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xs.org,镇国公主[GL]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后来她亲自向天下人证明了母亲的正确,女儿为家族所带来的荣光并不比儿子差,母亲为此十分骄傲,直到她杀了自己的姊姊和外甥女。
她无从猜测母亲到底是从什么时候知道这事的,也从不曾和母亲提起过任何关于姊姊一家的事。母亲也一直若无其事地享受她作为皇帝岳母的荣光,直到死前牵着女儿的手时,才终于遮遮掩掩地提起了这件事。
却是为了让她照拂贺兰敏之。
她以为当时的自己便已完全明白母亲的心情,明白了一个将死的老人对身后事的惦念执着,却直到今日才发现,当年的她根本就不懂母亲的心情。
贺兰敏之之于母亲,尤似今日上官婉儿之于她。
无论他们是德行出众的俊才隽秀,还是怙恶不悛的浪荡子弟,无论他们有没有文采,是不是美艳冠于天下,他们都是她们晚年生活的唯一陪伴,是太平或晟或暅都不能代替的慰藉,也是她们身后最当忧虑的人。
她静静地看着婉儿,嘴角上自然绽放的微笑不知不觉便淡下去,手撑着起了身,不知不觉地蹙眉,婉儿察觉了她的变化,轻轻甩着手臂,一面唤她:“阿曌?”
她扯出一抹笑,伸两手替婉儿揉捏臂膊:“上了年纪,不及你,这样操劳一夜,还这么有精神。”
婉儿薄薄地红了脸,低头垂弄发丝,轻轻地笑:“阿曌不输当年。”
她不觉生出些小小的得意,却也毕竟是腰酸背痛,不敢狠夸了厉害:“总是老了,不及从前灵敏。”看小奚在门口探头探脑,懒洋洋吩咐一声,便有人进来服侍她穿衣洗漱。
今日婉儿倒是肯穿了博冠广袖来哄她,她倒只穿了套玄色衣袍,为了应景,便执了一柄麈尾,与婉儿的装束两相对照,彼此一笑。
婉儿还没忘了昨日的正事,用过饭后,将那紧要的三封疏来问。她知道这三件事为的是什么,背后的人也猜得□□不离十——太平得她的宠爱,仅此一事,便不知要惹多少人厌烦,办了好几件大事,也少不了惹人眼红,再加上她得罪过的那么多人,这些人成不了大气候,拧成一股,却也讨厌。
好在也并不是什么大事,文武百官,谁不曾有几个出格的家奴部曲,谁又不曾私下里干些勾当?若一一细究,朝堂上早就没人了。最好的处置,便是两面应和,各退一步,那些人得了甜头,解了心中块垒,是为安抚,太平亦不曾有大损伤。
她想得明白,便命人去唤太平来,人还未至,想起太平身边这些人的是非,心中一动,唤过婉儿,郑重命她将奏疏另誊一份,只记大略,不书名姓,毋使太平知道弹劾之人是谁。
倒不是真不愿太平知道这些人——弹劾奏疏都须经官长审查,凭太平之如今,想要查出上疏之人是谁,简直易如反掌——而是不愿婉儿与太平牵扯过深,以致日后受累。
不知婉儿有否体察她的深意,只见这小东西领受了她的暗示,不但在时不曾通言语,事后亦不曾向外传信。
她知道这未必全是因了昨日,却依旧心生欢喜——无论婉儿将她当作什么人,总是将她放在了心上第一。
她就在这隐秘的欢喜中召见了她的两个孙辈。这两个小儿郎近些时候常随暅到上阳宫觐见,偶然也独自前来。他们两个都不像守礼那般木讷又拘谨,见面也只是依礼节叩见,对待她如严君而非祖母。恰恰相反,这两个孩子都会对着她撒娇撒痴,说些又天真又吉祥的孩子话,千里是个小胖子,为了她学了胡旋舞,扭起来如一击落空只得在地上翻滚的鞠球,又可笑,又可爱。守仁则像足了他的阿耶与姑姑,时不时说两个笑话,说话时抑扬顿挫,任是什么事,都能描述得活灵活现。
她横竖也是闲来无事,叫孩子们到眼前说说话,看着他们青春活泼的模样,老来懒散颓丧胆心思也能散去不少,算起来今日还可留他们用晚饭,正好让婉儿也与他们说说话。
千里和守仁结伴来了,一瘦一胖,走得急了,胖的那个出了汗,晃悠悠的,与瘦的那个一对比,甚是可笑,她不自觉就笑出声来,早早命两人免了礼,叫到近前,先逗守仁:“走得这么急,是又听说了什么笑话,要说给祖母听?”
守仁却一反常态,扬起头,期期艾艾地叫“陛下”,她一怔,转头去看千里,这胖小子鼓着脸,拱着手,愣头愣脑地道:“臣扶阳王千里有事启奏陛下。”
她敛了笑,直直地看着他,两个小东西被她看得出了汗,扑通一下跪下去,千里低了头不敢说话,守仁倒还直起腰,微有些瑟缩地道:“孙儿…臣…臣前些时候向大哥…邵王他讨了一只鹦鹉,这鹦鹉回家后,凭臣怎么逗,都一直不肯说话,臣一生气,打了这畜生两下,它…它就挣出笼子,一路飞走了。臣派人去寻,却是飞到了绮云殿…还开口说了话。”几次停顿,最后更是偷眼来看她,似是等她的反应,她却只是面无表情地看着这小郎君,看得他出了更多汗,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
还是千里补道:“这畜生口内只叫着‘上官婉儿’,一意只向绮云殿内殿里飞,若是有人问它‘上官婉…上官娘子是谁’,它便说‘是狗仗人势的歹人’。”听她哼出一声,唬得一下趴在地上,胡乱叩首道:“这鹦鹉本是臣送与邵王的,送去时断没有说过这些胡话。且也不是臣主动相送,是邵王见相王叔那里的鹦鹉有趣,听说臣最善豢此物,苦苦和臣讨的。相王叔和我那里的几个寺人都可以作证。此事决然与臣无关。求陛下明鉴。”
她猛地握住拳,向旁边一看... -->>
后来她亲自向天下人证明了母亲的正确,女儿为家族所带来的荣光并不比儿子差,母亲为此十分骄傲,直到她杀了自己的姊姊和外甥女。
她无从猜测母亲到底是从什么时候知道这事的,也从不曾和母亲提起过任何关于姊姊一家的事。母亲也一直若无其事地享受她作为皇帝岳母的荣光,直到死前牵着女儿的手时,才终于遮遮掩掩地提起了这件事。
却是为了让她照拂贺兰敏之。
她以为当时的自己便已完全明白母亲的心情,明白了一个将死的老人对身后事的惦念执着,却直到今日才发现,当年的她根本就不懂母亲的心情。
贺兰敏之之于母亲,尤似今日上官婉儿之于她。
无论他们是德行出众的俊才隽秀,还是怙恶不悛的浪荡子弟,无论他们有没有文采,是不是美艳冠于天下,他们都是她们晚年生活的唯一陪伴,是太平或晟或暅都不能代替的慰藉,也是她们身后最当忧虑的人。
她静静地看着婉儿,嘴角上自然绽放的微笑不知不觉便淡下去,手撑着起了身,不知不觉地蹙眉,婉儿察觉了她的变化,轻轻甩着手臂,一面唤她:“阿曌?”
她扯出一抹笑,伸两手替婉儿揉捏臂膊:“上了年纪,不及你,这样操劳一夜,还这么有精神。”
婉儿薄薄地红了脸,低头垂弄发丝,轻轻地笑:“阿曌不输当年。”
她不觉生出些小小的得意,却也毕竟是腰酸背痛,不敢狠夸了厉害:“总是老了,不及从前灵敏。”看小奚在门口探头探脑,懒洋洋吩咐一声,便有人进来服侍她穿衣洗漱。
今日婉儿倒是肯穿了博冠广袖来哄她,她倒只穿了套玄色衣袍,为了应景,便执了一柄麈尾,与婉儿的装束两相对照,彼此一笑。
婉儿还没忘了昨日的正事,用过饭后,将那紧要的三封疏来问。她知道这三件事为的是什么,背后的人也猜得□□不离十——太平得她的宠爱,仅此一事,便不知要惹多少人厌烦,办了好几件大事,也少不了惹人眼红,再加上她得罪过的那么多人,这些人成不了大气候,拧成一股,却也讨厌。
好在也并不是什么大事,文武百官,谁不曾有几个出格的家奴部曲,谁又不曾私下里干些勾当?若一一细究,朝堂上早就没人了。最好的处置,便是两面应和,各退一步,那些人得了甜头,解了心中块垒,是为安抚,太平亦不曾有大损伤。
她想得明白,便命人去唤太平来,人还未至,想起太平身边这些人的是非,心中一动,唤过婉儿,郑重命她将奏疏另誊一份,只记大略,不书名姓,毋使太平知道弹劾之人是谁。
倒不是真不愿太平知道这些人——弹劾奏疏都须经官长审查,凭太平之如今,想要查出上疏之人是谁,简直易如反掌——而是不愿婉儿与太平牵扯过深,以致日后受累。
不知婉儿有否体察她的深意,只见这小东西领受了她的暗示,不但在时不曾通言语,事后亦不曾向外传信。
她知道这未必全是因了昨日,却依旧心生欢喜——无论婉儿将她当作什么人,总是将她放在了心上第一。
她就在这隐秘的欢喜中召见了她的两个孙辈。这两个小儿郎近些时候常随暅到上阳宫觐见,偶然也独自前来。他们两个都不像守礼那般木讷又拘谨,见面也只是依礼节叩见,对待她如严君而非祖母。恰恰相反,这两个孩子都会对着她撒娇撒痴,说些又天真又吉祥的孩子话,千里是个小胖子,为了她学了胡旋舞,扭起来如一击落空只得在地上翻滚的鞠球,又可笑,又可爱。守仁则像足了他的阿耶与姑姑,时不时说两个笑话,说话时抑扬顿挫,任是什么事,都能描述得活灵活现。
她横竖也是闲来无事,叫孩子们到眼前说说话,看着他们青春活泼的模样,老来懒散颓丧胆心思也能散去不少,算起来今日还可留他们用晚饭,正好让婉儿也与他们说说话。
千里和守仁结伴来了,一瘦一胖,走得急了,胖的那个出了汗,晃悠悠的,与瘦的那个一对比,甚是可笑,她不自觉就笑出声来,早早命两人免了礼,叫到近前,先逗守仁:“走得这么急,是又听说了什么笑话,要说给祖母听?”
守仁却一反常态,扬起头,期期艾艾地叫“陛下”,她一怔,转头去看千里,这胖小子鼓着脸,拱着手,愣头愣脑地道:“臣扶阳王千里有事启奏陛下。”
她敛了笑,直直地看着他,两个小东西被她看得出了汗,扑通一下跪下去,千里低了头不敢说话,守仁倒还直起腰,微有些瑟缩地道:“孙儿…臣…臣前些时候向大哥…邵王他讨了一只鹦鹉,这鹦鹉回家后,凭臣怎么逗,都一直不肯说话,臣一生气,打了这畜生两下,它…它就挣出笼子,一路飞走了。臣派人去寻,却是飞到了绮云殿…还开口说了话。”几次停顿,最后更是偷眼来看她,似是等她的反应,她却只是面无表情地看着这小郎君,看得他出了更多汗,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
还是千里补道:“这畜生口内只叫着‘上官婉儿’,一意只向绮云殿内殿里飞,若是有人问它‘上官婉…上官娘子是谁’,它便说‘是狗仗人势的歹人’。”听她哼出一声,唬得一下趴在地上,胡乱叩首道:“这鹦鹉本是臣送与邵王的,送去时断没有说过这些胡话。且也不是臣主动相送,是邵王见相王叔那里的鹦鹉有趣,听说臣最善豢此物,苦苦和臣讨的。相王叔和我那里的几个寺人都可以作证。此事决然与臣无关。求陛下明鉴。”
她猛地握住拳,向旁边一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