挑出来的这三五人而已,宋三哥和薛师兄不说了,余下几人,都是深得宋学‘顺天应人、至诚至性’精髓的学子,才会受到先生另眼相看。至于别人,虽然都在宜阳书院读书,但对宋学的接受度其实有上有下。”
他排出了十多张试卷,说道,“这些师兄,多数都是因为宜阳书院考中的人数多,因此特地前来就学,平时观其言行,在朝事上并无什么见解,平生志向大约就是中进士做官,因此和先生的关系也没那么紧密,当然师徒之谊仍有,但要说为宋学奔走呼号、奋不顾身,却是不可能的了。”
官家此时,听得已经很认真了,他插口道,“也就是为做官而做官的官蠹,唔,这样的人,自然处处都是不少见的。”
虽然这种人也是国朝官员的重要构成部分,但被陈珚如此指出以后,他们仕途的起点,肯定要比薛汉福等人更为艰难了,虽然皇帝不会喜欢学派烙印太明显的臣子,但这种胸无大志,只想着中进士做官的平庸之辈,却更是不被他所待见。男子汉大丈夫,连志向都立不成,还能做成什么事?
其实这里有几个师兄,和陈珚关系还是不错的,他心中略有歉意,但却并不浓重:这也是形格势禁,不得不为,虽然因为他几句话,这些人的仕途可能开局不利。但也比皇帝被宋学过快的崛起势头吓到,宋学派全面受到打击压制来得好。以皇帝的记性和繁忙程度,几年后根本不会记得他们的名字,届时薛汉福等混得比较好的同榜同学就可以发挥作用,拉他们一把了。
宋学一班学生,尖子生和中等生都被排出来了,接下来就是要打击的差生对象,陈珚把几张卷子叠起来递给官家,笑道,“至于这几位师兄,都是宰执之后,在校时和我往来甚密,不过他们到书院读书,多数都是家人的安排,因为北党和宋学闹翻,现在多数已经不在书院了。算不上是宋学门人,目前投到哪一边,我不太清楚。”
“北党和宜阳先生之间,已经到如此地步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