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晚明霸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八百四十六章 点拨
“本来是上好的城镇,却因为战乱荒废了,本官观察此地良久,又查了山水志,此地宜居宜商,所以本官有意重新建造此地,打造一处丝业之城。”王参政在经过徐梁的面授机宜之后,也是有了雄心壮志,做事情也不免多了几分大气。
随行的浙江行省与杭州府的一应官吏,看着这座荒废的土地,心里多少感觉莫名其妙,觉得这位大人的脑袋秀逗了。
但也有聪明人,知道在废墟上重新建立,往往比在原有的基础上改造,要少许多后患。
再联想此地的条件,不由的的钦佩了一番说道:“此地有山有水,生气十足,更为难得的是不论是水路,还是陆地交通都非常发达,离原有的桑叶产地也不远,若是建一座城,繁荣只是时间问题。”
李琦自从祭祖之后,进京面圣,就跑到这里来做了个提学官。
他是北官,天然受排挤,但是他却不着急,心里明白,早晚有他大放异彩的时候。
王参政回过身,却故意笑吟吟的问道:“李提学,此处如何?”
李琦显然有些意外。道:“其实地址定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有没有一个贯彻始终的政策去支持他。现在官场上出了一种新苗头,就是官员各自为政,只想着做自己的政绩。若是一方父母官,能在一个地方坚持甚久还好,若是短时间内因为政绩不错被调走了,新来的官员就会明显对就有的政策不上心。”
王参政何尝不知道李琦的担心,但他目前还想不了那么长远,他真正要做的是眼下。
许多女工都因为不能外宿而被丈夫领回了家,这种家庭束缚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打破。以王参政这干大明士人的视角来看。也不该被打破。然而蚕茧不等人,在忙季如果没有足够女工,蚕茧是会坏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移民。
将这些女工连同她们的家属全都移居到这个规划中的丝镇来。或者反过来说,以后缫丝厂和蚕庄的女工、娘子,都从这个丝镇里招人。如此可以保证女工每日回家,照顾家里,也能保证厂、庄的用人。
“还有个好处,日后这里人多了,各色人等齐聚,厂里日用之物也能就近采购了。”太监管事道。
李琦是个爱凑热闹的外向人。本来被浙江官员排挤很不舒服,此刻王参政主动亲近他,自然让他心情酣畅,他也知道,眼前的困境是王参政最着急解决的,陛下可不是跟崇祯帝一样好糊弄的人,你立下一个期限,他就不去管你今上可是要定期述职,了解你的进度的。
所以便带着疑惑上前道:“人家都有家业,为啥会迁到这里来。”
蚕农本身不是一种固定职业。每家蚕农都只是在春季养蚕的农民。一样要有土地耕作。没有土地的破落户是没资格养蚕的,否则连桑叶都买不起。
一众南官听了李琦所言,纷纷偷笑。
王参政也笑道:“江南不比北方淳朴,百姓不耻于逐利。只要给的好处到了,哪里有割舍不了的家业?”
李琦撇了撇嘴,知道南北民风各异,自己一个初来乍到的北人。恐怕的确不知道情形。
王参政说完,又要照顾李琦面子,道:“提学所虑也并非杞人忧天,若是真有人不愿迁,我等凭空定下考成要求,却又成了扰民的恶法。”
“咱家倒是有个法子。”太监管事道,“咱们先招工把房子盖起来,把路修起来。日后想要入股的人家,非但要出钱认股,还要随奴婢过来做工。奴婢就住在丝镇。权当宿舍……”
“我看这倒不必。”王参政对阉人就没那么客气,直接道:“哪里需要这般麻烦?浙江破落民户不知凡几,若说这里招工,哪个听说了不亟亟赶来?再不行,绍兴府的九姓堕民且拉过来,别说工钱,只要管吃住,他们就恨不得给你立长生牌位呢。”
九姓堕民来历已经不可考证。洪武四年的时候太祖出过一道圣旨,认为堕民是南宋抗元诸文武的后裔,故而在蒙元时遭到歧视非难。国朝既立,就不该再歧视这些忠义之后。
这道圣旨虽然被刻成了碑文,但是民间歧视堕民之风并没有改善,后来还说这些人乃元末群豪的后裔,为大明之敌,所以奉旨鄙视。
不管怎么说,直至今日,绍兴百姓还是耻与堕民为邻。堕民修建屋舍,也知道比其他百姓矮一头,否则就要被乡间百姓欺压。他们没有土地,没有固定营生,只有遇到红白喜事才能当个杂役,扮个孝子……就算想卖身为奴都没人肯收,日子过得十分凄惨。
王参政作为苏州人,对此甚是不以为然,故而说出要招他们入厂做工的话。至于太监管事、李琦,更是连堕民“堕”在哪里都不知道,也不会歧视。只有绍兴籍出身的官吏抿口不语,却有些不以为然。照他们想着,大明又不是没人,哪里轮得到堕民来吃这碗饭。
与地图上的标注一一勘定之后,王参政等浙杭高官往官道上的马车走去。这一路脚下坑洼,更让他们定下了要先修路的念头。
“李提学,且与我同车吧。”王参政招呼李琦,示意他上自己的四轮马车。
&nb... -->>
第八百四十六章 点拨
“本来是上好的城镇,却因为战乱荒废了,本官观察此地良久,又查了山水志,此地宜居宜商,所以本官有意重新建造此地,打造一处丝业之城。”王参政在经过徐梁的面授机宜之后,也是有了雄心壮志,做事情也不免多了几分大气。
随行的浙江行省与杭州府的一应官吏,看着这座荒废的土地,心里多少感觉莫名其妙,觉得这位大人的脑袋秀逗了。
但也有聪明人,知道在废墟上重新建立,往往比在原有的基础上改造,要少许多后患。
再联想此地的条件,不由的的钦佩了一番说道:“此地有山有水,生气十足,更为难得的是不论是水路,还是陆地交通都非常发达,离原有的桑叶产地也不远,若是建一座城,繁荣只是时间问题。”
李琦自从祭祖之后,进京面圣,就跑到这里来做了个提学官。
他是北官,天然受排挤,但是他却不着急,心里明白,早晚有他大放异彩的时候。
王参政回过身,却故意笑吟吟的问道:“李提学,此处如何?”
李琦显然有些意外。道:“其实地址定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有没有一个贯彻始终的政策去支持他。现在官场上出了一种新苗头,就是官员各自为政,只想着做自己的政绩。若是一方父母官,能在一个地方坚持甚久还好,若是短时间内因为政绩不错被调走了,新来的官员就会明显对就有的政策不上心。”
王参政何尝不知道李琦的担心,但他目前还想不了那么长远,他真正要做的是眼下。
许多女工都因为不能外宿而被丈夫领回了家,这种家庭束缚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打破。以王参政这干大明士人的视角来看。也不该被打破。然而蚕茧不等人,在忙季如果没有足够女工,蚕茧是会坏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移民。
将这些女工连同她们的家属全都移居到这个规划中的丝镇来。或者反过来说,以后缫丝厂和蚕庄的女工、娘子,都从这个丝镇里招人。如此可以保证女工每日回家,照顾家里,也能保证厂、庄的用人。
“还有个好处,日后这里人多了,各色人等齐聚,厂里日用之物也能就近采购了。”太监管事道。
李琦是个爱凑热闹的外向人。本来被浙江官员排挤很不舒服,此刻王参政主动亲近他,自然让他心情酣畅,他也知道,眼前的困境是王参政最着急解决的,陛下可不是跟崇祯帝一样好糊弄的人,你立下一个期限,他就不去管你今上可是要定期述职,了解你的进度的。
所以便带着疑惑上前道:“人家都有家业,为啥会迁到这里来。”
蚕农本身不是一种固定职业。每家蚕农都只是在春季养蚕的农民。一样要有土地耕作。没有土地的破落户是没资格养蚕的,否则连桑叶都买不起。
一众南官听了李琦所言,纷纷偷笑。
王参政也笑道:“江南不比北方淳朴,百姓不耻于逐利。只要给的好处到了,哪里有割舍不了的家业?”
李琦撇了撇嘴,知道南北民风各异,自己一个初来乍到的北人。恐怕的确不知道情形。
王参政说完,又要照顾李琦面子,道:“提学所虑也并非杞人忧天,若是真有人不愿迁,我等凭空定下考成要求,却又成了扰民的恶法。”
“咱家倒是有个法子。”太监管事道,“咱们先招工把房子盖起来,把路修起来。日后想要入股的人家,非但要出钱认股,还要随奴婢过来做工。奴婢就住在丝镇。权当宿舍……”
“我看这倒不必。”王参政对阉人就没那么客气,直接道:“哪里需要这般麻烦?浙江破落民户不知凡几,若说这里招工,哪个听说了不亟亟赶来?再不行,绍兴府的九姓堕民且拉过来,别说工钱,只要管吃住,他们就恨不得给你立长生牌位呢。”
九姓堕民来历已经不可考证。洪武四年的时候太祖出过一道圣旨,认为堕民是南宋抗元诸文武的后裔,故而在蒙元时遭到歧视非难。国朝既立,就不该再歧视这些忠义之后。
这道圣旨虽然被刻成了碑文,但是民间歧视堕民之风并没有改善,后来还说这些人乃元末群豪的后裔,为大明之敌,所以奉旨鄙视。
不管怎么说,直至今日,绍兴百姓还是耻与堕民为邻。堕民修建屋舍,也知道比其他百姓矮一头,否则就要被乡间百姓欺压。他们没有土地,没有固定营生,只有遇到红白喜事才能当个杂役,扮个孝子……就算想卖身为奴都没人肯收,日子过得十分凄惨。
王参政作为苏州人,对此甚是不以为然,故而说出要招他们入厂做工的话。至于太监管事、李琦,更是连堕民“堕”在哪里都不知道,也不会歧视。只有绍兴籍出身的官吏抿口不语,却有些不以为然。照他们想着,大明又不是没人,哪里轮得到堕民来吃这碗饭。
与地图上的标注一一勘定之后,王参政等浙杭高官往官道上的马车走去。这一路脚下坑洼,更让他们定下了要先修路的念头。
“李提学,且与我同车吧。”王参政招呼李琦,示意他上自己的四轮马车。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